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X_T 685-2023 国家基本气象站选址技术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X_T 685-2023 国家基本气象站选址技术要求.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CS07.060CCSA47QX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QX/T6852023国家基本气象站选址技术要求Technicalrequirementsonsitingofnationalbasicweatherstation2023-1078发布2024-02-01实施中国气象局发布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站址要求25站址勘察36选址报告3附录A(资料性)站址勘察项目及方法5附录B(资料性)选址报告式样及填写说明7参考文献18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
2、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安徽省气象局、四川省气象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建侠、康家琦、陈冬冬、汪腊宝、祁生秀、陈挺、陈曦。国家基本气象站选址技术要求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国家基本气象站选址的站址要求,以及站址勘察、选址报告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国家基本气象站的新建选址和迁移选址。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3、件。QX/T289-2015国家基准气候站选址技术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国家基本气象站nationalbasicweatherstation根据全国气候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需要所设置的地面气象观测站。3.2站址stationsite气象观测站的观测场所在的地理位置。来源:QX/T2892015,2.33.3站址代表性siterepresentativeness站址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地表覆盖类型等反映周边一定范围内主体状况的程度。来源:QX/T2892015,2.43.4站址稳定性sitestableness站址位置及周边环境保持相对恒定的程度。来源:QX/T289201
4、5,2.53.5影响源influencingsource对气象要素代表性或气象仪器测量性能有影响的各类源体。注:主要包括热辐射源、电躁射源、污染源、振动源、强光源等各类源体。来源:QX/T2892015,2.73.6障碍物obstacle观测场以外高于观测场地平面1m以上的建筑物、构筑物、树木、作物等物体。来源:GB312212014,2.83.7高度距离比rat100fheighttodistance障碍物高出观测场地平面以上部分的高度与该高度点在观测场地平面的投影点至观测场围栏最近点之间的距离之比。来源:GB312212014,2.93.8遮挡仰角blodcelevationangle从观
5、测场围栏距离障碍物最近点的地面向该障碍物可见的最高点看去,视线与视线在观测场所在地平面的投影所形成的夹角。来源:GB312212014,2.104站址要求4.1 站址稳定性4.1.1 应充分考虑各类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规避各类规划中影响站址稳定性的区域。4.1.2 拟选站址至少保持30年相对稳定。4.1.3 规避易受滑坡、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及河流改道影响的区域。4.1.4 规避对观测仪器有危害的动物经常出没、迁徙通道等区域。4.2 站址代表性4.2.1拟选站址周围10km内应开阔,地势较为平坦。4.2.2拟选站址所处位置的地表覆盖类型应与20km范围内主要地表覆盖类型一致。4
