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00kV变电站一体化电源通用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66443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34.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5-500kV变电站一体化电源通用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35-500kV变电站一体化电源通用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35-500kV变电站一体化电源通用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35-500kV变电站一体化电源通用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35-500kV变电站一体化电源通用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5-500kV变电站一体化电源通用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5-500kV变电站一体化电源通用技术规范.docx(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loKV变电站新建工程一体化电源系统招标文件(技术规范通用部分)目次1.总则11.1 一般性要求11.2 卖方职责11.3 应满足的标准及文件12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32.1使用环境条件要求32.2额定输出参数要求32.3系统构成32.4系统功能42. 5性能指标82.6 监控信息172.7 其他要求203试验213.1 一般要求213.2 出厂试验及现场验收214技术服务、设计联络、工厂(现场)验收、监造和培训214.1技术服务214.2设计联络会214.3监造和培训224.4工厂(现场)验收225售后服务225.1 设备包装225.2 到货225.3 安装调试235.4 培训235.5 售

2、后服务23附录A:交流电源系统主接线图24附录B:UPS及事故照明电源接线图261 .总则1.1 一般性要求1.1.1 投标人应具备招标公告所要求的资质,具体资质要求详见招标文件的商务部分。1.1.2 本部分提出了对35kV500kV智能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等方面的技术要求。1.1.3 本部分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的条文,卖方应提供符合本部分要求的优质产品。1.1.4 投标人提供的产品应具有国家或电力行业级检验检测机构试验合格的证明文件。1.1.5 如果投标人没有以书面的形式对本部分的条文提出异议,则表示投标人提供的

3、设备完全符合本部分的要求。1.1.6 本部分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人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按较高的标准执行。1.1.7 本部分将作为订货合同的附件,与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本部分未尽事宜,由合同签约双方在合同谈判时协商确定。1.2 卖方职责卖方的工作范围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a)提供标书内所有设备及设计说明书及制造方面的说明;b)提供设备安装、使用的说明书;c)提供试验和检验的标准,包括试验报告和试验数据;d)提供图纸、制造和质量保证过程的一览表以及标书规定的其他资料;e)提供设备管理和运行所需有关资料;f)所提供设备应发运到规定的目的地;g)在更换所用的准则、标准、规程或修改设备技术数据时,

4、卖方应接受买方的选择;h)现场服务。1.3 应满足的标准及文件该类设备技术标准应满足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标准化成果及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相关标准、文件相关条款要求,下列文件汇总相应的条款规定均适用于本文件,其最新版木(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包括(但不限于):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2423(所有部分)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GB/T2900.41电工技术原电池和蓄电池GB/T3047.3高度进制为20mm的插箱、插件基本系列尺寸GB/T3859.1半导体整流器基本要求的规定GB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4942.2低压电器外壳防护

5、等级GB7251(所有部分)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GB/T7260(所有部分)不间断电源设备GB/T7261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GB/T8349金属封闭母线GB/T11021电力绝缘耐热性分析GB/T14048(所有部分)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GB/T14715信息技术设备用不间断电源通用技术条件GB/T16895(所有部分)低压电气装置GB/T16935(所有部分)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GB/T17478低压直流电源设备的性能特性GB/T17626(所有部分)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GB/T18802.1电压电涌保护器(SPD)第1部分低压配电系统的电压电涌保护器的性能要求

6、和试验方法。GB/T19638.1固定型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第1部分技术条件GB/T19826电力工程直流电源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及安全要求GB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T50063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T5006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5014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0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T51071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GB/T51072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D1./T459电力用直流电源设备D1./T548电力系统通信站过电压防护

7、规程D1./T637电力用固定型阀控式铅酸蓄电池D1./T724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D1./T781电力用高频开关整流模块D1./T856电力用直流电源和一体化电源监控装置D1./T857发电厂、变电所蓄电池用整流逆变设备技术条件D1./T860(所有部分)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IEC61850IDT)D1./T1074电力用直流和交流一体化不间断电源设备D1./T1146D1./T860实施技术规范D1./T1392-2014直流电源系统绝缘监测装置技术条件D1./T5044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1./T5120小型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规程D1./T5136

