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婷《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形象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玉婷《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形象解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要追风筝的人的主人公阿米尔经历着自己在生活轨迹的性格、心理的矛盾的重合,这是一部人性心灵洗礼的书籍。本文以追风筝的人为研究基础,以阿米尔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阿米尔的成长过程的经历,运用比较、引述的方法来探寻阿米尔与人物相处的关系中探寻阿米尔的形象。从书中挖掘塑造阿米尔的形象手法,以此来对阿米尔的自我救赎进行深入挖掘,以期能全面解读阿米尔的形象。关键词:追风筝的人阿米尔形象AbstractTheheroofTheKiteRunner,Amir,experiencestheoverlappingofhispersonalityandpsychologicalcontradictionsinhisl
2、ife,whichisabookofBaptismofhumannature.ThisthesisisbasedontheTheKiteRunner,withAmirastheresearchobject,andthroughtheexperienceofAmir,sgrowingup,theuseofcomparison,quotemethodtoexploretherelationshipbetweenAmirandthecharacterstoexploretheimageofAmir.InordertofullyunderstandtheimageofAmir,theauthorexc
3、avatestheimageofAmirAmirfromthebooktodigdeeperintoAmirsself-salvation.Keywords:TheKiteRunner;Amir;image一、阿米尔成长历程1(一)童年生活2(二)流亡生活(三)重返阿富汗4二、阿米尔的形象5(一)爱憎分明5(二)自私懦弱6(三)正直勇敢7三、阿米尔形象塑造的手法8(一)性格刻画8(二)行为刻画9(三)心理亥IJ画10四、结语11参考文献12致谢13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形象解读徐高峰追风筝的人小说作者卡勒德胡赛尼将自己经历过的事情,通过温暖细腻的笔法,勾勒人性的本质和救赎。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
4、米尔和自己的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由于一场风筝的比赛,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使得阿米尔深感痛苦和自责,把自己的仆人哈桑赶走。过了不久,阿米尔也跟随自己的父亲逃往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所作所为,以及自己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了久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哈桑尽最后一点心力。然而,阿米尔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原来哈桑是阿米尔的亲兄弟。在自己的内心煎熬和救赎中,完成了一次心灵的蜕变。追风筝的人一出版,便获得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小说通过主人公阿米尔对自己与哈桑两位阿富汗少年的友谊与背叛,涉及父子冲突、文化差异、身份追寻、种族歧视、成长等多重主题。小说作者
