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城中村更新改造规划编制导则(试行)20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市城中村更新改造规划编制导则(试行)2024.docx(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厦门市城中村更新改造规划编制导则(试行)馆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1 .总则11.1 制定目的11.2 规划定义11.3适用范国11.4 制定依据I1.5 编制原则31.6编制范围41.7底图底数42 .编审842.1 组织编制42.2 审查报批42.3 3成果公布52.4 规划备案52.5 5入库维护53 .城中村分类指引53.1 整治提升类城中村53.2 拆除新建类城中村63.3 3拆整结合类城中村64 .规划内容指引74.1 整治提升类城中村74.1. 】现状调研71.1.2规划衔接94.1.3规划蜿筹IO4.1.4提升策划134. 1.5实施建议231 .2拆除新建类城中村234 .3拆整
2、结合类城中村2444其他要求245 .管制指引245.1 村庄空间管控要求245. 2城中村住宅管制规则256.规划成果266.1规划文本266.2规划图件276.3数据库276.4附件286 .5其他287 .附则28附录29附录1:术语及定义29附录2:城中村公共配套设施配置项目指标表30附录3:城中村主要基础资料收集表33附录4:规划表格34附录4T:用地规划统计表34附录4-2:用地调整表(与既有规划“一张图”对比36附录4-3:近期实施项目计划表38附录5:规划图纸及内容一览表39附录6:制图配色指引与符号表达41网录6-1:城中村用地规划图层规定11附录6-2:城中村配套设施图标规
3、定411.总则1.1 制定目的为指导厦门市城中村更新改造规划编制工作,明确城中村更新改造规划编审程序,统筹规范规划内容要求与成果文件,根据国家、福建省和胆门市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标准规能的相关要求,结合厦门市实际,制定本导则。1.2 规划定义城中村更新改造规划是为实现城中村发展的综合目标,针对城中村地区制定和实施的改造、整治与提升规划,经批准的城中村更新改造规划可按相关程序纳入市国十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一张图”管理,作为城中村地区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进行各项建设等的重要依据.1.3 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厦门市城镇开发边界内的
4、村庄。本导则未涉及的内容,应当按照国家、福建省、夙门市现行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执行。1.4 制定依据1 .4.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 4)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6) S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7) 福建省土地管理条例3(8) 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条例?(9) 厦门市城乡规划条例3其他国家、福建省及厦门市有关土地、水、旷产资源利用、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1.4.2政策文件(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12018)1
5、号)(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3)25号)(3)住序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3(建科(2021)63号)(4)中共匝门市委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更门市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厘委发(2023)5号)(5)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指导意见的通知(厦府办(2022)11号)(6)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城中村改造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厦府办(2023)67号)(7) 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丁印发厦门市国十空间规划用地分类补充导则(试行)的通知(厦资