8、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D1./T5137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1./T5153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定D1./T5155220kV-1000kV变电站站用电设计技术规程D1./T5218220kV-750kV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D1./T5408发电厂、变电站电子信息系统220/38OV电源电涌保护配置、安装及验收规程D1./T5491电力工程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1./T5930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规定YD/T944通信电源设备的防雷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YD/T1376通信用直流一直流模块电源YD/T5078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YD/T50

9、89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规范JB/T8456低压直流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JB/T9661低压抽出式成套开关设备Q/GDW576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技术规范Q/GDW1918电力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UPS电源及配电系统技术规范Q/GDWQ/GDWQ/GDWQ/GDWQ/GDWQ/GDWQ/GDWQ/GDWQ/GDWQ/GDWQ/GDWQ/GDWQ/GDWQ/GDWQ/GDWQ/GDW11310113981144211126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技术标准变电站设备监控信息规范通信专用电源技术要求、工程验收及运行维护规程500kVlOOOkV变电站站用电源配置导则13179.11317

10、9.213180.113180.213181.113181.213182.13183.13184.13185.13187.1111113187.235kV110kV直流电源系统采购标准(第1部分:通用技术规范)220kV750kV直流电源系统采购标准(第2部分:通用技术规范)35kV110kV变电站交流电源系统采购标准(第1部分:通用技术规范)220kV750kV变电站交流电源系统采购标准(第2部分:通用技术规范)35kVlIOkV变电站一体化电源系统采购标准(第1部分:通用技术规范)220kV750kV变电站一体化电源系统采购标准(第2部分:通用技术规范)试验电源屏采购标准(第1部分:通用技

11、术规范)变电站蓄电池组采购标准(第1部分:通用技术规范)35kV110kV变电站UPS不间断电源采购标准(第1部分:通用技术规范)220kV750kV变电站UPS不间断电源采购标准(第1部分:通用技术规范)35kVlIOkV变电站一体化电源系统采购标准(第1部分:通用技术规范)220kV750kV变电站一体化电源系统采购标准(第2部分:通用技术规范)QGDW23ZY101-01-011-2017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设计审查标准化作业指导书QGDW23ZY101-01-012-2017变电站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设计审查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国家电网设备(2018)979号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

12、事故措施(修订版)运检(2018)11号国网重庆电力运检部加强变电站交直流电源系统专业管理指导意见重庆市调(2019)135号国网重庆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自动化UPS电源建设及运维技术要求2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2.1使用环境条件要求a)设备储存环境温度:-25+70;b)设备工作环境温度:-5oC-+45oC;c)大气压力:86kPa106kPa;d)相对湿度:5%95%;e)抗振能力:地面水平加速度0.3g,垂直加速度0.15g,同时作用。2 .2额定输出参数要求a)交流标称电压:AC380V,AC220V;b)直流标称电压:DC220V或DCIlOV;c)通信电源标称电压:DC48V;d)UPS

13、标称电压:AC220V;e)蓄电池单体标称电压:2V、12V。2.3系统构成一体化电源系统应能够为全站交、直流设备提供安全、可靠的工作电源,主要由站用交流电源、直流电源、交流不间断电源(UPS)、逆变电源(INV)(根据工程需要选用)、通信电源(DaDC)等装置构成,并统一监视控制,共享直流电源的蓄电池组。通信电源不单独设置蓄电池及充电装置,使用DC/DC电源模块直接挂于直流母线。UPS电源直流输入侧直接接入直流母线对重要负荷(如计算机监控、事故照明设备等)供电。一体化电源系统采用分层分布架构,各电源子系统采用一体化设计、一体化配置、一体化监控,其运行工况和信息数据能够上传至远方控制中心,能够

14、实现就地和远方控制功能,能够实现站用电源设备的系统联动。系统的总监控装置应通过以太网通信接口采用IEC61850规约与变电站后台设备连接,实现对一体化电源系统的远程监控维护管理。2.4系统功能2.4.1交流电源2.4.1.1交流电源系统典型主接线,详见附录A。2.4.1.2应配置交流进线监控模块,其功能如下:a)能监测进线回路和交流母线的电压、电流、断路器运行状态等信息;b)能综合分析和处理各种信息数据,对ATS/备自投装置实施控制和管理,实现备用电源自动投切功能。2.4.1.3应配置交流切换装置,其功能如下:a)保证主电源进线断路器断开后,交流母线无电压,且备用电源正常的情况下,才投入备用电

