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态肥专利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27480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9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生态肥专利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自然生态肥专利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自然生态肥专利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自然生态肥专利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自然生态肥专利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生态肥专利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生态肥专利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自然生态肥专利项目投资分析报告湖北*自然生态肥开发有限公司前引部分:执行概要一、项目名称来源依据项目名称:自然生态肥发明专利名称:复合肥中微量元素的配置方法专利号:CN2009IOl19507.8二、项目简介本项目拟定于神归经济开发区内,占园地150亩。本项目不仅含有国家法定数量的乳磷钾,还含有农作物在正常生长状态时必需的微量元素,由于本产品中加入了足够量的有机质和加入有机质内的微生物菌(相关科研机构研制),所以,本产品同时具有有机复合肥的微生物复合肥的双重功效。同时,本项目产品自然生态肥的出现,特别是柑橘、茶叶专用肥,不仅能提高肥料利用率,保证粮食安全,减少环境污染,一次施用,就能满足作物一

2、生的需要,有些新肥料,还兼有杀虫和除草等功能,可大大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必将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三、设计思路近10年来,许多发达国家日益重视因施肥过多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加之发达国家劳动力昂贵,因而减少环境污染的生态肥料的发展速度远大于常规化把,如美、日生态肥料的消费平均年增长率约为4%5%,其中非常化高效生态肥料的消费年平均增长率为9%10%o复合高效和环境友好代表了世界肥料发展的总趋势,是现代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许多发达国家,正致力于应用现代技术,促进生产、研究和施用的结合,发展高浓度优专用复合肥。在我国,随着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在农产品追求产量与质量并重,以及环境友好的多重目标

3、要求下,肥料的改性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开发生态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是简单易行的措施,特别适合中国的国情。我国化肥利用率低于发达国家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发达国家所采取的系列科学施肥技术在中国难以奏效。我国农民的教育水平低,农户土地面积小而分散,种植体系复杂,机械化程度低,农化服务体系难以建立和到位,配方施肥和其它技术措施很难为农民提供方便的服务。另外,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民已不愿意在追肥等农艺操作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急需一种集配方施肥、价格低廉的工艺技术为一体化肥产品。四、技术路线我公司采用全国高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的认可成果,与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进行深入合作。对于农业肥料这一

4、领域的产品,折叠碗自然生态肥采取营销策略的展开将从提高行业、消费者、相关生产商对折叠碗自然生态肥产品的认识开始。对产品、价格、促销、渠道四个方面进行营销整合,并结合合理的销售策略以及公共关系活动开拓市场。五、项目依据和项目状况对项目投资成本的财务评价,此处采用完全成本法估算总成本,包括产品原材料、工资福利费、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前述所列项目。总成本扣除固定资产折旧、摊销等非付现成本后,剩余的就是企业的付现成本,即实际支出金额。根据本报告的投资价值分析显示,本项目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58.20%,高于基准收益率,高于投资人最低可接受的收益率,项目税后财务净现值为45900万元,税后动态投资回收期

5、为2.46年。可以看出,本项目产品的可行性较高,而且在整个专利收益年限内都可以实现较高收益。本项目的实施符合中国有关法律和相关产业政策,工艺生产技术成熟可靠,市场需求明显,项目实施后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价值明显。注:本报告所涉及货币单位,除非特别说明均指导人民币元。一、项目立项的意义(一)国内外生态肥发展趋势现代农业正在促使化肥品种结构发生变革,产生质的飞跃。各种新型肥料不断问世。但代表21世纪肥料科学发展方向的是具有天然环保的复合化肥,这类肥料主要是由处于原自然状态的矿物质提供。本着耕地(土)原自然生态时的祖坟,配制满足农作物在自然状态下正氮磷钾、多种微量元素、有机质及其衍生

6、物需要的复合肥,叫做自然生态肥。耕地土的原自然状态组成:被风化粉碎的原自然状态的矿物质(耕地为农作物提供多种微量元素的来源),水,空气,有机质及微生物。据此推论出:自然生态肥必须加入主要以原自然状态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来源)和有机质(微生物的载体)。有机质的存在,使耕地疏松。利于水、空气和微生物的存留。自然生态肥中的“自然”,指的是本产品的组分及其组合方式,是按照耕地土的原自然状态的组分及其组合方式配制的。且各组分主要采用原自然状态的物质为原料。自然生态肥料中的“生态”,指的是本产品对耕地的作用功效。在没有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等)时,在施用农家肥年代,耕地的使用年限可视为无限的,当农作物从耕

