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云南省集体合同条例》《云南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云南省集体合同条例》《云南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云南省集体合同条例云南省集体合同条例己由云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其次十四次会议于2001年9月20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集体合同行为,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爱护职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其次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和企业全体职工以及对集体合同实施管理、监督的部门应当遵守本条例。本条例所称集体合同是指以企业职工集体为一方与企业为另一方就劳动酬劳、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平安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双方同等协商订立的书面协议。第三条企业应当依法建立健全集
2、体合同制度。签订集体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同等、协商一样的原则。依法签订的集体合同对企业和企业全体职工具有约束力。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标准低于集体合同约定的劳动标准的,依据集体合同约定的标准执行。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据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负责集体合同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工会和产业工会负责指导、帮助职工一方与企业同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并对集体合同的履行进行监督。第五条集体合同包括下列内容:(一)劳动酬劳;(二)工作时间;(三)休息休假;(四)劳动平安与卫生;(五)保险福利;(六)职工的教化和培训;(七)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别爱护;(八)企业经济性裁员的条件和程序;(九)合同的期
3、限;(十)合同变更、解除、终止的条件和程序:(十一)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十二)解决争议的方法;(十三)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集体合同的期限为一至三年。第六条企业职工一方或者企业方提出签订集体合同书面要求的,另一方应当在十五日内与对方进行同等协商。第七条集体合同由双方同等协商。参与同等协商的双方代表人数对等,每方三至十一人,包括一名首席代表。每方应当另行确定一名书记员,负责协商过程中的文字工作。职工协商代表由工会确定,或者由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议定。有女职工的企业,职工一方代表中应当有女职工代表参与。企业方协商代表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指派。企业工会主席、企业法定代表人分别担当职工一方和企业方的首席
4、代表;因故不能担当的,应当书面托付一名代表担当。企业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建立工会组织。尚未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由所在地的地方工会或者产业工会指导职工民主举荐职工一方代表,职工一方首席代表从参与协商的代表中推选产生。职工一方首席代表因故变更的,应当从参与协商的代表中重新推选。企业职工一方和企业方在同等协商中均可以聘请顾问。第八条协商代表一经产生,应当书面告知对方。协商代表的任期与集体合同期限相同。协商代表因故缺额的,应当刚好补选。企业职工一方协商代表应当仔细履行职责,听取职工的看法和建议,照实表达职工的要求。第九条企业应当保证协商代表履行职责必需的工作时间,协商代表在工作时间履行职责占用
5、的时间视为正常出勤。企业职工一方协商代表在劳动合同期内,除有重大过失,严峻违反企业规章制度、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害或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企业不得解除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第十条双方代表在同等协商过程中均有义务向对方供应真实的状况和资料。涉及国家隐私、商业隐私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第十一条经同等协商形成的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探讨和表决。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探讨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有三分之二以上代表或者职工出席,经全体职工代表或者全体职工的过半数同意即获通过。获得通过的集体合同,由双方首席代表签字。集体合同草案未获通过的,应当重新协商,双方达成一样后再提交职工代表
6、大会或者职工大会探讨和表决。第十二条企业集体合同应当自签字之日起七日内,由企业报有管辖权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并送地方工会或者产业工会。第十三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集体合同的下列内容进行审核:(一)双方的主体资格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二)集体协商是否依据法律、法规规定的原则和程序进行;()合同的内容是否与法律、法规相抵触。审核时应当听取同级地方工会或者产业工会的看法。审核不合格的,将书面异议送达集体合同双方代表,双方应当另行协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书面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第十四条企业应当自集体合同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全体职工公布集体合同文本。第三章
7、集体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第十五条集体合同在有效期限内,不因双方首席代表的变动而变更、解除。第十六条集体合同有效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双方协商一样后,应当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一)订立集体合同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被修改或者废止的;(二)企业改制、破产、拍卖或者被兼并等使集体合同不能履行的;(三)因不行抗力使集体合同部分或者全部不能履行的;(四)集体合同约定的变更或者解除条件出现的;(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集体合同的变更或者解除,应当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第十七条集体合同期满或者双方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时,该集体合同即行终止。第十八条集体合同期满前六十日内,企业职工一方或者企业方提出续签
8、集体合同要求的,双方应当进行协商,签订新的集体合同。第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地方工会或者产业工会应当对集体合同的同等协商、签订和履行实施监督检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将企业建立集体合同制度的状况纳入劳动执法年审的内容。其次十条企业和企业工会通过同等协商建立集体合同监督检查机构,负责对集体合同的履行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其次十一条双方首席代表,每年至少应当向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报告一次集体合同的履行状况。对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提出的问题,双方应当协商处理。其次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地方总工会和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对企业签订和
9、履行集体合同进行监督、指导和协调。第五章集体合同争议处理其次十三条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双方应当协商解决;经协商未达成一样的,可以中止协商,但中止协商的期限不得超过六十日。协商解决不成的,由有管辖权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组织有关各方协调处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处理签订集体合同争议,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处理完毕。状况困难须要延期的,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其次十四条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其次十五条签订或者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时,双方应当维护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第六
