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二期工程(北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61222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26.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中心二期工程(北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城市中心二期工程(北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城市中心二期工程(北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城市中心二期工程(北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城市中心二期工程(北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中心二期工程(北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中心二期工程(北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ocx(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市中心二期工程(北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初步勘察)4.2 地基均匀性评价-13-4.3 场地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13-4.4 4基础持力层选择-19-4.5基础型式建议-19-4.6特殊性土评价-19-4.7地下水作用的评价-19-5地基承载力确定-20-5.1岩石地基承载力确定-20-6地基及基础施工建议-20-7成桩可能性、桩基础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影响评价-21-7.1本场地桩基础成孔工艺论证-21-7.2对环境的影响评价-21-8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分析-21-9结论与建议-22-9.1结论-22-9.2建议-23-附表:1、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附表1:附图:I、总图例1勘探点平

2、面位置图(1:500);2、工程地质剖面图(1:200);3、工程地质柱状图(1:200);4、重型圆锥动力触探曲线图(1:100)0附件:2、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4、测量费料;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3、工程地质勘察纲要;5、岩石试验报告:1、前言-1-1.l任务由来-1-1.2 工程概况-1-1.3 勘察目的与任务-1-1.4 勘察工作执行的依据与技术标准-2-1.5 工程勘察等级的确定-2-1.6 勘察阶段、范围-2-1.7 勘察工作的布置、完成情况-3-1.7.1 完成勘察工作量情况及质量评述-3-1.7.2 勘察工作质量评述-3-2、场地工程JS条件-5-2.1 地形地貌-5-2.

3、2 气象、水文-5-2.3 地质构造-5-2.4 地层岩性-6-2.5 基岩面及基岩风化特征-6-2.6 水文地质条件-7-2.7 7水、土腐蚀性评价-8-2.8 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8-2.9 地笈及地震效应-8-2.10 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8-3、岩土物理力学特征-8-3.1 工程地质分层-8-3.2 岩土试验成果统计-9-3.3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11-3.4 岩土体参数建议值-12-4、工程地质评价-13-4.1场地稳定性与建筑适宜性-13-1、前言1.2勘察目的与任务1.1任务由来1.2工程概况1.2.1拟建工程概况拟建项目位于,其中南侧地块西邻新洲大道,东邻凤鸣湖公园,北临含

4、金路,南侧临近高新大道。016-2/03地块主要建筑物:金融中心(A楼)、科创办公(B楼)2个子项和地下车库。拟建物具体方案设计概况如表1.2-1:表1.2-1拟建工程方案设计概况序号名称层数设计地坪高程(m)安全等级结构类型拟采用基础形式荷载(kN/柱)地下室层数及高程加)1金融中心(A楼)220E/-3F316.15框架核心筒独基/桩22000KN-3F=305.852科创办公(B楼)1-7F/-2F320.95二框架独基/桩12000KN-2F=306.153科创办公(B楼)车库-2F316.65二框架独基/桩6000KN-2F=310.654金融中心(A楼)车库-3F320.15二框架

5、独基/桩7000KN-3F=305.851.2.2工程建设所涉及边坡工程建设涉及的环境边坡总体低矮,一般不超过3.00m。工程建设涉及的岩质基坑边坡最高19.75m,为超限基坑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岩土质混合边坡最高14.30m,为超限基坑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对于满足渝建发(2010)166号文规定的超限深基坑边坡其支护方案设计应按渝建发(2010)166号文的有关规定执行。其规定岩质基坑高度215米,土质基坑高度28米,岩土质混合边坡高度212米且土层厚度24米,属超限基坑,应进行支护方案设计专项安全论证。1.2.1目的根据本项目的金凤城市中心二期工程工程地质初步勘察任务委托书要求,本次勘

6、察按初步勘察的标准进行,遵照工程勘察通用规范(GB55017-2021).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其目的是初步查明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建设工程初步设计阶段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和必要的岩土设计参数。1.2.2任务本次勘察的主要任务是:(1)划分地貌单元;(2)初步查明场地内岩土性质,分布规律,形成时代,成因类型,基岩风化程度及埋藏条件;(3)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4)查明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构造,收集地震资料,并对场地内地震效应进行初步评价:(5)初步查明场地内地下水类型,含水

