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汇编(2024全国各地模拟试题)(修订)(教考联接).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37004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汇编(2024全国各地模拟试题)(修订)(教考联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诗歌鉴赏汇编(2024全国各地模拟试题)(修订)(教考联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诗歌鉴赏汇编(2024全国各地模拟试题)(修订)(教考联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诗歌鉴赏汇编(2024全国各地模拟试题)(修订)(教考联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诗歌鉴赏汇编(2024全国各地模拟试题)(修订)(教考联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汇编(2024全国各地模拟试题)(修订)(教考联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汇编(2024全国各地模拟试题)(修订)(教考联接).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诗歌鉴赏汇编(2024全国各地模拟试题)(修订)考教结合课内比较阅读5练0112024届高三第二次T8联考】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1516题。夜坐(其二)龚自珍沉沉心事北南东,-睨人材海内空。壮岁始参周史席,髻年惜堕晋贤风。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万一禅关若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注】周史:原谓周朝的史官,老子李聃即曾任周王朝的柱下史,此处诗人以贤者在下位的老子自况。较(IiS)年:幼童时期。拜将成仙:拜将,这里指韩信得到登坛拜将的殊荣;成仙,这里暗指张良在功成名就后,转而追求神仙修炼之术。禅关:喻指清王朝所施行的严苛思想统治和束缚人才的种种清规戒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

2、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一睨人材海内空”与诗人的已亥杂诗中“万马齐喑究可哀”异曲同工,都表现了人才不得重用的悲哀。B.“壮岁”“髻年”两句先言壮年再言幼年,颠倒时序,强调自己之所以身居类似老子的高位,得益于早年葆有的魏晋风骨。C.颈联巧借典故,表达自己虽有超出韩信居功拜将、张良功后“成仙”的理想抱负,此刻只能将才华寄托在诗文之中。D.本诗抒情兼以议事,刚柔并济,兼融壮怀与哀怨;语言精练又意蕴丰富,如“惜”“外”“万一”等词就值得反复咀嚼。16.这首诗和庄子的庖丁解牛都用到了“若然”这一象声词,但在文中的作用却有很大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简要分析。(6分)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

3、足之所履,膝之所骑,害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0212024届新高考九省联考模拟仿真卷(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台城游D贺铸南国本潇洒,六代浸豪奢。台城游冶,裳笺能赋属宫娃。云观登临清夏,壁月流连长夜,吟醉送年华。回首飞鸳瓦驾却羡井中蛙。访乌衣,成白社,不容车。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楼外河横斗挂,淮上潮平霜下,t三影落寒沙。商女篷窗罅,犹唱后庭花。【注】本词作于宋哲宗年间,贺铸时任管界巡检,是一个供人驱遣的武官。台城在六朝时多为台省(中央政府)及宫殿所在地。隋军攻陷金陵时,南朝陈后主藏身于台城景阳宫胭脂井,后被擒。裳(bi)笺:折彩笺作诗。鸯瓦:华丽建筑物上覆瓦的美

4、称。飞鸳瓦,喻指陈宫门被毁。白社:地名,代指穷人居所。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人开篇从大处落笔写六代,看到古都金陵,思及六朝君主豪奢之旧事,着一“浸”字,蕴含无限感慨。B.上片“台城游冶”五句用冷静的笔触特写陈后主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回首”两句,与前五句形成强烈对比。C.下片化用典故写昔日簪缨聚居之地,如今竟成了荆扉白屋,狭不容车,反诘可见词人对历史沧桑巨变的叹惋。D.本词下片和杜牧泊秦淮都选取星斗、月光、寒沙等意象描绘出秦淮河夜色迷蒙冷寂、高远空灵的特点。16.本词与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同为金陵怀古之作,请比较两位词人情感的异同。(6分)03【20

5、24广东2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金陵怀古王贞白恃险不种德,兴亡叹数穷。石城几换主,天堑谩连空。御路叠民冢,台基”聚牧童。折碑犹有字,多记晋英雄。【注】石城:石头城,六朝时为建康(金陵)军事重镇。台基:台城(六朝时禁城)的基趾。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石城”指金陵,“几换主”指政权更迭频繁,“几字饱含诗人的慨叹。B. “天堑”指长江天险,“谩”是徒然之意。此句照应了首句中的“险”字。C. “御路”二句工笔刻画眼前所见之景,曾经的宫城,如今已是满目荒凉。D. “晋英雄应指谢安等人,他们在沈水之战中击败了前秦,保卫了国家。16.本诗与王安石桂枝香

