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课前预习资料一、作者介绍陶渊明(352或365年一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涪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二、创作背景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仲秋,陶渊明出仕为彭泽县令,只八十多天便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这次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
2、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陶渊明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为州祭酒,到义熙元年作彭泽令,十三年中,他曾经几次出仕,几次归隐。陶渊明有过政治抱负,但是当时的政治社会已极为黑暗。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军阀桓玄篡晋,自称楚帝。元兴三年(404),另一个军阀刘裕起兵讨桓,打进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至义熙元年(405),刘裕完全操纵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这时距桓玄篡晋,不过十五年。伴随着这些篡夺而来的,是数不清的屠杀异己和不义战争。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
3、,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土人,在当时的政治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陶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陶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一一归隐。三、了解文体“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归去来兮辞(并序)的“序”以散体叙事,“辞”以骈体抒情,二者相得益彰。“辞”的部分是阅读的重点。作者反复铺陈、连续咏叹,抒写自己回归田园、重返自然的欢愉
4、,也透露出对自我与世俗、生命与自然的思考。阅读时要注意理解作品所呈现的情感状态和人生境界,感受其骈偶押韵的语言特色。魏晋时期,文坛上已开始流行雕饰堆砌之风,这篇文章却堪称其中的清流:虽然也锤炼语言,却不追求藻饰,不滥用典故,以淡雅生动为本;文辞精致,佳句甚多,却又不失素朴自然之美。研习时可反复诵读,涵泳品味。四、以挖空形式提供学习任务单(一)正音轻艇(yang)壶觞(Shdng)眄流憩(qi)矫(jio)首出岫(xi)景翳(yi)翳西畴(ch6u)窈窕(yaotiao)遑(huGng)遑耘籽(yunzi)东皋(gao)犹望一稔(r4n)(二)注释1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来,表趋向的语助词
5、。兮,语气词。2耕:耕田。植:植桑。以:来。给:供给。3幼稚:指孩童。盈:满。4缶井(ping):同”瓶“,口小腹大的陶器皿。粟:小米,泛指谷类。5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资:凭借。6术:这里指经营生计的本领。7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指小官。8脱然:轻快的样子。有怀:有所思念(指有了做官的念头)。9靡途:没有门路。10会:适逢。四方:意为到各处去。11诸侯:指州郡长官。12家叔:指陶夔,当时任太常卿。以:因为。13见:被。14风波:指军阀混战。静:平。15惮:害怕。役:服役。16彭泽:县名。在今江西省湖口县东。17眷然:依恋的样子。归欤(y):归家的叹息。论
6、语公冶长:“子在陈曰:归欤,归欤!”18何:什么。则:道理。19质性:本性。矫:假。厉:勉强。20切:迫切。违己:违反自己本心。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21尝:曾经。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22口腹自役:为了糊口饱腹而役使自己。23怅然:失意。24犹:仍然。望:期待。一稔(r爸n):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25敛裳:收拾行装。宵:星夜。逝:离去。26寻:不久。程氏妹:嫁给程家的妹妹。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27情:吊丧的心情。在:像。骏奔:急着前去奔丧。28仲秋:农历八月。29事:辞官。顺:顺遂。心:心愿。30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405)o31胡:为何。32以心为形役:让