7、层性质,调查水位变化幅度,补给与排给条件;(6)初步查明地下水和地基土土对建筑物材料的腐蚀性。(7)分析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初步分析评价边坡稳定性和地基稳定性,推荐适宜建设地段,提出基础型式和地基持力层和地基处理、边坡处理措施的初步建议;(8)对场地稳定性和建筑适宜性进行评价。(9)对场地地震效应进行评价。(10)对持力层及基础型式提出建议。(Il)评价基坑边坡开挖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12)评价成桩可能性、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影响评价。1.4 工程勘察等级的确定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初步资料,拟建建筑物楼层为12OF23F,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一级,场地为较复杂场地(场地类别划分见表141);根

8、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05)第4.1.7条,综合确定本次工程勘察等级为一级(甲级)。1.4-1场地类别划分判定因素场地类别复杂场地中等更杂场地简单场地I地形地貌有两种以上地貌单元,地形坡角大于30有两种以上地貌单元,地形坡角30(V)有两种以上地貌单元,地形坡角小于IOe2岩层倾角,)3510-3515815(J)158753015-30钻孔直径:钻孔开孔直径为IlOmm,终孔直径为91mm。2)、钻探方法:采用了回旋钻进全取芯方法。回次进尺在土层中不大于1.5m,在基岩中不大于2m0对土层采用干钻或小水钻进,素填土层采取率大于70%,粉质粘土层采取率大于90%,基岩采用

9、清水钻进,强风化层、破碎带岩芯采取率大于75%,中等风化基岩岩芯采取率大于80%o,4、抽水试验及钻孔水位简易观测本次勘察对/53个钻孔进行了水位观测。观测方法:首先把钻孔中的水抽干,24小时后用万用表对钻孔水位进行测量。5、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为了能正确判断素填土密实程度、均匀性,本次勘察分别在6个钻孔(ZC6、ZCI3、ZC27ZC34、ZC38和ZC44)中的素填土进行了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6、室内岩、水试验岩样采用口径不小于91mm的岩芯管采集。岩样主要在控制性钻孔内采取,采用钻孔岩芯取样,岩样取好之后立即进行包封,放置在阴凉处,防止失水。岩样的采集、包装、送样满足相关技术规程规定,

10、岩样采集后及时封运,交重庆空港岩土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进行试验。7、封孔:钻孔完成后各钻孔基岩段部分采用C30水泥砂浆封孔,水泥砂浆采用现场人工拌和,封孔质量合格。8、工程制图勘探点平面位置图采用AUtOCAD2004版处理,柱状图及剖面图采用我南江公司的Quickgc软件制作,计算公式及相关表格采用MicrosoftExcel处理,文字部分采用MicrosoftWord处理的。9、遗留问题或特别说明1)由于中建三局项目部一直未拆迁,部分钻孔进行位置调整,未来具备条件后再进行详细勘察。2)由于场地内存在软质粉砂岩,详勘阶段应加密勘探点查明其分布,加强取样。综上,本次勘察工作严格按照勘察方案和现行规

11、范组织实施,勘察方案制定的工作1、工程地质测绘对场地及周边地质环境进行1:500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比例尺1:500,调查与测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调查场地地形、地貌特征,斜、边坡稳定性,划分地貌单元;2)、调查场地地质构造、裂隙及卸荷裂隙发育特征:3)、调查场地地层岩性、时代成因、分布特征等;4)、不良地质作用发育特征;5)、调查分析地下水类型、补给来源、排泄条件、含水层特征、埋藏条件及其与地表水的关系。以查明地表反映的工程地质条件,测绘精度要求:在图上不低于3mm。6)、变形体范围、变形特征、影响对象等。7)、调查坡顶邻近建筑物结构、基础埋置情况。2、工程测量本次勘察工程测量坐标采用重

12、庆市独立坐标系统,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1:500地形底图,基本等高距为0.5m。依据委托方提供的(GXJol92、GXJO193GXJol94、GXJ0195)四个控制点(见表1.7-1)进行放孔及剖面测量,钻孔定位及剖面测量采用采用南方灵锐S82-2008动态(RTK)GPS仪器施测,其定位精度为:平面(lcm+lppm),高程士(2cm+lppm)。放孔及剖面测量成果详见“工程测量资料”。表1.7-1工程测量依据的控制点点名X(m)Y(m)H(m)备注GXJO19264519.8440075.84333.94图根RTKGXJO19364522.5740278.43334.10图根