6、.2.3拟选站址最多风向上风方90、半径5km的扇形范围内无大中型工矿区、小型露天矿、多粉尘烟雾排放源等。4.2.4拟选站址周围2km范围内人工建筑物占地面积比例小于10乐5km范围内人工建筑物占地面积比例小于20%。4.2.5拟建观测场内的土壤类型与周围500m范围内主要土壤类型保持一致。4.2.6拟建在山区和海岛的站址不受4.2.1、4.2.2、4.2.5的限制。4.3站址探测环境4. 3.1拟建观测场边缘50Onl范围内地形坡度小于19,拟建在山区和海岛的站址不受此限制。5. 3.2拟建观测场边缘100Om范围内障碍物高度距离比不大于1/15(遮挡仰角不大于3.81)。6. 3.3拟建观
7、测场在日出方向和日落方向范围内,障碍物遮挡仰角不大于5。,拟建在山区的站不受此限制。7. 3.4拟建观测场边缘100m范围内无公路路基、无水体,200m范围内无铁路路基,海洋、流域、交通观测站不受此限制。500m范围内无垃圾场、排污口、电磁干扰等影响源。5站址勘察5.1 勘察方法5.1.1 获取拟选站址所在地政府有关部门正式发布的最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了解拟选站址周围土地使用规划情况以及站址获取方式和成本。5.1.2 调查拟选站址附近20km范围内滑坡、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及河流改道情况。5.1.3 利用地形图、数字高程模型并结合卫星影像图确定拟选站址周围20km范围内地形走
8、势。具体方法见表A.1序号1的有关内容。5.1.4 利用遥感影像或卫星反演地表覆盖类型产品确定拟选站址周围20km范围内地表覆盖类型。具体方法见表A.1序号2的有关内容。5.1.5 利用遥感影像确定拟选站址上风方90、半径5km的扇形范围内工矿区分布及多粉尘烟雾排放源情况。具体方法见表A.1序号3的有关内容。5.1.6 利用遥感影像确定拟选站址周围2km和5km范围内人工建筑物占地面积比例。具体方法见表A.1序号4的有关内容。5.1.7通过实地勘察确定拟建观测场及其周围50Om范围内土壤类型。1.1.1 1.8利用经纬仪实地勘察测定拟建观测场边缘50Om范围内地形坡度。具体方法见表A.I序号5
9、的有关内容。1.1.2 1.9利用经纬仪实地勘察测定拟建观测场边缘100Om范围内遮挡仰角。具体方法见表A.1序号6的有关内容。5.1.10 利用经纬仪实地勘察测定拟建观测场日出方向和日落方向范围内障碍物遮挡仰角。具体方法见表A.1序号7的有关内容。5.1.11 利用空间分辨率不大于50m的遥感影像或实地勘察确定拟建观测场边缘200m范围内公路、轨道交通及其他影响源。具体方法见表A.1序号8的有关内容。5.1.12 可利用其他成熟先进的技术(如无人机航拍、地形建模等)开展站址周围环境勘察,精度应满足5.2的要求。5.2 勘察精度应符合下列要求:经纬度测量误差:1”;海拔高度测量误差:20m;一
10、距离测量误差:1m;一一坡度测量误差:0.1。;一仰角、方位角测量误差:0.01。5.3 勘察记录5.3.1勘察过程中应做好勘察记录。5.3.2应注明每项勘察记录的勘察人姓名、勘察时间、勘察仪器、勘察方法。5.3.3勘察材料应包括勘察单位对勘察结果的认同意见和建议。6选址报告国家基本气象站选址报告应包括拟选站址基本信息、站址稳定性勘察情况、站址代表性勘察情况、单位审核意见等。其中,图片应符合QX/T2892015中5.1的要求。选址报告式样及填写说明见附录B。附录A(资料性)站址勘察项目及方法表A.1给出了站址勘察项目及方法。*A.1站址勘察项目及方法序号勘察项目勘察范围勘察方法1拟选站址周围
