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单元综合检测.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24392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单元综合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3单元综合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3单元综合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3单元综合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3单元综合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单元综合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单元综合检测.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单元综合检测把脉考向今后几年的高考中,本单元主要考查安排制度,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作用、税收的特征和作用,特殊是效率与公允的关系,财政和税收的作用。命题形式由选择题为主转向主观题为主。与社会生活联系的特点主要有:(1)联系收入安排体制改革,考查公允的意义及措施。(2)依据我国经济形势的改变,考查财政政策及作用。(3)从“三农”、扩大内需、民生问题方面,考查财政的作用。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中共中心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合理调整收入安排关系。坚持和完善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的安排制度。初次安排和再安排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允的关系,再安排

2、更加留意公允。”我国坚持按劳安排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按劳安排是()o全社会安排领域中主体的安排原则公有制经济下全社会安排的物质基础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的安排原则人们在同等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社会关系的保证A.B.C.D.解析本题考查按劳安排的有关学问。从地位上说,按劳安排是全社会安排领域中主体的安排原则;从存在的范围上说,按劳安排存在于公有制经济范围之内,故正确。答案B2,小张高校毕业后到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年薪4万元,岗位津贴1万元;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搞一些技术独创,一年的技术转让所得为1万元;期间炒股获得收益2万元。小张上述收入中,按劳安排和按生产要素安排的收入分别为()。A.4万元、3万元B.

3、5万元、2万元C.5万元、3万元D.4万元、2万元解析年薪4万元、岗位津贴1万元属于按劳安排;一年的技术转让所得1万元、炒股获得的收益2万元属于按生产要素安排。答案C3.你认为图中参加者的收入安排方式可能是()oA.按劳安排B.按生产要素安排C.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安排D.按效益安排解析材料中的“钱”“点子”“力”等都属于生产要素,因此其收入安排方式可能是按生产要素安排。答案B4. 某国有企业职工税后收入如下表(单位:元),这一材料体现了()。年度项目2009年2019年工资80007500奖金20002500股息25002800房屋出租25003200其他投资02000合计15000180

4、00我国坚持按劳安排与按生产要素安排相结合的原则个人收入受市场竞争的影响个人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相联系个人收入与付出的劳动量相联系A.B.C.D.解析材料中职工的收入既有在国有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又有其他收入,体现了我国收入安排制度坚持按劳安排与按生产要素安排相结合的原则;税后收入近两年有所不同体现了个人收入受市场竞争的影响并与企业经济效益相联系,且与付出的劳动量相联系,都正确。答案A5. 2019年,中心财政将进一步增加对“三农”的投入,统筹城乡发展,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允。有人认为,公允就是歼灭差别,有差别就不公允。这种观点A.主见同步富有B.主见平均主义C.只讲公允,不讲效率D.割裂了效率

5、与公允的关系解析A、C、D三项不符合题意,B入选。答案B6. 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合理调整收入安排关系。这就要加大国民收入安排调整力度,增加居民特殊是低收入群体消费实力。这有利于()0A.不断改善民生,提高消费水平B.完善安排结构,扩大投资规模C.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有D.消退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允解析加大国民收入安排调整力度,增加居民特殊是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实力,客观结果就是改善民生、提高消费水平,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投资问题,解除B项。C、D两项说法过于肯定化。答案A7 .党中心多次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要更

6、加留意社会公允,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留意社会公允必需()。坚持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的安排制度初次安排强调效率,再安排留意公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强化税收调整,整顿安排秩序A.B.C.D.解析初次安排和再安排都要留意公允,说法不对。舍掉含的选项。故选Do答案D8 .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安排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允,维护社会稳定是保障劳动者主子翁地位的前提A.B.C.D.解析保障劳动者主子翁地位的前提是我国劳动法规定的

