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与整理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开发与整理资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相关概念土地整理:是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对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以及土地利用关系进行重新规划与调整,以改善土地利用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目标的一种行为。土地开发:是指对未利用过但具有利用潜力和开发价值的土地采用工程或其他措施,改造为可供利用土地的过程。土地复垦:是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2、土地整治的作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加速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加快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土地整治的特点宏观和微观双重性技术创新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二重性发展的动态性过程的一体性效益的统一性外延的广义性。4、土地整治的任务以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为基点,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前提,稳妥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以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以合理利用土地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加快土地复垦充分发挥规划对土地整治的管控作用。5、土地整治的工作程序第一阶段: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编制阶段.第二阶段:项目申报、立项审查、立项批复阶段.第三阶段: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投资计划和预算建设的编报、审查阶段.第四阶段:年度项目投资计划和预算草案编制阶段.第五阶段:项目实施、监督检查阶段.第六阶段
3、:项目竣工验收阶段自查初验终验.第七阶段:项目运行管理及后评价阶段第三章土地整理潜力与调查1、土地整治潜力的概念是指对现有集中连片的耕地区域、分散的农村居民点、各项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进行田、地、水、路、林、村等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可增加的各项用地面积。2、潜力调查的内容(一)、农用地整理潜力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等及其他农用地的整理潜力。(二)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包括:商业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特殊用地的整理潜力。(三)废弃地复垦潜力包括:可复垦的挖掘用地;地表塌陷地;压占地;各种污染损毁地;自然灾害损毁地;其他可
4、复垦的废弃地等的复垦潜力,它们也是废弃地复垦的主要来源。(四)未利用地开发潜力包括: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苇地、滩涂等的开发潜力。3、潜力调查的特征调查与评价土地整理潜力的工作具有社会性动态性多重工作内容4、潜力调查的目的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调查与评价农用地、建设用地的利用情况和调整其用地结构后可增加的用地面积,宜农未利用土地,可复垦的工矿废弃地数量,使土地整理全面、有序开展,确保土地整理开发复垦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不低于建设占用和灾害损毁的耕地土地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合理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5、原则(1)科学性原则(2)可操作性原则(3)系
5、统性原则(4)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5)因地制宜性原则(6)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7)遵循动态性原则(8)近期和远期目标相结合,重在长期的原则(9)综合效益原则(10)综合协调原则6、方法(1)以农用地整理、废弃地复垦和未利用地开发后所增加的有效耕地面积代表土地整理潜力。(2)以农用地上种植作物的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的差距表示农用地整理潜力。(3)划分等级衡量耕地整理潜力。(4)以建设用地整理后所增加的有效用地面积代表建设用地整理潜力。(5)以建设用地内部土地闲置率来评价建设用地整理潜力。(6)以废弃地复垦和未利用地开发的难易程度及复垦开发后增加土地面积的价值来评价其复垦和开发
