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1-T148-2020四川省城市轨道交通矿山法隧道施工技术标准.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35257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139 大小:216.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J51-T148-2020四川省城市轨道交通矿山法隧道施工技术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DBJ51-T148-2020四川省城市轨道交通矿山法隧道施工技术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DBJ51-T148-2020四川省城市轨道交通矿山法隧道施工技术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9页
DBJ51-T148-2020四川省城市轨道交通矿山法隧道施工技术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9页
DBJ51-T148-2020四川省城市轨道交通矿山法隧道施工技术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J51-T148-2020四川省城市轨道交通矿山法隧道施工技术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J51-T148-2020四川省城市轨道交通矿山法隧道施工技术标准.docx(1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四川省城市轨道交通矿山法隧道施工技术标准TechnicalstandardforminingtunnelmethodofurbanrailtransitinSichuanProvinceDBJ51T1482020主编部门: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部门: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2020年11月1日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成都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四川省城市轨道交通矿山法隧道施工技术标准TechnicalstandardforminingtunnelmethodofurbanrailtransitinSichuanProvinceDBJ51T1482020*西南交

2、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二环路北一段Ill号西南交通大学创新大汉21楼)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成都招通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印刷成品尺寸:14OmmX203mmEfl张:5字数:131千2020年10月第1版2020年10月第1次印刷定价:36.00元统一书号:15564385版权所有盗版必究(举报电话:028-87600562)图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本社负责退换(邮政编码610031)网址:网上书店:https:/xnjtdxcbs.(mail,com关于发布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的通知川建标发(2020)183号各市州及扩权试点县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经我厅组织专

3、家审查通过,现批准以下6项为四川省推荐性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见附件)。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0年7月3日,X-刖三根据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四川省城市轨道交通矿山法隧道施工技术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川建标发(2018)922号)的要求,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主编单位,会同有关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共同组成编制组,在总结省内城市轨道交通矿山法隧道施工实践经验和专项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考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共分19章和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施工准备:5施工测

4、量;6超前地质预报;7洞口工程;8辅助坑道工程;9施工方法;10超前支护与加固;11开挖;12初期支护;13二次衬砌;14防排水;15联络通道及泵房;16施工监测;17风、水、电临时设施及通风防尘;18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19工程验收。本标准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各使用单位注意收集资料,总结经验,并及时将问题、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地址:成都市武侯区天府大道中段396号;邮政编码:610041;电话:028-85292575;邮箱:ZengSaitang),供今后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成都轨道交

5、通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成都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轨道交通分站中建三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二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鑫华爆破拆除工程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时亚听宋M任志平杨栓民吴小春赵阶勇杨庭友段军朝杜福祥赵云鹏曾赛堂张俊杰辜文凯董洪凯蔡友刚白斑刘军安王旭杨加勇杜飞郑立宁牛良姚峰程广蔡志刚主要审查人:杨其新卢建康安从志晏启祥任庆铃符文熹崔颖哲目次1总则12术语23 基本规定44 施工准备64.1 一般规定64.2 施工调查64.3 技术准备74.4 资源准备94.5 施工现场准备104.6 施工降水115 施

6、工测量155.1 一般规定155.2 地面控制测量155.3 联系测量185.4 隧道内控制测量205.5 掘进施工测量215.6 贯通测量245.7 隧道内控制点恢复测量255.8 结构限界测量266 超前地质预报286.1 一般规定286.2 地质调查法296.3 钻探法316.4 物探法336.5 信息管理357 洞口工程377.1 一般规定377.2 洞口开挖及防护387.3 洞口段施工398 辅助坑道工程418.1 一般规定418.2 竖井428.3 斜井458.4 横向通道与平行导洞499 施工方法519.1 一般规定519.2 全断面法529.3 台阶法529.4 单侧壁导洞法5