15、源;b)应延时切换,且只切换一次;c)当交流母线故障时,不应切换;d)手动断开主电源时,不启动切换;e)主电源恢友供电后,切换回路应由人工复归;f)切换后,应发告警信号。2.4.1.4应提供断路器就地电气控制按钮、信号灯等二次元件,并应设置就地/远方控制转换开关。2.4.1.5应配置交流监控装置,其功能如下:a)具有液晶汉显人机对话界面和与一体化监控装置进行信息交互功能;b)交流监控装置故障不能影响本系统其他监控管理模块运行。2. 4.1.6应配置交流馈线监测模块,能监测馈线回路单相电流及馈线断路器位置和报警触点信息,并具有与一体化监控装置进行信息交互功能。2.4. 2直流电源2.4.2.1通

16、用要求如下:a)充电单元应具备按蓄电池的充电特性进行均充、浮充电自动转换和控制功能,防止蓄电池欠充电或过充电影响蓄电池寿命;b)恒流充电时,充电电流的调整范围为20%/n100%/n(n为额定电流,A,下同);C)恒压运行时,充电电流的调整范围为0100%/n;d)充电单元电压调整范围为90%125%直流标称电压;e)充电单元应具有根据蓄电池温度对充电电压进行自动补偿的功能;f)每个直流高频开关电源模块交流输入应加装独立进线断路器;g)直流高频开关电源模块直流输出应每个单独或分组加装直流专用断路器,断路器应有辅助报警接点,当故障跳闸时直流电源系统应可靠发出告警信号,断路器有极性要求时,应反极性

17、接线。2.4.2.2充电模块如下:a)每个充电模块内部应具有独立监控功能,能不依赖充电监控模块独立工作。正常工作时,充电模块应与充电监控模块通信,接受充电监控模块的指令。当充电监控模块故障或退出工作时,充电模块应能自主均流,可靠运行;b)多个充电模块并列运行时,应具有良好的均流性能;O充电模块应具有短路保护功能,短路故障排除后应自动恢复输出;d)充电模块应具有带电插拔功能,且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e)充电模块应具有软启动、软停止功能,防止电压波动冲击;f)充电模块应具有输出过电压、输出欠电压、过流、输出端短路、过温等保护功能,还应具有输入交流电源过电压、输入交流电源欠电压、输入交流电源缺相报警和

18、通信异常报警等报警功能。当充电模块主要功率器件温度超过75C5C时,能自行关机并报警;g)充电模块冷却方式为自冷或智能风冷,优先使用自冷方式;h)采用自冷式充电模块的充电设备噪声不应大于50dB,智能风冷式充电模块的噪声平均值不应大于60dB;D高频开关电源模块数量配置,当基本模块数量N小于等于6应满足N+1,当基本模块数量N大于等于7时应满足N+2配置,并联运行方式,模块总数不宜小于3只:j)每套充电装置采用两路交流电源输入,两路交流电源应具有自动投切装置,且具有主路优先功能。对于站用低压母线单母分段接线的,应取自两个不同段的站用电源母线。2.4.2.3充电监控装置要求如下:a)充电监控装置

19、是对充电单元进行测量和控制的核心部分,应能综合分析充电单元各种数据和信息,对整个充电单元实施控制和管理;b)每套充电装置应配置一套充电监控装置;c)充电监控装置应能适应充电单元各种运行方式,并具有液晶汉显人机对话界面和与一体化监控装置进行信息交互功能;d)充电监控装置应能显示充电装置交流输入电压、输出电压、输出电流及各充电模块输出电压、输出电流、母线电压、母线电流、蓄电池电压、蓄电池电流、蓄电池组温度、隔离电器变位及各种当前故障和历史故障等信息:e)充电监控装置应具有故障告警功能,告警信息包括:交流输入电源过电压、欠电压、缺相;直流母线过电压、欠电压;蓄电池组过电压、欠电压;蓄电池单体过电压、