7、劳动者享有的各项权利,错误,含的选项均应解除,故答案选B项。答案B9 .甲乙两人分一块蛋糕,由于担忧谁来切都会给自己多切一些,因而两人为如何公允安排争吵不下。有人给他们出了一个办法:让一个人切,另一个人选择。这样分蛋糕的公允问题就解决了。故事启示我们()。A.在经济领域要坚持公允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B.安排公允主要指收入安排的相等C.促进公允正义必需依靠合理的机制和政策D.效率是公允的物质前提解析获得题干中关键信息“办法”“公允问题解决”可推断出C项。B项表述错误,A、D两项与题旨不符。答案C10.近年来,广东省惠州市政府接着加强对收入安排的调整力度,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先后提高了最低生活保

8、障线、最低工资和养老标准,使广阔居民尤其是低收入居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下列选项中具有缩小收入差距功能的再安排措施有()0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个人工薪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扩大财产性收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A.B.C.D.解析选项必需符合两个条件:”缩小收入差距”和“再安排”,是在初次安排领域,不符合题意;不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不选;都能满足题干的要求,所以答案选C。答案C11,下列关于财政的说法,正确的有()。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安排它是资本主义社会才有的财政包括国家的收入和支出两部分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A.B.C.D.解析只要有国家就有财政,故本身错误。都是对财政的正确看法

9、。答案A12.某高校2019年把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保险范围,每名学生每年医保费为80元,国家财政补贴每年40元,学生高校四年需缴纳160元。这里的财政补贴是财政向高校生供应无偿帮助目的在于稳定学生生源会形成货币购买力,是社会总供应的一部分反映了政府关注民生发展的政策要求A.B.C.D.解析与题意无关;错误,形成购买力就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答案A13.国家发改委表示,国家支配通过财政补贴政策推广高效节能产品,使高效节能产品份额到2019年达到30%o财政在这里主要发挥了()oA.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B.促进社会公允的作用C.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D.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解析国家推广高效节

10、能产品,有利于节约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14 .2011年3月11日,财政部、民政部向云南省紧急支配中心救灾资金5500万元,用于盈江地震灾难受灾人员紧急转移安置、过渡期生活救助和向因灾遇难人员家属发放抚慰金。这表明()。A.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B.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C.国家财政支出的主要方面是社会保障支出D.国家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解析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材料中财政支出属于社会保障支出,用于改善人民生活,故选DA、B是财政的作用,但在题干中未体现;C项错在“主要方面”。答案D15 .下列属于主动财政政策的是()。A.提高存款

11、打算金率B.提高税率C.发行国债,增加经济建设支出D.缩小财政赤字,削减财政支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主动财政政策的理解。实施主动的财政政策,意味着国家要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削减税收,C符合题意。A属于货币政策,B、D属于紧缩性的财政政策。答案C16 .下列对财政和税收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税收是组织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财政和税收都须要国家政治权力作保障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是税法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A.B.C.D.解析表述正确,但不是对财政和税收关系的回答。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A17 .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的,表现为()o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确定了它

12、必需具有固定性三者性质相同,密不行分三者缺一不行,统一于税法A.B.C.D.解析认为三者性质相同,说法错误。是对税收三个基本特征关系的正确表达,故选C。答案C18 .从2012年1月1日起,我国在部分地区和行业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目前征收营业税的行业逐步改为征收增值税。将征收营业税改为证收增值税意味着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经营额征税有利于促进生产专业化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能有效解决重复征税问题,实现社会公允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增加企业发展后劲A.B.C.D.解析本题考查增值税的相关学问。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可避开重复征税、优化我国税制结构和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为深化产业分工和加快发呈现代服务业供应

13、制度支持,故选。增值税是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增值额征税,不符合题意;征收增值税可创建公允竞争的环境,而实现社会公允是个人所得税的作用,故不选。答案C读漫画收入。据此回答1920题。19 .漫画中隐瞒收入的做法属于()。A.偷税行为B.欠税行为C.骗税行为D.抗税行为20 .漫画的警示意义在于()。希望国家加强税收征管希望国家做好税收运用要求公民增加纳税意识要求公民擅长监督政府A.B.C.D.解析第19题,以欺瞒、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是偷税行为,故应选A项。解答本题留意区分偷税与骗税,骗税是指以欺瞒的方式获得国家税收实惠的行为。第20题,依据漫画,从国家角度讲,应加强税收征管,从公民