13、RTKGXJO19364385.5440001.33330.77图根RTKGXJO19464427.4039786.93319.28图根RTK3、工程地质钻探钻探共使用2台XY-100型钻机全取芯钻进,地质技术员跟班编录,钻进过程中严格按钻探操作规程进行,未发生质量、安全事故,钻探质量符合建筑工程地质钻探与取样技术标准(JGJ87-2012)的要求。钻孔深度,在满足采集岩土样的前提下,达到了勘察纲要要求。表2211951-2007年累计年月各月及年平均总降水量(OJmm)月份123456789IO1112年平均降水量193204380914158316501530136913299654612

14、4810828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P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风:全年主导风向以北风为主,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ms雾口:全年平均雾天日数3040天,最大年雾天日数148天。表2.2-2重庆地区各月多年平均雾日数月份123456789101112年平均雾日数II.16.75.74.44.45.74.43.95.67.99.110.779.62、水文根据现场调查、访问,拟建场地内未发现大的地表水体。2.3地质构造据现场调查,场地内岩质边坡较多,但因边坡

15、开挖爆破扰动和风化使层面已发生破坏,通过与查阅区域地质资料、四周道路地勘报告和岩芯情况综合分析可知:勘察区场地地质构造隶属北储向斜西翼,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内无断层发育。岩体呈单斜状构造,岩层产状90,优势产状95。/9。岩体结构面主要受构造裂隙控制,斜层理及构造裂隙发育,根据实地地质调绘以及钻探揭露情况分析,岩体呈块状结构,岩体较完整,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未发现充水。岩体裂隙特征如下:Jh:倾向270280,倾角6873,其优势产状约275/70:裂隙张开12cm,裂隙间距25m,裂隙面较平直,延伸8IOm,偶有粘粒充填,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未发现充水。J2:倾向185195,倾角

16、7580,其优势产状约190/75。,裂隙张开度多为12cm,裂隙面较平直,微张,裂隙间距35m,延伸46m,局部有粘粒充填,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未发现充水。内容、勘察意图均得到落实和完成,勘察重点突出,经复核,钻孔定位达到精度要求,初步查明了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满足国家有关规范要求,符合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达到了初步勘察的目的,所完成的工作量及其质量能满足初步勘察的深度要求。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 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重庆市高新区金凤镇,勘察场地属丘陵地貌。东侧丘包为原始地形,西侧中建三局项目部建设已进行整平,东侧地形较陡,地形坡角一般在1530,局部为陡崖

17、,西侧现状地形总体平缓,地形坡角一般在Kr以内。勘察场地最高点位于场地东侧小丘包顶部,高程约349.15m,最低点位于场地西侧,高程约312.75m,相对高差36.40mo2.2 气象、水文1、气象根据重庆市气象局气象观测资料,勘察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总时数1000-1200h,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涧,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春夏之交夜雨尤甚,素有“巴山夜雨”之说。气温的垂直分带明显,海拔高程30Om以下的沿江河谷区,年平均气温为18.018.8C。年无霜期349天左右。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3C,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C,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日最高气温

18、43.0C(2006年8月15日),日最低气温1.8C(1955年1月11日),最大平均日温差11.9(1953.7)。降水量、蒸发量:最大年降水量1544.8mm,最小年降水量740.1m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82.6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且强度较大,暴雨时有发生;日最大降雨量266.5mm(2007.7.17),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大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5mm;多年平均蒸发量1138.6mm。2.4.3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s)场地内基岩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砂、泥岩和粉砂岩地层。泥岩(J2,mJ:紫红色、暗紫色,

19、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局部夹粉砂岩、砂岩透镜体、条带、条纹,局部含砂质较重。强风化带岩体破碎,呈碎块状,完整性较差,中风化岩心较完整,节长一般4-30cm.砂岩(J2s-Ss):浅灰色、灰色,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组成,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泥质含量较重,或夹泥岩薄层、透镜体,钙泥质胶结,岩质软硬。强风化带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厚片状,质软,手捏即碎;中风化带岩芯较完整,裂隙不发育,岩芯呈长柱状,少量柱状,节长一般为525cm粉砂岩(JZJ:灰褐色,泥质粉砂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局部含泥质团块、条带,泥质含量高。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并含云母