5、卡勒特胡赛尼在访谈中曾经说过小说的主人公:“他们的生活不断地被残酷而无法原谅的外在事件所影响,而他们所做关于自身生活的一切决定也都被他们所无法控制的事件所影响,例如革命、战争、极端主义与压迫等”t,jo一、阿米尔成长历程阿米尔在阿富汗的成长环境中,有一种优越的心理感,自己是属于逊尼派,而哈桑是什叶派。在这样的成长过程中,阿米尔产生了不同的心理变化。成长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态变化和自己成长过程中产生的矛盾,“阿米尔从青涩到成熟,所经历的必然是十分痛苦艰辛的,而通过对社会和世界的认知深化,无形中展示一些人生哲理。”阿米尔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有着不同的经历,并且造成阿米尔在自己的性格和想法中有所改变。
6、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不同,形成的形象、性格也会不一样。小说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成长过程大致可分为童年生活、流亡生活、重返阿富汗等三个阶段吗阿米尔经历的事情大多是关于自己与哈桑的友谊、与父亲的关系以及自己救赎层面上的矛盾与融合。(一)童年生活阿米尔小时候生长在阿富汗的富人地区,那是他父亲打下来的江山,给阿米尔提供了优越的生活条件。有高大威猛的父亲,忠诚的阿里仆人、陪伴的哈桑、支持阿米尔创作的拉辛汗,这些都是阿米尔性格形成的外部条件。小说中描写阿米尔住的地方是用了差不多一章在铺垫,我们可以知道阿米尔的生活环境是非常优越。“人人都说我父亲的房子是瓦兹尔阿克巴汗区最华丽的屋宇,甚至有人认为他是全喀布尔最美
7、观的建筑。“父亲安排哈桑和阿米尔一起生活,一起玩耍。父亲从来没有承认过仆人阿里是他的朋友,阿米尔也一样,正如书上说的“奇怪的是,我也从来没有认为我与哈桑是朋友。”阿米尔是属于一个矛盾的人,阿米尔与哈桑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使得阿米尔处于矛盾的程度中。阿米尔愿意将自己知道的东西与哈桑分享,让哈桑接受外面世界的精彩。有时阿米尔不希望哈桑比自己优秀,因为哈桑会抢去自己的光芒。“哈桑目不识丁、不会写字。阿米尔经常挖苦讽刺他的无知。阿米尔是一个喜欢分享自己的知道的事情给哈桑听。”但当哈桑的水平超过阿米尔时,阿米尔就会敷衍了事地回答过去。阿米尔写的第一篇短篇小说没有得到父亲的认可,拉辛汗给予他很高的评价。他希
8、望也能得到哈桑的高度评价,而不是对他提出意见。“他懂得什么,这个哈扎拉文盲?他一辈子只配在厨房里打杂。他胆敢批评我?”这是阿米尔真实的想法,也是他处理与哈桑关系的矛盾之处。阿米尔敬畏自己的父亲,也能感受到自己的父亲对自己的爱。可父亲做什么事情都喜欢带上哈桑,阿米尔是不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父亲。父亲是他最亲近的人,即使父亲有时很不喜欢他,甚至说出了一些伤害阿米尔的话。阿米尔没有退怯,而是勇于向前,付出自己的努力,希望得到自己父亲的认可。在追风筝比赛的时候,阿米尔一方面希望得到父亲的称赞,另一方面不希望自己的好朋友哈桑受伤。世上不可能有这么两全其美的事情存在的,因此阿米尔要解决自己的内心矛盾,才能