7、39.5 双侧壁导洞法539.6 (交叉)中隔壁法5410 超前支护与加固5510.1 地层注浆加固5510.2 超前管棚5610.3 超前小导管5710.4 冻结加固法5810.5 其他超前支护6011 开挖6111.1 一般规定6111.2 钻爆开挖6211.3 机械开挖6611.4 隧道内运输6711.5 超欠挖控制6912 初期支护7112.1 钢架7112.2 系统锚杆7212.3 钢筋网7312.4 喷射混凝土7413 二次衬砌7813.1 一般规定7813.2 衬砌钢筋7913.3 模筑衬砌混凝土8014 防排水8314.1 一般规定8314.2 施工防排水8314.3 结构防排

8、水8514.4 注浆防水8715 联络通道及泵房8916 施工监测9016.1 一般规定9016.2 监测项目及测点布设9116.3 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9516.4 监测频率9616.5 监测项目控制值和预警9716.6 监测成果及信息反馈9917 风、水、电临时设施及通风防尘10017.1 供电和照明10017.2 供风和供水10117.3 通风防尘及防有害气体10218 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10418.1 一般规定10418.2 施工安全104183环境保护10519 工程验收10619.1 一般规定10619.2 工程质量验收106附录A全站仪的分级标准108附录B矿山法隧道现场巡查表10

9、9本标准用词说明Ill引用标准名录113附:条文说明115Contents1 General12 Terms23 Basicprovisions44 Constructionpreparations64.1 Generalprovisions64.2 Constructioninvestigation64.3 Technicalpreparation74.4 Resourcespreparation94.5 Preparationattheconstructionsite104.6 Constructionprecipitation115 Constructionsurvey155.1 Gen

10、eralprovisions155.2 Groundcontrolsurvey155.3 Connectionsurvey185.4 In-tunnelcontrolsurvey205.5 Tunnelingconstructionsurvey215.6 Holing-throughsurvey245.7 In-tunnelcontrolpointrestorationsurvey255.8 Structureclearancesurvey266 Advancedgeologicalforecast286.1 Generalprovisions286.2 Geologicalsurveymet

11、hod296.3 Drillingmethod316.4 Geophysicalprospectingmethod336.5 Informationmanagement357 Tunnelportalengineering377.1 Generalprovisions377.2 Portalexcavation&protection387.3 Portalsectionconstruction398 Accessaditengineering418.1 Generalprovisions418.2 Verticalshaft428.3 Inclinedshaft458.4 Adit¶l

12、lelheading499 Constructionmethods519.1 GeneralProvisions519.2 Full-faceexcavationmethod529.3 Benchcutmethod529.4 Singlesidedriftmethod539.5 Doublesidedriftmethod539.6 Centerdiaphragm(CD&CRD)method5410 Advancedsupport&reinforcement5510.1 Preliminarygrouting5510.2 AdvancedpipeShed5610.3 Advancedductul

13、e5710.4 Freezingreinforcementmethod5810.5 Otheradvancedsupports6011Excavation611.1 1Generalprovisions611.2 2Blastingexcavation621.3 3Mechanicalexcavation661.4 4In-tunneltransportation671.5 1.5Backbreakcontrol6912 Primarysupport7112.1 Steelframe7112.2 2.2Systemrockbolts7212.3 Bar-matreinforcement7312

14、.4 Shotcrete7413 Secondary1.ining7813.1 Generalprovisions7813.2 1.iningreinforcement7913.3 Formworkingliningconcrete8014 Waterproofing&drainage8314.1 Generalprovisions8314.2 Constructionwaterproofing&drainage8314.3 Structurewaterproofing&drainage8514.4 Groutingwaterproofing&drainage8715 Crosspassage

15、&pumphouse8916 Monitoringmeasurement9016.1 Generalprovisions9016.2 Monitoringitems&layoutrequirementsofmonitoringpoints9116.3 Monitoringmethods&technicalrequirements9516.4 Monitoringfrequency9616.5 Monitoringitemcontrolvalue&earlywarning9716.6 Monitoringresults&informationfeedback.9917 Temporaryfaci