6、金陵怀古题材相同,但两位作者对六朝相继灭亡原因的看法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6分)04【2024年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三2月考试】(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读五代史曾巩唐衰非一日,远自开元中。尚传十四帝,始告历数穷。由来根本强,暴戾岂易攻。嗟哉梁周间,卒莫相始终。兴无累世德,灭若烛向风。当时积薪上,曾宁废歌钟。【注】积薪:比喻隐伏的危机。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诗歌题目读五代史来看,本诗内容是围绕作者的阅读体会展开的。B.诗人认为,国家即使根基牢固,但是面对强大武力,依然容易被攻破。C.“嗟哉”表达诗人的感慨之

7、意,他在惋惜五代时期国家不能善始善终。D.诗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刻画了没有世德累积的国家的快速灭亡。16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提到“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与本诗的内容有相通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05【2024广东一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寄杨工部,闻毗陵舍弟自髯溪入茶山姚合采茶溪路好,画舸僧同上,芳新生石际,色是春光染,试尝应酒醒,芳贻千里外,【注】舍弟:指作者胞弟姚勒,时任毗陵刺史。花影半浮沉。春山客共寻。幽嫩在山阴。香惊日气侵。封进定恩深。怡怡太府吟。茶山:指顾渚山,贡茶产地。太府:此处指太府寺卿,太府寺是掌管

8、钱帛、物资、贸易等的官署。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点出溪路景色之美,“花影”句描绘两岸山花烂漫,紧扣“好”字。B.姚勖一行人溯嚣溪而上,不只为了人山采茶,更为了一同探寻春山胜景。C.“芳新”“幽嫩”代指树上新茶,突出了新茶的香味与质地,用词精致。D.尾联想象太府官员为所贡之茶感到欣喜,表明作者期望进贡之事圆满完成。16 .本诗的“试尝应酒醒”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晴窗细乳戏分茶”都涉及“茶”,这两句在表达意图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两首诗比较阅读3练0612024届新高考九省联考模拟仿真卷(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从军行王昌龄青海

9、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注释:青海:指青海湖;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15.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仲淹在词中借用窦宪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希望自己也能在戍边生涯中有所建树的的志向。B.渔家

10、傲词中,范仲淹借雁归衡阳与自己依旧戍守边城形成对比,来表达自己对家的思念。C.范词中的“边声”指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马啸等,四处边声起,暗示双方正在激烈厮杀。D.两首诗词中,都运用“孤城”这一意象来表达了边境外敌势力之盛大,守御战争形势之严峻。16.请简要概括两首诗词中描写的边塞生活及情感内容有何异同。(6分)0712024届广东高三2月百校联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词,完成1516题。汴京元夕李梦阳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

11、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注中山孺子:泛指中原地区的青年。郑女燕姬:泛指北方少女。擅场:压倒全场,指技艺高超出众。宪王:指周宪王朱有燃,明太祖朱元璋之孙,精通音律。此词创作时,强敌入侵,南宋统治者却沉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灯。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蛾儿、雪柳、黄金缕:此处指古代妇女戴的饰物。15 .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诗的第一、二句中“倚新妆”“独擅场”运用了互文的手法,“倚”和“独”字都暗含着互相比赛的意思。B.李诗的第三句直接写歌声优美,用男女声“齐唱”的形

12、式演唱,不仅声音宏大,而且刚柔相济,雄浑中有清脆。C.辛词的上阕通过烟火、车马、乐器、灯月等意象,描写了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彩灯曼舞的热闹繁华的景象。D.辛词的下阕重在写人,女游客们都戴着亮丽的饰物,行走时她们不停地说笑,她们走后,衣香还在暗中飘散。16 .同样是写元夕,这两首诗词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0812024届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高三年级下学期3月联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元曲和唐诗,完成各题。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元好问【注】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13、。【注】年轻时元好问因战乱逃离家乡。二十年后,国破家亡、历尽磨难的元好问又回到故乡隐居,过遗民生活,此时他已五十岁。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15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化用谢跳的诗句“窗中列远岫,庭际俯乔林”,点出此地荒凉萧瑟的特点。B. “醒来明月,醉后清风”中“醒”与“醉”并列,重点在“醉”;“醒”不过是“醉”与“醉”之间的过渡,醉才是常态。C.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两句诗点明诗人隐居奉佛的人生归宿和思想皈依。一个“颇”字,点明其崇佛的虔诚

14、心态。D.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二句,对偶工稳,一贯而下,俨然是一幅山水画,可谓“诗中有画”,且富含哲理。16 .面对隐居生活,两首诗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歌鉴赏汇编(2024全国各地模拟试题)(修订)0112024届高三第二次T8联考】15 .B【解析】理解错误,此联用典意在表现诗人自幼即养成像晋代名士那样狂放、傲的性格,“壮岁”却不得不苟且偷生,担任“高位”理解有偏差。注释中有“此处诗人以贤者在下位的老子自况”。16 .参考答案:庄子用“善然”然描述庖丁解牛之初,牛的皮肉筋骨轻快分离的声音,以合乎音乐的美妙节奏来表现庖丁技艺的纯熟。本诗用“若然”描述突破束缚的声音