7、地里吸收的营养不能得到全面地补充时,耕地的生存状态受到破坏,耕地的使用年限将缩短,长此下去,早晚会出现耕地大面积大幅度地减产。当施用本产品后,耕地的生存状态是永远的。生存状态简称生态。1自然生态肥肥料的特点1.1 自然生态肥肥料自然生态肥的组成A.氮磷钾,由国家法定的各省土肥站提供配方;B.微量元素,由本专利提供的按农作物在正常生长状态时所需要微量元素的品种及数量配制,其原料主要采用低于开采品位而被丢弃的废矿石;C.有机质,按本专利要求的量加入,原料可以用动物粪便,以微生物技术发酵。本产品同样具有有机物复合肥和微生物复合肥的功效。备注:复合肥料的名词解释复合肥料:是指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氮磷

8、钾主要营养元素的化肥。化合复合肥料:是指在生产工艺流程中发生显著的化学反应而制成的复合肥料。典型的化合复合肥有磷酸镁、硝酸磷肥、硝酸钾和磷酸钾等。它们一般属二元型复合肥。混合复合肥料:通过几种单元肥料,或单元肥料与化合复合肥简单的机构混合,有时经二次加工造粒而制成的复合肥叫做混合复合肥料。它们大多属三元复合肥,典型的包括尿素磷锭钾、硫磷铁钾、氯磷锭钾、硝磷锭钾等。掺合复合肥料:将颗粒大小比较一致的单元肥料或化合复合肥作基础肥料,直接由肥料销售系统按当地土壤和农作物要求确定的配方,经称量配料和简单机械混合而成的肥料称作掺合复合肥料。高浓度复合肥料:复合肥中有效成分总养分含量40%的复合肥料,常称

9、为高浓度复合肥料。低浓度复合肥料:复合三元肥料有效成分总养分含量25%复合二元肥料有效成分总养分含量20%称之为低浓度复合肥料。1.2 自然生态肥与现在使用的复合肥的对比A.氮磷钾的配制,都是按照国家规定的土肥站配制。B.微量元素的配制:复合肥没有专项配制,因此耕地里的微量元素被农作物吸走后,得不到补充,导致耕地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当这种破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将出现大面积大幅度减产,危及社会稳定。自然生态肥是按照农作物在正常生长状态时所需的微量元素的种类和数量配制而成的。它起到保证农作物增产和恢复耕地自然生态环境治理的双层功效。C.在现有复合肥中,有加入有机质的,但加的数量常带有随意性,不是

10、经过论证和实验得出的。自然生态肥是在保证农作物对各种元素有利于吸收的情况下,定量加入的。D.加入的微量元素的原料是按照耕地土形成基理选配的,所以对耕地无任何不利作用。E.复合肥与自然生态肥的生产设备与工艺相同。F.复合肥的生产成本大于或等于自然生态肥的生产成本。综上所述,自然生态肥能够全面地满足农作物在正常生长时对各种元素和营养物的需要。所以,自然生态代表着化肥,复合肥的发展方向,从耕地环保方面分析,自然生态肥将取代现在的复合肥。2.世界肥料生产、消费现状当今世界较著名的生产环保复合肥料的公司及产品有:Sierrachemical(美国、荷兰,商品名:“Osmocote);Asahichemi

11、calindustry(日本,商品名1.ong、HighContTO1);Chisso一Asahi(日本,商品名1.pcote,Nutricote,Meistef,):BASF、Hydro(德国)等。肥料在农业中的应用技术在不断发展,大多数肥料的材料都不具备土壤改良和确保增产的双重作用。全世界每年的N、P、K消耗总量是I100o万t,1999年环保复合肥料的产量约为70万吨,2000年约为100万吨。环保肥料的国际市场价格昂贵,一般为普通肥料的39倍。原因是成本太高,是一般肥料的26倍。如果能够进一步改进生产技术工艺和应用理论,降低肥料生产成本,使用量就会大幅度增加。但不同价格的环保肥料有不同

12、的市场。据了解,美国市场可接受的肥料价位(美元/吨)大致为:花卉市场1000以上,高尔夫球场6001000,草莓种植500600,蔬菜种植350400,大田作物300以下。美国消费的缓释/控制释放肥料92%用于非农业市场,其中高尔夫球场占24%、专业保养草坪19%、苗圃及温室15%,仅8%用于高价农作物如草莓、西红柿、坚果、蔬菜、柑桔等;西欧与美国相似;日本主要用于农业市场,1995年包膜肥料的70%用于水稻,20%用于西红柿、胡萝卜、莲藕等蔬菜。只有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才能使环保肥料大量用于农作物。我国开发的肥料包裹肥料的缓释/控制释放肥料(环保肥料的一种),其价格一般高于普通肥料20%40