6、潜力。(7)以土地整理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和生态环境改善来评价其整理潜力。(8)利用计算机、3S技术等高科技对土地整理潜力进行评价。7、工作程序(一)准备工作(二)调查与分析(三)编制土地整理潜力分布图(四)协调论证(五)调查与评价结构的评审和报批8、土地潜力因素调查的概念土地整理潜力因素调查是对区域土地的利用情况、自然、经济属性等进行综合调查,调查某种特定用途下的土地的适宜性、限制性、生产能力、利用潜力等,为土地整理潜力的评价作好前期工作。9、各种用地潜力调查的参评因素调查耕地整理潜力的参评因素气候因素地质与地貌因素土壤因素水资源因素生物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生态因素调查园地整理潜力的参评因素气候因
7、素地形因素土壤因素水文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生态因素调查林地整理潜力的参评因素气候因素地质与地貌因素土壤因素水文因素生物因素生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牧草地气候因素地形因素土壤因素植被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生态因素第四章区域土地整理规划1. 土地整治区域规划的任务:(I)对区域土地整理进行土地统筹规划;(2)确定区域土地整理的目标和方向;(3)安排重点整理的区域、工程和项目;(4)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2. 土地整治区域规划的内容:(1)分析土地整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进行区域土地整理的潜力分析;(3)确定区域土地整理的目标和任务;(4)确定区域土地整理的规模、布局和项目;(5)分析评价
8、区域土地整理的预期投资和效益;(6)制定实施区域土地整理规划的措施。3. 土地整治区域规划的工作程序:一准备工作二.调查分析(一)收集资料1.自然条件资料(1)气候资料(2)土壤调查资料(3)水文和水文地质资料2.自然资源资料3.社会经济资料4.生态环境状况5.土地利用现状和潜力6.相关规划和标准7.图件资料(二)资料整理与补充调查1.资料整理2.补充调查3.分析评价(1)现状分析(2)潜力评价和分析(3)供需平衡三.拟定土地规划供选方案四.协调论证五.确定规划方案六.规划评审七.规划实施4. 土地整治规划成果?1、区域土地整理规划文本2、区域土地整理规划图件3、区域土地整理规划说明4、区域土
9、地整理规划的附件5. 区域土地整理规划文本1、前言2、规划地区概况3、土地整理潜力分析4、规划目标5、重点区域、重点工程、重点项目6、补充耕地的区域平衡方案7、投资和效益8、实施规划的措施9、文本附表(1)土地整理潜力汇总表(2)土地整理规划结构调整表(3)土地整理规划指标分解表(4)土地整理补充耕地区域平衡表(5) 土地整理重点区域一览表(6)土地整理工程一览表(7)土地整理重点项目一览表6.区域土地整理规划图件1、土地整理图件的类型(1)耕地潜力分布图(2)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布图(3)土地复垦潜力分布图(4)土地开发潜力分布图(5)土地整理规划图2、土地整理规划图的要求(1)土地整理规划
10、底图(2)土地整理区的表示方法(3)项目表示方法(4)整理前土地用途表示方法(5)其他相关要素参照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3、图廓整饰(1)图名(2)地理位置示意(3)图例(4)指北针(5)比例尺(6)坐标及高程系统(7)编制单位及时间第五章一,土地整治项目的特征1.基础性2.公益性3.综合性4.地域性5.效益的滞后性二,土地整治项目的特点三,土地整治项目规划的特征有明确的:1.建设范围2.建设目标3.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4.工程布局方案5.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6.工程进度计划7.投资估算及年度投资计划8.有明确的规划效益指标四,土地整治项目规划的原则1.因地制宜的原则2.可持续利用的原则3.可行
11、性的原则4.土地整理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协调统一的原则5.土地整理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有机结合的原则五,土地整治项目规划的目的1 .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2.调整土地关系,使土地关系适应土地生产力提高的要求3.扩大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4.提高全社会的生产现代化水平5.实现土地资源的景观功能六,土地整治项目规划的任务1.分析项目区基本情况2.分析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3.确定规划目标和方针4.编制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案5.对规矩方案进行评价6.确定项目区的建设内容很多的建设标准7.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七,土地整治项目规划的程序2 .准备工作2.调查分析3.拟定规划方案4.协调论证5.规划评审
12、和报批八,土地整治项目规划的成果1.项目规划文本的内容(1)前言(2)项目概况(3)规划项目和方针(4)规划方案(5)规划方案评价3 .项目规划说明内容(1)项目规划过程(2)项目调整情况(3)主要资料来源和引用(4)规划标准与有关技术问题(5)与有关部门规划的协调处理(6)规划方案的选择(7)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3.规划图件(1)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2)项目规划图(3)土地整理工程布局图九,土地整治规划总体布局的内容(1)根据项目区地形,地貌的特点,农业生产条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生态环境要求等,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对项目区内耕地、园林、林地、牧草地、居民点以及田间道路,农田水利利用地