20、等矿物,间夹薄层状、透镜体状砂岩,软硬相间。强风化带岩体破碎,呈碎块状、块状,完整性较差,中风化岩心较完整,节长3-20cmo岩芯断面呈面粉状,新鲜岩芯含水量大,经11晒雨淋后易崩解。各钻孔基本数据详见勘探点成果一览表一一附表K2.5基岩面及基岩风化特征2. 5.1基岩面特征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基岩面总体倾向西侧。场地由第四系土层覆盖,基岩面总体东高西低,其倾角一般为5-20,基岩面埋深为0-14.80m(ZC27)。3. 5.2基岩风化特征经地面调查和钻探揭露,拟建场区的基岩面主要随原始地形起伏而起伏,总体来说,场地内的基岩面向西倾斜。1)、强风化带岩体泥岩岩芯呈碎块状、饼状,失水后自动崩解成

21、碎块,手提岩芯易碎散,岩质较软,场地内无断层及构造破碎带通过,主要结构面为层面及以上2组裂隙,裂隙较发育,地质构造条件简单。层面和裂隙面由于岩体界面未暴露于地表,难于全面发现岩体中存在的泥化夹层和开挖产生层间渗水等问题,同时岩层层面和裂隙面会出现一定的起伏变化,局部层面倾角变陡。施工时必须加强结构面的校核,做好动态法设计,信息法施工,及时发现未揭露的工程地质风险并立即进行处理,最大限度减小施工风险。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局部修改版)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为第一组。2

22、.4地层岩性据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揭露,场地地层有第四系人工堆积层(Qj)、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cd,)(粉质粘土)及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aS)岩层,其岩性由新到老分述如下:2.4.1 第四系人工堆积层(QN)素填土(QW):杂色,主要砂泥岩碎块石夹粉质粘土组成。砂泥岩碎块石直径一般在20-40Omm之间,最大约600mm,含量一般在2040%之间,稍湿、松散稍密,钻探有跨孔卡钻现象,主要为外来弃土抛填而成,堆积年限约5年内。现主要分布在平缓的西侧地块和周边已建市政道路。钻探揭露最大厚度约14.8Om(ZC27)。2.4.2 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W)粉质粘土(Qd,):黄褐色,以可

23、塑状为主,局部原始沟谷底部,呈软塑状,稍湿,刀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主要分布于原始地带及填土下部。揭露厚度最厚约1.20m(ZK148)0气候影响大。场地内第四系土层主要由素填土和粉质粘土组成,素填土为透水层,粉质粘土为相对隔水层。拟建场地属丘陵地貌,原始地形主要为斜坡、凹槽等。原始斜坡地段,地表排水顺畅,不利于地表水汇集下渗,斜坡地段该类型地下水贫乏;原始凹槽地带,地势低洼平缓,受地表水补给,该类水较丰富。2)地下水水量原始地貌沟谷、平坝等地势较低处,后期回填填方厚度相对较大,土层渗透性较好,地面汇水条件较好,该位置特别是预计会有地下水赋存在第四系土层中。该地下水总体上

24、具有分布不连续、含量较小、随季节变化大等特点,岩土界面呈凹槽等地段,大气降水时通过松散土层(填土区)渗透至土层底部,无处排泄,存在少量的地下水,在持续雨季降水补给下或施工中排水较多的情况下,原始地形较低洼地带汇集地表水,形成孔隙潜水,水量可能远比勘察期间的水量大,由于场区受季节降雨影响较大,而勘察期间降雨较小、较少,存在季节性补给不足,施工单位应备好排水设施,应对局部地带基础开挖后较大水量的疏排。勘察期间,处于长期干旱状态,雨水较少,根据简易抽水实验(ZCI6、ZC27),钻孔抽干循环水后,恢复甚微,表面勘察期间地下水较贫乏,其原因是勘察期间因为长期干旱,雨水较少,填土为透水层,第四系孔隙水沿