7、心神为形体所役使。意思是本心不愿出仕,但为了免于饥寒,违背本意做了官。心,意愿。形,形体,指身体。役,奴役。33奚:为什么。惆怅:失意的样子。34已往:过去。谏:谏止,劝止。35来者:未来的事(指归隐)。追:挽救,补救。36实:确实。一说认识到。迷途:做官。其:大概。37是:正确。非:错误。38遥遥:漂流摇荡的样子。以:而。场(yang):形容船缓缓前进。39征夫:行人而非征兵之人。以:把。前:前面的。40恨:遗憾。熹微:光线微弱,天未大亮。41“乃瞻”二句:看见自己家的房子,心中欣喜,奔跑过去。瞻,远望。衡宇,简陋的房子。衡,横木,横木为门,是贫者之居的布置。载欣载奔,高兴地奔跑。载,语助词
8、。42稚子:幼儿。43“三径”二句: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三径,院中小路。汉朝蒋诩隐居之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以“三径”代指隐土所居。就,近于。44盈樽:满杯。45引:拿来。觞(Shdng):古代酒器。46眄(midn):斜看。这里是“随便看看”的意思。柯:草木的枝茎,这里指树。以:为了。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的神色。47寄傲:寄托傲世的情怀。傲,指傲世。48“审容膝”句:深知住在陋室中反而容易使人安适。审,深知。容膝,仅能容纳双膝,形容居处狭小。49“园日涉”句:每天在园中游玩。涉,涉足,走到。50策:拄着。扶老:手杖。流憩(qi):游息,就是没有固定
9、的地方,到处走走歇歇。憩,休息。51矫首:抬头。矫,举。遐:远。52无心:无意地。岫(Xi0:有洞穴的山,这里泛指山峰。53景:同“影”,指太阳。翳(yi)翳:阴暗的样子。54盘桓:盘旋,徘徊,留恋不去。55请:表委婉的谦敬副词。息交:停止与人交往。绝游:断绝交游。56驾:驾车,这里指驾车出游去追求想要的东西。言:助词。57情话:知心话。58春及:春天到了。59有事:指耕种之事。事,这里指农事。畴:田地。60或命巾车:有时叫上一辆有帷的小车。或,有时。巾车,有车帷的小车。61或棹(zho)孤舟:有时划一艘小船。棹,本义为船桨。这里名词作动词,意为划桨。62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壑:山沟。63“
10、亦崎岖”句:走过高低不平的山路。64“木欣欣”句:谓草木茂盛。欣欣、向荣,都是草木滋长茂盛的意思。65涓涓:水流细微的样子。66“善万物”二句:羡慕自然界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善,欢喜,羡慕。行休,行将结束。67已矣乎:算了吧!助词“矣”与“乎”连用,加强感叹语气。68“寓形”二句:活在世上能有多久,何不顺从自己的心愿,管它什么生与死呢?寓形,寄生。宇内,天地之间。曷(N),何。委心,随心所欲。去,死。留,生。69遑遑:不安的样子。之:往。70富贵:指高官厚禄。71帝乡:仙乡,神仙居住的地方。期:希望,企及。72怀:留恋、爱惜。良辰:指上文所说万物得时的春天。孤:
11、独,独自外出。73植:立,扶着。耘:除草。籽(ZI):培苗。74皋(gao):高地。舒:放。啸:撮口发出的长而清越的一种声音。75聊:姑且。乘化:顺从大自然的运转变化。归尽:到死。尽,指死亡。76夫:句中助词,无义。复:还有。疑:疑虑。教学目标1 .思考陶渊明的选择,理解他对自我与世俗、生命与自然的思考。2.理解作品所呈现的情感状态和人生境界,体会陶渊明诗文“平淡自然”的风格。导入新课欧阳修曾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引)。可见后人对于归去来兮辞艺术成就和价值的推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晋惟一篇”的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O新授任务一、细读,读懂情境活动1:读文知“
12、境”。(1)默读,注意作品所表现的“境”的变换。第1段是悔恨自己做官的错误,准备归隐田园。第2段是回家的欣喜之情,为写后文的感慨生命作铺垫。第3段是归隐田园后做的一些事情。第4段是陶渊明想和外界断绝关系,陶醉在田园景物中,表达了自己想“乐夫天”等一些深层次的感慨。(2)注意境的变化:第1段写辞官归田,在路上;第2段写家园生活,在家里;第3段写出门,“交结出游”;第4段,表达深层次感慨。(板书:路-家-游-慨)活动2:赏文悟“情”。由“境”到“情”,你读出了一种什么心情?明确:欣喜。(2)为什么“欣喜或者说为什么“快乐”?找出依据并具体说明。第一处,“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现在心不必为