6、源规划综(2023)167号)(8) 陵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印发限门市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公共配套设施项目规划用地审批管理哲行规定的通知(厦资源规划(2023)185号)(9)厦门市城中村打造“四个社区”工作指引(试行(10) 厦门市城中村消防整治提升指引(试行)(U)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丁印发厦门市城中村改造规划工作导则(厦资源规划综(2024)7号)其他国家、福建省、阻门市现行有关政策文件。1.4.3标准规范(1)国土空间调杳、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2023年版)(2)厦门市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1年版)(3)旬红门市城镇开发边界内详细规划编制导则(试行)(4)厦门
7、市城镇开发边界内详细规划制图规范(5)钉我门市城镇开发边界内详细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6)网门市城镇开发边界内详细规划汇交标准其他国家、福建省、厦门市现行仃关标准规范。1.4.4相关规划及研究(1)6度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3(报批稿)(2)械门市村庄空间管控规划(20212035年)5(成果稿)(3)厦门市城中村更新改造规划统筹研究(成果稿)其他国家、福建省、度门市相关规划。1.5 第制原则城中村更新改造规划编制应当符合上位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并与相关专项规划衔接。具体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统筹,整体提升充分认识城中村在城市发展中的玳要价值,统筹安排城中村生产、生活、生态
8、空间,探索实现城中村全方面的有效治理,整体系统提升城中村人居环境。(二)分类施策,刚弹结合顺应城乡发展趋势,针对城中村不同资源桌赋、产业特点、发展诉求等,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分类科学引导城中村各项建设,妥善处理好刚性管控和弹性管理的关系,提高规划的科学严肃性和落地操作性。(三)多元弁与,共同缔造鼓励政府、社会、群众等多元力量参与,为城中村更新改造出谋划策,形成各类主体合作、多种手段统筹、多方资源融合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中村治理新格局。(四)挖掘特色,扭造风貌充分挖掘城中村文化底殖利在地特色,对城中村发展肌理、建筑风貌、环境特征等进行提炼,总结归纳城中村独特的风貌要素,并且在城中村的发展建
9、设中进行融合运用和发扬光大,塑造形成具有在地特征的城中村风貌环境和空间形象。(五)依法依规,合理实施对纳入城中村更新改造规划的新建、改建、扩建等项目,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规范手续、合理实施。1.6 编制范围城中村更新改造规划编制范国应当为所在编制单元空间详细规划所确定的一个或相邻若干个完整的城中村范围,可结合所在编制单元空间详细规划进行确定,适当包含城中村周边边角地、闲置地及低效用地等。1.7 底图底数(1)规划基础数据采用最新全国国上调杳数据,并依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对现状城中村居民点内部及周边进行补充测绘,细化认定城中村范围内各类用地,获取准确的基础数据。底图比例尺宜为1:5001:
10、5000。其中,城中村建设边界范围内1:5001:2000,详细规划管理单元范围内1:2000-1:5000。可根据城中村行政辖区面枳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底图比例尺。(3)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确定十地用途,并在规划基数转换中详细说明.(4)城中村更新改造规划用地分类应与木导则”4.1.3规划统筹”中“用地规划”内容表述一致.2 .编审程序本导则内规划编审程序主要针对整治提升类城中村更新改造规划,拆除新建类、拆整结合类城中村更新改造规划第审程序依照厦门市城中村改造工作实施方案3执行.城中村更新改造规划可由各区政府、指挥部、镇街等相关部门或单位组织编制,组织单位需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规划编制单位承
11、担城中村更新改造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件组织单位可根据上位规划和城中村建设发展的需要,制定城中村更新改造规划的编制计划。2.1 审查报批城中村更新改造规划草案编制完成后,可由组织单位开展村民意见征求:根据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由市资源规划同联合各区城中村治理办组织专家和相关部门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并根据意见修改完善后,报市资源规划局进行技术审佟;审查通过并根据意见修改完善后,由组织单位报区人民政府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并根据意见修改完善后,由组织单位报区人民政府进行批准。2.2 成果公布经批准的城中村更新改造规划,组织单位应当在批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通过“上墙、上网”等多种方式进行公布。2.3 规划
