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表格+导图】完全梳理.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97807 上传时间:2024-06-1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9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表格+导图】完全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表格+导图】完全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表格+导图】完全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表格+导图】完全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表格+导图】完全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表格+导图】完全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表格+导图】完全梳理.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诗歌比较鉴赏【表格+导图】完全梳理考题考向分析题干示例夕层规范答题话上I里光方竹月(2022全国甲卷)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1.找准对比角度:弄清楚是形象、情感方面的对比,还是手法、语言方面的对比,有时考查角度会有所交叉,如考查塑造形象的方法对比(方法+形象)。2,对比内容要充实:分析作答时,要充分联系诗歌内容,言之有据o如手法要结合具体内容,形象对比要从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两方面进行分析等。3.系统储备表达技巧等相关知识:如抒情方式的不同(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写景角度的不同(想象与写实、空间角度、色彩角度、感官角度),叙事技巧的不同,结构章法的不同等。

2、系统储备相关知识,作答才能更有方向、更有条理。美(2022.新高考卷II)C项,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奈量(2022全国乙卷)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主中(2021新高考卷I)A项,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比较接近。*(2019全国卷In)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能话(2018全国卷I)C项,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建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金(2018全国卷诏In)D项,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三,

3、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老Ir(2022浙江身卷)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不法上的不同。(6分)又形象比较对于诗歌形象的对比鉴赏,往往着眼于不同诗歌选用的同一意象(形象),但是这个意象又拥有不同的内涵,承载着不同的情感内容。核心题点.突破增分策略考查角度1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意象(主要指景象和物象)内涵比较1.看在意象选取上有何不同;2 .看意象在自身特点与表情达意两方面的异同;3 .看层义与深层义有何异同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比较1.注意从外在形象与内在性格品质两方面比较;2.兼及人物身份的比较考查角度2形象作用异同比较形象作用异同主要在写景、状物、较的前提是把握住意象在诗中的作

4、用。以利用的地方。造境、抒情、结构方面展开。形象作用异同比形象作用异同大都是“求异”比较,这是做题可(解题思路古代诗歌形象比较解题技法,(1)分析意象的寓意,首先要做的是把握全诗的情感,在诗歌主题的统摄下,把握诗人情感和诗中景物的内在关系X(2)诗人情感决定、影响着诗人对意象的选择和描绘,意象又凝聚、表现着情感。不要单就景物谈景物,那样可能会南辕北辙这两首诗都写了XX意象(形象),前者侧重写了,抒发了XX的情感;而后者则着重写了XX,抒发了XX的情感kJ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满江红于湖怀古张孝祥千古凄凉,兴亡事、但悲陈迹。凝望眼、吴波不动,楚山丛碧。巴滇绿骏追风远,武昌云旅连江

5、赤。笑老奸、遗臭到如今,留空壁。边书静,烽烟息。通貂传,销锋镉。仰太平天子,坐收长策。蹙踏扬州开帝里,渡江天马龙为匹。看东南、佳气郁葱葱,传千亿。【注】该词作于张孝祥因反对投降派主张宋金和议而被弹劾罢归期间。巴滇绿骏:指晋明帝所乘的骏马。老奸:指企图篡夺晋朝政权的王敦。渡江天马:指宋高宗赵构渡江南下。(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百年来,人们都为国家兴亡备感凄凉,只有作者为于湖周围的历史陈迹已经消失而悲叹。B.“巴滇绿骏”四句写晋明帝击垮王敦的史实,在对比中表明对晋明帝的赞扬和对王敦的嘲讽。C.下阕“仰”字含“期待”之意,作者期望当今天子能谋划长久之策,以实现朝廷中兴