9、解开自己的心结。阿米尔希望自己可以得到父亲的肯定,却一直让父亲失望,无论是足球还是比武等。在一次父亲与老管家的对话中,阿米尔知道父亲对他的懦弱表现很是失望,却对哈桑赞不绝口。阿米尔每一次和哈桑出去玩的时候,出主意的永远是阿米尔,背锅的总是哈桑。因为阿米尔嫉妒哈桑,因此有了背叛,最终在追风筝的比赛和自己的生日宴上逼走了哈桑,他就可以自己享受父亲对他的爱。在追逐风筝的那一幕,哈桑为了让阿米尔获得第一名,奋力追逐。阿米尔因为哈桑的没有出现,使自己感到害怕。风筝掉落时,阿米尔拔腿去找哈桑。在小巷中,阿米尔看到了阿塞夫三个人对哈桑做着侮辱人的事情。阿米尔没有站出来,而是跑开了。“我逃跑,因为我是懦夫这是
10、阿米尔对自己说的话,无法反抗强势,也无法反抗自己将要获得的荣誉与父亲的鼓励。“当阿米尔在犯下这次错误之后,始终感到良心不安,他没有办法面对那个仍旧一如既往忠诚对待自己的哈桑。”(一)流亡生活阿米尔以为在他们一年一度的追风筝的比赛中,希望能获得一个好成绩,父亲能对他刮目相看,会得到父亲的喜爱。但悲剧就是从这里发生的,哈桑出事了,阿米尔没有站出来帮忙。这是阿米尔对自己生长环境的反抗,他要他爸爸看到是他努力付出后得到的回报,不是一个在父亲眼中没有用的孩子。在自己的生日宴上,陷害了哈桑偷自己的礼物。哈桑的态度是原谅阿米尔,希望阿米尔可以与哈桑恢复像以前一样的关系。阿米尔是接受了哈桑的态度,可内心是遭受
11、着折磨。这是阿米尔自己选择的路,选择抛弃了自己儿时玩伴,和自己的父亲远走美国。在美国的生活,是非常困难的,还要照顾自己的父亲。阿米尔没有退缩,因为他知道只有当自己的强大起来,才不会遭受别人的欺负。当阿富汗地区出现暴动时,父亲的不理解、哈桑不反抗的情况出现时,阿米尔和自己的父亲逃离阿富汗。在离开阿富汗自己熟悉的生长环境,在破旧的汽车里,阿米尔的反抗更是表现明显,抗拒这样的生活。阿米尔会晕车,但又害怕自己的父亲会失望。当和他们一起乘坐同一辆车的妇女遭受欺凌时,阿米尔和以前一样,遇到这样可恶的事情没有反应,但他的父亲却会起来反抗。阿米尔的无动于衷是因为来源于他的性格,也是因为在童年时期无论遇到什么,
12、哈桑都会为他出头,哈桑会一直保护着阿米尔。当士兵把子弹对准阿米尔的父亲是,他的脑海里呈现的竟是卡莫和瓦里对哈桑的欺辱,他便开始地懊悔和自责,后悔自己没有站出去为哈桑说话。在这一次的流亡生活中,阿米尔不再是童年时期在阿富汗生活的少爷,而是要学着如何去逃亡。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也要学着去应付。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想念和哈桑一起相处的快乐时光,一起追逐风筝的日子。在这样的战争中,阿米尔知道了现实的残酷和无情,阿米尔自己也开始后悔自己对哈桑的背叛与谎言。阿米尔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虽然会有矛盾,但阿米尔力求让自己接受成长。“在此刻,他才真正感受了生活在战火年代的奔波于流离失所,开始出现性格的转变,学会了成熟
13、与担当。”成年的阿米尔去到美国后,自己创作的作品获得一致的好评,并使自己与父亲在美国可以站得住脚跟。面临成长环境的困境时,阿米尔勇敢接受挑战,使自己融入成长的过程中去。路上有荆棘,勇敢消除,阿米尔成为自己心目中想要成为的人。(三)重返阿富汗在美国的生活,使他收获了爱情和事业,但没有得到父亲的原谅与自己内心的救赎。因为在童年犯下的错误,是阿米尔无法在美国得到完全的救赎,内心背叛的愧疚感不是会骚扰着他。不管是在自己结婚的时候,还是在父亲的葬礼时,更是在知道自己无法拥有自己孩子的遗憾时,都会让阿米尔想到自己曾经对哈桑犯下的错误。当知道哈桑的死亡,得知哈桑的身份,要去救自己的侄子索拉博时,阿米尔是犹豫
14、的。当阿米尔的耳边响起拉辛汗说的“那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他奋然起身,只身前往儿时成长的地方。重返阿富汗,踏上自己救赎身份之路。在过境时,许多人都劝他回头,可阿米尔却说“他警告过,可是,到头来,他不过是白费唇舌”。可以看出,阿米尔决定要做的事情,从不会放弃。时过境迁,在这几十年的战争中,使得阿富汗变得满目疮痍,异常艰难。熟悉的街道已不是像童年时的繁华,而是破败不堪;路的两旁都是乞丐;天空不再是蔚蓝色,也不会再有飞起来的风筝。看到这些,阿米尔感觉自己回到阿富汗就像一个游客一样。阿米尔冒着巨大的危险回国,目的不仅是为了拯救哈桑之子索拉博,还有的是对自我的救赎。在面对儿时欺辱哈桑的小霸王,现在囚禁索