11、地形走势20km以拟选站址为中心,利用地形图和数字高程模型,结合卫星账像进行站址周边20km范围内的地形勘察,勘察出该区域地形走势,给出站址所在位置处于峰、谷、坡及坡向等的结论描述2拟选站址周围地表覆盖类型20km利用空间分辨率不大于50m的遥感影像或空间分辨率不大于Ikin的卫星反演地表覆盖类型产品,计算以拟选站址为中心,周围20km范围内各种地表覆盖类型的像元数比例,标记不同地表覆盖类型所在方位和比例数3拟选站址周围工矿区分布及多粉尘烟雾排放源情况上风方90、半径5km的扇形范围内利用空间分辨率不大于1km的卫星反演地表覆盖类型产品,计算以拟选站址为中心,周围5km范围内大中型工矿区、小型
12、露天矿、多粉尘烟雾排放源的位置和方位4拟选站址周围人工建筑物2km和5km利用空间分辨率不大于50m的遥感影像,将遥感影像图的边长10等分,划分成10个X10个的正方形区域,逐块标记建筑物比例不小于50$的正方形区域(建筑物比例不足50%的忽略不计),统计以拟选站址为中心,边长4km的正方形范围内,标记为建筑物的区域所占面积的比例5拟选站址周围地形坡度拟建观测场边缘500m范围内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4t8个方位以站址中心点为圆点,用经纬仪从正北开始测量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8个方位,拟建观测场边缘500m范围内地形坡度,测量出每个方位的最大坡度仰角。地形坡度以为
13、单位,保留1位小数。拟建在山区和海岛的站不测量该项6拟建观测场周围遮挡仰角拟建观测场边缘1000In范围内平面示意图:以拟选站址中心为中心点,绘制拟建观测场边缘1000m范围内的障碍物、影响源平面分布示意图。障碍物及地形遮挡仰角曲线图:在拟选站址中心1.5m高度处,从正北方向0开始顺时针方向,每隔2使用经纬仪测量该2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树木、作物等物体的仰角,并记录所在方位角,依据测量结果计算遮挡仰角,并绘制障碍物及地形遮挡仰角曲线图。仰角以为单位,保留2位小数。360全景照片:在拟选站址中心1.5m高度处,水平架设彩色数码照相机,以镜头正北为0开始连续拍摄360(不能连续拍摄的相机至少每
14、45拍摄一张照片),用计算机软件将照片拼接成图,并标注16方位7日出方向和日落方向范围内障碍物遮挡仰角日出方向和日落方向范围内结合当地日出方向和日落方向范围,使用经纬仪测量拟建观测场日出方向和日落方向范围内障碍物遮挡仰角,逐一登记障碍物名称、方位和归属单位*A.1站址勘察项目及方法(续)序号勘察项目勘察范围勘察方法8拟建观测场周围公路、轨道交通及其他影响源500m结合空间分辨率不大于50m的遥感影像和实地勘察,调查拟建观测场边缘100m范围内的公路、水体,200m范围内的铁路,500In范围内的垃圾场、排污口、电磁干扰等影响源。测量上述影响源到拟建观测场围栏的最近距离和其所在方位。铁路和公路还
15、应了解其等级、估算日平均流量。逐登记影响源名称、典属单位、方位附录B(资料性)选址报告式样及填写说明1.1 选址报告式样图B.1给出了国家基本气象站选址报告式样。拟选站名所处气候区选址类型站址所在地地形特征拟选站址最多风向拟选站址次多风向经度E纬度“N海拔高度/m站址所在地土壤类型拟选站址土地情况历史观测详细地址拟选站址土地使用成本国土空间规划最新城市规划图(标明站点位置)填写规划图需要说明的问题:本项评价:主要自然灾害及河流改道情况滑坡、山洪、泥石流等灾奔及河流改道情况调查本项评价:图B.1国家基本气象站选址报告式样动物出没及迁徙情况对观测仪器有危害的动物经常出没、迁徙情况调查本项评价:拟选
16、站址地形走势站址及周闱20km形走势情况调查本项评价:地表覆盖情况站址及周围20km地表覆盖类型调查20km卫星遥感图卫星遥感图说明:本项评价:工矿区分布及多粉尘烟零排放源情况上风方90、半径5km的扇形范围内大中型工矿区、小型露天矿、多粉尘烟雾排放源分布调查本项评价:人工建筑物占比情况2km和5km范围内人工建筑物占比情况调行本项评价:土壤类型拟建观测场周围500m范围内主要土壤类型调查本项评价:地形坡度拟建观测场边缘500m范围内地形坡度本项评价:拟建观测场边缘I(X)Om范围内平面示意图1000m范围内障碍物名称类型距离所在方位归属是否符合要求措施拟建观测场边缘100oIn范围内障碍物统