10、章法律责任其次十六条企业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对干脆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干脆责任人员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一)拒绝或者拖延签订集体合同的;(二)不执行集体合同约定的劳动标准或者其他事项的;(三)不供应或者不照实供应签订或者履行集体合同所需真实状况和资料的;(四)不当变更或者解除职工一方代表的劳动合同的。其次十七条企业对行政惩罚确定不服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其次十八条企业或者职工一方不履行集体合同或者履行集体合同不符合约定的,应当依法
11、担当违约责任。第七章附则其次十九条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签订集体合同依照本条例执行。签订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依照本条例执行。第三十条本条例自2002年1月I日施行。云南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2012年3月31日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0次会议通过2012年3月31日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3号公布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编辑第一条为推动和规范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其次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企
12、业工资集体协商,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适用本条例。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参照本条例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工资集体协商,是指为使职工依法有序表达工资方面的诉求以及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企业与职工就企业工资安排制度、安排形式等工资相关事项进行同等协商,在协商一样的基础上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的行为。第四条企业应当与职工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职工应当支持企业依法生产经营管理,合法地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企业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第五条工资集体协商应当遵循合法、公允、公正、同等、协商一样的原则,保障职工工资水平与本地经济社
13、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企业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相适应。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通过政策指导、表彰嘉奖等方式,主动推动企业与职工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检查和监督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第七条县级以上地方总工会和产业工会对职工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进行帮助和指导,对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进行监督。企业代表组织对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进行督促、帮助和指导。其次章工资集体协商代表编辑第八条工资集体协商双方的协商代表人数应当对等,每方3人至11人,不得相互兼任,并另行确定书记员1名。企业有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的,职工方应当有女职工协商代表;运用劳务派遣工较多的用工企业
14、,职工方应当有劳务派遣工协商代表。第九条企业方协商代表由企业法定代表人确定。职工方协商代表由本企业工会举荐,并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尚未建立工会的,由上级工会指导企业职工民主举荐,并经本企业半数以上职工同意。协商代表出缺的,应当刚好补缺。一方更换协商代表的,应当刚好通知另一方。第十条协商双方各自确定1名首席代表。企业方首席代表由法定代表人担当。法定代表人因故不能担当的,可以书面托付其他协商代表担当。职工方首席代表由本企业工会主席担当。工会主席因故不能担当的,可以书面托付其他协商代表担当;工会主席出缺的,由工会负责人担当;尚未建立工会的,从职工方协商代表中推举产生。第十一条协商双方
15、首席代表可以聘请熟识劳动工资、财务、企业管理、经济、法律、政策等方面业务的专业人员,作为本方协商顾问。第十二条协商代表应当真实反映和代表本方的意愿,履行下列职责:(一)参与工资集体协商,提出协商看法;(二)收集、供应与工资集体协商有关的信息资料;(三)参与工资集体协商争议的处理;(四)监督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的履行;(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第十三条协商代表应当保守在工资集体协商过程中知悉的企业商业隐私,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不得实行威逼、收买、欺瞒等手段干扰工资集体协商,影响协商结果。第十四条企业应当为协商代表供应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所必需的工作条件和工作时间,供应与协商相关的信息资料
16、。双方协商代表参与工资集体协商,视为正常劳动。第十五条协商代表的任期与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期限相同,协商代表自任职之日起,其尚未履行的劳动合同期限短于任期的,劳动合同期限自动延长至任职期满。任职期间个人严峻过失或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除外。协商代表在任期内,企业非因法定理由不得解除其劳动合同或者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确因工作须要变更职工方协商代表工作岗位的,应当事先征求企业工会或者上级工会的看法,并征得职工方协商代表本人同意。第十六条职工方协商代表未依法履行职责的,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有权进行更换。尚未建立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的,经本企业半数以上职工同意,可以更换职工方协商代表。第三章工资
17、集体协商内容编辑第十七条工资集体协商双方应当就本企业下列多项或者某项内容进行协商:(一)工资安排制度;(二)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其增减幅度的调整;(三)工资支付方法;(四)津贴、补贴和奖金安排方法;(五)计时工资、计件单价、劳动定额标准;(六)加班加点工资、医疗期盼遇、带薪假期间的工资待遇;(七)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期限、变更和解除程序、终止条件、违约责任等;(八)其他有关事项。第十八条双方协商确定工资等事项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并以下列因素作为协商依据:(一)政府发布的工资指导线;(二)统计行政部门发布的本地区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三)本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四)本企业上年度职工
18、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五)本地区同行业和本企业的人工成本水平、上年度人均劳动酬劳;(六)其他与工资集体协商有关的状况。第十九条本企业利润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或者当地人民政府发布的工资指导线提高的,职工方可以在协商中提出增加工资的合理要求。其次十条企业方确因本企业利润降低、生产经营状况发生重大改变不能履行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的,可以提出不增加工资或者降低工资的方案,与职工方进行协商。第四章工资集体协商程序编辑其次十一条企业方与职工方均有权提出工资集体协商要求,提出方应当向对方发出协商要约书,提出协商的主要内容、时间等。对方应当在收到要约书之日起20日内予以书面答复,并在答复后10个工作日内进