15、拉博的首领阿塞夫,阿米尔的内心是慌乱的。但想起父亲对阿米尔说的话:“这不是你,阿米尔”;还有哈桑的话在他的耳边响起:“为你,千千万万遍”,这些话语让阿米尔接受了阿塞夫的挑战。在生理上,阿米尔是处于劣势的,但在肉体上使得阿米尔接近自己内在的自我,“自1975年冬季以来,我第一次感到平静”,在这个过程中,阿米尔得到了救赎和治愈。在接受阿塞夫的挑战时,也是在对抗着他内心懦弱的自己。“这样的自我救赎是他重新定位自我身份的必由之路,也使他最终获得男性气质。”社会造就了阿米尔的个性,也使阿米尔有了成长的动力,最终与自己的文化融合在了一起。二、阿米尔的形象阿米尔与父亲的相处、与哈桑的友谊以及在拉辛汗的支持下
16、是对阿米尔形象的解读有所帮助,并且通过阿米尔与这些人物关系的处理方式,更好地发现阿米尔形象的几个方面,对阿米尔的形象解读更有帮助。(一)爱憎分明阿米尔对他的父亲是爱与憎相互交杂。在阿米尔小的时候,阿米尔是很崇拜他的父亲,甚至是不愿意与别人分享他与父亲相处的点点时光。在阿米尔中年时期,得知自己的父亲曾经做了一些对不起自己的事情时,他是失望的、落寞的,甚至是有一点憎恨面存在的。小说中在写阿米尔和哈桑一起站在屋子下,阿米尔的是:“爸爸”。“爸爸”两个字对阿米尔的影响,可以知道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书中也多次提到阿米尔与父亲相处的时候,阿米尔的眼神与心境是随着父亲的表情、语言变化的。爸爸的形象是高大的、
17、孔武有力的,人们都称他为“飓风先生”,因此爸爸的形象总是在阿米尔的梦中出现,也在阿米尔的心中留下了与别人不一样的情感。当听说爸爸自己决定建造一座恤孤院,别人不支持时,父亲独立承担整个工程。恤孤院落成的前一天,父亲叫阿米尔带上哈桑,因为要带阿米尔去游玩。但阿米尔却不想哈桑出现,因为他要爸爸全属于他一个人的。当自己在追逐风筝的比赛中,获得第一名时,父亲开心搂着他时,阿米尔的心里像喝了蜜糖一样。阿米尔的性格是爱憎分明的,对父亲是有爱的一面,但也存在憎恨的一面。小说中虽然只是几笔略过,但从字里行间也可以体现出阿米尔对父亲也存在憎恨的一面。这一份憎恨的存在面应该会很低,使得阿米尔的形象有憎恨的一面,大家
18、对阿米尔的形象猜测也是不一致的。父亲带阿米尔去参加踢足球、看比武竞赛,可阿米尔的形象却没有达到父亲想要的高度。在这些事情发生后,父亲与拉辛汗的一次对话被阿米尔听到了。父亲觉得“阿米尔身上有些东西让他很烦恼”。这一次的对话,对阿米尔的打击很大。阿米尔创作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大家都对他的创作赞叹不已时,他更想得到的是父亲的称赞。但父亲看完他的创作时,父亲对阿米尔说的却是写的挺好的,就没有别的鼓励性话语。“阿米尔在那一刻,恨不得能扯开自己的血管,让父亲那些该死的血统统流出他的身体。这是多么大的打击,才能让一个小孩子说出的这样的话语。父亲不支持他的写作,觉得他的性格太软弱,没有朝着自己期待的方向前进。阿
19、米尔觉得自己的父亲是高大、神圣的,应该是可以理解和懂得自己的想法。但却没有想到在阿米尔的身上,留下了憎恨父亲的一面。在阿米尔的心里,已经形成了爱憎分明的性格,让他在后来的路,做出的选择也是有这样的性格存在的。(一)自私懦弱阿米尔与哈桑之间都是彼此最好的朋友,虽然阿米尔不愿承认哈桑是他的朋友,但因为他们朝夕相处,两人都非常熟悉对方的生活方式。阿米尔与哈桑的性格迥然不同,哈桑是勇敢,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而阿米尔骨子里除了有爱憎分明,还有的就是自私懦弱。小说中描写阿米尔和哈桑的篇幅较多,这也是表现出了阿米尔和哈桑的友谊是值得大家关注的。阿米尔比哈桑早出生一年,阿米尔与哈桑两人的母亲都是出生后就不存在