20、欠电压;充电模块故障、蓄电池熔丝熔断(开关跳闸)、馈电开关跳闸、绝缘故障、充电监控模块自身故障和通信异常、隔离电器变位等。2.4.2.4直流绝缘监测装置要求如下:a)直流绝缘监测装置应按工作母线段独立设置,并满足D1./T1392要求;b)应具有直流正负母线双极接地、“交流窜入”以及“直流互窜”的测记、选线和报警功能;c)在线监测直流系统对地绝缘状况(包括直流母线和各馈线支路绝缘状况),当直流系统出现绝缘降低或接地故障时,能自动检测出故障支路,能监测母线正对地、母线负对地电压,能检测出每个支路的正极对地电阻和负极对地电阻;直流电源系统绝缘监测装置的平衡桥和检测桥的接地端不应接入保护专用的等电位

21、接地网;d)被测母线及支路正极、负极对地绝缘电阻低于告警设定值时应发出报警信号,母线对地电压检测误差不大于1%,支路电阻检测误差满足D1./T1392相关要求;e)直流绝缘监测模块不应对直流电源系统注入交流信号;f)绝缘监测装置应与成套装置中的充电监控模块和一体化监控装置通信:g)直流绝缘监测装置应具有防止直流系统一点接地引起保护误动的功能;h)进行绝缘监测时引起的直流对地电压波动不大于10%系统额定电压;i)直流系统应具有交流窜电监测及报警功能,当直流系统发生有效值IOV及以上交流窜电故障时,应能发出报警信号,并显示窜入交流电压的幅值;j)直流绝缘监测装置应具备绝缘降低预警功能,设备绝缘预警

22、值为报警值的2倍;k)在绝缘监测过程中,因投切检测桥必然引起系统正负母线对地电压的波动,系统负极母线对地电压应小于系统额定电压的55%o2.4.2.5直流馈线监测模块要求如下:a)宜流馈线监测模块应能监测馈线断路器位置和报警触点信息;b)直流馈线监测模块应具有与充电监控模块和一体化监控装置进行信息交互功能。2.4.3不间断电源(UPS)2. 4.3.1通用要求:a)UPS原理接线图,详见附录B;b)应具有防止过负荷及外部短路的保护功能;c)UPS装置交流电源输入回路中应有涌流抑制和隔离措施;d)所有元件的功率均应满足长期额定输出的要求;e)装置交流主输入、交流旁路输入及不间断电源输出均应有工频

23、隔离变压器,直流输入应装设逆止二极管,当输入电压变压范围不能满足负载要求,旁路还应设置自动调压器;f)应配置独立型UPS监控装置,并能不依赖一体化监控单元独立运行,具有液晶汉显人机对话界面和与一体化监控装置进行信息交互功能。2.4.3.2UPS监控模块运行和故障信息至少包括:a)运行信息:1)输入电压、输入电流;2)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出频率;3)旁路交流电压;4) UPS运行状态指示;5)旁路开关位置指示;6)负载百分比。b)故障信息:1)输入电压过、欠报警;2)输出电压过、欠报警;3)旁路交流电压过、欠报警;5) UPS/逆变器故隙报警;6) UPS装置过载或出口短路关机报警。2.4.4

24、通信电源通用要求如下:a)应配置监控模块,并具有液晶汉显人机对话界面和一体化监控装置进行信息交互功能;b)监控模块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c)监控模块应能完成对系统的参数设置、工作状态监测及信息查询等功能;d)监控模块故障不影响通信模块的正常工作;e)具有历史告警信息记录存储功能,并保证掉电后不会丢失;f)应配置通信电源馈线监测模块,能监测馈线回路电流及馈线断路器位置和报警触点信息,并具有与一体化监控装置进行信息交互功能;g)每个通信电源模块(DC/DC)应加装独立进线断路器。2.4.5蓄电池组及监测模块2.4.5.1蓄电池组要求如下:a)每组蓄电池应配置一套蓄电池监测模块;b)装置应独立设置

25、。2. 4.5.2蓄电池监测模块应具备的主要功能:a)监测蓄电池单体电压、内阻;b)监测蓄电池组电压;对蓄电池充、放电进行动态监测;c)具有对蓄电池组温度进行实时测量功能,测温点宜选蓄电池负极;d)具有与直流监控装置、一体化监控装置进行信息交互功能。3. 4.6监控功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监控要求如下:a)一体化电源系统的监控功能应由一体化监控装置实现;b)主界面应显示一体化电源系统的主接线图;c)实时显示智能一体化电源各功能单元的运行工况和信息;d)一体化电源各功能单元均有独立的子界面,子界面能以模拟图等方式显示。2.4.6.1事件记录系统应具有事件记录功能,应至少包含以下事件信息:a)交流电源