15、,表现渴望打破社会束缚、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强烈愿望。本诗中“若然”在结构上照应首联“沉沉心事”,引出下文“美人如玉剑如虹”。(每点2分,共6分。言之有理即可)0212024届新高考九省联考模拟仿真卷(一)】15 .D杜牧泊秦淮一诗中没有“星斗”意象,也没有体现“高远空灵”的特点。16 .同:两首词都借六朝旧事感慨历史兴亡。借古讽今,表达了对统治者的劝诫、对国事的担忧和关切。异:王词借壮美景象抒发了对金陵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贺词由抒写后主荒淫亡国之事思及自身,在凄清冷寂的景象之中融入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0312024广东2月联考】15 .C解析“工笔刻画”错误,“御路叠民冢,台基聚牧童”是白描

16、,只是简笔勾勒,不是工笔刻画.16 .答案同:两位作者都认为,六朝相继灭亡与统治者不恤民生关系重大。王贞白批评六朝统治者不施恩德于百姓,王安石谴责六朝统治者竞逐繁华、沉湎美色。异:王贞白还认为,六朝统治者之所以不施恩德于百姓,是依仗长江天险,自以为有此险要地势,即可江山永固,而不懂得民心之可贵;王安石的词中没有谈到这一点。(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042024年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三2月考试】15 .B“暴戾岂易攻”,是说“暴戾”不容易攻下,而从唐代自衰开始依然传了十四代,也说明了根基强大的国家不容易灭亡。16 .曾巩提到唐代衰亡非一日之效,而远自开元,说

17、明从开元时就有祸患出现,(1分)因为过于忽微,祸患并未得到统治者的重视,最终在十四世之后造成了唐代的灭亡:(2分)“积薪”喻指隐伏的危机,与“祸患常积于忽微”表达的意思相近;(1分)在危机隐伏的时候,君主不思考如何解决,反而沉溺于歌乐之中,足见“智勇多困于所溺”。2分)0512024广东一模】15【参考答案】B(3分)【试题分析】B项,“更为了一同探寻春山胜景”有误。根据注释和首句“采茶溪路好”可知,姚助行人入山的主要目的是采茶,而非探寻春山胜景。16.“试尝应酒醒”一句中,“试尝”指鉴定茶的品质,品质好方可封装进贡,表现了姚勖对采茶进贡一事的慎重细心;“应酒醒”为诗人的揣测,意在说明茶叶品质

18、优良。陆诗的“晴窗细乳戏分茶”一句,用戏玩烹茶表现诗人在临安寓所等待召见时的无聊,含蓄表达了报国无门、蹉昵岁月的无奈。0612024届新高考九省联考模拟仿真卷(五)】15 .C【详解】(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正在激烈厮杀有误,当是战士还营后所闻。16 .相同点:都对边塞战争生活的辛劳艰苦进行了描写,都表达了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不同点:从军行

19、流露出对战争必胜的自信与豪迈情怀;渔家傲则表达了长年离家万里的愁怀以及都故乡家人的殷切思念。0712024届广东高三2月百校联考】15 .B【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诗词观点态度的能力。“第三句直接写歌声优美”错误,诗句中并没有直接写到歌声如何,只点明歌唱的形式是“齐唱”,歌唱的内容是“宪王”的“春乐府”。16 .汴京元夕通过对中山孺子、郑女燕姬精彩演出场景的描述,展现了元宵节月光下许多台杂剧争妍斗丽的画面,反映了汴京元夕戏剧演唱的热闹盛况,抒发了诗人观看元宵佳节的喜悦欢愉之情。青玉案元夕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人手,反衬出一位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

20、女性形象,表达了词人对于南宋统治者不顾国家安危、沉湎享乐的现状的痛心,也表现了词人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和情怀。0812024届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高三年级下学期3月联考】15. A“点出此地荒凉萧瑟的特点”错。联系上下文,结合谢跳的诗句可知,上阕后三句点出这是隐居佳境。16. (1)同:隐居时悠闲自得的心境。第一首,写出这里村落隔绝喧嚣,景色优美怡人,表现悠然自得之情。第二首写自己随性而游,吃斋奉佛,更显现出心中的悠闲自在。(2)异:第一首,抒发国家灭亡后闲居无所作为的无奈之情。“惟有清风明月”不过表象,实则满腹忧愤愁苦,面对战乱,无能为力,只能借酒消愁,麻痹自己。第二首表达诗人淡泊闲适、随遇而安、超然物外的意致。行到水穷,坐看云起;与“林叟”尽情谈笑。以上表现出诗人淡泊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