19、行协商。本企业五分之一以上的职工提出工资集体协商要求的,企业工会或者上级工会应当向企业方发出协商要约书。其次十二条工资集体协商应当采纳协商会议形式进行。协商会议由双方首席代表轮番主持,首次会议由发出协商要约书一方的首席代表主持。其次十三条协商会议召开的5个工作日前,企业方应当为工资集体协商供应必要的条件,供应由其保管或者驾驭的工资总额、经营费用、财务状况和设备更新安排、社会保险费用缴纳状况、职业培训经费运用状况等相关的信息资料。双方各自向对方供应协商方案以及与协商方案相关的信息资料。其次十四条双方协商代表就工资集体协商事项达成一样后,应当形成工资专项集体合同草案提交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
20、审议通过;尚未建立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的,须经企业半数以上职工同意。工资专项集体合同草案通过后,由企业方制作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文本,双方首席代表签字。其次十五条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文本应当包括协商主体、合同内容、合同期限、变更条件、违约责任等事项。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有效期限为1至2年。其次十六条企业方应当在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签订后10个工作日内,将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文本报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收到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文本后,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即行生效;提出修改看法的,应当告知企业重新协商或者修改完善。企业方和职工方应当针对修改看法重新协商或者修改完善,
21、并重新报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其次十七条企业方应当自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生效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职工公布。其次十八条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期满前60日,企业方或者职工方均有权提出续订或者重新订立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的要求,双方应当依法进行工资集体协商。第五章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编辑其次十九条在中小企业或者同行业集中的县级以下区域内,可以就本区域、本行业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劳动定额标准、工资支付方法等工资相关事项开展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第三十条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由区域、行业工会组织与企业方面代表进行协商;尚未组建区域、行业工会的,可以由上一级工会代行职能进行协商。第三
22、十一条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企业方协商代表由区域、行业内企业代表组织或者各企业民主推选,首席代表由企业方协商代表民主推选产生。职工方协商代表由区域、行业工会组织确定,首席代表由区域、行业工会主要负责人担当。第三十二条开展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形成的工资专项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区域、行业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尚未建立区域、行业职工代表大会的,应当分别经各成员企业半数以上职工通过;通过的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由双方首席代表签字。区域性、行业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签订后,依照本条例其次十六条、其次十七条规定的程序办理。第三十三条本区域、本行业内的企业可以在区域性、行业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的框架下与本企
23、业职工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其确定的劳动酬劳标准不得低于本区域、本行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第六章监督和救济编辑第三十四条依法签订的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对企业或者本区域、本行业内的企业以及企业全体职工具有约束力,企业和职工应当全面履行。第三十五条工资集体协商过程中发生争议,自首次协商会议之日起30日内未达成一样看法的,协商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可以申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协调处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刚好协调处理或者组织同级工会和企业代表组织共同协调处理,并向企业出具协调处理建议书。第三十六条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第三十
24、七条地方总工会或者产业工会对企业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可以发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看法书,要求企业予以改正,企业应当在15日内改正并作出书面答复;逾期不改正的,地方总工会或者产业工会可以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建议书。第三十八条企业工会未依据本条例规定向企业方发出协商要约书的,上级工会有权代为向企业方发出协商要约书,企业方收到协商要约书后,应当依据本条例规定与职工方进行协商。第七章法律责任编辑第三十九条企业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引发群体性事务,造成严峻后果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25、:(一)职工方或者上级工会提出协商要求后,拒绝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或者拖延答复的;(二)不供应与工资集体协商有关信息资料或者供应虚假信息资料的;(三)不向协商代表供应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所必需的工作条件和工作时间的;(四)不履行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的。第四十条职工违反本条例规定,实行威逼、暴力等手段干扰协商代表进行工资集体协商,损害协商代表,或者阻挠其他职工正常工作,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法赐予治安惩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十一条对违反本条例规定拒绝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政府及有关部门3年内不受理其在经营方面的评优评先申请,不授予其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将其列
26、为不良信用企业,记入信用档案,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并对其劳动保障执法年审不予通过。企业经营者3年内不得参评劳动模范、优秀企业家。第四十二条企业违反本条例规定,非因法定理由降低职工方协商代表工资、福利待遇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企业补发其应得的工资、福利待遇。非因法定理由解除协商代表劳动合同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企业复原其工作,并补发被解除劳动合同期间应得的劳动酬劳;协商代表不同意复原工作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企业依据经济补偿标准的2倍支付赔偿金。第四十三条协商代表违反本条例规定,泄露企业商业隐私、造成损失的,依法担当相应的法律责任。第四十四条企业工会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损害职工或者工会权益的,由同级工会或者上级工会责令改正;情节严峻的,依照中国工会章程予以罢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十五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不履行职责,由其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峻的,赐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八章附则编辑第四十六条本条例所称企业代表组织,是指经依法成立的企业联合会、工商业联合会、行业协会、商会。第四十七条本条例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