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全套复习精品讲义(全套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年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全套复习精品讲义(全套完整版).docx(1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5年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全套复习精品讲义(全套完整版)笫一章安全生产管理概述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一)安全生产定义: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注意几点:过去我们只强调两点,人身安全和设备设施安全。现在扩展到健康和环境。如何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就是要进行安全生产管理;那么什么是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生产中的安全问题,运用各种资源(人、财、物),采取管理的手段(如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来控制整个生产过程,最终达
2、到安全生产的目的。(二)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科学的一个分支。1 .定义:所谓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2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曷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3 .如何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对生产过程如何控制?主要包括6个方面:(1)安全生产法制管理(2)行政管理(3)监督检查(4)工艺技术管理(5)设备设施管理(6)
3、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4 .安全生产管理的对象(管理的客体):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员工,涉及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6项)。举例,厂长、经理等是否是管理基本对象?5 .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措施)包括:6个内容:(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安全生产责任制(3)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4)安全生产策划(5)安全培训教育(6)安全生产档案等6 .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即“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综上所述可见,安全生产管理是全过程管理、是全方位管理、是全员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的主体是人,被管理(客体)也是人,所以说,能否实现安全
4、生产的管理目标就是要看人在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二、*故、*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宣大危险源(一)事故1 .生产安全事故定义: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也可定义为,在生产过程中,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意外事件是由于不可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造成的,这种情况是意外事件。2 .事故的分类:(20类)事故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我国在工伤事故统计中,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分类原则,是按照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将工伤事故分为20类,分别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商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
5、、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界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需要专门记忆,经常会出题,但不需死记,只要有印象就行。)(二)事故隐患1 .事故隐患定义: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就是事故隐患。简单记忆:三个因素:人、物、管理。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注意:事故隐患和事故的关系,发生事故一定由于存在事故隐患造成的;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事故隐患一定会导致事故的发生。2 .如何来消除事故隐患呢?(1)安全技术对
6、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2)安全教育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则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3)安全管理措施则是要求必须怎么做,消除安全管理上的缺陷。3 .事故隐患分类:分类原则,按危害大小和整改难易程度,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1)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小,发现后可立即整改排除的事故隐患。(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面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三)危险什么是危险?即不安全,在生产中存在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可能性或潜在性很大的一种状态。危险是指某一系统、
7、产品、或设备或操作的内部和外部的一种潜在的状态,其发生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痞、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状态。1 .定义;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举例,人体负重。2 .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3 .如何来衡量危险的大小?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R=(F,O式中R一危险度;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一一发生事故的严重性。(四)危险源1.定义,从
8、安全生产角度来看,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从上述定义来讲,危险源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载体,也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例如,我们生活中用的石油液化气罐就是危险源,因为在储存、运输和使用中,可能会发生泄漏,引起中毒、火灾或爆炸事故。又如,一个携带传染性病毒的人,也是危险源,因为他可能造成与其有过接触的人患上传染病。再有,生产中没有安全操作标准和规程也是危险源,因为没有完善的安全操作标准和规程,可能会使员工出现不安全行为,造成安全事故。(五)重大危险源1.广义上说,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就是重大危险源。也就是说可能会导
9、致发生人员伤亡或巨大的财产损失的事故。2 .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0)和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重大危险源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定义: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单元,可以是油库、危险品仓库,油罐车,烟花爆竹生产厂等。注意:三个要素,D物品的危险性、2)危险品的存储数量、3)临界量O注意,不包括危险物资的运输,属于道路交通运输。军事设施、采掘业及核设施等均不在此范围内。详见教材附录3 .当单元中有多种物质时,如果各类物质的量满足下式,就是重大危险源。-7.iI式中5一单元中物质i的实际
10、存在量:Q-一物质i的临界量;N单元中物质的种类数。4.那么,临界量Q1.到哪查?在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标准中,作为举例给出了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等共142种物质生产场所和存储区的临界量。三、安全、本质安全(一)安全与危险相对的概念。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即无危则安,无缺则全”。1.定义: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的状态。按照系统安全观念,安全是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2.系统工程中的安全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事物,任何事物中都包含有不安全因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安全是一个相对的倏念
11、。危险性是对安全性的隶属度;当危险性低于某种程度时,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安全性(三)与危险性(D)互为补数,即S=I-D,安全贯穿于系统整个寿命周期。(解释隶属度,隶属度A(X)越接近于1,表示X属于A的程度越高,A(X)越接近于O表示X属于A的程度越低。)(二)本质安全1 .定义: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失误一安全功能。指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例如,机械设备防止误操作的安全终止装置。(2)故障一安全功
12、能。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例如,冗余设计,或备份。注意:上述两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2 .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境界。防患于未然就是本质安全的核心,即也是我们安全生产管理追求的最高境界。事故与隐患的区别和关系事故和隐患的倏念;事故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前提,而事故发生是事故隐患的结果。注意:事故隐患和事故的关系,发生事故一定由于存在事故隐患造成的: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事故隐患一定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笫二节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13、一、安全生产管理发展历史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随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安全需求的提高而进行。初期,人们只能被动地面对事故,此阶段纯粹是事后管理;当积累了一定经验和教训后,就进入到事故预防阶段,即人们根据事故预防后的经验教训,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或采取一定的安全技术措施来控制系统或设备的状杰,避免事故发生。1.现代安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经历了具有代表性的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工业社会到50年代主要发展了事故学理论;第二阶段,50年代到80年代发展了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系统安全)第三阶段,从90年代以来,现代的安全科学原理(即安全系统理论)初见端倪,目前还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2.