13、形役了,自然高兴。第二处,“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知道未来可以追求,对未来有希望。第2段“载欣载奔”,写归心似箭,直接抒发了内心的喜悦。第1段“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已经知道了原来做官是错的,现在领悟到人生真谛,觉得自己还没有走得很远,心还能沉静下来,所以高兴。点拨:这样的地方诗中很多,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安享天伦之乐;抚摸孤松时,可保持高洁的品格;还可以喝酒;还有“倚南窗以寄傲”,拥有傲然自得的心情(3)诗人最大的“乐”是什么?明确:第4段最后一句话“乐夫天命复奚疑”。(4)小结:以天命为乐-表现出作者顺随本性。而本性,又和“造化”,即“自然”契合。作者认为“道法自然”是最
14、大快乐,也是归隐的内在动力和最大收获。本文的叙事线索:辞官一一归途一一抵家一一室内生活一一涉园一一外出一一纵情山水一一如何度过余生本文的抒情线索:自责自悔一一自安自乐一一乐天安命任务二、理解作品所呈现的情感状态和人生境界从序文你读出了什么?试着提个问题并用原文回答。为什么做官,为什么辞官归隐?序言:主要介绍了自己做官的原因和离职的理由: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二是“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三是“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序文交代了本文的写作时间和背景,叙述了作者就职的经过和辞官的原因:因生活所迫而做官,又因违背自己的本性难堪而在八十余日后,弃官而去。活动1:陶渊明的心路历程文章结构严谨,
15、脉络清晰,从自然生活场景联系到生命存在的形式,从而进入到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以叙事线索和情感线索作为维度,辅以简要画面,画出陶渊明的心电图。小组讨论,共同梳理文本,并整理思路,开始作画。任务完成后并让他们上台展示。归去来兮辞并序:归途归园归田归心自喜一一自乐一一自得一一自醒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层内涵:悲、苦、达观。活动2:你读出了怎样的陶渊明?隐土的纠结与平衡学生谈论个人感受。老师展示自己的思考。曾祖陶侃: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年轻时: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一一读山海经彭泽令:“税法”户籍改革,消富济贫归隐后: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一一杂诗57岁时:桃花源记
16、理想社会蓝图陶渊明的苦痛与超脱人生之大痛:心为形役,违己交病。时光易逝,人生苦短:善万物之得时,感悟生之行休,寓形宇内复几时沉浸于山水田园,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行乐事,雅事,使精神超脱外物的羁绊:引壶觞以自酌,临清流而赋诗。把握当下人生,对有限的生命倍加珍惜,从容书写生命价值的箴言: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看清世俗,看淡生死,乐天安命:何不委心任去留,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东晋诗人满怀深情地面对自然,在自然中发现了自己精神的家园、心灵的慰藉;他们也满怀深情地面对生命,高唱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虽不能经世致用,世道使他们痛苦忧虑,感伤彷徨,然而道、佛思想
17、和对自然的深情使他们超脱,其生死感念和诗酒风流千载之后仍令我们深深感动。活动3:分享后世文人诗文中的陶渊明,品味陶渊明精神的传承。唐代以后,陶渊明逐渐成为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从陶渊明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梦见五柳枝,已堪挂马鞭。何时到彭泽,狂歌陶令前。一一李白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一一苏轼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一一毛泽东梁启超说,唐以前的诗人,真能把个性整个端出来和我们接触的,只有阮籍和陶渊明二人,而陶尤为鲜明。“他做人很下艰苦功夫,目的不外保全他的自然。”世间并无桃花源,但陶渊明用他一生的行动,告诉