13、、养殖水面等各类用地进行统一规划,确定过来用地的数量、比例、空间布局。(2)在广泛征求当地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种植习惯、水土资源、劳动力等条件,按照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国家宏观调控要求,根据作物种类及重要性,依次安排,逐步调整,分区确定各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复种指数,选定作物种植结构的最佳方案(3)根据项目区及其外围的水文条件和水资源情况,以及区内已有的水利设施,确定水利设施建设的数量、等级和位置。(4)根据项目区外围已有的交通设施状况和区内地形、水利干沟渠分布情况,确定区域内交通道路的类型,数量及位置。(5)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主导风向和风的强度,确定生态防护林的布局、规模
14、、结构、树种和数量。(6)根据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确定村镇用地及工矿用地的数量、规模、位置和发展方向。十,投资预算的步骤1.确定工程项目2.分类计算,汇总工程量3.分别估算各单项工程施工费4.估算拆迁补偿费5.估算主要设备购置费,其他费用等6.汇总各单项费用7.分年度投资估算8.编写估算说明及其他相关内容十一,资金筹措的途径1.现行税费体系2.农业综合开发资金3.社会资金与信贷资金4.农民个人投劳折资5.其他投资十二,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布局图的要求1.布局图必须以现状图为底图绘制2.整理后的土地利用类型宜以地类符号或色标标示3.整理后的各地类面积按片计算4.按工程类别的不同,用不同的方法
15、标示。5.工程特性表样式,布局时以图幅美观协调为原则6.田块编号7.工程标示第六章1、可行性研究的作用(1)项目决策的依据(2)筹集资金的依据(3)开展规划设计的依据(4)签订有关合同、协议的依据(5)建立项目组织的依据(6)申请施工许可的依据2、程庄(1)准备阶段(2)实地调查与技术经济研究(3)提供可选方案(4)对最优方案进行详细研究(5)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3、fi1、项目简介2、项目背景3、项目区概况4、项目分析5、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6、土地权属调整方案7、实施措施与工程管理8、施工组织设计9、投资估算10、效益分析11、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12、附件4、水资源平衡的作用(1)水资源
16、平衡分析是进行水资源区域再分配,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依据(2)水资源平衡分析是确定水量调节措施,兴修水利工程措施的基本依据(3)水资源平衡分析是确定土地利用方式的重要依据5、土地整治对环境的影响(一)土地整理对环境的正面影响1、对地形地貌的影响2、对水文的影响3、对土壤质量的影响4、对项目区小气候的影响5、对作物的影响(二)土地整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1、对地貌的影响2、对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影响3、对土壤质量的影响4、对植被及相关生态过程的影响5、对敏感生态系统及景观组分的影响6、土地整治效益评价(1)社会效益评价(2)生态环境效益评价(3)经济效益评价7、土地整治权属调整的意义(1)有利于土地利用
17、集约化和机械化(2)有利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3)有利于农村的社会稳定8、土地整治权属调整的程序(1)停止受理登记(2)权属现状调查(3)权属现状确认(4)土地现状评价(5)整理后土地评价(6)编制权属方案(7)权属调整方案公告及异议处理(8)权属调整方案报县(市)以上人民政府批准(9)权属调整方案实施(10)土地权属和用途变更登记第七章土地整治项目工作设计1、工程设计的概念:是以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报告为依据,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规程,在施工前对土地整理区各项工程的实施进行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通过技术经济综合分析,阐明在既定地点、时间和投资内工程技术的可靠性和经济合理性,最后提出作为施工依
18、据的设计文件及图纸的全过程,是土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的主体内容。2、工程设计的内容:土地平整工程设计:包括田面高程设计、土方工程量计算、土方调配等;典型田块设计;水利工程设计,包括灌溉渠道、排水沟横、纵断面设计,水工建筑物设计等;道路工程设计,包括道路横断面设计和典型道路纵断面设计;防护林工程设计,包括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护路、护沟、护渠林设计;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包括梯田设计、坡地蓄水工程、沟头防治工程设计等。3、工程设计的步骤:1、前期工作2、拟定设计标准3、工程设计4、工程量汇总5、成果整理4、土地平整的施工方法:倒行子法抽漕法全铲法5、土地平整工程量计算的方法:(一)方格网法划方格网定