16、litiesforair,waterandelectricityandventilation&dustprevention10017.1 Powersupply&lighting10017.2 Air&watersupply10117.3 Ventilation,dustprevention&harmfulgasprevention10218 Constructionsafety&environmentalprotection.10418.1 Generalprovisions10418.2 Constructionsafety10418.3 Environmentalprotection10

17、519 Acceptanceofproject10619.1 Generalprovisions10619.2 Acceptanceofengineeringquality106Appendix A gradingstandardoftotalstation108Appendix B On-sitepatrolinspectiontablefortunnelbyminetunnelingmethod109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1111.istofquotedstandards113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1151总则

18、i.o.1为加强四川省城市轨道交通矿山法隧道施工技术管理,完善施工技术标准,促进技术进步,保证施工质量,做到技术先进、工艺合理、安全可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经济合理,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矿山法施工。1. 0.3本标准为四川省城市轨道交通矿山法隧道施工的基本要求,当设计文件对施工有专门要求时,尚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1.0.4四川省城市轨道交通矿山法隧道施工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城市轨道交通Urbanrailtransit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单轨、有轨电车、磁浮、自动导向轨道、

19、市域快速轨道系统。2. 0.2矿山法miningmethod传统的矿山法是指用钻眼爆破的方法修筑隧道的暗挖施工方法,又称钻爆法。现代矿山法还包括机械开挖法、新奥法等施工方法。2. 0.3超前地质预报geologyforecast在分析既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质调查、物探、超前地质钻探等手段,对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地下水、有害气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不良地质体的工程性质、位置、产状、规模等进行探测、分析、判断及预报。2. 0.4近井导线adjacenttraverse附合在一、二等卫星定位点或三等精密导线点上,为测设近井点而布设的导线。2. 0.5近井水准adjacentlevel

20、lingroute附合在、二等水准点上,为测设近井高程点而布设的水准线路。2. 0.6联系测量connectionsurvey将地面的坐标和高程系统传递到地下,使地上、地下坐标与高程系统相一致的测量工作。2. O.7较差differentialobservation同一未知量的两个观测值之间的差值。2. 0.8建筑限界structuregauge在设备限界基础上,满足设备和管线安装尺寸后的最小有效断面。2. 0.9物探法geophysicalprospecting利用物理学的原理、方法和专门的仪器,探测并综合分析地质体或地质构造形态的勘探方法。2. 0.10联络通道connectingbypa

21、ss连接同一线路区间上下行的两个行车隧道的通道或门洞,在列车于区间遇火灾等灾害,或因事故停运时,供乘客由事故隧道向无事故隧道安全疏散使用。2. 0.11工程监测等级monitoringmeasurementgrade根据隧道工程自身、周边环境和地质条件等的风险大小,对工程监测进行的等级划分。2. 0.12监测项目控制值controlledvalueformonitoring为满足工程支护结构安全及环境保护要求,控制监测对象的状态变化,针对各监测项目的检测数据变化量所设定的受力或变形的设计允许值的限制。3基本规定3. 0.1工程开工前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地铁工程施工安全评价标准GB50715和城市

22、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的规定进行施工风险评估并制定安全应急预案。4. 0.2工程开工前应制定项目管理规划,重点加强注浆加固、锚喷支护、二次衬砌、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等过程控制,注重防排水、接口工程、预制构件等的细节管理。5. 0.3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00的规定,并应对工程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6. 0.4施工单位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fT45001和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的规定,并应制定实施性管理计划并加以落实。7. 0.5工程所用的

