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28655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实验用品】烧杯、镜子、卅堪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实验内容】1 .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到蘸有酒精的棉花燃着了,蘸有水的棉花没有燃烧,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有可燃物。2 .(1)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J1.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实验现象: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能燃烧。实验结论: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是可燃物。(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

2、,加热铜片的中部,如下图。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起来.然后滤纸碎片也燃烧起来。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到达可燃物的着火点。3 .利用蜡烛和烧杯(或选择其他用品),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需要有氧气(或空气)。写出你的实验设计方案:取两支蜡烛放在桌面上并点燃,用一只烧杯罩住其中一支蜡烛,观察现象(合理即可)【问题与交流】1 .上述实验步骤1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蘸有水的棉花也燃烧起来;因为棉花上的水被蒸干后,温度到达棉花的着火点,并与氧气接触,引起燃烧。2 .如果将实验步骤2(2)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换成木屑和煤粉,会

3、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木屑先燃烧而煤粉后燃烧,说明煤粉的着火点比木屑高。3 .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温度、氧气的浓度、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等。实验突破1.如下图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能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D)A.可燃物B.温度到达可燃物的着火点C.可燃物和氧气D.氧气(或空气)2 .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C)A.比照实验中a、C处的现象可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与B.比照实验中a、b处的现象可说明燃烧需要温度到达可燃物的着火点Ca处白磷燃着后很快熄灭,原因是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D.管口小气球的使用表达了实验的“绿色化3 .我国有在元宵节燃放

4、孔明灯(如图)祈福的风俗,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C,但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却未被点燃的原因是(D)A.灯罩的材料不是可燃物B.灯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C.风将热量吹散后纸质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D.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4 .如图是有关探究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良装置(局部夹持仪器省略)。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八)A.此实验不能说明滤纸和乒乓球是可燃物B.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平衡气压和防止生成的气体污染空气C.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到达可燃物的着火点D.如果可燃物没有完全燃烧,说明玻璃管中氧气量缺乏5 .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同学设计的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图。请

5、答复以下问题:MnOl锥形瓶中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2H。一2HJO+0,Mn2在反响中的作用是催化剂。(2)向锥形瓶中参加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后,水中的白磷突然燃烧起来.原因是温度到达了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3)薄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温度到达可燃物的着火点。6.如下图装置从左到右依次为小真、小善、小美三位同学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当人体吸入或接触五氧化二磷粉末时,其能与黏膜表层、眼、皮肤中的水反响,对局部有强烈的腐蚀、刺激作用,严重者可引起中毒性肺炎、肺水肿。五氧化二磷和冷水反响生成有毒的偏磷酸,和热水反响生成无毒的正磷酸)。根据图中实验装置答复以下问题

6、:(1)为了防止空气污染,应选择小美同学的实验装置,不选择其他实验袋置的理由是小真、小善设计的实验装置不够密闭,白烟会逸散出来。(2)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而浸在热水中的白磷却不能燃烧,说明了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3)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的原因是一温度没有到达红磷的着火点o(4)小美进行的实验中,较大烧杯里的现象为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较大烧杯内液面上升。7.某实验活动中,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魔术:大烧杯中放有一只燃着的蜡烛和一团包有过氧化钠(Na2O2)的棉球,将一瓶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蜡烛慢慢熄灭,然后棉球突然剧烈燃烧起来了。这出乎意料的现象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请你参与同学

7、们的讨论和探究。(1)蜡烛熄灭的原因是与氧气隔绝。【提出问题】棉球为什么会燃烧呢?【猜测与假设】猜测:可能是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响生成了氧气;猜测:可能是蜡烛燃烧引燃了棉球;(2)猜测:可能是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啕放出热量,引燃:了棉球。【实验探究】(3)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验证内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猜测向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撒入足量的过氧化钠粉末.充分振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猜测成立猜测用如下图装置进行实验,点燃蜡烛,放置足够长的时间(比魔术所用时间更长)5Ir包有过QT-辄化第H的棉球_猜测不成立猜测向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撒入适量过氧化钠,并用手触摸瓶壁瓶壁发热猜测成立【反思与交流】(4)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响生成氧气和碳酸钠,写出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2NaO,+2C(2aCO,+0?。(5)通常C02可作灭火剂,但由过氧化钠引起的火灾不能(填能或不能)用COz灭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