19、角点高程求平整单元的平均高程求平整单元内各角点的设计高程求各角点的填挖数初步计算总挖(填)方量计算沉陷高确定挖填零位线计算工程量(适用于地面坡度变化均匀和能够找到挖填分界线的地块)(二)散点法布置测点求出田面平均高程计算工程量(适用于非均匀变化的凹凸不平地面和挖填分界不明显的地段)(三)横断面法划分横断面绘制横断面图形计算横断面面积计算工程量(适用于地形变化较大和挖填深度较大又不规则的地区)6、土方调配的步骤:划分调配区计算各调配区的土方量计算各挖、填方调配区之间的平均运距确定土方最优调配方案绘土方调配图7、预算编制的要求:预算的编报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定的要求预算的编制要坚持以收定支和实事求
20、是原则工程量的计算必须准确预算标准的选择要合理预算项目不重不漏,数据计算准确,勾稽关系清楚预算文件要齐备项目要进行科学的论证和合理的排序项目预算编制要做到全程管理、追踪问效。第九章土地复垦1.采煤对环境的影响?会导致地表的大量剥离、地表的大面积沉陷和固体废弃物的大量堆积,从而导致土地资源的大量破坏,使良田荒芜、耕地减少。(1)草地的破坏与退化(2)山区塌陷的破坏,潜在滑坡灾害(3)山区开采沉陷导致底裂缝、滑坡等(4)黄土高原的塌陷裂缝(5)农田地面的裂缝(6)因采煤塌陷造成房屋开裂现状2 .采煤塌陷地的复垦技术?一.直接利用法1.积水区直接利用法2.未稳定沉陷区的直接利用法(2)修整法(3)疏
21、排法(4)挖深垫浅法(5)采煤沉陷地充填复垦技术3 .露天矿对环境的影响?(1)露天开采产生废气(2)山体滑坡(3)泥石流(4)污染河流4 .露天矿的景观规划要求?(一)排土场的农业复垦景观(1)地质灾害的控制(2)土地质量的控制(3)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4)新农村的再建(二)工业场地与道路的改造和利用(三)矿坑的处置和利用(1)填埋矿坑(2)填埋矿坑(3)如有一定量的汇水面积和矿坑积水,可改作水库或蓄水池用。(4)如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可适当修理,作为永久性的教学、旅游用地(四)地质公园和矿山公园建设第十章土地整治管理1、土地整治立项的原则:1、符合规划原则2、生态保护原则3、与旧村改造和促进
22、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4、以新增耕地为主,有利于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原则5、坚持以土地整理、土地复垦为主,适度开发未利用土地原则6、权属明确,调整方案切实可行原则2、土地整治实施管理的特点:1、土地权属复杂,使权属管理成为必要工作的特色内容2、风险分散且隐含,不易引起重视3、土地整理项目的投资方、项目法人和受益主体往往相分离4、项目工程的综合性和工程呈面状分布,管理难度大5、土地整理成果分享与管护的分离性,增加了项目后期管理管护的难度3、土地整治实施管理的内容:1、建立项目组织机构2、项目法人管理3、项目公告管理4、项目招投标管理5、工程建设监理6、合同管理7、采购管理8、权属管
23、理9、资金管理10、项目监督检查11、信息档案管理12、项目竣工验收13、项目竣工决算14、项目审计15、项目后期管护16、项目后评价4、土地整治实施管理的流程:1、工作准备阶段:成立组织机构核实权属现状公告招投标委托工程建设监理签订有关合同编制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地方自行制定的有关实施管理制度)实施准备总结2、工程施工阶段:项目法人或项目承担单位建立现场办公制度项目规划设计变更和预算调整监督检查项目实施进展情况报告年度验收3、竣工验收阶段:验收准备竣工验收竣工决算审计4、工程后期阶段:后期管护项目后评价5、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管理的组织形式:1、总分包方式2、平行承发包方
24、式3、施工联合体4、施工合作体6、项目资金的特点:1、资金来源的固定性2、资金使用的限制性3、资金运行的单向性7、竣工验收内容:1、项目计划任务完成情况2、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执行情况3、工程建设质量4、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5、档案资料管理情况6、工程管护措施7、土地权属管理情况8、验收报告的内容:1、验收申请与受理过程2、验收工作的组织情况3、项目概况4、各类土地面积、质量5、项目工程质量、数量和配置6、土地权属情况7、资金使用与管理8、档案管理9、项目工程管护10、项目管理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11、主要经验与问题12、验收结论及建议13、附件,包括附图9、土地整治项目后评价的特点:1、土地整理项
25、目后评价发展主要依靠政府的有效需求拉动2、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3、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信息反馈具有强制性4、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的过程和结果具有透明性5、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设计的内容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10、土地整治项目后评价的内容:1、项目目标评价2、项目实施过程评价3、项目效益评价,包括经济效益评价、环境效益评价和社会效益评价4、项目持续性评价H、土地整治项目后评价的实施步骤:1、接受委托、明确任务2、制定工作计划3、成立专家组4、收集资料5、编制调查提纲6、现场调查7、形成专家组意见8、后评价报告初稿的编写9、后评价报告初稿的修改10、报告和反馈如何编制土地整治规划方案(目标确