13、%,而自然生态肥的诞生将彻底打破我国自主研发的环保复合肥价格过高的窘境。3我国环保肥料研究进展60年代至70年代初,南京土壤研究所先后研制成功碳酸氢锭粒肥和用钙镁磷肥包裹的长效碳锭和长效尿素,但未形成规模化生产。80年代末期再度重视包膜控释肥料的研究,国内现有多家研究单位具备试制包膜化肥的实验设备,北京已有1家年产3000t生产能力的中试工厂。这以后,又有上海化工研究院、湖南、福建、新疆、黑龙江等省农科院、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等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近期,北京农林科学院和北京化工大学在包膜肥料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已经开始中试。在研制的产品中,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进行了新的尝试,已经开始

14、中试。在研制的产品中,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和广州化肥厂等单位研制的长效碳镀、长效尿素和涂层尿素,郑州工业大学磷复肥研究所研制的包裹型长效肥(商品名:乐熹施)得到大面积推广使用。其中,乐寰施经15N示踪法研究表明其氮素利用率有所提高,较普通尿素的35.49%提高到43.26%,多种作物增产率在5%左右,产品已经进入国际市场,双氧锭复合长效碳锭被列为“九五”重点推广项目。中国环保肥料的研究和开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至2002年,中国申请的关于环保肥料已公开的专利达30项左右。研究内容涉及以下几方面:第一,抑制剂制氮素释放的机理、效果研究;第二,碳锭长效化研究;第三,尿素改性技术研究;

15、第四,控释材料研究等。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先后研制成功碳酸氢铁粒肥和用钙镁磷肥包裹的长效碳锭和长效尿素,但未形成规模化生产。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研究所在国际上首次明确了麻酶抑制剂氢配(HQ)和硝化抑制剂双氯胺(DCD)的尿素氮缓释协同作用,并将其应用于缓释肥料的生产。先后研制、开发出长效尿素(专利号:85109580.1)、氮肥增效剂(专利号:90106467.X).强效碳锭(专利号:95110211.7)和长效复合肥(专利号:96119508.8;98113795.4)等,实现了理论和技术创新,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推广价值。目前比较成熟的环保肥料技术有中国科学院沈

16、阳生态研究所的抑制剂型缓释肥、郑州大学的肥包肥型缓释肥、广东农科院的水稻缓释肥、北京农科院的聚合物包衣肥料、山东农业大学的聚合物包衣肥料、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所的涂层缓释肥料。其中前三个产品已经有一定面积的推广应用,特别是大田作物。北京农科院与山东农业大学的聚合物包衣肥料也有中试设备与工厂。产品质量比较稳定,缓释期也比较长,可以用在园艺作物上,石家庄农业现代化所的产品缓释期比较短,最好用在大田作物上,而且成本低,有市场竞争力。这些研究与开发成果标志着中国环保肥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研制的环保肥已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水平,相信环保肥在中国的产业化将会尽快实现。然而,要使缓释肥

17、的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成本,尽快扩大推广应用的范围,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4.中国环保肥料生产现状中国环保肥料的生产虽然近15年了,但到目前推广应用比较成功的只有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的腺酶抑制剂型缓释肥料、郑州大学工学院的肥包肥型缓释肥料、广东农科院士肥所的缓释水稻肥、上海汉枫缓释肥料有限公司的缓释BB肥。尿酶抑制剂型缓释肥料已经技术转让了十几家企业,并且有近百家企业通过购买缓释原料生产该类缓释肥料,这些企业大部分在东北,少部分是华北与西北的企业,生产的肥料主要销售到东北,累计推广了50万吨。肥包肥型缓释肥料也已经技术转让了十几家企业,其中1家是美国企业。目前资产比较好的是河南三门峡复合肥厂、山东

18、济南乐喜施肥料有限公司,每年可以生产、销售35万吨,其中三门峡复合肥厂从2004年开始出口泰国1万吨缓释肥料。广东农科院的水稻缓释肥料主要是靠政府推广,每年可以推广500010000吨。在中国,随着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在农产品追求量与质量并重,以及环境友好的多重目标要求下,肥料的改性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开发生态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是简单易行的措施,特别适合中国的国情。自然生态复合肥料的出现,不仅能提高肥料利用率,保证粮食安全,减少环境污染,一次施用,就能满足作物一生的需要,有些新肥料,还兼有杀虫和除草等功能,甚至调整原料品种和部分微量元素的配量,生产出自然生态肥烟草专用肥、环保