20、了。哈桑的哺乳是阿米尔的奶妈给予的,文中有一句话说道“喝过同样的乳汁长大的人就是兄弟,这种亲情连时间是无法拆散的”。他们俩的友谊已经堪比亲情,并且两人住在同一屋檐下。阿米尔说出的第一个词语是“爸爸”,而哈桑说的第一个词语是“阿米尔”。从这里可以看出阿米尔在哈桑的地位有多高,而阿米尔也很珍惜这样的友谊情感。“因为以前无人那样待我,日后也永远不会有。”阿米尔是一个自私懦弱的人,所以阿米尔喜欢捉弄哈桑,带哈桑做一些调皮孩子喜欢做的事情。但哈桑从不会去告状,而是和阿米尔一起开心地玩耍。两人在一起玩的时候,会有闯祸,但哈桑总会帮助阿米尔,使阿米尔成为躲在背后的人。文中没有透露他们成为好朋友的事实,但处处
21、都有显示着他们友谊的痕迹。他们在北边的山丘一棵树上刻下了他们的名字,刻下了他们的友谊,“阿米尔和哈桑,喀布尔的苏丹。这样的行为也在阿米尔的身上留下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友谊,也是阿米尔前进的动力。因为阿米尔的自私,在小说中,阿米尔对哈桑的背叛是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体现出来的。比如阿米尔和哈桑一起读书、捉弄邻居的事情等等,都是哈桑出头去为阿米尔承担着不该承担的错误。阿米尔还觉得这是哈桑该做的,毕竟阿米尔没有把哈桑当作自己的朋友,只是自己成长旅途上的玩伴。在一次湖畔边的打水漂,只是哈桑的石头比他多跳了三下,爸爸拍了哈桑的肩膀,阿米尔心里不希望自己的爸爸与哈桑这么友好。因此爸爸叫阿米尔和哈桑一起出游时,阿米
22、尔借口说哈桑有事做,让自己可以和父亲单独相处的机会。从这里可以知道阿米尔与哈桑的关系一旦因为父亲的角色出现,阿米尔就会为自己自私的行为埋下谎言,从而得到自己心里想要的东西。“由于当时主流社会意识的暗示与规定,他们之间的种族宗教身份差异被放大,生生拆散了两人的兄弟之情,给少年时期的阿米尔带来了无尽的心理困扰、迷惑与痛楚。”由于阿米尔的懦弱,在追逐风筝的那一幕,哈桑为了可以帮阿米尔争取到风筝,不幸被人侮辱。阿米尔看到了,却没有站出来为哈桑说一句话,那正是因为自己的自私懦弱导致的结果。阿米尔觉得自己不够哈桑优秀,一直给哈桑使绊,哈桑从不反抗,还帮阿米尔收拾着烂摊子。阿米尔的自私懦弱体现的更深,超越了
23、自己的本身的思维。因为自己的自私懦弱,放弃了与自己相处很久的朋友。为了得到自己父亲的疼爱,背叛了哈桑。阿米尔在自己的心里,对这段友情感到惋惜。(三)正直勇敢拉辛汗在小说中出现的篇幅不多,对话也是通过与父亲的交谈中,折射出拉辛汗这个人的形象的。拉辛对阿米尔的正直勇敢的形象塑造,不少于他自己父亲的塑造。“如果说阿米尔的父亲是一个严苛并时阿米尔精神上迷失超我形象的话,拉辛汗则扮演着阿米尔精神上的父亲,引导阿米尔一步一步找到自我,成为最终的好人JU拉辛汗在阿米尔的生活中,是充当阿米尔的精神朋友,可以为阿米尔给予正确的指引和前进的方向。阿米尔是一个爱读书、爱思考、爱创作的人,可父亲却是想让他成为一个能参
24、与比武竞争,可以去踢足球的人。在阿米尔创作的第一篇短篇小说时,在写好的那一刻,阿米尔迫切地想给自己的父亲看,并且希望可以得到父亲的肯定。可父亲却只对他说了一句挺好的,毕竟不想再有接下来的谈话。而拉辛汗是父亲的朋友,却不像父亲那样的敷衍了事,而是伸出手,微笑着并说:“可以给我看看吗?亲爱的阿米尔,我会很高心地读你的故事。这是一次无身份、无地位的对话,并且让阿米尔感受到了尊重。拉辛汗看完这篇小说,给阿米尔回了一封信,还对阿米尔说:“太棒了”,这是对阿米尔创作的肯定,也给了阿米尔创作的许多勇气。信的注明是“你的朋友,拉辛汗”,可见拉辛汗已经把阿米尔当作自己的朋友,并且话语虽短,在那时已经为阿米尔埋下