6、。D.宋高宗赵构渡江南下,重新建立宋朝,延续国祚;东南一带佳气葱郁,大有基业传承千载的气象。A解析:“人们都为国家兴亡倍感凄凉,只有作者为于湖周围的历史陈迹已经消失而悲叹”错,“千古凄凉,兴亡事、但悲陈迹”是说千百年来,国家兴亡都让人倍感凄凉,只是因为人们为历史陈迹已经消失而感到悲伤。(2)本词中的“销锋镐”,与过秦论中“销锋镐,铸以为金人十二”中的“销锋镐”有不同的表达目的。请简要分析。答案:过秦论中的“销锋镐”意为销毁天下的兵器,以削弱百姓力量,意在批评秦始皇的暴政;本词中“销锋镐”意为朝廷放弃抵抗,选择议和以换取安宁;词人借“销锋镐”一词,表达对投降派苟且偷安、偏安一隅的讽刺。解析:题目

7、要求就“销锋锅”这一事件(社会现象)对两文进行对比分析,答不同之处,答题点是“表达目的这道题目难度不高,答题思路:结合社会时代背景,分析统治者的政治意图,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过秦论是已学篇目,考查教材内容。过秦论中的“销锋镐”意为销毁天下的兵器,以削弱百姓力量,意在批评秦始皇的暴政;满江红于湖怀古的时代背景是南宋投降派主张宋金和议,“销锋锅是罢兵投降的表现;诗人因反对投降而被弹劾罢归,自然对此表达出讽刺、愤懑的情感。二语言比较词语比较赏析题本质上同一般的词语赏析题一样,主要看该词是否造境、写景、表情、传神等。但既然是比较赏析,一定要选好比较点。其次,重点把理由说清楚、说充分。语言比较鉴赏主要分

8、微观语言比较题和整体风格比较题两类。其中对“字词句”型的微观语言比较题的考查主要通过“炼字题”在单首诗歌内进行比较。对于不同诗歌语言风格的比较,在高考中屡有考查。考查语言风格类试题主要是就诗歌、诗人的整体风貌而言的。核心题点突破1增分策略1.寻找语言比较鉴赏突破“4角度”2.古代诗歌语言比较鉴赏“2注重”从诗歌关键词句上进行比较,联系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谁更符合语境从表现作者情感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准确表达作者当时的心理或情感从诗歌表达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语言描绘更准确、更生动、更传神从诗歌结构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使结构浑然一体、更能起照应等作用要注重找准诗歌关键词句。首先.抓动词,其次

9、抓形容词,再次抓数词、副词和其他虚词要注重根据诗歌语境体会关键词句的内涵、特点、作用等1.审清题目精淮审题,首先要明确比较诗歌语言的哪一方面或哪个角度答题步骤(字词句比较题Z先理解诗歌有关“字词句”的表层义,再体会其深层义及其作用,最后根据题目要求归纳出“字词句”特点、作用等的相同或不同之处2.分析归纳语言风格比较题先品味诗歌怎样用词、怎样运用句式,再总结诗歌在遣词造句方面的共同或不同之处。注意总结时要采用术语:如用“朴素自然”“婉约细腻”“清新明丽”“幽默讽刺”“沉郁顿挫”“悲壮慷慨”等来总结语言风格特点1:训练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咏芭蕉郑燮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自是相

10、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咏春笋杜甫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会须上番产1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注】上番:初番、头回的意思,这里指新竹。(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郑诗前两句,以比拟的手法,写出了芭蕉叶叶递生、生生不息的情状,为后文的抒情作铺垫。B.郑诗第三句重在写景,寓情于景,将情具体化,表达了相思之情的悠远缠绵,无穷无尽。C杜诗前两句,用几近夸张的笔法,描绘了春笋生机勃勃、繁密满林的生长态势,流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D.郑诗由描写到抒情,情感正面点出;杜诗由描写到叙事,但仍以抒情为内核,情感含而不露,恰到好处。B解析:B项,“寓情于景”错误,应该是直抒胸臆。诗