18、我们如何找到通向宁静生活的道路;告诉我们热爱什么都不如热爱生活。当现实生活陷入焦虑时,请记住:生活不易,我们都要学会善待自己。后世著名学者费勇这样评价:陶渊明是中国古代社会真正做了自己的人,他辞掉了官,辞掉了体制的保障,回到农村,自己养活自己。叶嘉莹先生这样评价:在精神上,陶渊明掌握了“任真”的自得;在生活上,他掌握了“固穷”的持守。任务三、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来进行赏析。体会语言特色,感受真挚情感。1 .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用舟轻快、风吹衣的飘逸来表现自己归居田园的轻松愉快,形象而富有情趣,有很强的感染力。表现了作者乘舟返家途中轻松愉快的心情。2
19、,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松菊在中国古代文人笔下常常是高洁、脱俗的象征,诗人此处写“松菊犹存”实则是表明自己品性仍在,未被世俗污染。3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这两句一方面描写景物自然妥帖,毫无雕琢之痕又极具诗情画意,另一方面又寄托深远,出则无心,归则有意,这正是作者出仕和辞官情形的真实写照。出仕是无心的,并不是有意追求功名利禄,在这里,“无心”并不是作者的开脱之辞,而是实实在在地表现了作者的反省和自责;“倦飞”,是因为自己已经厌倦了官场的污浊和黑暗。作者触景生情,又将这种复杂的感情不露形迹地轻点出来,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4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由物哀人,自然生出人生短暂之伤感;
20、由春来万物复苏,体会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同时想到人生的短暂与仓促。这两句虽有些沉郁,但仔细品味,基调还是静谧而愉悦的。5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两句抒发了陶渊明乐天安命的思想感情。既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心胸旷达的乐观精神,也流露出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消极情绪。隐逸的道路基本上都是逃避现实的,有消极的成分。但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陶渊明不与黑暗的官场同流合污,其不慕富贵、安贫乐道的思想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它启示人们要蔑视那丑恶污秽的现实,从生活上远离它,从道德上鞭挞它。陶渊明这种顺乎天命,委心任化的态度是充满诗意的,也是由痛苦和折磨中得来的。它总结了陶渊明对此前人生的反思、对个人本性
21、的澄明、对未来人生的向往。小结:语言风格,“淡雅生动”“素朴自然”。“淡雅生动”虽锤炼语言,却不追求藻饰,不滥用典故。“素朴自然”大多如口语不经意流出,自然真切,是作者心胸的真实展示。作者写出了回到田园后的园中之乐、田中之乐和身心自由之乐句式上,文章多处使用了对偶句。如“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归去来兮辞并序骈偶押韵,简洁清新,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如“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很多句子,能够触动心灵,却并没有太多技巧,而这也是陶渊明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的体现,其中蕴含着真挚的情感。任务四:拓展延伸活动1:联系陶渊明其他作品。“环堵萧然
22、,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五柳先生传)“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从中可看出陶渊明吃、住境况:收获少,孩子多,存粮也没有;住得差,衣服破,食物少,竟然到了乞食的程度。活动2:具体分析。文章的字里行间还隐藏了一种什么感情?(分组讨论)“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可看出,羡慕万物自由生长,而自己生命短暂。一第3段写“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在序里可看到“违己交病”,世事混乱违反了他的意志,身心都很疲惫,乱世让他感到很悲伤。(点拨:那是以前,现在不是很快乐吗?“我”归隐田园的心愿得到满足了)可现在没有人理解他的高洁品质,感到孤独。“聊乘化以归尽”,意