26、:1)交流输入电源故障记录,包括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和故障类型,如过电压、欠电压、缺相、三相不平衡和失压等;2) ATS进线及重要馈线回路信息;3)进线断路器、分段断路器的位置信息;4)备自投动作记录,投切原因,如遥控投切、手动投切、交流故障投切等;5)交流监控模块故障信息。b)直流电源:1)充电装置交流进线断路器动作信息;2)交流输入电源故障信息;3)充电装置输出断路器位置、脱扣信息;4)蓄电池组进线断路器位置、脱扣(或熔断器熔断)信息;5)母线联络断路器位置信息;6)直流母线电压异常信息;7)充电装置浮充电压信息;8)充电模块故障记录;9)各充电模块输出电流信息;10)馈线断路器脱扣信息;1

27、1)馈线断路器位置信息;12)直流母线绝缘状况信息;13)馈线支路绝缘故障信息;14)充电监控模块故障记录;15)充电装置电压、电流信息;16)绝缘监测装置故障信息;17)隔离电器位置信息。c)UPS:1) UPS屏内交流输入断路器位置、脱扣信息;2)交流输入电压故障信息;3)直流输入电压故障信息;4) UPS输出断路器位置、脱扣信息;5)直流输入断路器位置、脱扣信息;6)母线电压异常记录;7)馈线断路器位置、脱扣信息;8) UPS运行模式信息,如旁路输出、交流输入逆变输出、直流输入逆变输出;9) UPS故障记录,包含故隙类型;10) UPS监控模块故障记录。d)通信电源:1)母线电压异常记录

28、;2)通信模块故障记录;3)通信电源监控模块故障记录;4)各通信模块输出电压、电流信息;5)馈线断路器位置、脱扣信息。e)蓄电池组:1)蓄电池组电压信息;2)蓄电池单体电压、内阻信息;3)蓄电池监测模块运行状况信息;4)蓄电池监测模块故障记录;5)蓄电池组温度信息;6)蓄电池熔断器熔断(断路器脱扣2.4.6.2画面响应时间a)画面调用响应时间不大于2s;b)开关量信号输入至画面显示的响应时间不大于2s;c)由串行通信输入的信号至画面显示的响应时间不大于2s。2. 4.6.3报警处理处理要求a)报警输出信息应直观、醒目,并伴以声、光效果,根据需要可配置空触电触出;b)报警信息记录的显示格式应可选

29、择,如按发生时间的顺序、按解除时间的顺序;每种报警信息均成对显示,即发生时间和解除时间。3. 4.6.4时钟同步数字化管理系统采用GPS标准授时信号(IRlG-B)码进行时钟校正,同时应具备软件对时功能,具有向管理的各子装置转发GPS信号的功能,对时精度误差不大于IOmso4. 4.6.5自诊断与自恢复要求a)具有在线诊断能力,对系统自身的软、硬件(包括各个通信接口)运行状况进行诊断。发现异常,予以报警和记录;b)对于一般性的软件异常,系统能自动恢复正常运行,并保持运行设定值不变。当运行设定值异常且不能自动恢复时,则以默认值运行,同时予以报警和记录。5. 4.6.6一体化监控装置硬件要求a)

30、一体化监控装置宜采用嵌入式工控机;b) 一体化监控装置屏幕尺寸不低于10.1英寸;c) 一体化监控装置应具有以太网接口和串行通信接口;d) 一体化监控装置应具有USB接口,支持本地数据导出;e) 一体化监控装置宜采用自冷散热方式;f)采用交直流双电源供电的设备,应具备防止交流窜入直流回路的措施。2. 4.6.7事故照明单元a) 220kV-500kV变电站事故照明单元采用逆变电源供电方式;b) IlOkV变电站事故照明单元采用UPS电源供电方式;c) 220kV500kV变电站正常时由逆变电源旁路提供电源,故障时由220V直流电源经逆变后为负荷提供电源;d)输出回路应选用具有Ac短路分断能力的