11、人把自己主观的情感赋予本为无情的芭蕉,又用外来的风雨比喻外界对于芭蕉的摧残,益发增加了芭蕉哀怨的情致。(2)两诗的末句,一“怨”一“嗔,字面意思相近,但表达的情感则大相径庭。试结合诗句作比较分析。答案:郑诗以芭蕉叶的生长情状比喻相思之情,最后着一“怨”字,直接抒发诗人相思的愁苦。杜诗在充分描写春笋的喜人长势之后,描述因春笋掩蔽阻隔而责怪主人不出迎(理解为“那些来欣赏竹林的人来这里,我都怒而不欢迎”亦可)的情形,着一“嗔”字,侧面表现作者心中之喜。解析:本题要求从表达情感角度对两诗尾句中的“怨”“嗔”字进行赏析。郑诗尾句“却教风雨怨秋声”,风雨吹芭蕉作一片秋声,更能惹动无限愁思。“怨”字直接抒情

12、,而且怨情是全诗的情感基调。杜诗尾句“客至从嗔不出迎”意思是客人来到我这我都怒而不欢迎他们。“嗔”字曲折委婉写出诗人对新笋的爱护之情,这种情感是侧面表现出来的。三技巧比较表达技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篇章构思(结构)。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都是为了达成诗歌语言形象、凝练这一本质的。识别不同诗歌所用的不同艺术技巧,且能分别指出各自的表达效果,这就是技巧比较。解答此类题应按照“指明技巧+表达作用”的格式进行表述。不同的诗歌,在情感的表达上会有所侧重,表现手法作为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在具体运用上也会有异同。核心题点突破J增分策略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比较鉴赏技法J

13、-J知识储量要熟悉各种表达技巧的术语与内涵以及作用与表达效果。要注意甄别易混淆的表达技巧,如甄别表现手法中的对比与衬托、修辞手法中的借代与借喻。思路点拨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比较鉴赏技法答题模板要审清题干要求比较的方向(是求同还是求异)、角度(是从哪个角度比较),比较到哪一步,是只要答出术语还是兼有对效果的分析。要结合诗歌所写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具体分析,在分析中体现其相同点或不同点。组织答案时,应先指出所用手法,继而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最后指出其表达效果。前诗运用了XX手法(具体分析),表现出诗人的,抒发了的情感;后诗则用了XX手法(具体分析),表现出诗人的XX,抒发了的情感。训练3阅读下面

14、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O送朴山人归新罗闺尚浩渺行无极,云山过海半,波定遥天出,离心寄何处,颜扬帆但信风乡树入舟中沙平远岸穷目断曙霞东【注】朴山人:朝鲜国旅华隐士,生平事迹不详。新罗:朝鲜的古称。(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诗是唐末荆门僧人尚颜所写的一首赠别诗。诗歌语言精练,用词工整,意境优美,借眼前之景含万里离别之情。B.首联是作者预想的一幅恢宏的海景画卷。广阔无垠的大海没有尽头,既然扬起了帆,就要相信风能把船送到目的地。C.颔联和颈联寓情于景,描写友人的航程。船只渐行渐远,随着友人离自己家乡越来越近,与送别之人便越来越远。D.尾联写离别后的怀想。山长水阔,别时不易

15、,相见亦难。浩渺的大海既是对友人征程的实写,也是对别愁的形象表达。B解析:“扬帆但信风”中的“但”是只”的意思,“信”是“听凭、任由的意思。本诗尾联与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在抒情手法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答案:相同点: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两首诗分别用“离心”“愁心”直接点明离愁。不同点:尚诗借景抒情(以景结情)。当友人归去,天各一方,只有向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遥望祝福,作者借眼前之景抒发万里不尽之情。李诗借物抒怀(移情于物)。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伴着你到夜郎以西,作者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同情和担忧。Ui情感比较进行内容、情感的