19、高效性绿色食品高效复合肥。可大大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必将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二)环保型社会发展必要性本项目将稗归县县城垃圾、污水进行后,运用于作生态肥原料,可取得明显的环保、省钱、节地效果。近10年来,许多发达国家日益重视因施肥过多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加之发达国家劳动力昂贵,因而既能节省人力,又可减少环境污染的环保型肥料的发展速度远大于常规化肥,如美、日环保型释放肥料的消费平均年增长率约为4%5%,其中聚合物包膜控制释放肥料的消费年平均增长率为9%10%o环保复合高效和环保友好代表了世界肥料发展的总趋势,是现代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许多发达国家,正致力于应用现代技术、促进生产、研究和

20、施用的结合,发展高浓度优质专用复合肥和环保型肥料。在我国,随着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在农产品追求产量与质量并重,以及环境友好的多重目标要求下,肥料的改性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开发环保高效生态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是简单易行的措施,特别适合中国的国情。我国化肥利用率低于发达国家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发达国家所采取的系列科学施肥技术在中国难以奏效。我国农民铁教育水平低,农户土地面积小而分散,种植体系复杂,机械化程度低,农化服务体系难以建立和到位,配方施肥和其它技术措施很难为农民提供方便的服务。另外,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民已不愿意在追肥等农艺操作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急需一种集配方施肥、

21、环保高效技术为一体的物化肥料产品。自然生态肥料的出现,不仅能提高肥料利用率,保证粮食安全,减少环境污染,一次施用,就能满足作物一生的需要,有些新肥料,还兼有杀虫和除草等功能,可大大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必将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三)生态农业发展需求性1.肥料发展的需要我国肥料行业近年发展迅速,整体水平取得长足进步。如:目前我国肥料复合率已达23%,比上世纪末提高了28%,虽然相比发达国家的60%80%尚有很大差距,但已经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全国复合(混)肥消费量在肥料总量中所占比例由上世90年代初期的13%增加到2011年的23.1%;合复(混)肥品种变化由基肥型向专用型转变,氮、磷、钾配比为15

22、:15:15的基肥型复合(混)肥在肥料总量中所占比例不断下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含有增效剂的长效专用复合(混)肥在市场上所占比例逐渐加大,受到用户欢迎。其主要原因:一是这种肥料顺应了高效和简化栽培程序的要求;二是其养分利用率高,达45%左右,比普通复合专用肥利用率要高出10个百分点:三是它可以使用肥料中氮素营养的释放与保持时间达到90110天,基本可保证作物在整个生育期内对养分的需求。含有增效剂的长效专用复合(混)肥在技术上引入了稳定性肥料的抑制剂。通过抑制剂,一方面控制了以尿素为主的复合肥氮态氮的形成速度,同时硝化过程也得到抑制,并且使肥料中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保持适当比例,有利于加速

23、作物对化肥的吸收利用速度,降低肥料挥发、淋失等,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2 .技术贮备成熟本专利以中国科学研究院几位资深研究员出版的相关著作、论广和收集到的国内、外化验数据为依据;本人从1976年开始,经30多年的学习、考察、研究,有了发现,再创新而完成的。本专利产品所加入的原料含有农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的种类和数量的被粉碎的矿物质和有机质都是无害物质。本产品等同农家肥,且优于农家肥,因为农家肥在某区域内缺少某种微量元素,在该区域内就总是缺少这种微量元素。所以,本产品在技术上是成熟的,在质量上是安全的。这一技术得到了全国高技术产业化组织、全国高科技成果产业化委员、全国高科技成果转化标准化办公

24、室的一致认可,通过了国家级科技成果鉴定。在研发过程中得到了中科院专家认可,并准备联合商定继续开展科研活动。这种长效专用肥料可使肥料淋失率降低63%o肥料的高效率孕育了很大的市场潜力,因此该肥受到许多生产商关注。与此同时,我国正在探索其他类型长效肥的单位也很多,一些单位研制的包裹型长效肥也已在部分厂家投产。生态技术为技术核心的长效专用肥近年在我国很多地区发展很快。尤其是在东北地区,该肥在肥料市场上占相当大的比例,最近3年需求量均以15万吨/年左右的速度增加。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肥料将会占复合肥市场的50%以上。东北地区是我国长效肥料应用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这与当地农民对长效肥较早的了解和不断加

