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账实操-应付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账实操-应付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财税做账会计实操文库记账实操-应付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一职工薪酬X以下简称9号准则)明确界定了职工和职工薪酬的含义。9号准则所称的职工,具体包括以下3类人员:一是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二是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如部分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等。三是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或未由其正式任命,但向企业所提供服务与职工所提供服务类似的人员,也属于职工的范畴,包括通过企业与劳务中介公司签订用工合同而向企业提供服务的人员。定义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企业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受赡养
2、人、已故员工遗属及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也属于职工薪酬。这说明职工薪酬不仅包括支付给职工本人,也包括支付给职工家庭成员的。职工薪酬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短期薪酬短期薪酬,是指企业在职工提供相关服务的年度报告期间结束后12个月内需要全部予以支付的职工薪酬,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除外。短期薪酬具体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短期带薪缺勤,短期利润分享计划,非货币性福利以及其他短期薪酬。简单来讲,企业给员工发放的工资、奖金、福利、社保公积金、带薪年假婚假等等,
3、都属于短期薪酬核算的范围。我们日常工作中接触的最多的就是短期薪酬,接下来我们详细讲讲短期薪酬的确认与计量。根据9号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实际发生的短期薪酬确认为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其他会计准则要求或允许计入资产成本的除外。Tip:所有与职工薪酬相关的支出都必须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职工福利费职工福利费分为货币性职工薪酬和非货币性职工薪酬两类。货币性短期薪酬的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大部分职工福利费、社保费和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1、职工工资、津贴和补贴等短期薪酬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情况和工资标准等计算应计入职工薪酬的工资总额,并按照受益对象
4、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根据权责发生制,先计提工资再发放工资。工资结转的会计分录如下: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津贴/补贴这里假设计入管理费用,实务中根据职工所属部门会入到其他科目,如销售费用、制造费用等。发放时:借:应付职工薪酬贷:银行存款等科目注:会计在进行工资核算前,需先把工资表做出来,因为那是最重要的原始凭证。2、社保费、住房公积金以及按规定提取的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大家都知道,社保和公积金是职工个人交一部分,单位缴一部分。企业承担的社保费和公积金:借: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贷:应付职工薪酬3、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计提时:借: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贷:应付职工薪
5、酬一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实际开支时:借: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贷:银行存款等4、非货币性福利职工福利费为非货币性福利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企业以自产的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的,应当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确定职工薪酬金额,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相关收入的确认、销售成本的结转以及相关税费的处理,与企业正常商品销售的会计处理相同。企业以外购的商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的,应当按照该商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确定职工薪酬的金额,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短期带薪缺勤带薪缺勤应当根据其性质及其职工享有的权利,分为累积带薪缺勤和非累积带薪缺勤两类。累积带薪缺
6、勤,是指带薪缺勤权利可以结转下期的带薪缺勤,本期尚未用完的带薪缺勤权利可以在未来期间使用。简单来理解,带薪权利可以结转下期。有些累计带薪缺勤在职工离开企业时,对于未行使的权利,职工有权获得现金支付,如带薪年假。会计处理如下:借:管理费用等贷:应付职工薪酬非累积带薪缺勤,是指带薪缺勤权利不能结转下期的带薪缺勤,本期尚未用完的带薪缺勤权利将予以取消,并且职工离开企业时也无权获得现金支付。例如婚嫁、产假、探亲假、丧假、病假。不需要做额外的财务处理,而不是不用记账哦短期利润分享计划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企业应当确认相关的应付职工薪酬:(一)企业因过去事项导致现在具有支付职工薪酬的法定义务或推定义务。(二)因利润分享计划所产生的应付职工薪酬义务能够可靠估计。属于下列三种情形之一的,视为义务金额能够可靠估计:在财务报告批准报出之前企业已确定应支付的薪酬金额。该利润分享计划的正式条款中包括确定薪酬金额的方式。过去的惯例为企业确定推定义务金额提供了明显证据。职工只有在企业工作一E殳特定期间才能分享利润的,企业在计量利润分享计划产生的应付职工薪酬时,应当反映企业职工因离职而无法享受利润分享计划支付的可能性。如果企业预期在职工为其提供相关服务的年度报告期间结束后十二个月内,不需要全部支付利润分享计划产生的应付职工薪酬,该利润分享计划应当适用本准则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