16、比较鉴赏,前提是读懂诗歌,把握各自的感情基调。其方法仍与前面分析概括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相同。(1)注意读诗的题目。题目往往点明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为整首诗定下了感情基调。(2)注意了解诗人身世及所处的朝代,即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人境遇、心情的不同,就会蕴含截然不同的感情。(3)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4)注意把握诗中的意象。诗歌要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5)注意诗的最后两句。古人写诗常卒章显志,点明主旨,以及以景结情、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在此基础上的比较,需要注意:(1)熟悉感情基调常用术语,会用这些术语比较感情基调异同,如忧愁与闲适、悲伤与欢快。(2)进一步比较分析出产生不同

17、感情的原因或情境,这也是情感比较的重要内容。(3)比较时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总体概括,又要有具体分析。核心题点突破I增分策略1.同一诗人描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解题思路“答题方法思路V模板Vy(2)根据诗歌的不同类型特点,分析诗人表达、的感情。(3)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歌主旨,进行恰当、的鉴赏。(1)相同点:两首诗都写了X,表现出X的心情。J(2)不同点:前诗侧重表现XX,后诗侧重表、现XX。VJ越王勾践墓柴秦望山头自夕阳今人不见亡吴事雨打乱花迷复道登临莫向高台望,望南伤心谁复赋凄凉?故墓犹传霸越乡。鸟翻黄叶下宫墙。烟树中原正渺茫。训练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注】柴望,字

18、仲山,号秋堂,南宋爱国诗人。(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将勾践与南宋统治阶级进行对比,一古一今、一正一反,构思巧妙。B.首联即景抒情,落日余晖洒满秦望山头,一丝暖意冲淡了诗人内心的凄凉。C.颈联虚实相生,将眼前景物与想象中的“复道”“宫墙”相结合,富有沧桑感。D.尾联“登临莫向高台望”一句,别出蹊径,将诗人目睹中原时的痛苦巧妙地传达出来。B解析:B项,“一丝暖意冲淡了诗人内心的凄凉”错,从“自”“复”“夕阳”“凄凉”等词语可看出,诗人内心的凄凉是非常强烈的,“夕阳”带给他的不是暖意,而是“日薄西山”的衰颓、败落形象。(2)本诗与陆游的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都借助历史人物

19、表情达意,但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答案:相同点:都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赞颂景仰之情,并渴望像他们那样建功立业。都将历史人物与当权者进行对比,抨击当权者的昏庸无能。不同点:柴诗感慨当今再无像雪耻复国的勾践这样的英雄人物,流露出对收复失地无望的迷茫与伤感;陆诗以诸葛亮自比,发壮心未遂、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虽悲愤却无感伤颓废。解析:本题要求考生进行比较的是诗人寄托在诗中人物身上的情感的异同。虽然都是借助历史人物,但咏史怀古诗有正面的喻今,也有反面的讽今。本诗是借古讽今,借勾践与南宋统治阶级的对比,来讽刺南宋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对收复失地无望的迷茫与伤感之情。而书愤则是以古喻今,诗人以诸葛亮自比,虽壮心未

20、遂、功业难成,但仍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至于相同点,可以从“历史人物”入手,由两首诗反映的现实生活可看出诗人对统治者的嘲讽、批判之意,由文中的“故墓犹传霸越乡”和书愤里的“真名世”“谁堪伯仲间”可归纳出诗人对所写历史人物的景仰之情。挑战真题查知识漏洞(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16.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案】送诗中王勃直抒胸臆,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

21、沾巾”来宽慰朋友,排遣离愁,乐观豁达,一洗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白诗中,“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运用“日近长安远”的典故,以激励朋友去长安施展才华抱负、建功立业来排遣离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与比较诗歌内容的能力。古诗词的抒情方法: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情和情景交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大意是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此句写出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