12、备案经批准的城中村更新改造规划,组织单位应当在批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城中村更新改造规划成果上报市资源规划局进行备案。25入库维护经批准的城中村更新改造规划,由市资源规划局依法按相关程序纳入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一张图”管理.3 .城中村分类指引3.1 要治提升类城中村主要为确定整村保留的城中村.规划方向:全面推进城中村有机更新,注成对城中村历史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利用,以安全为底线、以保障为H标、以民生为盘点,将城中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和谐、智慈的特色城市空间。通过小规模、渐进的模式改造提升城中村整体人居环境。规划重点I应统筹城中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采用“村一策”方式编制,通过梳理
13、存后空间资源,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和便民商业,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提升人居环境,增加公共开敞空间,提升道路和市政设施,保障消防和公共安全,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引导产业发展。3.2 拆除新建类城中村按照时序分为远期拆(搬)迁的城中村、近期拆(搬)迁的城中村。(一)远期拆(撤)迁的城中村规划方向:采用临时性建设与永久性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平衡解决城市发展和村庄拆迂前过渡时期存在的问即。原则上近期以综合整治为主,同部拆建为辅,预用未来发展弹性,避免产生二次征拆,规划点:在消除消防、建筑等安全隐患的基础上,优先保障教白、医疗等基本民生需求,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优化道路交通,逐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适度
14、提升村庄风貌,改善公共空间环境品质.适度疏解人口,缓解未来征拆带来的区域性住房结构问题.-)近期拆(搬)迁的城中村规划方向:应按照城市标准规划建设管理,并与十五分钟生活圈相衔接,打造具有厦门地方特色的完整社区。规划重点:在实施拆(搬)迁前,维持现状格局基本不变,原则上不进行工程建设,只消除各类安全随患,加强日常管理,确保干净、盛洁、有序。对于D级危房可统筹使用存量安置房源,进行提前安置。按照城市标准进行策划、规划,需重点考虑与周边建设用地的衔接,合理进行土地利用、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绿化与开散空间等系统的规划。3.3 折整结合类城中村部分保留部分拆(搬)迁的城中村应该以拆整结合的
15、模式实施更新改造。规划方向:划定拆除新建实施范围,按照整治提升类与拆除新建类分别实施.规划重点:开展城中村体检评估工作,科学划定照治提升与拆除新建的实施范围,在整治提升类城中村更新改造规划内容的基础上扩大实施范用和内容,结合城中村改造片区空间布局、资源累赋、拆(搬)迁时序等,统筹制定改造方案.4 .规划内容指引4.1 整治提升类城中村4.1.1 现状调研通过现场踏勘、走访座谈、资料收集、问卷谢查、驻村体验等多方式、多途径全面了解城中村现状实际,充分收集相关基础资料(详见附录3,开展城中村现状梳理与体检评估工作,总结评价城中村存在问题。(一)基本情况(1)自然社会经济说明城中村现状自然环境、社会
16、条件、经济发展等概况。(2)人口情况对城中村常住人口、户籍人口等进行调查,r解现状人口信息,为城中村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配套提供依据。(3)用地情况收集城中村编制范圉国上调杳及变更数据、上地利用、土地批租等土地使用相关资料,核实细化形成城中村现状“一张图”,明确城中村现状用地功能与规模、土地权属情况、集体发展用地分布与规模等,分析总结城中村土地使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U)4tt三fe对城中村现状公共服务、道路交通、市政设施、消防安全、风貌环境、产业发展、历史人文、社会治理、公共安全、智慧管理等情况进行调杳和评估。(1)公共服务对城中村内部及周边现状公共服务设施进行调查,明确现状分布、设施规模
17、及现状使用情况,依据城中村公共服务设施相关配套标准分析评价。(2)道路交通对城中村道路网络进行现状调研,明确村庄对外衔接主要形式以及机动乍、非机动车交通组织现状,并调查城中村内现状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及使用情况,明确现状停车场分布及规模,对城中村现状道路交通系统做出整体评价。(3)市政设施对城中村内现状供水、雨污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环卫等市政基础设施进行调查,明确各类市政管网系统情况,以及设施规模、分布及使用情况,按照相关配建标准进行整体评价.(4)消防安全对现状消防通道、消防设胞等进行调查,明确分布及使用状况,(5)空间风貌分析城中村风貌要素,对城中村街巷空间、建筑风格、第五立面、环境景观等要