17、计表障碍物及地形遮挡仰角曲线图拟建观测场周围360全景照片本项评价:日出方向和日落方向范围内障碍物日出方向和日落方向范围内平面示意图日出方向和日落方向范围内障碍物统计表名称类型距离所在方位归属是否符合要求措施本项评价:影响源公路、铁路、水体、垃圾场、排污口、电磁干扰等影响源名称类型距离所在方位归属是否符合要求措施本项评价:其他调查勘察意见、成员签名(如需)勘察组长:勘察组成员签名:勘察日期:主管单位意见、盖章(如需)单位:日期:主管部门意见、盖章(如需)部门:日期:1.2 选址报告填写说明8. 2.1拟选站名填写“xx国家基本气象站”。9. 2.2所处气候区填写拟选站址所在地的气候区划名称,填
18、写规范见GB/T17297-1998,例如填写:中温带极干旱型气候大区、暖温带湿润型气候大区等。B.2.3选址类型填写“新建选址”或“迁移选址”。1.1.1 2.4站址所在地地形特征填写“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山地”“海宾“海岛”等。8.2.5 拟选站址最多风向和次多风向填写N、NNE、NE、ENE、E、ESE、SESSE、S、SSMSW、WSW、W、WNW、NW、NNW.C08.2.6 经纬度填写拟选站址中心点的经纬度,格式如162317E、39o5427N。8.2.7 海拔高度填写阿拉伯数字,以米(m)为单位,取1位小数,如107.4m。B.2.8站址所在地土壤类型填写“沙土”壤
19、土”黏土”等。B.2.9拟选站址土地情况填写拟选站址面枳大小,如“5000m”;填写拟选站址的土地产权情况,如“拟选站址为村有建设土地,征地后可办理产权”。B.2.10历史观测填写拟选站址是否有观测记录,如有则宜填写观测记录的起止时间,并进行简要说明。B.2.11详细地址填写至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等。B.2.12拟选站址土地使用成本填写拟选站址所处区域土地使用成本情况,如填写“拟选站址拟通过政府征地形式获得土地使用权,使用成本为X万元/hm2。”B.2.13国士间规划填写拟选站址所处区域最新国土空间规划情况。在图片框位置,填入拟选站址所在城市的总体规划图,图中用文字、图例或图标标出站
20、点所在位置,填写参考示例。示例: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口生态保护重要区F=U绕都江堰段生态控制带市域生态保护格局图图片填入后,还宜填写对以上图片需说明的问题,并在“本项评价”栏中,填写各技术参数是否全部或部分符合要求,如不符合宜提出是否有可改进的措施。B.2.14主要自然灾害及河流改道情况主要自然灾害填写拟选站址是否处于易遭受滑坡、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地区;是否能够规避因地形诱发产生局地气象条件的地区;并对拟选站址的气候背景条件,以及其他需说明的问题也进行简要说明。河流改道情况填写拟选站址是否处于河流改道影响的地区。调查完成后,在“本项评价”栏中,填写各技术参数是否全部或部分符合
21、要求,如不符合宜提出是否有可改进的措施。B.2.15动物出没及迁徙情况调查拟选站址周围对观测仪器有危害的动物经常出没、迁徙情况。调查完成后,在“本项评价”栏中,填写各技术参数是否全部或部分符合要求,如不符合宜提出是否有可改进的措施。8. 2.16拟选站址地形走势拟选站址地形走势填写下列内容:a)拟选站址周围是否开阔,地形是否平坦;b)结合卫星影像图调查站址周围20km范围内该地区地形走势的具体情况;c)做出对拟选站址所在位置的结论描述,如“站址处于峰、谷、坡及坡向等”;d)在“本项评价”栏中,填写各技术参数是否全部或部分符合要求,如不符合宜提出是否有可改进的措施。8. 2.17地表覆盖情况填入
22、拟选站址周围半径20km卫星遥感图,图片参见示例。示例:,拟选站址插入图片后,填写图片需说明的问题,并在“本项评价”栏中填写各技术参数是否全部或部分符合要求,如不符合宜提出是否有可改进的措施。B.2.18工矿区分布及多粉尘烟雾排放源情况调查拟选站址最多风向上风方90、半径5km的扇形范围内工矿区、露天矿、多粉尘烟雾排放源情况。调查完成后,在“本项评价”栏中,填写各技术参数是否全部或部分符合要求,如不符合宜提出是否有可改进的措施。B.2.19人工建筑物占比情况调查拟选站址周围2km范围内人工建筑物占地面积比例是否小于10%,5km范围内人工建筑物占地面积比例是否小于20%。调查完成后,在“本项评