23、为姑且顺应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年轻时陶渊明希望做官,年老后就只能顺应自然变化了,说明他对现实失去信心。这是他感到悲伤的一个原因。点拨:作者悲伤的原因有四点:一是挨饿受冻,从序言可看出来;二是世与“我”相违,难免感到孤独;三是生命短暂;四是不能主宰自己命运。活动3:小结。人生悲乐相伴也许就是生活的辩证法。快乐背后是藏于内心深处不愿示人的忧伤。你认为“乐”,看到的是归隐心愿的满足;你认为“悲”,则体会到了作者退而求其次的无奈和苍凉。任务五: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并序比较阅读(教师主讲)1 .相同之处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并序都体现了在“人的觉醒”和“山水的发现”的魏晋时代文士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
24、。王羲之和陶渊明都在人生苦短、终必有尽的现实面前有着心灵的悸动和思想的波澜,都在自然中感受到生命的气息和衷心的欢愉。从人生经历和个人思想来看,他们也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曾关注现实,都曾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王羲之对天下大势、军务民政的认识,陶渊明说自己少时“猛志逸四海”(杂诗八首其五),想要“抚剑独行游”(拟古九首其八),都体现了这一点。但他们也从少年时就深受老庄崇尚自然的思想影响,王羲之一见会稽山水就想永居那里,陶渊明则“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五首其一)。也许并非巧合的是,他们都经历了从“出仕”到“辞官”的过程,最后都在自然田园中“归尽”。2 .相异之处就作为人生关键的“辞官”而
25、言,王羲之主要是因为宦途上的人事矛盾,甚至有“羲之耻为之(王述)下,遣使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晋书王羲之传)之事,被动性较强;陶渊明共三次辞官,前两次的原因分别是“不堪吏职”(萧统陶渊明传)和“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都是主动辞官,根本原因都在于天性与官场生活相违。可见两人虽都有超尘之想,但超脱程度毕竟有所不同。就对生死的思考而言,王羲之感叹欢乐的易逝、人生的短暂,对此感到痛苦,想要超越生死而又认识到把生死、寿天等同起来是一种虚妄。在兰亭集序之中,他希望以诗文与后人心灵沟通;在兰亭集序之外,他服食养性,云游采药,希望将生命延长。陶渊明则不然,对他来说,尽管
26、“寓形宇内复几时”,但重要的是怎样选择和利用好这短暂的人生。至于死亡,只是“乘化以归尽“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拟挽歌辞),他把生命与自然融为一体,因此也就没有了要汲汲于突破生死的焦虑,减少了对死亡的沉痛之感。他平静随化,因而也就自然乐天。对陶渊明来说,重要的是扑进自然、田园、本性的怀抱,而不是突破自然为生命设置的界限。由此就带来这两篇文章中自然观的差异。参加雅集的人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间游目骋怀,感到愉悦,在这里,自然是人的审美对象,虽然能带来欢乐,但欢乐很快也会逝去。陶渊明则将自然作为自己精神的家园,把自己的生命与自然融为一体。对他来说,自然令他愉悦,这种愉悦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审美愉
27、悦,而是一种在自然中反观自我,荡涤心胸,感受到“与天地参”的生命的微笑。理解了这些,我们也许就会更加认同刘熙载对陶渊明诗文的评价:“陶渊明为文不多,且若未尝经意,然其文不可以学而能。非文之难,有其胸次为难也。”(艺概文概)任务六:读“辞”悟人生。结合你对归去来兮辞的理解,写一段点评,表达你对陶渊明情感、志向以及人生选择的思考。(200字左右)附:归去来兮辞名家点评千百年来,归去来兮辞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北宋欧阳修: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北宋苏轼:俗传书生入官库,见钱不识。或怪而问之,生日:“固知其为钱,但怪其不在纸裹中耳。”予偶读渊明归去来辞云,幼稚盈室,瓶无储粟,乃知俗传信而有征。使瓶有储粟,亦甚微矣,此翁平生只于瓶中见粟也耶?北宋李格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南宋朱熹:其辞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拓展:鲍鹏山:南山种豆:陶渊明路过:桃花源里的陶渊明三、布置作业:1 .背诵归去来兮辞。2 .你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是什么?请你给这篇文章或者这本书写一篇序。不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