18、素进行分析评价,并梳理现状公园绿地、广场、活动场所等公共空间分布、规模及使用情况,评估城中村整体空间风貌环境特征.(6)产业发展明确城中村现状产业类型及分布,充分了解产业发展需求及村民收入情况,对城中村产业发展做出整体评价。(7)历史人文充分挖掘城中村历史文化和人文特色,进行文化传承和特色彰显,对存在历史文化要素的城中村,需明确文物古迹、历史风貌建筑、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要素的分布、规模、保护利用情况以及相应保护范用。应在梳理评测既有建构筑物状况的基础上,明确应保留保护的建构筑物清单。(8)社会治理对城中村现状网格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村规民约等社会治理情况进行整体评价。(9)公共安全梳理城中村现
19、状建筑状况,对城中村内危房、违法建设、私搭乱建、现状防灾减灾设施及避难场所等进行调杳,明确城中村建筑房屋安全、拆违整治等蓝点整治对象,以及防灾臧灾设施与避难场所规模、分布及使用情况。(10)智慧管理对城中村现状智瑟平台、智慧设施等方面建设进行整体评价。(11)其他结合城中村实际情况,对有必要的其他方面现状情况进行体检评估。(三)现状总结针对以上城中村基本情况梳理和体检评估内容,总结城中村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城中村更新改造规划工作及项目实施提供依据.4.1.2 规划衔接(一)落实上位规划遵循落实强制性、衔接引导性的原则,城中村更新改造规划应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详细规划、村庄空间管控规划
20、的内容进行传导落实。(1)落实深化强制性内容城中村更新改造规划应严格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空间管控任务、国土空间详细规划控制性内容、村庄空间管控要求等,包括: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刚性内容,国土空间详细规划所确定的建设用地总面积、建筑容积率、建筑高度、“六线”管控等约束性指标,城中村住宅建设管控要求,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基础设施、安全防灾等要素配置要求。(2)优化完善引导性内容城中村更新改造规划应结合村庄实际情况,优化细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详细规划、村庄空间管控规划提出的城中村发展目标、建设用地布局、实施计划等内容。应结合城中村实际情况,与教育、养老、体育、历史文化名城、各类市政设施等市级专项规
21、划内容进行衔接,主要包括:衔接教育、养老、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配餐标准、设施空间布局等:落实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传统村落及历史保护地段、历史文物等的保护及管控要求;衔接各类市政设施及管线配置标准、设施空间布局等。(=)其他相关规划应与城中村周边地区涉及的其他相关规划衔接。4.1.3 飒酬-)改造分析(1)片区协调对城中村所在城市片区进行整体分析,明确城中村周边区域的发展要求,分析城中村与周边区域的空间、功能等方面的关系,明确城中村在区域范围内的定位与作用,使城中村与周边协调发展。(2)需求判断结合现状调研分析,充分研判城中村改造需求。(3)空间梳理梳理城中村内空地、闲置地、边角
22、地、闲置建筑等存量空间资源,并对存量空间资源未来利用潜力进行分析.(4)特色挖掘在明确城中村更新改造类型的基础上,结合城中村实际建设情况、风貌环境、人文历史、产业发展、资源特征等分析,深入挖堀城中村的在地特色和文化内涵,并对特色要素进行进行总结提炼和运用,塑造形成各仃特色的城中村独特风貌。(二)目(1)目标定位依据城中村更新改造分析,结合实际,采用“一村一策”的方式,合理确定城中村发展定位与目标。(2)总体策略结合城中村现状问题分析,围绕城中村改造的目标定位,提出相应的发展与改造策略。(1)规划结构结合城中村规划目标定位及总体策略,按照打造宜居、宜业、智慧、和谐四个社区的目标,合理安排城中村各
23、类功能,形成与周边区域相互协调的发展格局“(2)划定城中村建设边界能囤依据上位及相关规划,综合城中村改造分析思路和城中村总体空间规划结构布局,在城中村规划危图的基础上合理划定城中村建设边界范围。并针对可翻改建的城中村划定具体的可翻改建范围。(3)用地规划D用地级类用地性质分类依据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胆门市国上空间规划用地分类补充导则(试行夏门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1年版)3,原则上划分至二级、三级类.2)用地地类城中村规划范围内用地地类主耍依据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6厦门市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补充导则(试行)划分。依据厦门市国土空间规划用