25、了正直勇敢的种子。拉辛汗的鼓励,使阿米尔的创作,得到了不一样的成就。可阿米尔的心灵成长却不能像自己的创作一样,可以步步高升。因为阿米尔内心需要对自己进行一次救赎,而在救赎中自己遇到了困难。拉辛汗就像天使一样,让阿米尔逃出自己造的笼子里,体现自己在儿时埋下了正直勇敢的性格的时候了。在阿米尔成年结婚后的生活中,想与自己的妻子生一个孩子的时候,他在想自己如果成为了父亲,是否会像自己的爸爸一样呢?但两人想要一个孩子的愿望不能实现,可能是上天要阿米尔进行自我救赎。拉辛汗打电话给阿米尔,并告诉阿米尔“来吧,这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这是给阿米尔自我救赎提出了信号,阿米尔救出自己的亲侄子索拉博,也救出了父亲
26、的遗憾,更是救出了自己内心的心魔。这一次的自我救赎,使他变得正直勇敢。三、阿米尔形象塑造的手法小说塑造了阿米尔形象的各个方面,从中反映了阿米尔的精神世界。小说中也是对阿米尔的形象塑造写得比较清晰,并且能发现阿米尔形象塑造的手法,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描写的:(一)性格刻画阿米尔的人物形象的形成,与他的成长历程以及与自己父亲、哈桑等人的相处是离不开的。阿米尔是一位反映阿富汗地区的人生活缩影,这一个缩影有着阿米尔自己的性格刻画,并且是一位从自己的角度讲诉的人物。阿米尔经过在和哈桑的一场追风筝的比赛中,迷失了自己内心的路。由于他一直以来生活在自己自责内疚的性格中,导致他从小就生活在自己编织自卑的牢笼里。因
27、为自己天生的胆小害怕,并不能关心自己的人做出牺牲;因为自己父亲常常的斥责,在他幼小的心灵产生了嫉妒感;因为自己的文章,得到了拉辛汗的夸奖,阿米尔会开心很多天。由于阿米尔和哈桑两人的出生不同,造成的影响也会不一样,这是阿米尔内疚性格之一。阿米尔想做一个快乐的自己,比如创作短篇小说、与父亲能进行心平气和地交谈、哈桑的能力不会超越自己,因为阿米尔觉得哈桑并没有自己这么优秀。但阿米尔的内心以自己是逊尼派而感到自豪,哈桑只是仆人的儿子,与他交好,并不是出于内心,而是现实的指使。哈桑的性格一直在影响着阿米尔的成长经历,使阿米尔产生了偏差。父亲,是一位影响阿米尔成长的人。阿米尔是不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父亲,
28、因为父亲是他最亲近的人,即使是自己的好朋友哈桑也不可以。“在年少无知的孩子潜意识中,早就灌输了相对应于地位的应该与不应该:一个哈扎拉仆人理应为主人尽忠,而高贵的晋什图少爷,不值得为一个卑贱的哈扎拉仆人冒任何风险。”必父亲每一次在与阿米尔单独相处之前,都会问阿米尔怎么没有把哈桑叫上。友谊不是万能的,属于自己的东西是不会和自己亲近的人分享,即使是自己的仆人哈桑也不行。(一)行为刻画阿米尔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因为难产而死,而自己的父亲希望阿米尔能够快乐地成长,实际上阿米尔的身心非常胆小。阿米尔对一些健康强壮的人产生了嫉妒心理,他的父亲更是遭受到阿米尔嫉妒的心理。阿米尔成长在一个快乐的环境中,和哈桑形
29、影不离,是一对好伙伴。但在自己做错事情时,总会叫哈桑出面处理,自己就躲在哈桑的背后,这使得阿米尔的行为比较自私。当风筝比赛胜利后,阿米尔得到了自己父亲的关注。可是这种关注,是阿米尔破坏了哈桑的人格和自尊得到的。这一次的经历,使阿米尔的行为受到了扭曲。他不想在看见哈桑,在自己的生日宴上撒谎诬蔑哈桑,把哈桑赶走。这一次的撒谎,虽然让阿米尔摆脱了过去的阴影,行为却在他的身上加重了负担。阿富汗发生了动乱,阿米尔跟随自己的父亲逃往美国生活。阿米尔觉得自己逃往美国,美国是一个“开放性是美国社会最主要的文化特征”可以使得自己的行为得到救赎。阿米尔在异乡完成了自己的学业,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和梦想。曾经对哈桑的行