31、断路器。2.5性能指标2.5.1交流电源2.5.1.1基本参数要求如下:a)标称电压:380V;b)最高工作电压:440V;c)额定频率:50Hz;d)垂直母线额定材质:铜;e)短时热稳定电流(有效值):50kA;f)短时动稳定电流(峰值):105kA;g)短时热稳定电流持续时间:1s;h)Imin工频耐受电压(有效值):2.5kV;i)型式:低压固定分隔式或抽出式金属成套ArS交流配电屏,要求加装ArS监控模块及在部分进出线回路加装进出线监控模块;j)交流配电柜体的结构应允许电力电缆从底部进入柜体,并考虑电缆的走向及固定的位置及零序TA和零序电流继电器的安装空间;k)屏架外形尺寸由专用部分明

32、确;I)屏柜底部应配置独立PE排;m)馈线断路器应配置辅助报警触点。2.5.1.2框架式空气断路器要求如下:a)型式:抽出式,可互换;b)标称电压:380V;c)额定电流:专用部分明确;d)额定频率:50Hz;e)额定开断电流:50kA;f)额定关合电流(峰值):105kA;g)额定短时动稳定电流(峰值):105kA;h)额定短时热稳定电流(有效值):50kA;i)额定短时热稳定电流持续时间:1s;j)Imin工频耐受电压(有效值):3.5kV;k)操动机构形式:电动;I)断路器操作电源:DCIIO/220V;m)断路器控制电源:DCUO/220V;n)断路器的机械寿命不小于100(X)次;O

33、)框架式空气断路器具有瞬时、短延时、长延时和接地保护等功能,可以在现场方便地进行定值整定或功能调整。P)保护功能1)长延时过流保护:额定电流Ir=(0.41.0)门(门为断路器壳架额定电流),级差0.lln;时间整定范围30s240s;1.05In电流时2小时内可靠不动作,1.3In电流时1小时内可靠动作;2)电流整定范围(3-10)Ir(断路器额定电流),级差llr;时间整定范围,0.ls0.4s,级差0.1s;可投退;3)瞬时过电流:电流整定范围(1020)Ir,可投退;4)接地故障保护:电流整定范围(0.2-0.8)Ir;时间整定范围,0.ls8s,级差0.1s;可投退。5)智能通信功能

34、;6)断路器应能实现远方遥控。2. 5.1.3塑壳式断路器要求如下:a)型式:若采用固定分隔式开关柜则为插拔式,若采用抽出式开关柜则为固定式,可互换;b)标称电压:380V或220V;c)额定工作电流:10A400A;d)额定频率:50Hz;e)额定开断电流:35kA;f)绝缘水平:Imin工频耐受电压(有效值)2.5kV;g)带分励脱扣器、辅助触点、报警触点;h)断路器应为模块化结构设计、安装方便,并可在不拆卸塑壳断路器外壳的情况下加装各种附件(如分励脱扣器、辅助触点、报警触点)而无须改变断路器结构和开关柜结构,同时面板、附件为标准化设计。当采用固定抽出式安装时,其二次回路也应具有插接式整体

35、连接装置。i)采用电子式脱扣器断路器时,应具有瞬时、短延时、长延时和接地保护、智能通信等功能,可以在现场方便地进行定值整定或功能投退,具体功能如下所示:1)长延时过流保护:额定电流整定Ir小于等于In(断路器壳架电流),按实际需要配置,时间整定范围16s150s;2)短延时过流保护:整定电流范围(2-12)Ir(断路器额定电流),整定时间范围,0.06s-0.1S-0.2s-0.3s,可投退;3)瞬时过流保护:整定电流3-5-8-10-10T274Ir,可投退。j)采用热磁脱扣器式低压塑壳断路器,应具有瞬时、长延时过电流保护等功能,具体功能如下所示:1)过载长延时保护:1.05Tn电流时2小时