24、地分类补充导则(试行).集体发展用地归为商业服务业用地,新增用地编码0905:城中村用地归为居住用地,新增用地编码0705。集体发展用地指在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时,留给被征地的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用丁非农产业经营性项目开发(商品住宅除外),新增用地编码0905.集体发展用地均为有明确用地选址批夏或已进行不动产登记,土地用途归为商业服务业用地中的集体发展用地,不屈城中村用地的三级类.更新改造规划中根据用地批品边界范围进行保留.本导则针对城中村实际,考虑在城中村建设边界范围内细分城中村用地,因此依据鹿门ij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补充导则(试行)B.在其增加二级类“0705城中村用地”的基础上再细分三
25、级类-070501城中村住宅用地”和“070502城中村配套设施用地”。其中“070501城中村住宅用地”主耍指城中村以住宅为主的住宅建筑用地及其附属用地;“070502城中村配套设施用地”主要为城中村生产生活配套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商业服务业、一二三产融合项目等用地,包括综合服务站、党群服务站、托幼托教、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四点半学校、卫生服务站、文化娱乐室、戏台、议事会客厅、生鲜超市、农贸市场、其他便民商业网点、社区快递电商物流配送终端站、社区食堂、宗祠、宫庙等用地(不包括中小学、幼儿园用地)。城中村建设边界范围内除此细分的“070501城中村住宅用地”和“070502城中村配套设施用地
26、”之外的其他用地地类按照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执行。4-l城中村用地细分地类已代码名称含义0705城中村用地指城中村居民点的建设用地,含城中村村民住宅用地及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70501城中村住宅用地指城中村以住宅为主的住宅建筑用地及其附胧用地.070502城中村配套设施用地为城中村生产生活配套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尚业服务业、二三产融合项目等用地,包括综合服务站、党群服务站、托幼托教、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四点半学校、:E生服务站、文化娱乐室、戏台、议事会客厅、生鲜超市.农贸市场、其他便民商业惮点、社区快递电商物流配送终端站、社区食堂、宗祠、宫庙等用地,不包括中小学
27、、幼儿园用地.依据原门市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补充导则试行城中村用地指城中村居民点的建设用地,含城中村村民住宅用地及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新增用地端码0705“城中村用培土地用途归为居住用地中城中村用地,(2)-070501城中村住宅用地”,指“:调”“三调”中明礴的农村宅基地用地,更新改造规划中根据现状诳行保留。“:调三调”中屈广其他建设用地类型,但现状已改变用途作为城中村住宅用地的,依照“二网”“三调”的数据确定现状用地分类,更新改造规划根据现状进行保留.城中村现状或规划配建的幼儿园、小学及以上教育设施依照4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执行。3)用地布局依据城中村发展定位、
28、人口规模等,统筹城中村生活、生产、生态用地布局,形成城中村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并明确各类用地指标。规划应在城中村建设边界内以拆除后原址新建或更新改造等方式完善城中村各项配套设施。拆整结合类城中村需分析城中村改造片区的更新改造适宜度,并结合人口规模科学划定采取拆除新建和整治提升改造方式的区域。在城中村建设边界内,合理划定一定比例弹性发展区。城中村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应落实发展用地选址、范闹、规模,拆整结合类城中村需明确拆除范围、规模以及安置房用地选址、范围、规模,并将相关内容纳入城中村更新改造规划约束性指标。城中村用地规划应与“二调三调”、既有规划张图进行比对,明确用地优化调整内容。4)空间设计规划应
29、在用地规划布局基础上形成城中村更新改造规划整体空间设计意向,包括城中村总平面设计方案和节点设计意向,重点表达建筑和场所环境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重耍空间节点、绿地广场与开敞空间、道路交通体系、慢行网络等,并且在空间设计中要充分融合运用分析总结的城中村特色要素,塑造形成独特的商品旗、有内涵的城中村空间景观风貌环境.(四)体系构建(1)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应构建完善形成城中村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健全城中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内容,优化城中村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方案,提升城中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2)道路交通出行体系规划应构建完善城中村道路交通系统,优化出行组织,健全交通设施。具备条件的城中村应形成对外