23、价”栏中,填写各技术参数是否全部或部分符合要求,如不符合宜提出是否有可改进的措施。B.2.20土堰类型填写拟建观测场及其周围50Om范围内土壤类型情况。调查完成后,在“本项评价”栏中,填写技术参数是否全部或部分符合要求。B.2.21地形坡度填写拟建观测场边缘500m范围内8方位地形坡度,表格填写参见示例。示例:北向坡度:X.X0东北向坡度:X.X东向坡度:X.0东南向坡度:X,X南向坡度:.西南向坡度:.o西向坡度:.X0西北向坡度:X.X调查完成后,在“本项评价”栏中,填写各技术参数是否全部或部分符合要求,如不符合宜提出是否有可改进的措施。B.2.221000In范围内障碍物B.2.22.1
24、拟建观测场边缘100Om范围内平面示意图以拟选站址中心为中心点,绘制拟建观测场边缘100Om范围内的障碍物、影响源平面分布示意图,在图中标注障碍物、影响源等。参见示例。B.2.22.21000In范围内障碍物统计拟建观测场边缘100Om范围内是否有高度距离比不大于1/15或遮挡仰角不大于3.81。的障碍物。调查完成后,在“本项评价”栏中,填写各技术参数是否全部或部分符合要求,如不符合宜提出是否有可改进的措施。B.2.22.3障碍物和地形遮挡仰角曲线图及拟建观测场周围360全景照片拟建观测场周边障碍物和地形遮挡仰角曲线图和360。全景照片对比图,分别填在上下两个图片栏中,上栏填入测量、计算并生成
25、障碍物及地形遮挡仰角曲线图,下栏填入全景照片,应注意两张图片从0到360的对应关系。填写参见示例。示例:仰角/图例:地形树木建筑B.2.23日出方向和日落方向范围内障碍物拟建观测场日出方向和日落方向范围内,障碍物遮挡仰角是否符合不大于5的要求(拟建在山区的站不受此限制)OB.2.24影响源拟建观测场是否距离公路路基100m以上,距离水体100m以上,距离铁路路基200m以上,距离垃圾场、排污口、电磁干扰等影响源500m以上。影响源的勘察情况填写参见示例。示例,名称类型距离/m所在方位/归属是否符合要求措施ST156公路省道2065-82市属不符合无200n?水塘人工建造水体45114个人不符合
26、可填平大秦铁路铁路953862铁道公司不符合无杨庄填埋场垃圾场190148市属不符合填埋调查完成后,在“本项评价”栏中,填写各技术参数是否全部或部分符合要求,如不符合宜提出是否有可改进的措施。1.1.1 2.25其他调查拟选站址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其他情况,例如“拟选站址交通可达,可铺设专用道路与乡镇连接,1.2km后可连接省道;能够被移动、联通、电信的通信和宽带网络覆盖,建站后还可接入有线宽带网;可通过打井方式供水;可接入城镇电网;站址周围种植小麦,作物高度随季节变化”。8.2.26 勘察意见、成员签名勘察单位填写意见。8.2.27 主管单位意见、盖章由管辖国家基本气象站的市级气象主管单
27、位填写意见。8.2.28 主管部门意见、盖章由管辖国家基本气象站的省级气象主管部门填写意见。弁考文献1GB/T17297-1998中国气候区划名称与代码气候带和气候大区GB31221-2014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地面气象观测站3 QX/T4852019气象观测站分类及命名规则4 ISO/DIS19289MeteorologySitingclassificationsforsurfaceobservingstationsonland5 WMO.GCOSClimateMonitoringPrinciples,GCOS-138R.WMO-TDNo.l523,20106 WMO-ManualontheGlobalObservingSystemfR.WMO.No.544,20037 WMO.GuidetotheGlobalObservingSystemR.WMO.No.488,20078 WMO.GuidetoMeteorologicalInstrumentsandMethodsofObservationR.WMO.No.8,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