30、为还是一直追随着阿米尔,是阿米尔归结为自己的罪行惩罚。知道哈桑是他的亲兄弟时,内心更是受到了打击。他为了得到对自己行为救赎时,踏上了前往自己旧时生活的地方。救赎哈桑的孩子,也是救赎自己过去的种种行为,使得自己的心灵得到解放。“男人所能依仗的,全部都是他的声誉,他的威名。”阿米尔以前在阿塞夫的面前是懦弱、逃避的,这一次为了父亲、为了哈桑、为了自己的行为,他勇敢地接受了阿塞夫的挑战。“阿米尔通过自己的努力,历经了自我追寻,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完成了他的精神成长。”.(三)心理刻画阿米尔在经历自己的内心洗礼,总有一些困扰自己的事情。比如哈桑希望阿米尔能给他讲讲书中的故事时,阿米尔却说了一些与书中无
31、关的事情,只因为不想让哈桑比自己厉害;阿米尔在看到哈桑受到侮辱时,没有勇敢地踏出第一步;当自己不喜欢哈桑时,在自己的生日会上,诬陷哈桑偷拿自己的礼物等等心理,阿米尔的心理并不是很完美,有着在童年孩子不该有的心理变化。当阿米尔出发去美国后,阿米尔开始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对自己的以前不该有的心理想法重新洗牌,从而达到自己的高度。当知道哈桑是自己的亲弟弟时,那种痛苦一直在困扰着阿米尔,这也是阿米尔的父亲在美国一直念叨着哈桑的原因。阿米尔的痛苦来源是父亲对自己的欺骗,以及自己对哈桑造成的伤害,让阿米尔无法原谅自己,从而困在自己的谜团里。当拉辛汗的电话接通时,阿米尔犹豫了,他一定要去拯救哈桑的儿子的索拉
32、博吗?但超我的精神战胜自我与本我时,加上拉辛汗对他说“那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时,阿米尔踏上了救赎自己。拯救索拉博的道路。在拯救的道路上,阿米尔没有想过要退缩,因为他知道这是一次超越自己的思维,超越自己的心理,达到一个拯救自己的高度。当在拯救索拉博的时候,阿米尔遇到了成年的阿塞夫。在小的时候,阿米尔与哈桑一起玩耍时,遇到阿塞夫都是哈桑站了出来,为阿米尔抵挡灾难。成年后的阿米尔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站了出来。这一次换成了阿米尔来保护索拉博,因为他们的诺言“为你千千万万遍”。阿米尔在成年后,去拯救索拉博的道路上,解放了自己的困扰,完成了自己的一次心灵洗礼,使自己达到了完善自己心灵的高度。拯救索拉博,
33、就是解放自己。哈桑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叫索拉博,是因为这是阿米尔和哈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中的人物,是他们共同喜欢的一件事。阿米尔的心灵之旅虽然很漫长,但至始至终解放了自己的心灵,完善自己的心理,成为一个自我救赎成功的人。“阿米尔最终战胜了极权主义的胁迫和内心的恐惧,走上了身份认同之路,完成了心灵的救赎四、结语追风筝的人给我们经历一次人性的洗礼,懂得阿米尔的内心成长是对自己进行一次救赎。阿米尔是一个勇于超越自我的人,也愿意为自己所做的过错而承担责任。阿米尔最终对自己进行救赎,解放了自己的内心,为自己的友谊千千万万遍。阿米尔是一个完美与不完美交融的人,小时候的不完美,造就自己心理的完善,将自己的内心解放
34、。阿米尔从一个平凡卑微的普通人,在寻找自己、救赎自己的道路上挣扎,最后形成自己内心强大能解放自己内心的独一无二的形象。参考文献1尚必武,刘爱萍.卡勒德胡赛尼访谈录J.外国文学动态,2007(5):9-11.2余昱均.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追风筝的人J.农家参谋,2017(22):326.3芮渝萍.美国成长小说研究IxI.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4(美)卡勒德胡赛尼(著),李继宏(译).追风筝的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5王菠.追风筝的人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21(04):29-32.6胡秀丽.追风筝的人的情态系统分析一一阿米尔的成长与自赎J.科技