25、深的认识是分不开的。首先,长效复合肥解决了该地区人少地多、劳动力缺乏所造成的追肥难的问题,真正做到了一次性施肥不脱肥,减免了追肥次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肥料和劳动力投入大、成本高的问题。其次,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发的长效肥采用稳定肥料技术,在提高肥料效率的同时力求降低成本,使该肥比普通复合肥成本只增加3.4%5%,即每吨只增加35-55元,分别是日本控释肥料和德国稳定肥料价格的1/10和1/3,是国内包裹型缓释肥料价格的1/3,达到了农民可用于大田生产的价位要求。最后一点,同时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农民选择施用长效复合(混)肥将带来更多收益。长效复合肥可以提稿养分利用率平均1215个

26、百分点,按原料价格计算约合300250元/吨;农民每亩地少追一次肥约少投入0.4个工时,每个工时费用15元,1吨长效肥可施用约20亩地,计省工时费120元/吨;增产率若按15%计算(以玉米为例),则每亩地在农民原产500千克基础上增产75千克,合计每吨该肥将为农民带来约1200元的收益,这还没包括省工时费及省下工时所带来的附加收入。目前,我国长效复合肥生产厂家已达40多个,2003年总产量近53万吨,而产能可达300万吨以上,近年每年约有10个厂家投产长效复合专用肥项目。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长效复合肥产量和销售量将持续上升。据预测,如果2005年复合肥在肥料中所占比例由现在的23%提高到35%,

27、则复合肥年产量将由现在的980万吨提高至I1500万吨(约合实物量3700万吨);到2010年若要使其比例达到45%,则年产复合肥将达2250万吨(约合实物量5630万吨)。然而,即使达到此指标,也尚未赶上发达国家复合肥占化肥比例50%60%的水平。化肥全行业应该从中看到巨大的需求潜力,因此,正在开始兴起的一次性长效复合(混)肥必将在我国蓬勃发展。3 .绿色农业生产以黑龙江省号称“北大荒”为例,农业开发较晚,资源条件优越,适于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省委、省政府依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黑龙江省农业特点制定了绿色食品发展战略,把绿色食品开发作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种植结构调整

28、的突破口,以此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到2001年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要达到100万公顷,到2010年要达到200万公顷,到2030年绿色食品的种植面积要占全省种植面积的30%,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现在全省已有绿色食品生产企业93户,产品种类128个,占全国绿色食品总数的12.5%,其中AA级绿色食品有7个,占全国总数的25%,绿色食品生产面积20万公顷,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居全国之首。最近在北京、上海召开的农业产品销售洽淡活动中,黑龙江绿色食品倍受欢迎,引起轰动,展现了绿色食品开发的良好前景。目前,黑龙江省普通有机肥的年施用量为1.7亿立方米(约1.5亿吨),而这些有机肥的生产

29、方法还停留在原始的状态,无论是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不能满足绿色食品生产的需要。随着绿色食品生产的发展,全省每年需要绿色食品肥料150万吨以上,仅哈市郊区县的双城、阿城、呼兰县年需要绿色食品肥20万吨;绥化市、庆安县、宁安县响水水稻区、肇源古龙贡米区的绿色食品等产区急需精制有机专用肥50万吨。而目前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专用肥的生产几乎为空白,个别生产绿色食品肥料的企业刚刚起步,生产规模小,品种单一,质量不高。要解决严重制约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的肥料缺口的现状,必须尽快开发生产绿色食品肥料。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的需要绿色食品生产对环境条件和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相当严格,而目前的用肥结构特别是化学肥料

30、大量应用对环境有不同程度地污染现象。就氮肥而言,其硝酸盐、亚硝酸盐及亚硝胺的积累及逸散对土壤和大气臭氧层有一定破坏作用。通过雨水渗透、淋溶、冲刷以及通过灰尘的湿或干沉降等形式进入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磷肥中镉、汞、铅等金属以及氟化物放射性物质等,均对生产生活环境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磷肥中的三氯乙醛、尿素中的缩二尿对环境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从目前绿色食品用肥情况看,不少地方还没有严格执行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或基本沿用传统用肥习惯,或虽有改进但未达到用肥技术标准,这样就难以生产出合格标准的绿色产品。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一旦在市场上丧失了绿色食品的品牌信誉,将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使用生物

31、肥、有要肥等绿色食品专用肥料代替化肥,是保证绿色食品生产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5 .肥料科技含量及规模化目前,我国绿色食品专用肥料产品生产刚刚起步、问题较多。一是生产能力不足。九十年代初,我国生物肥料开始从科研转向了生产领域,以黑龙江为例,目前已有生产企业43户,理论生产能力年可达20万吨以上。但实际能够形成生产规模,达到自行研制和生产的企业仅为10户左右,实际年总产量不足5万吨,大部分企业年实际产量仅为几百吨或千吨左右:二是生产设备和工艺不规范,产品质量较差。由于目前尚没有生物肥和有机肥生产设备的统一标准,各企业的生产设备千种百类,尤其是发酵、造粒、烘干、接种的设备不规范,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