36、内可靠不动作,1.3In电流时1小时内可靠动作;2)短路瞬时过电流保护:高倍率8In10In20%;低倍率3In20%;中倍率5In20%,设备订货后设计根据实际情况选用。3. 5.1.4ATS模块(双电源自动切换模块)要求如下:a)主要参数:1)标称电压:380V;2)额定电流:由专用部分明确;3)额定频率:50Hz;4)额定短时热稳定耐受电流(有效值):26kA;5)额定短时热稳定耐受电流持续时间:2s;6)操动机构形式:电动;7)操作电源:DC110/220V;8)控制电源:DC110/220V;9)机械寿命不小于100oO次。b)正常时两路进线电源接到ATS模块,再经过ATS模块连接到

37、负载母线,ATS模块可按一定的条件(可选择延时切换,且时间可调)自动切换两路进线电源,以快速,可靠,安全地供给负载。4. 5.1.5主母线和分支母线要求如下:a)主母线、分支母线及接头,都应予以绝缘;b)母线材料应选用高导电率的铜材料制造。当采用螺栓连接时,每个连接头的固定不应少于两个螺栓;c)绝缘导线应选用铜制多股绞线;d)主母线支架及母线绝缘材料应具有低吸潮特性,在设备使用寿命期间内严禁降低设备的机械和介质强度;e)额定电流超过630A的铜母线,在搭接部位要求搪锡或镀银;f)应设置垂直母线关闭遮板,当可抽出单元抽出时可以防止意外触及垂直母线;g)中性母线应全绝缘,其电流额定值应为相母线的5

38、0%及以上;h)配电屏内除PE、N线之外的其他母线(A、B、C)应加装热缩型绝缘护套。2.5.1.6柜体要求如下:a)外壳:1)外壳及面板为冷轧钢板(厚度2mm),表面静电喷塑处理,采用橘皮工艺,其余部分采用敷铝锌板;2)垂直母线用功能板保护,防止偶然接触,其防护等级高于IP30;3)每回路出线均应标出回路名称;4)柜底部(或柜顶部)提供开有电缆孔的底板并带有阻燃橡皮圈。b)结构:1)屏柜的基本框架为组合装配式结构;2)应保证所有柜型高度尺寸一致,保证所有柜型的固定基础框架在一条直线上,以方便土建施工;3)屏柜面板上应设有红灯和绿灯,并分别表示断路器的合、分闸位置。c)母线:1)低压交流配电柜

39、内母线应采用高电导率表面镀锡或银铜导体,导体表面根据相序套对应颜色的热缩套管;2)水平母线安装于独立的母线隔室中,每相母线规格按固定值;3)PE、N线及连接排上均开有模数孔用于电缆的连接;4)主母线及分支母线(含连接部分)外表面全部采用有机绝缘,母线小室及电缆小室内母线不得有裸露部分(电缆接线端子除外),接合处应有防止电场集中和局部放电的措施(如安装均压罩等);5)母线相别标识及颜色应符合GB50149标准。2.5.1.7保护接地要求如下:a)设备应设置能贯穿装置全长的接地母线,其截面应按GB7251进行选择;b)设备的保护接地回路可由单独的保护接地母线和可导电的结构件构成。它应能保证设备的各

40、裸露导电部件之间以及它们与保护接地回路之间的电连续性;c)所有作为隔离带电导体的金属隔板均应有效接地;d)设备的框架、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及金属手动操作结构应有效接地;e)保护接地母线应能承受装置在运输、安装时所受的机械应力和在单相接地短路事故中所产生的机械应力和热应力,其接地连续性不能破坏。2.5.2直流电源2.5.2.1直流电源基本参数要求如下:a)交流输入额定电压:380V;b)交流电源频率:50Hz;c)直流输出标称电压:110V/220V;d)功率因数:0.90;e)稳流精度:1%;f)稳压精度:+0.5%;g)纹波系数:0.5%;h)效率:90%2.5.2.2充电模块基本参数要求如下

41、:a)交流输入额定电压:三相38OV;b)交流输入额定频率:50Hz;c)直流标称输出电压:110V/220V;d)额定输出电流:具体由专用部分明确;e)稳流精度:1%;f)稳压精度:0.5%;g)纹波系数:0.5%;h)效率:90%;i)软启动时间:3s8s;j)高频模块并联工作时输出电流不均衡度:5%(额定负载电流的50%100%范围内)。2.5.2.3主要性能要求如下:a)蓄电池型式: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b)蓄电池组容量:由专用部分明确;c)蓄电池数量:由专用部分明确;d)高频充电装置数量:由专用部分明确;e)直流电源系统应配备:监控单元、IlOV高频开关电源模块(IloV直流电源系统