35、视角,2019(17):109-110.7马海艳.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及其父亲的角色行为分析J.大众文艺,2015(13):31-32.8黄露娜,曲涛.迷失、追寻与重获一一追风筝的人阿米尔身份认同解读U1.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7,17(10):138-142.9周敏.为你,千千万万遍:论追风筝的人主人公心灵成长J.新余学院学报,2018,23(06):93-96.10王育平.论胡赛尼小说追风筝的人的认同政治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11张珍.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人格成长之旅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9):122-129.12范雪.简析追风筝的人
36、中阿米尔形象J.职业技术,2012(09):84.13陈亚捷.自我的迷失与追寻一一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形象研究J.大众文艺,2019(19):54-55.14李争,张秀丽.身份认同的焦虑与找寻一一读追风筝的人J1.学术界,2013(09)o致谢时光荏苒,美好的大学生活转瞬即逝。即将要踏入社会的我,感到既兴奋又忐忑。在这里我感到很幸运,能遇到负责任的老师和可爱的同学们,让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懂得了为人处世之道。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李国栋,在本次论文的撰写中,老师从我一开始定方向到查资料准备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耐心的给予我指导,提出了很多有用的建议,使我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少走了很多的弯路。为
37、了照顾我们,在深夜的时候依然在修改我们的论文,在此我对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谢谢老师的无私奉献,以及老师对我一直以来的鼓励和支持,最终在老师的耐心、悉心的指导下,我的论文顺利、圆满地完成了。在此,我还要感谢和我一起度过美好快乐的大学生活的老师们和同学们。因为有你们,我才能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解开一个又一个疑惑;因为有你们,我的大学生活才变得多姿多彩;因为有你们,我的青春不迷茫。希望你们在往后的生活里顺心如意。同时,我也要谢谢我的爸爸妈妈,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以及一路的支持。因为有你们,我不害怕失败与跌倒;因为有你们永远是我最坚强的后盾。养育之恩,无以为报,你们的身体健康、幸福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最后我要感谢我自己,谢谢自己一直以来的不放弃,勇敢地面对每一次的失败,正确对待每一次的得与失。感谢在这里遇到的每一个人,谢谢你们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谢谢你们孜孜不倦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