23、原材料、预制品等应有合格证和出厂质量证明等资料。3. 0.6当采用爆破施工时,应事先编制爆破方案,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GB6722的有关要求。爆破专项施工方案须组织专家论证,并经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3.0.7在复杂地质条件或环境下,应对施工方案进行专题研究,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3.0.8对永久性测量标桩和地质、地震观测桩等应予保护,如需改动,应报相关部门批准。3.O.9施工中如发现文物应妥善保护,并应及时报请有关部门处理。3.0.10施工期间应对邻近的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与轨道交通线路、机场等进行监测,并应对重要或有特殊要求的建(构)筑物、管线、既

24、有线等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3.0.11隧道工程施工应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并定期维护,洞内外应建立通信联络系统,必要时建立可视监控系统,保证工程施工管理信息传递及时、可靠有效。4施工准备4.1一般规定4.1.1施工前应熟悉设计文件,领会设计意图,应完成现场调查和设计文件核对、会审、交底工作。4.1.2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重点部位、难点部位和专项工程应分别编制施工方案。4.1.3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对风险工程进行再分析与评价,并编制危险性较大的分部或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4.2 施工调查1. 2.1施工调查前应查阅设计文件和相关资料,制定调查大纲。调查结束后根据调查情况编写书面的施工调查报告。4.

25、 2.2对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地面建(构)筑物应进行现场踏勘和调查,对需加固的建(构)筑物应进行详细调查,并应提前做好施工方案。5. 2.3对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地下障碍物、地下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等应进行调查,必要时应进行探查。6. 2.4施工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地理环境、气象资料、交通要求、地下空洞、文物、古墓、居民点的社会状况和民风民俗。2施工运输道路、水源、供电、通信、施工场地、征地拆迁情况、弃渣场地及容纳能力、环水保要求等。3施工场地及周边的道路、桥梁、建(构)筑物、地下地上管线、既有线等周边环境核查。4原材料及半成品的品种、质量、价格及供应能力等。爆破器材的供应情况、供货渠道及管理方式等。5

26、交通导改涉及地块用地性质、范围、地下管线、周边建筑物及交通量等。6可供利用的劳动力资源状况,包括工费、就业情况等。7生态、环境保护的一般规定及特殊要求。8对隧道施工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其他问题。9地方生活供应、医疗、卫生、防疫情况。4.3 技术准备4.3.1设计文件核对应包括下列内容:1设计文件相互间的一致性、系统性,是否存在差、错、漏、碰。重点是各设计专业接口工程的相互衔接。2隧道平面及纵断面参数计算与采用是否正确。3设计工程数量计算是否正确,超前地质预报设计内容是否完整。4隧道穿越不良地质地段的设计方案、工程措施的合理性、可实施性及应急预警系统是否完善。5洞口位置、洞口边、仰坡的稳定程度、辅

27、助坑道的类型和位置等。6设计中的电力通信、信号设施以及油管、气管、给排水管等拆迁工程的位置、数量是否与现场一致。4.3.2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应包括下列内容:1 施工单位应先进行设计文件复核,并应在会审中提出复核意见。2 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参加设计交底,并应进行图纸会审,形成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记录。3 建设单位应组织勘察、设计、监理与施工单位进行现场勘察交底,并应形成勘察交底记录。4.3.3地质复杂及高风险隧道应结合周边环境及现场实际情况,分析工程、水文地质资料及周边构(建)筑物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制定专项应急救援预案。4.3.4隧道施工前应根据施工条件、地质条件、隧道长度、隧道

28、横断面、隧道埋深、工期要求、环境保护、资源状况等因素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专项施工方案,对符合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建办质(2018)31号文)的专项施工方案须经专家论证通过后方可实施。4. 3.5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编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应包含施工安全措施、工程质量措施、工程进度措施和环保措施等内容,并经相关单位审批后方可组织实施。2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应与施工组织设计相一致。3测量、检测、试验、临时用水用电方案编制应与施工组织设计相一致。4.3.6隧道施工技术交底应实行分级交底制度,施工作业交底应覆盖所有参与工程施工的管理人员