30、交通便捷、内部交通通畅、人车分流有序、慢行系统完善的城中村道路交通体系。(3)市政基础设施体系规划应明确城中村场地竖向以及给水、持水、污水、供电、通信、燃气、坏卫等管网系统及设瓶布局,完善提升城中村市政堪础设施保障和服务水平。(4)公共活动空间体系规划应充分梳理城中村公共开放空间资源,增补并串联城中村内公园绿地口袋广场、运动场地等公共空间,优化城中村公共开放空间布局方案,明确各类绿地及广场等空间的分布及规模,构建公共活动开放空间系统。4. 1.4提升策划(一)公共服务考虑城中村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按照基础保障类、品质提升类两个类别落实城中村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详见附录2),完善城中村公共配套
31、水平,补充公共配套短板。公共服务设施应尽量集中设黄、形成规模,成为城中村的公共服务中心、活动中心、提观中心。(1)基础保障类包含综合服务站、党群服务站、托幼托教、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卫生服务站、文化娱乐室和戏台等.每个城中村至少应设置一处综合服务站,卫生服务站与戏台应设理人流集故场地.有条件的城中村,可聘局部建筑拆除建建,新建独立占地的综合服务中心,可将综合服务站、党群服务站、幼托、托老、卫生服务等功能合建。没有条件的城中村,宜对集体产权建筑进行功能改造,以功能宜换的形式增设综合服务站以及急缺的基础保障类设施。(2)品历提升类包含近邻扶幼、近邻文化、体育健身与便民商业等。在满足基础保障类设施建
32、设要求基础上,依据城中村实际怙况进行建设。可结合综合服务站统筹设置,共用部分活动用房或者管理用房,拆整结合类城中村也可配建于新建地块.对破损老旧道路进行翻新改建、增设标志标线及无障碍设施.优化非机动车交通:有条件的村庄可结合车行道设置非机动车道,与所在片区周边的城市绿道、郊野慢道系统衔接*优化人行交通:选取宽度在2-3米、人流量较大、串联村庄内部主要公共配套设施和公共空间的现有卷道作为主要人行通道。通过拆除街巷沿线违章搭萩,明确划定外摆空间及允许商家利用的空间范闹,整治占道停车和占道经营,形成畅通便捷的街巷。优化公共交通:优化公交站点分布,并促进城中村周边公交站点和轨道交通站点紧需衔接。(2)
33、停车配套通过存量空间更新改造、集体发展用地建设等,增设城中村公共停车场,并推动快车智能化建设。机动乍停车配套:有拆除新建地块的城中村,宜结合新建建筑和公共绿地新建地卜.停车库(含机械式停车库)。无拆除新建条件、空间紧张的城中村直与周边对外开放停车场统筹分时使用。机动车停车可结合实际情况增设充电桩等设施。村庄停车位可因地制宜按O.5-1车位/户进行配置。三年后拆(搬)迁的城中村不建议建班地下停军库。电动自行车停车配套:电动车充电站应设置在村庄出入口及主要街巷周边,充分利用村庄边角用地,并满足消防间距要求。电动车充电站占地面积50-150平方米(停放20划辆电动车).三)市政提升主要包括强弱电设施
34、整治与缆线规整、给水管网改造优化、雨污管网治理与疏通、燃气管线与入户改造、环卫设施改善等,完善城中村各类市政公用设施配置.(1)缆线规整强弱电设施布局:新建、改(扩)建配电和通信设施,宣结合公共服务设施、环卫设施等合建,鼓励建设电力共享站房:其中配电站面积不小于85平方米,通信接入机房建筑面枳不小于20平方米。当采用箱式设备时,各类箱体应使用紧凌型设备一并建设,建议采用四合一箱规整弱电缆线。地下市政管线敷设:推动城中村主要道路缆线入地,没有条件的街巷可通过规整美化、壁挂架空等措施提升环境.地下管线应统规划、共沟敷设,统实施,合理利用地卜.管位空间,避免反发开挖。结合远期规划及道路空间条件,11
35、考虑采用微里管廊建设。(2)给水改造改造、修旦或更新老旧给水管道和附属设施,推进“一户一表”改造。给水管道应预留消防用水余量,满足消防用水需求;给水管网原则上应环形布置,并在主要路口设苴检修阀门:供水管道统一设置水表箱,实现一户一表;依据实际情况增设片区供水加压泵房.水压应满足16米服务水头及用户需求,末端出水不宜小于0.07兆帕。对水量水压不足的村庄,应复核用水需求、合理考虑加压措施,通过改造管网增设二次供水设施解决村庄用水问即。(3)雨污治理污水处理:原则上污水不得放排,不宜采用污水沟、合流沟等沟排形式。生活污水应优先纳管,不具备纳管处理条件的,宜采用集中处理:远期具备纳管条件的集中处理设
36、施,可逐步改造为纳管处理:不便接入集中处理的生活污水可采用分散处理。餐饮店、菜市场、公厕等集中污染源周边宜建设雨水沟井在末端设置雨污分流井:餐饮店、菜市场、洗车店、理发店等应设置沉砂、隔油、毛发收集等预处理设施,可采用相应国标图集进行选型。海绵城市改造:因地制宜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科学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雨污分流改造:排水管网宜进行雨污分流改造,无法满足时采用截潦方式.(4)燃气入户燃气管道布局:气源宜采用管道燃气,调压柜直设置于城中村外围。低压燃气管道宜沿车行道路敷设:具备燃气入户次造条件的宜接入管道燃气。燃气入户改造:沿车行道、巷道两侧的商户和自建房,具备燃气入户条件的应全部接入燃气管道.