42、)/220V高频开关电源模块(22OV直流电源系统)、48V通信电源模块、雷击浪涌吸收器、仪表、电压电流采集装置、绝缘监测装置、蓄电池管理单元等;f)具备防雷保护功能并带有遥信报警信号;g)应满足在运行中两段母线切换时不中断供电的要求。切换过程中允许两组蓄电池短时并联运行;h)两段母线采用隔离开关联络,每组蓄电池及充电装置应分别接入不同母线段。充电装置由交流电源切换装置切换后供电。如果有公用充电装置,则输出通过直流断路器分别接至两组蓄电池;i)直流电源系统应选用优质高分断直流断路器,上下级断路器应满足选择性配合要求,各断路器应配备跳闸报警及辅助信号触点并上传至监控单元,有信号灯指示其通断状态,

43、一个站的直流断路器宜选用同一制造厂的系列产品;j)直流回路隔离电器应装有辅助触点,蓄电池组总出口熔断器应装有报警触点,信号应可靠上传至调控部门;k)重要信号应采用硬接点方式输出至监控系统,至少包括:监控故障/系统故障、交流故隙、模块故障、母线电压异常、直流绝缘降低、馈线开关跳闸、蓄电池开关跳闸、蓄电池故障;I)重要遥测量应采用模拟量上送监控系统,提供4-2OmA电量输出,至少包括:母线电压、负荷电流、蓄电池电压、蓄电池电流;m)直流主母线及接头,应能满足相关规范要求的通流能力,母线应有阻燃绝缘套管;n)直流电源系统的降压装置:由专用部分明确;O)设备应满足GB/T17626关于电磁兼容、抗干扰

44、的要求具体项目为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振荡波抗扰度试验等;P)直流馈电屏及直流分电屏上应装设绝缘监测装置;q)充电柜(或主馈线柜)应装设专用的蓄电池放电试验回路;r)直流分电柜的直流馈出开关,具体路数由专用部分明确,每路馈出端子正负之间应加不少于1只隔离端子;s)汇流排和主电路导线的相序和颜色应符合相关标准;t)柜内元件的布置应便于安装和维护;U)设备在正常浮充电状态下运行,当提供冲击负荷时,要求其直流母线上电压不得低于直流标称电压的90%;v)设备在正常运行时,交流电源突然中断,直流母线应连续供电,其直流母线电压波动瞬间的电压不得低于直流标称

45、电压的90%;w)直流主柜应配置母线电压、蓄电池电压、充电装置电流、蓄电池电流等表计。分电柜应配置直流电压表。表计应为数字式仪表,仪表精度不低于0.2级,电流表精度0.5级;X)直流馈线断路器应配置辅助报警触点。2. 5.3UPS3. 5.3.1基本参数要求如下:a) UPS输入:1)交流输入电压:单相220(l10%)V或三相380(l10%)V;2)交流输入频率:50(12%)Hz;3)直流输入(IloV直流电源系统):88V130V;4)直流输入(22OV直流电源系统):176V286V;5)直流母线反灌纹波电压系数:0.5%.,b) UPS输出:1)稳压精度:稳态,不大于3%;动态,动

46、态过程中,负荷以0%100%变化,其偏差值小于10%,恢复时间小于20ms;2)输出电压调节范围:3%;3)效率:80%(交腼入、逆变输出);85%(直流输入、逆变输出);4)输出波形:正弦波;5)输出频率精度:50(15%)Hz;6)同步范围:50(15%)Hz;7)同步速度:IHzZs;8)总谐波含量:3%;9)负载功率因数范围:0.90;10)单机无故障时间(MTBF):100OOOh;11)交流供电与直流供电之间的切换时间:0ms;12)过载能力:II0%额定值时可维持60min,125%额定值时可维持IOmin,150%额定值时可维持Imin;13)旁路切换时间:5ms;14)双机并机输出均流不平衡度:5%(额定负载电流的50%100%范围内);13)每台UPS采用两路站用交流输入、一路直流输入,两台U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