29、、技术人员、作业人员。4.3.7施工技术交底应形成书面记录,并履行复核、签认手续,交底资料应留存备查。4.3.8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和环境条件,完成测量和监测的准备工作。4.4资源准备4.4.1资源配置应与隧道施工方案相匹配,按照拟定的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计算主要材料、设备、关键施工机械的数量及分阶段消耗量,确定分阶段的进场时间、储存及供应数量。4.4.2隧道开挖及运输等大型机械配置应按照经济、高效原则进行配套,进场时间要满足项目节点工期安排要求,设备的组合应进行效率与费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并纳入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机械设备的进场时间要满足项目节点工期安排要求且机械性能

30、良好、合格证书等资料齐全,非道路移动机械设备等应具有环保标识。2机械设备的组合应进行效率与费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比较。3 施工中的关键机械,如钻爆作业设备、混凝土输送泵、空压机、通风机、排水设备等必须有备用数量。4 施工通风设计应进行风量计算,可选择压入式、混合式或巷道式通风设计。通风机械设备应根据隧道环境条件、长度、作业人员、断面大小、施工方法、设备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5 为风动机具提供施工供风的空压机,其功率应能满足所有风动机具同时使用时所需用风量和风压,且空压机应设置在洞口附近。6 隧道内应有足够的照明,必须使用安全变压器,曲线地段和洞室拐分处应增加照明,成洞地段应尽量采用节能照明设备。7

31、瓦斯隧道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的规定。4.4.3隧道物资材料的配置应满足生产需要、降低成本的要求。按照甲供、自购材料的规格、数量、质量、供应时间节点要求,制定相应的招标采购计划。对于较特殊的物资,应提供较准确的供应计划,如有变化提前通知生产厂家及时调整,确保按时供货。4.4.4人力资源配置应按隧道规模、进度安排、工序专业类别等要求,编制人力资源需求和使用计划,在满足施工组织的基础上,实现人力资源精干高效。4.4.5资金管理应按照工程规模、进度计划、合同价款及支付条件制定管理目标和计划,编制资金流动计划和财务用款计划,对资金的使用应严格监控。4.5施工现场准备

32、4.5. 1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和办公生活区现场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生产区应按工序有效衔接、布局紧凑等原则,并结合隧道具体情况进行布置。2辅助生产区宜邻近隧道洞口布置。需爆破作业时,炸药库设置及炸药配送应满足相关规定。3办公生活区应与生产区和辅助生产区分开设置,采取相应的分隔措施保证安全距离。办公生活区宜设在人员相对集中和出入方便的地点。4.5.2施工现场布置应包括下列内容:1办公、生产、生活用房(棚)搭设。2材料存放场地和加工场地、构件及设备存放场地、大型机具设备的组装和检修场地布设。3施工道路引入与场内道路的布置。4施工用水的引入与生产、生活用水和消防设施的布置。5施工用电的引入与生产、生

33、活用电的布置。6施工用风的引入与供风设备的布置。7施工排水设施与排水系统布置。8临时弃渣场。9安保、环保设施的建设。4.5.3临时工程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压、低压电力线路及变压器和通信线路应统一布置、及早建成。2各种房屋按其使用性质应符合相应的安全消防规定;房屋区应有通畅的给排水系统,并避开高压电线。3隧道内、外施工场所应设置警示标识,并配以相应的警示语句。4严禁将办公生活区设置在受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威胁的地点。4.5.4施工现场场地应结合不同施工阶段的要求和特点,分期布置。4.6施工降水4. 6.1降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明确设计任务和依据。2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隧道开挖