37、不具备燃气入户条件的后排建筑,少数确需改造的,采用管道架空方式接入。对于燃气管网不能通达的村庄鼓励改用电风具,并合理布局配建液化石油气销售点,并根据规范做好相应安全防护。(5)环卫设施垃圾收集设施设置:单座垃圾分类收集房占地面积不应小于15平方米,垃圾分类管理间面枳宜为8-9平方米。大件垃圾堆放点占地面枳不应小于30平方米。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应按照“四分类”要求设置分类收集桶,依据实际情况增设相应容量的刷余垃圾桶、其他垃圾桶。宜采用密闭式垃圾收集设施,地面宜进行硬化,并定期清洗。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布局: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应均衡布局,宜以网格为维位设置1-2个投放点:当设置3个及以上的投放点时
38、,其投放点的间距应大于100米,投放点应设置在水、电接入方便且在城中村出入口或车行道旁等便于垃圾分类投放、接驳清运的位置。公则布局:每个城中村应至少设置1处公共厕所,有条件的村庄宜设置至少3处公共厕所。公厕宜设置在主要街道、公共场所、餐饮商业周边,可采用可移动式公厕。新建公共服务设施及商业服务业建筑的厕所宜开放供居民使用,弥补公厕数量短板。应保留城中村原仃环卫设施,确因建设需要必须拆除的,建设单位应当提前招拆迂方案报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按照期限或建或者补建。(四)消防安全优化城中村消防安全布局,提升消防救援能力与安全防控圈盖率,保障城中村的基本消防安全底线。城中村消防安全提升应符合鹿
39、门市城中村消防整治提升指引等相关要求。消防提升内容:增设消防供水设施、微型消防站、消防控制室,疏通微型消防车道,优化电动自行车充电站布局,增设独立式感烟探测器、电气火灾监控、应急照明设施和范敢指示标志,铺设消防喷淋水管,安装燃气泄漏报警器,拆除影响疏散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防盗窗或进行开窗改造。(五)环螂升城中村环境提升内容主要包括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增设运动健身场所、提升街巷街道景观、主要街巷沿街立面整治、第五立面提升、设置景观小品、公共艺术美化等。在进行实际改造提升过程中,应通过景观、街巷、立面设计等将城中村独特风皴要素融入到整体环境中,缴造具有在地特征的城中村风貌环境与空间形象,(1)公共绿地充
40、分利用城中村闲置地、边角地及危弟征拆后形成的空地建设口袋广场,根据用地的规模、形态、位置确定口袋广场的功能定位,鼓励将休闲健身、衣物晾晒等社区居民使用需求与笼观设计有机结合。口袋广场宜与现状宫庙,宗祠、戏台、祖屋、古树名木、文物点等优观文化资源相结合。(2)运动场所完善城中村运动场所配套,明确室外运动场地分布及规模。室内外的运动健身场地总面积不宜少F1500平方米,运动他身场地设施不宜少F6处,其中包括1个标准的多功能篮球场(馆),条件成熟的运动场可增建顶棚、简易看台或提升改造为多功能体育馆。充分利用城中村边角地布置活动场地,可设置户外乒乓球台和适合老年人及适宜全人群体育运动的健身器材鼓励结合
41、村居街巷或环村道路建设有特色的苑步道.运动设施应考,虑城中村的使用人群,注重实用性,可配置健身器材、健身步道、休息座椅等运动、休闲设施以及滑梯、沙坑等儿童娱乐设施。(3)街巷空间对街巷统一进行环境整治更新,修缮破损路面铺装。重点对街巷沿线空中缆线、雨披及空调外机等建筑附属物进行整治。规范沿街店家占道投撞,落实门前三包,整治街容街貌,保持街巷整洁卫生。沿街店面或居民楼门口合理规划电动自行车、非机动车停车位,规范停车行为。加强流动推贩盛治,鼓励设置摊贩集中区。通过增设艺术性、人性化的街道家具设施等形式丰富街巷慢行体验。对标识系统、沿街店招等提出提升指引。(4)立面整治对沿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
42、及铁路沿线等城中村外部界面的建筑立面以及村庄内部主要街巷沿线或主要节点周边建筑立面提出整治指引。(5)第五立面对城中村屋面提出合理净化整治措施指引,建议内容可以包括对屋顶违章搭盖、乱堆杂物、乱拉管线、私设围墙、铁皮房、破损老化隔热层等进行拆除整治:清理屋顶垃圾杂物:更换平屋顶铺装材质和颜色,更换破损屋面(非违章搭建):统筹安排太阳能热水黯、空调主机、冷却设备及屋顶管线,合理划分城晒区、活动区、种植区等屋顶空间。对位于G厦门市眺望系统规划3划定的看海视线通廊、观城视线通廊、离视点眺望动线和第五立面片区的区域内的城中村应采用屋顶坡化改造。戊要景观区域内符合结构安全条件的低层、多层建筑可根据实际情况