32、有的企业生产方式落后,甚至还处于手工作坊式的生产状态;三是化验检测能力弱,产品科技含量低,大部分企业尚无化验室及必要的化验检验设备。实施本项目可培育绿色食品专用肥的龙头企业,发挥其牵动作用,形成开拓市场、引导生产、规模经营等综合效能。省土肥管理部门将以龙头的经济实力为基础,以全方位经营为纽带,为绿色食品专用肥料生产基地架起了一座通向市场的桥梁,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绿色食品专用肥料产业链,在全国形成绿色食品专用肥产业化体系,使有机肥的生产和使用向工厂化、专业化、商品化方向迈进一步。并在此基础上注重开发高技术含量的拳头产品,向高水平、高档次迈进。这是有机肥料、生物肥料产业上

33、的一项重大改革,它对于开发绿色食品、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设计思想自然生态肥是根据土壤植物营养生理学原理和微生态学原理以及现代“有机农业”的基本概念而研制的。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三大部分组成,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物质组成的主体,既是植物生长的基质,又是植物无机营养的主要来源。有机质是土壤供肥、保肥的重要物质基础,又是形成土壤团粒结构和防止土壤板结的必要成份。微生物是土壤中活的有机体,是转化土壤肥力不可缺少的活性物质。土壤微生物直接参与土壤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腐殖质的形成和分解,养分释放,氮素固定等土壤肥力形成和发育过程。因此,向

34、土壤中增加有益微生物数量,能够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从而提高了土壤的肥力。特别是农作物根际土壤微生态区系的微生物活性对植物根部营养更为重要。在根际施用微生物肥料,即可增加根层土壤中有益菌类的数量和活性。生物有机肥含有大量有机物可供有益菌类生长繁殖,能有效促进农作物根际土壤微生态区系内有益菌类的活性。这就是施用微用物有机复合肥料提高土壤肥力的科学原理。自然生态肥中的微生物在其发酵和土壤内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赤霉素和细胞激动素类物质,这些物质在与植物根系接触后,会刺激作物生长,调节作物新陈代谢,从而产生增产效果。生态肥中的微生物在植物根部大量生长、繁殖,形成优势菌,抑制和减少了病原菌的繁殖机

35、会,有的还具有拮抗病原菌的作用,起到了减轻作物病害的功效。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自然生态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一定量的有机速效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养分比较全面。其中的有机质通过微生物活动后,可不断释放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因而肥效持久。丰富的有机质还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团粒结构,从而使土壤疏松,减少土壤板结,有利于保水、保肥、通气和促进根系发展,为农作物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1、自然生态肥中缓控释技术肥料缓控释关键问题是氮素调控。普通复(混)合肥料中氮素主要是酰胺态氮、镁态氮和硝态氮三种形态。当肥料进入土壤,氮素被来自土壤中的酶分解,酶是由生物产生的,它是具有高度催化作

36、用的蛋白质,是生物催化剂。它能在接近常温、常压和近中性酸碱度的条件下,快速发生生物化学反应,并且具有突出的专一性。土壤酶是存在于土壤中各酶类的总称,土壤中的一切生物化学过程都是在土壤酶的作用下进行的。现在已经被测定的土壤酶大约有60多种,它们来源于土壤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细胞分泌物及其残体的分解物。腺酶是土壤中的重要酶类,它也是一种酰胺酶类,其作用极为专性,只能水解尿素,水解产新科技为氮和碳酸氢镀。施入土壤中的尿素,一般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必须经土壤麻酶的作用,分解成氨,作物才能吸收利用。而一般农田中麻酶海性较强,肥沃土壤和腐殖质含量较高的土壤中腺酶活性更高。这时,土壤腺酶会使施入土壤的尿素

37、很快水解成氨,在一般农田尿素施用量下,当土壤水分适宜,温度为I(TC时,施入土壤的尿素710天全部氮化;20时,为45天全部氨化;30C时,只需23天为全部氨化。这些氮可在其它酶类的作用下,通过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氮化作用继续转化。上述这些转化产物为: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氧化亚氮和氮气,它们除了被作物吸收利用和被土壤胶体吸附之外,可通过大气挥发、地表径流和淋溶流失等途径损失。氮素在土壤腺酶作用下分解成氨,即所谓氮素的氮化作用,是氮素肥料在土壤中分解转化的第一步,也是提高尿素肥料利用率抑制调控的关键。紧接着硝化过程的控制是对提高氮素利用率第二步,硝化过程产生硝态氮、亚硝态氮,是提高作物产品中