34、工况、工程环境条件等进行多方案对比分析后,制定降水技术方案。3应明确降水井的结构、平面布置及剖面图,以及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出水量和水位降深。4应提出对周边工程环境监测要求,明确预警值、控制值和控制措施,5防水层施工、验收前,应保持地下水位稳定在施工作业面以下0.5m;若无法达到,采取其他措施。4.6.2基岩裂隙地区降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计井位应能控制风化层厚度和构造裂隙带。2应根据裂隙水的性质结合水文地质条件采用相关评价方式评价涌水量、水位变化,并经抽水试验验证。3应根据与区域构造和含水层沟通情况,确定预防突涌措施,并应制定观测方案。4.6.3工程降水方法的选择应符合表4.6.3的规定。表

35、463工程降水方法及适用条件降水方法适用土质类别适用渗透系数/(md)适用降水深度/m集水明排填土、黏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20.01.0不限渗井粉质黏土、粉土、砂土、碎石土0.1不限4. 6.4降水系统平面布置应根据工程的平面形状、场地条件及建筑条件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面状降水工程降水井点宜沿降水区域周边呈封闭状均匀布置,距开挖上口边线不宜小于1m。2线状、条状降水工程降水井宜采用单排或双排布置,两端应外延条状或线状降水井点围合区域宽度的12倍布置降水井。3降水井点围合区域宽度大于单井降水影响半径或采用截水帷幕的工程,应在围合区域内增设降水井或疏干井。4对于多含水层降水宜分层布置降水

36、井点,当确定上层含水层地下水不会造成含水层地下水污染时,可利用一个井点降低多层地下水水位。4.6.5降水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降水期间应每天不少于2次对抽水设备和运行状况进行维护,降水期间不得随意停抽。2抽水应根据隧道的开挖部位、深度和施工进度分期、分批进行,按需降水;在更换水泵时,应测量井深,确定水泵安装的合理深度。4.6.6降水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下水控制工程应进行监测,监测方案应根据地下水控制方法和设计文件要求,结合围护结构综合确定,监测项目根据设计文件确定。2监测实施前应编制监测专项方案。3监测期应为地下水控制实施全过程,监测开始时间不应晚于降水井抽水开始时间,监测终止时间以降水工

37、程或回灌工程全部结束时间为止。4监测点布置、信息采集的频率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5监测点应妥善保护,当监测点失效或被破坏时,应及时补充。6各监测项目监测数据异常时应分析原因并加倍监测频次。7监测的记录、数据和图表应真实、完整,并应按工程要求及时整理分析,监测资料应及时向有关单位报送。现场监测完成后应提交成果报告。5施工测量5.1 一般规定5. 1.1测量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踏勘,收集相关测量资料,办理测量资料交接手续,并应对既有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测和保护。6. 1.2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采用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过程、工程周边环境条件以及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等条件和要求制定施工测量方案。7. 1.3

38、施工期间应对地面和地下各等级测量控制点加强保护,避免损毁,并应及时恢复被破坏的测量控制点。每次测量前应对所使用的起算点进行检验,确认其稳定可靠后方能使用。8. 1.4结构施工完成后应恢复隧道内测量控制点,并以其为起算点进行结构限界测量,并提供结构限界测量成果。5.2 地面控制测量5. 2.1平面和面程控制网应与线路工程整体控制网联测,线路整体控制网应满足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6. 2.2地面平面控制网应分为三个等级。一等网为全市轨道交通控制网,应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方法,一次全面布设。二等网为线路控制网,三等网为线路加密控制网,应分别采用卫星定位、精密导线方法,分期布设。7. 2.3高程控制网布

39、设范围应与地面平面控制网相适应,并应分两个等级布设,一等网为全市轨道交通高程控制网,一次全面布设;二等网为线路高程控制网,分期布设。一等、二等高程控制网应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施测。5. 2.4控制网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一、二等平面控制网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方法布设,测量技术要求和观测技术要求应分别符合表5.2.4-1和表5.2.4-2的规定。表5.2.4-1一、二等平面控制网(卫星定位测量方法)测量技术要求控制网等级平均边长km固定误差mm比例误差b/(mmkm)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m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TIO5W2201/200000二等2W55101月00(XX)表5.2.4-2一、二等平面控制网