25、岩土界面向更低区域缓慢排泄,但是根据地区经验,场地分布宽厚的填方区,原始地形属于宽缓沟谷地带,未来在连续雨水季节,由于大气降雨、周边工地施工用水等的补给,深厚土层中会汇集地表大量渗水形成的第四系孔隙水,因局部排水不畅,致使水量较大造成水位上涌形成稳定水位,将对地下车库及其它建筑物的抗浮影响。建议施工期间,做好截、排水工作。各岩土层的渗透系数经验值:素填土取Iomd,粉质粘土取0.001md,强风化基岩取2md,泥岩取0.01md,粉砂岩取0.45md(3)地下水的影响1)地下水对填土的影响场地填土主要成分为粘性土,结构松散,具有湿陷性。地下水对填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低填土的力学性能、增加孔隙水

26、压力,在降排水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地面沉降。2)地下水对粉质粘土的影响网状风化裂隙发育,岩体极破碎。粉砂岩岩芯呈碎块及短柱状,岩质较软,岩体破碎。强风化岩石厚度1.4m-6.10m(ZC34)。2)、中风化岩体中风化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岩质断口新鲜,锤击声哑。2.6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内人工填土属强透水(含水)层,粉质粘土、泥岩为相对隔水层,粉砂岩、砂岩为弱透水层。根据地下水的赋存特征,按含水岩组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风化裂隙水两大类。(1)基岩裂隙水包括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分布在浅表层基岩强风化带中,为局部上层滞水或小区域潜水,水量小,受季节性影响大,各含水层自成补给、径流、

27、排泄系统;构造裂隙水分布于中下部的中厚厚层块状基岩裂隙中,以层间裂隙水或脉状裂隙水形式储存,水量大小与裂隙发育程度和裂隙贯通性密切相关。其补给源一般较远,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水量大小与岩体中裂隙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一般呈滴状或脉状,动态不稳定,由于岩层倾斜,局部基岩中的裂隙水具承压性。虽然拟建场地基岩整体含水性微弱,下部基岩存在贯通至基坑的裂隙时,在雨季降水补给下或施工中排水较多的情况下,基坑开挖,裂隙临空后,会有一定量的地下水出现,若遇连续的雨天其渗透水量可以成倍增加。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施工经验,场地地层中存在少量贯通性较好且填充不良的(一般以卸荷裂隙和张裂隙为代表)强透水裂隙,其渗透

28、性强,在雨季、施工中排水较多或存在地下管网渗漏的情况下,可导致集中渗水现象。(2)第四系孔隙水1)人工填土中的地下水该含水层主要分布于场地内的填土中,本场地厚度较大,填土为人工抛填,该类型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雨和临近水塘和溪沟补给为主,储存在第四系松散土层中,含水能力受地形地貌以及覆盖层范围、厚度、物质成分以及透水性能制约,水量大小受季节、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O.05g。经地表地质调查及本次钻探揭露,场地第四系覆盖层为粉质黏土和素填土,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结合地区经验,建议素填土剪切波速取130.0ms,为软弱土;粉质黏土剪切波速取

29、160.0ms,为中软土;强风化基岩剪切波速为500ms,为软质岩石:中等风化基岩剪切波速值800ms,为稳定岩石,拟建场地地震效应评价见表2.9。表2.9拟建场地地Il分类计算位置素填土号度(m)粉质黏土厚度(m)涉盖厚度(m)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场地上的类型(ms)场地类别特征周期所处地段拟建场地9.9009.90130软弱土Il0.35一般地段综上,本场地土类型为软弱土,场地类别为II类。2.10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拟建场地地震基本烈度6度。未见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无饱和砂土、粉土。故在地震作用下不会发生地基土液化、震陷及斜边坡失稳等岩土稳定问题。3、岩土物理力学特征

30、3.1 工程地质分层场地主要岩性有素填土、粉质粘土、强风化基岩(粉砂岩、泥岩、砂岩)及中等风化基岩(粉砂岩、泥岩、砂岩),送室内试验样品的采集、包装、送样及试验均符合相关规定,其测试成果真实、可靠。原位测试方法正确,数据真实。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分层以场地内地层岩性、力学特征异同及建筑地段作为划分依据,主要受力层进一步按地层类型划分统计单元。(1)素填土:杂色,主要砂泥岩碎石夹粉质粘土组成。砂泥岩碎石直径一般在20-40Omm之间,含量一般在2040%之间,稍湿、稍密,为外来弃土抛填而成,堆积场地粉质粘土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地下水对粉质粘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低粉质粘士的力学性能,容易导致建筑物升裂、