26、定、整治区域划分、重点区域、重点工程、重点项目、补充耕地区域平衡方案、实施措施)?一.区域土地整理规划目标的确定1.制定规划目标的依据(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3)规划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4)规划期内规划地区可实现的土地整理潜力2.规划目标的内容(1)土地整理增加的有效耕地及其他农用地面积(2)土地整理后提高的土地生产率和产出率(3)土地整理提高农用地质量情况(4)土地整理对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情况(5)土地整理对规划地区的生态环境的改善情况3.规划目标的制定方法(1)规划目标的初步确定(2)初步目标的论证(3)确定规划目标(4)规划的分解(5)规划目标的近期安
27、排4.全国土地整理的目标二.土地整理区的划定(一)土地整理区的类型1.土地单项整理区2.土地综合整理区3.土地复垦区4.未利用土地开发区(二)土地整理区规划的要求1.土地整理潜力大小与潜力类型是确定整理区类型、规模、位置、整理目标和整理时间的主要依据2.划分各类土地整理区,尽可能不打破行政管理界限,可以避免权属纠纷3.在规模较大的农用地整理区,涉及到田、水、路、林、村等,应属于综合整理规划4.土地整理区的划定应与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有利于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质量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三.土地整理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规划(一)重点区域规划1.土地整理重点区类型土地开发区(2)土地复垦区(3
28、)土地整理区(4)土地整理综合区2.土地整理重点区域划分的原则(1)土地整理潜力大且相对集中(2)土地整理基础条件好(3)有利于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4)尽量不打破行政界线3.土地整理重点区域划分的方法(1)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整理潜力分布图和分区原则绘制分区草图(2)征求相关部门和公众意见,对分区进行调整,最后确定各区域界限,量算面积,编制土地整理重点区域表(二)重点工程规划1.土地整理重点工程一般具有一下特点(1)土地整理规模较大(2)对实现土地整理目标起决定性作用(3)对落实重点区域土地整理任务,或对解决重大能源、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流域开发治理、生理环
29、境建设引起的土地利用问题发挥主导作用(4)预期效果较好(5)能够明显改善区域生态环境2.全国土地整理重点工程介绍(1)东中部粮食生产区基本农田整理工程(2)重点煤炭基地土地复垦工程(3)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土地开发整理工程(4)西部生态建设地区农田整治工程(5)新疆伊犁河谷地土地开发工程(6)“五纵七横”公路沿线土地复垦整理工程(7)“南水北调”水利工程沿线土地整理工程(三)重点项目规划1、重点项目选定的原则(1)集中连片,且具有一定规模(2)土地整理潜力较大,基础条件较好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头作用(4)预期效益较大地方和公众积极性高,资金来源可靠(6)对规划目标的实现具有支撑作用(7)项目建设期一般
30、不超过三年2、重点项目选定的方法(1)根据土地整理规划目标、潜力分析和分区结果,初步提出项目类型、范围和规模(2)实地考察,分析项目实施的可行性(3)与有关部门协商,综合平衡确定项目界限,测算面积(四)补充耕地的区域平衡方案1、制定方案的原则确保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指标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但对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地区,其补充耕地任务可委托后备资源丰富地区完成(3)补充耕地应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以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为主,适当进行未利用土地开发(4)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采取有偿方式,实现区域间的资源优势互补,合理配置2、补充耕地区域平衡方案的内容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各区域耕
31、地保有量目标(2)为实现耕地保有量目标,进行各地区补充耕地任务分析(3)根据土地整理潜力分析,各地区规划期间可实现的补充耕地的潜力分析补充耕地的综合平衡补充耕地的区域调剂和区域平衡措施(6)实现补充耕地区域平衡的措施(7)近期安排四、实施规划的措施1、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土地整理重要性的认识2、健全规划体系,强化土地整理的规划管理3、稳定和拓宽投入渠道,探索完善土地整理经济运行机制4、完善配套法规,加强对土地整理的监督和指导5、完善制度,规范土地整理项目管理6、加强基础建设,提高土地整理的整体水平五、全国重点区域土地整理方向1、东南沿海区2、环渤海区3、东北区4、中部区5、西南区6、黄土高原区7、西北区8、青藏高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