22、共沾巾”大意为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青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襟。“无为”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排遣离愁的情怀吐露,表现出诗人志向高远,乐观豁达的特点。这两句一洗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排遣离愁,乐观豁达,这是属于直抒胸臆;白下驿饯唐少府中尾联“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的大意是走哪条路离开呢?长安就在太阳边上。此句是诗人想象与友人分别后的情景,写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是长安,运用“日近长安远”的典故,以激励朋友去长安施展才华抱负、建功立业来排遣离愁。这是通过用典来抒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山林休日田家卢照邻归休乘暇日,傲稼返秋场。径草疏王彗,岩枝落帝桑。耕田虞讼寝,凿井汉机忘。戎葵

23、朝委露,齐枣夜含霜。南涧泉初冽,东篱菊正芳。还思北窗下,高卧偃羲皇。【注】偏稼:为耕作者送饭。王彗:植物名。虞讼:指发生在虞、芮两国之间的争田事件。子贡路遇一老丈挖地道入井,抱瓮打水浇田,子贡劝他使用桔椽以提效。老丈认为使用机械,必定使人行事图巧,故而不用。16.同是描写田家生活,本诗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相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说明。(6分)【答案】相同:都表现了对田家生活的喜爱。如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性本爱丘山”和本诗中的“还思北窗下,高卧偃羲皇上不同:归园田居(其一)表现了对仕途(官场)生涯的厌恶,这是山林休日田家所没有的。山林休日田家五、六句赞美田家淳朴的民风,这是归园

24、田居(其一)所没有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相同点: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性本爱丘山”是指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表达了诗人对永恒美好的追求。“还思北窗下,高卧偃羲皇1.用陶渊明的典故,写想北窗下面躺卧,凉风阵阵吹过,便自认为像伏羲氏以前的古人那样悠然自适,心境闲逸,据此分析出,借陶渊明之事表达对高洁志趣的向往。(2)不同:归园田居(其一)写到“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H以口误落尘网”表现了对仕途(官场)生涯的厌恶,这是山林休日田家所没有的。山林休日田家五、六句耕田虞讼寝,凿井汉机忘1.写农耕生活平和安乐,没有世俗纷争,人们安居乐业无机巧之心,可看出赞美田家淳朴的民风

25、,这是归园田居(其一)所没有的。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赤壁歌送别李白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鲸唐突留馀迹。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注】此诗大约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李白旅居江夏(今湖北武汉)时所作。鲸鲸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此指曹操与孙刘联军廛兵的军队。IG,这首诗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周瑜,两者刻画周瑜形象时的描写角度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同:李诗和苏词都把周瑜形象放在赤壁之战的背景下加以塑造。李诗和苏词都运用侧面描写的方式塑造周瑜形象:李诗用赤壁战场上赤焰烧天、煮水蒸云的景象

26、烘托出周瑜击破曹操大军的英雄形象;苏词用小乔初嫁来烘托周瑜的年轻有为、英姿飒爽。异:苏词从正面详细描写了周瑜的外貌、神态:“羽扇纶巾,谈笑间”描写出周瑜风度翩翩、从容淡定的儒将气质;李诗用一句“周瑜于此破曹公”直接简要突出周瑜的功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能力。李诗有“赤壁楼船扫地空周瑜于此破曹公1.苏词有“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H都把周瑜形象放在赤壁之战的背景下加以塑造;李诗“烈火张天照云海。漫天的烈火把云海都映烧得通红,用赤壁战场上赤焰烧天、煮水蒸云的景象烘托出周瑜击破曹操大军的英雄形象;苏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用小乔初嫁来烘托周瑜的年轻有为、英姿飒爽。李诗和苏词都运用侧面描写的方式塑造周瑜形象。“羽扇纶巾,谈笑间1.周瑜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着。这是正面详细,描写了周瑜的外貌、神态,描写出周瑜风度翩翩、从容淡定的儒将气质;李诗用一句口周瑜于此破曹公1.那是周瑜在这里用火攻把曹操击败,直接简要突出周瑜的功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