31、变形而破坏。3)地下水对风化岩的影响场地风化岩为强风化泥岩、粉砂岩。泥岩透水性差,无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及软弱夹层。地下水对强风化泥岩、粉砂岩有软化、泥化和崩解作用。另外,地下水会导致岩体结构面的粘结力降低和摩擦角减小,使结构面的抗剪强度降低。2. 7水、土腐蚀性评价2.1.1 水的腐蚀性评价依据地区经验结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OO21-2001(2009年版)II类环境水判定:该水样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按地层透水性,该水样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2.1.2 士的腐蚀性评价按照地区经验结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X)21-2001,2009年版)H类环境判

32、定评价,综合判定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及钢结构的腐蚀等级为微腐蚀。2.8 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经工程地质调查和钻探揭露:拟建场地内未见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无地质灾害、活动断裂等不良自然地质致灾体;本次勘察范围内未见古河道、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2.9 地震及地震效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3.2节,拟建工程为商业办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一般设防类(丙类),该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3)、计算变异系数公式:6=2M,4)、计算某一风险概率时的修正系数公式:也=1(詈+里及5)、计算标准值公式:k=tro式中

33、:一一岩土参数的标本数:i岩土参数;n一一岩土参数的平均值;一一岩土参数的标准差;6一岩土参数的变异系数;九一一修正系数;i一一岩土参数标准值。322试验成果统计及评述通过本次野外钻探,结合室内试验,对场地各地层性质分述如下:1)素填土拟建场地素填土层连续分布,厚度变化大。为确定其物理力学性质,针对场地的岩性特征,对素填土层进行了6个钻孔的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N63.5)试验。根据现场试验结果,对重型圆锥动力触探的锤击数进行杆长修正,取平均值为该层的一般值,再用厚度加权平均法计算该场地分层平均值(详见表3.2/)。表3.2-1素填土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成果表一岩性试验孔号试验孔段深度(m)实验

34、厚度平均值变异系数锤击数加权平均值素填土ZC61.8-4.32.606.710.5816.87ZCl31.4-3.92.6()6.510.522ZC273.8-5.41.76.950.586ZC341.3-3.42.206.740.442ZC381.4-3.42.106.670.644ZC442.0-4.12.207.750.518由表3.2-1知,拟建场地素填土层的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具很高变异性,不均匀,总体呈松散稍密状态。年限大于5年。采用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检测其均匀性及密实度,动探试验严格按相关操作规定进行,其测试成果真实、可信,剔除个别大块石影响下的异常锤击数后,有效。(3)粉质

35、粘土:黄褐色、棕黄色,软塑可塑状,稍湿,刀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局部含砂较重。(4)泥岩:暗紫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成份为粘土矿物,强风化带岩体破碎,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共采集了中等风化泥岩样13组,利用金凤城市中心二期工程东侧已经实施的详勘采集的中等风化泥岩样26组,划分为一个统计单元。(5)粉砂岩:灰色,粗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局部含泥质团块、条带,泥质含量高。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并含云母等矿物。强风化带岩体破碎,呈碎块状、块状,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利用金凤城市中心二期工程(南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采集的中等风化粉砂岩样6组,划分为一个统

36、计单元。(6)砂岩:浅灰色、灰色,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组成。局部泥质含量较重,或夹泥岩薄层、透镜体,钙泥质胶结,岩质软硬。强风化带岩体破碎,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共采集了中等风化砂岩样13组,利用金凤城市中心二期工程东侧已经实施的详勘采集的中等风化砂岩样12组,划分为一个统计单兀O3.2 岩土试验成果统计3.2.1 统计公式本次勘察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按场地的工程地质分层分别进行统计,主要应用了以下公式:1)、计算平均值公式:M,=邑2)、计算标准差公式:FT77-IO-2)、粉质粘土褐色,含一定量砂质,多呈可塑状,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均中等,无摇震反应,为残坡积成因。场地粉质粘土偶有分布,层薄,本次未对其取样。结合重庆市地方规范及地区经验,该场地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取经验值120KPa。3)、泥岩:抗压强度、拉剪强度、变形强度按1个单位进行统计,中风化泥岩试验成果数理统计于表3.2-2。利用金风城市中心二期工程东侧已经实施的详勘采集的中等风化泥岩样26组的试验数据。由统计结果可知中风化泥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