43、采用坡化提升方式,坪面色彩应与周边色彩相协调,并采用具备足够结构强度的轻质屋面材料以减少屋面自重。平改坡改造时应结合具体情况控制屋顶空间净高,屋顶形式以简化的双坡为主,灵活组合以提升多样性。(6)环境艺术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提倡结合城中村在地文化特色,在公共区域通过室外彩绘、设置文化展示背景墙等方式进行美化,提升公共区域的文化性、艺术性和美观性的同时,还可作为爱国教育、党建宣传、文明创建、城中村特色文化、城中村名片等的公益性宣传载体。(六)产业提升结合村庄地理区位、资源或赋,整合集体资产,挖掘文化、旅游、产业资源,因地制宜引导发展特色产业,推动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基础条件较差的城中村
44、,以及村内存在安全隐患、低端、污染、扰民的产业,选择产业替代的方式逐步淘汰原有的产业。(I)城市配套型特色产业指引适用于临近城市中心区或产业园区,人口集中,自住房出租率高,流动人口众多,以居住为主导的城中村。规划外口公寓,承接产业人口,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打造复合式娱乐、活动和服务一体化社区;充分利用村庄内闲置空间,完善配隹服务设施,配套娱乐、交流交往空间,规划市集、夜市等商业空间,引入特色餐饮、书店、健身房等休闲业态,激发片区活力。(2)历史人文型特色产业适用于具有丰富人文底慈,闽南文化、海丝文化、红色文化等地域文化特征显著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丰富的村庄。依托闽南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及风
45、貌建筑、乡村老宅、文化礼堂等空间,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农耕文化、民俗民风为切入点,将乡村旅游与文化传承、民俗展示、文创休闲、创意农业、特色民宿等深度融合,招引创客参与文创,推进系列文创产品开发、运营,创新文化体验,创建乡村文化旅游品牌。(3)山海资源型特色产业适用于具有良好的山海自然环境条件或拥有一定的度假资源,配套设施相对齐全,可适当发展度假农庄、民宿项目的村庄。充分挖掘自然山海资源与温泉等其他特色资源,以绿色,健康、养生为经营理念,策划颐养身心、健康体闱、舒适度假的活动.发展乡村民宿产业,引进布局高端民宿、文化创意、休闲书店、精品咖啡吧等旅游配套设施或场所,提供主题餐饮、休闲
46、娱乐、原野观光、养生度假等服务的舒适空间,打造度假休闱养生胜地.(七)文化传承应充分挖掘城中村历史文化和人文特色,存在历史文化要素的城中村,可通过对城中村文物古迹与传统风貌保护、非遗传承、特色节点打造等,保护和延续城中村历史风貌格同,加强地方历史记忆生活习俗、营造技艺等遗产的传承,彰显城中村文化特色。(I)风貌保护整体风貌管控:位于8厦门市建筑风貌段落城市设计指引划定的建筑风貌道点管控区内的城中村应保护和延续村庄的传统空间格局和整体脉络,保护传统建筑周边环境(地形地貌、历史风貌)。以保护群体建筑形成的整体景观和环境风貌为主,严格控制村庄内新建建筑的高度、体量、色彩等要素。村庄内整体建筑风貌应与6强门市建筑风貌段落城市设计指引3划定的片区主导建筑风格相协调。文物、历史建筑保护:村庄内的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应划定保护范围,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保护规划的要求进行修缮。(2)非遗传承推动非物历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推进乡村振兴人文传承.对濒临消失、活态传承较为困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实行抢救性保护;对受众较为广泛、活态传承基珈较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实行传承性保护:对具有生产性技艺和社会需求,能够借助生产、流通、销住等手段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