38、硝酸盐含量的主要来源,而氧化亚氮和氮气又是排放到大气中造成温室气体效应的主要因素。分析氮素在土壤中转化过程,可看出提高氮素控释作用是保证食品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腺酶抑制剂是对腺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的一类物质的总称。腺酶抑制剂的种类很多,目前被发现的已有近百种,其中无机物主要为汞盐和其它重金属盐类化合物,有机物主要为多元酚和配类化合物。无机物由于含有重金属不被采用,有机物多元本分和配类化合物,它们化学结构中具有苯环不易降解成份,会带来环境污染。自然生态肥研制发明过程中,设计方案首先考虑产品对所生产的氮肥、复(混)合肥、农业生产中的产品及生态环境没有任何危害,同时具有腺酶、硝化抑制和锭稳定

39、三大功效,最终实现氮肥、复(混)合肥长效作用。氮肥施入土壤中转化过程为:首先是氮素经腺酶和(亚)硝化细菌分解转化,产生铁态氮(NH4+1)、硝态氮(N)3-1)、氧化亚氮(NzO)和氮化(N2),其转化过程简式为:腺酶硝化(亚)细菌酰胺态氮CO(NH2)2一锭态氮NH4+一硝态氮NO0一返硝化一氧化亚氮N20T+氮气N2抑制+镁制定氢氧根OHJ抑制I二氧化氮NChf从其转化过程可看出,抑制腺酶和(亚)硝化细菌的活性即控制锭态氮和硝态氮释放、转化速度,从而减少长效肥中氮素在土壤环境中易损失形态。由于抑制和镁稳定作用,提高氮素利用率8%12%,肥效期达110120天。2、营养交互协同作用技术在土壤

40、环境条件下,复(混)合肥中氮、磷、钾三要素各自的分解转化运动规律大不相同,如氮素移动性比磷、钾移动大,而后效却不如磷、钾素长。在土壤中养分的平均利用率分别为:氮30%35%、磷40%45%、钾50%60%;肥料有效期为:氮5060天、磷累计达几年以上、钾6070天。因此,复(混)合肥中氮素的释放速度很难与磷、钾素保持一定科学比例,来满足不同作物生育期对养分的特殊需要。尽管配方设计和生产专用复(混)合肥过程中,氮、磷、钾比例与农作物吸肥特性相一致,可是,当肥料进入土壤中,因各种因素影响使肥料效果产生很大的差距。试验证明,在作物生育期间,长效肥氮、磷、钾素的释放,基本上保证了养分相对稳定供应比例,

41、有效地发挥养分之间的交互、协同作用,提高肥料综合利用率17%25%o通过肥料养分效应函数试验,养分中a(N):b(P):c(K)比率越是符合作物吸收养分特性(式中的a、b、C为作物需肥比率系数),肥料的使用效果越是明显高于a、b、C比率不协调的情况。长效肥在赛肥特调控作用下,使肥料供应养分过程与作物需肥特性基本趋向同步,保证了作物高产和农产品优质的营养条件。3、产品生物技术该项目的工艺技术是成熟可靠的,其技术核心农作物在正常生长状态时必需的微量元素,由于本产品中加入了足够量的有机质和加入有质内的微生物菌(某农大研制),所以,本产品同时具有有机复合肥和微生物复合肥的功效。有益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

42、中能产生各种酶,(强力糖化酶,蛋白分解酶、脂肪分解酶、纤维分解酶、蔗糖分解酶、酒精分解下酶、乳糖分解酶、氧化还原酶、麦芽糖分解酶、尿素分解酶等)。它们具有活性化很强的好气性发本酵力,在短期内便能发酵分解、催化大分子纤维素、有机质的作用,分解消除各种有害物质。该项技术的开发已经被国内外众多厂家所采用,并取得显著效果。产品中添加组合型菌群有磷细菌、硅钾细菌、光合细菌、放线菌、真菌;通过对北方冬季厩把发酵中主要细菌进行分离筛选和扩繁,并进行新的构建,从而形成新的工作菌群,由此解决北方低温无害化处理困难的问题;通过应用新型除臭剂净化环境使所形成的有机肥、有机复合肥更易被用户所接受;设计适合于北方的配套