40、(卫星定位测量方法)观测技术要求项目T二等接收机类型双频双频或单频仪罂标称精度5mm+2XIO-6D5mm+5IO-6D观测量载波相位载波相位卫星高度角/()21525同步观测接收机台数/台2323有效观测卫星数/颗2424每站独立设站数/次2222观测时段长度min120260数据采样间隔/S10-3010-30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W66注:。为相邻控制点间的距离,单位为mm。2 三等平面控制网采用精密导线方法布设,测量技术要求和观测技术要求应分别符合表5.2.4-3和表5.2.4-4的规定。全站仪的分级标准执行本标准附录A中的规定。表5.2.4-3三等平面控制网(精密导线方法)

41、测量技术要求控制网等级闭合环或附合导线平均长度km平均边长/m每边测距中误差mm测角中误谢(y)方位角闭合差/(r)全长相对闭合差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mm三等33503255a1/350008注:为导线的角度个数。表5.2.4-4精密导线观测技术要求控制网等级水平角测回数边长测回数测距相对中误差三等I级全站仪11级全站仪往返测距各2测回1/80000463 一、二等高程控制网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布设,测量技术要求和观测技术要求应分别符合表5.2.4-5和表5.2.4-6的规定。表52.4-5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水准测量等级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mm环线或附合水准路线最大长度km水准仪等级水准尺观测次数

42、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偶然中误差m全中误差Mw与已知点联测附合或环线一等l240()DSI钿瓦尺或条码尺往返测各一次往返测各一次4二等2440DSl锢瓦尺或条码尺往返测各一次往返测各一次8注:I1.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路线长度(单位为km)。2采用电子水准仪测量的技术要求应与同等级的光学水准仪测量技术要求相同。表5.2.4-6水准测量观测技术要求等级视线长度/m水准仪类型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计差视线高度仪器等级视距一等DSl50光学水准仪W1.O3.0下丝读数20.3电子水准仪W156,00.55且W2.8二等DSI60光学水准仪W2.04.0F丝读数20.3电子水准仪W2.06.

43、00.55且W2.85.2.5已建成的地面控制网应在线路开工前进行复测,工程建设中应每半年复测1次,并根据控制点稳定情况增加或减少复测频次。复测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复测时采用的起算点和控制网观测方案宜与原测量致。2复测采用的仪器设备、观测方法、观测精度、数据处理和成果精度宜与原测量一致。3同一控制点的复测与原测量成果的坐标分量较差和高程较差的极限误差应分别小于2M和必5W(M为复测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4当复测与原测量成果的坐标分量较差和高程较差的极限误差分别小于2M和2石M时,应采用原测量成果;分别大于2M和2M时,应查明原因及时补测或修测,并应满足与相邻控制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要求。5

44、.3联系测量5.3.1联系测量应包括地面近井导线测量、地面近井水准测量以及通过竖井、斜井、平行导洞、钻孔的定向测量和传递高程测量。5.3.2地面平面近井点可利用精密导线点测设,并应与精密导线点构成附合或闭合导线。平面近井点应按本标准三等平面控制网技术要求施测。导线最短边长应大于50m,近井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土10mm。5.3.3高程近井点应利用一、二等水准点测定,并应构成附合或闭合水准路线。高程近井点应按本标准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5.3.4根据现场条件,定向测量可采用一井定向、两井定向、陀螺全站仪和铅垂仪组合定向、导线直接传递测量和投点定向等方法。5.3.5高程传递测量可采用悬挂钢尺法、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法、水准测量法和电磁波测距法。5.3.6每次联系测量应独立进行三次,取三次平均值作为定向成果。地下近井定向边方位角中误差不应超过8,地下近井高程点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5mmo5.3.7定向测量的地下近井定向边应大于120m,且不应少于2条,传递高程的地下近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