14、角度讲,应增加依法自觉纳税的意识,故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19.A20.A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2019年3月,某村委会将村级经营性资产进行了股份制改革,集体股占40%,用于发展公共集体事业以及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奖金;个人股占20%,平均分摊到全部拥有本村户籍的村民;40%被设置为贡献股,按贡献大小取得红利。同时每个村民可以以技术、资金、土地、管理的形式入股,获得相应收益。运用所学经济生活学问,分析该村所实行的安排方式及其重要性。(13分)解析首先从总体上概括该村的安排方式,然后详细指出其安排方式并分别说明其意义。答案(1)通过分析材料可知,该村实行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的安排

15、制度,把按劳安排和按生产要素安排相结合。该村集体经济属于公有制经济,工作人员的工资、津贴及奖金都属于按劳安排收入。实行按劳安排,将劳动者个人收入与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干脆相联系,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主动性和创建性,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行按劳安排,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同等安排的社会地位,有利于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有。村民以技术、资金、土地、管理等形式入股,获得相应收益,这属于按生产要素安排。有利于调动各种生产要素参加市场经济的主动性,有利于让一切劳动、学问、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建社会财宝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22

16、.材料一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中心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实行。会议指出,2019年要接着实施主动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接着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要增加教化投入,提高教化质量,推动义务教化均衡发展、布局优化;主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接着加大对“三农”、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入;接着支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在建和续建项目等。材料二为了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我国政府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到3500元,这意味看,调整之后无需缴纳个税的人群将增加约1200万,工资薪金的纳税人一年可以减税1440亿元。另一方面,新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条

17、例,将原来月收入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的征收比例,由40%上调到45%,这意味着少数高收入人群的个税将有所增加,对此部分高收入者表示不满。(1)结合所学经济生活学问,说明上述材料中财政是如何发挥作用的?(7分)运用所学税收学问,对部分不满足见者进行劝解。(5分)解析第(1)问,考查财政的作用,留意审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加大对民生、教化投入体现了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允、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对“三农”、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的投入等,这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接着实施主动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体现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

18、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第问,考查公民依法纳税的缘由,要从税收的特点、个人所得税的作用、我国税收的性质、税收与公民的关系角度进行回答。答案(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允、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2)税收具有强制性,作为公民必需听从国家规定,依法交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整个人收入安排、实现社会公允的有效手段。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样的。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23.材料一某省近三年的GDP及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状况年份GDP(亿元)城镇人均

19、(元)农村人均(元)2019916015505.425467.0820191086317961.456196.07200911950195776680材料二某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推动农村综合改革,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出台被征地农夫社会保障政策,深化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程;优先化解农村义务教化债务等,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夯实农业基础,促进农夫增收。运用经济生活学问回答: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6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收入与安排”的学问,说明某省政府应如何解决材料一反映的问题。(9分)解析本题考查促进社会公允等学

20、问。第(1)问,依据标题和表格数据改变,可以解读出材料一反映了近三年来某省GDP及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有了大幅增长,但是城乡差距越来越大。通过对材料二解决“三农”问题的举措分析归纳,可以看出某省政府重视“三农”工作,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夯实农业基础,促进农夫增收。第(2)问,首先要弄清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是城乡收入差距悬殊、社会安排不公问题,明确问题指向,然后结合材料二某省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可以对接教材促进社会公允的相关举措坚持和完善安排制度保证“两个比重”和再安排更加留意社会公允。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近三年来某省GDP及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有了大幅增长,但是城乡差距越来越大。材料二反映了某省政府重视“三农”工作,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夯实农业基础,促进农夫增收。(2)坚持和完善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的安排制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加安排的制度,规范和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安排中占合理比重,劳动酬劳在初次安排中占合理比重。拓宽农夫收入渠道,切实维护农夫权益。再安排中更加留意公允。充分发挥财政和税收手段调整收入安排,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化、社会保障的投入,实现社会公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