43、设施,降低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中的成本,解决肥料高价位,农民不易接受的问题,与绿色食品生产相结合,为有机肥的开发找到销路。根据上述思路研制的自然生态肥用于一般农田既能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又可疏松土壤,增强地力,防止土壤板结。促进土壤肥力的良性循环,比单纯施用化肥更为优越,如用于生产“绿色食品”则更为适合。施用自然生态肥可以避免过量使用氮素化肥,是保证绿色食品丰收的复合生物肥料,是名符其实的环保型肥料。三、投资概算以年产十万吨为例,说明所需资金即经济效益情况。总投资概算为:15638.30万元其中:一、流动资金:8990.0万元二、固定资产投资:4813.60万元其中:1、建设工程投资概算:3913

44、.60万元(见附录1)2、生产设备投资概算:900.0万元(见附录2)三、前期费用投资:1090.0万元(见附录3)一、二、三项合计为14893.60万元四、不可预见费取5%,14893.60万元x5%=744.68万元以上合计:15638.30万元。四、立项依据与项目状况肥料是农作物的粮食,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生产资料。然而我国多数地区因长期施用化学肥料已使土壤生态环境、土壤理化性状以及土壤微生物区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是过多施用单质化学肥料,已使土壤中营养元素比例严重失调,肥力供给能力下降,土壤板结加剧,根际土壤微生物优势种群大量减少,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产品品质造成了污染,使产

45、品难以达到绿色食品的要求。随着微生物领域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国科学家普遍认为,肥料要向高效、复合的方向发展,即应当寻求一种能将有机、无机和微生物肥料整体优势集于一体的新型生物复混肥。姜春云副总理指出:应当十分重视生物肥料的开发与应用。此项内容在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公报和国家环保局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以及国家计委、科技部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等相关文件中,均有重点阐述。而自然生态肥则是顺应肥料这一发展方向的代表性产品之一。自然生态是经过多年的精心探索和连续实验,研制出的集防霉、除臭、腐解、灭菌、增产、增效为一体的高科技成果。自然生态肥

46、经中国农业行业,投资领域专家审核,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2009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五、自然生态复合肥1、营养元素全,肥效持久,能够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自然生态肥为全营养元素肥料,不仅含有大量有机质和氮、磷、钾三大要素,而且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多种中量、微量元素和多种有机化合物,同时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是一种既有速效,又有长效,既能全面满足农作物的营养需要,又兼有保水、保肥、缓释、改良土壤、生物活化和生物防治等作用的自然生态复合肥。配方新颖独特,具有化学肥料不可比拟的优越性。2、改善作物品质,降低硝酸盐及重金属含量本产品施用于长年使用化肥的农田,对消除土壤板结,恢复地力等效果尤佳。经多

47、年田间肥效对比试验证明,与同其质化肥相比,粮谷作物、果树等增产幅度10%15%,平均为12%,蔬菜增产幅度15%26%,平均为20%。施用化肥,可明显改善农产品品质,各种水果可提高含糖量25度,提高果实着色指数,果皮薄、口感好,对蔬菜品质也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并明显降低硝酸盐及重金属含量。生菜实验硝酸盐含量,自然生态肥处理的为342.6mgkg,比化肥降低80mgkg0施用自然生态肥还可提高蔬菜体内Vc、还原糖含量,降低重金属的含量。3、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长期施用化肥,使化肥的利用率仅有30%,大量的肥料随雨水淋溶而进入地下水或流入江河湖泊,造成环境污染。生物肥料不仅减少化肥的施用量,

48、而用进入土壤的少量化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处于稳定状态,有利于作用的吸收利用,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4、改良土壤结构,有利于中低产田改造自然生态肥肥中富含有的机质,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团粒结构,从而使土壤疏松,减少土壤板结,有利于保水、保肥、通气和促进根系发育,为农作物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5、抗旱保水自然生态肥富含有机质和腐殖质,可调节作物气孔的开放度,这些物质与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酶)协同作用,能够提高作物的综合抗御能力,从而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土壤团粒结构的增强,促使毛细管的通透性,保证了土壤水分的运转,提高了土壤水分的利用率。6、产品适用范围本产品适用于一切粮食作物,蔬菜、瓜果、花草、果树、林木、烟草、温室、大棚等。六、产品质量标准(1)生物活性标准产品中主要含有固氮菌肥、磷细菌肥、硅钾功菌肥、光合细菌肥、放线菌肥、真菌肥组合型菌群体。产品有益菌0.2亿/g以上(2)杂菌率V15%(3)水分2035%(4)有机质15%(5)酸碱度(PH)值6.2-7.5(6)筛余物(颗粒V20%=0.18mm(7)有效期12个月(注:参照农业部行业标准NY22794制定本标准主要技术指标。(2)产品使用标准产品在同等养分含量施肥水平,可使大田作物的产量增加13%17%,蔬菜、果树增加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