14、我国安全管理的发展过程(3个阶段)(1) 20世纪50年代,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方法、模式进入我国,速立了劳动保护管理系统;(2) 20世纪末,我国几乎与工业化国家同步研究并推出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3)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学者提出了系统化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理论,即安全系统理论。认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风险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1)危险源辨识2)风险评价3)危险预警与监测管理4)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管理5)应急管理等目前我们国家正是按这一理论,来建立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我们这门课程基本上也是按这种理论思路讲解的。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一)两个需要了解的概念1.安全生产管理原理
15、: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中安全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出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律。2.安全生产原则: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指导安全生产活动的通用规则。原理和原则的内涵是一致的,一般来说原理更基本,更具普遍意义;原则更具体,对行动更有指导性。下面我们介绍四个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预防原理和强制原理(二)系统原理:1.系统原理的含义指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全局、整体上把握)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用系统论的角度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个戢基本的原理。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
16、有机整体。任何管理对象都可以作为一个系统。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子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要素,即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按照系统的观点,管理系统具有6个特征,即1)集合洼、2)相关性、3)目的性、4)整体性、5)层次性.6)适应性。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生产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包括(要素)1)各级安全管理人员、2)安全防护设备与设施、3)安全管理规章制度、4)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规程5)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等组成。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说,安全贯穿于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安全生产管理是全方位、全天候和涉及全体人员的管理.2.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具有指导意义的四个原则)(1)动态相关性原则含义: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
17、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显然,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必须掌握与安全有关的所有对象要素之间的动态相关特征,充分利用相关因素的作用。例如:掌握人与设备之间、人与作业环境之间、人与人之间、资金与设施设备改造之间、安全信息与使用者之间等,掌握这些动态相关性,是实现有效安全管理的前提。(2)整分合原则含义: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绦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1)整,就是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作为整体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考虑;在考虑资金、人员和体系时,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
18、虑。2)分,就是安全管理必须做到明确分工,层层落实,要建立健全安全组织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使每个人员都明确目标和贲任;3)合,就是要强化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职能,树立其权威,以保证强有力的协调控制,实现有效踪合。(3)反馈原则反债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含义:成功、高效的管理,离不开灵敏、准确、快速的反馈,这就是反馈原则。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以便及时采取行动。(4)封闭原则。含义: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注意:强调是管理手段和管理过程的封
19、闭回路。封闭原则告诉我们,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各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管理才能有效。(三)人本原理1.含义:人本原理,就是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一是一切管理活动均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管理者),又是管理的客体(被管理者),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次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人是管理活动的主要对象和重要资源。二是在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诸要素(资金、物质、时间、信息等)和管理系统的诸环节(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都是需要人去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的。搞好企业安全管理
20、,避免工伤事故与职业病的发生,充分保护企业职工的安全与健康,是人本原理的直接体现。2.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1)动力原则含义: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则。动力的产生可以来自于物质、精神和信息,相应就有三类基本动力:物质动力,即以适当的物质利益剌激人的行为动机,达到激发人的积极性的目的。精神动力,即运用理想、信念、鼓励等精神力量剌激人的行为动机,达到激发人的积极性的目的。信息动力,即通过信息的获取与交流产生奋起直追或领先他人的行为动机,达到激发人的积极性的目的。(2)能级原则现代管理学中的能级概念:组织中的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并且可按能
21、量大小的顺序排列,即形成现代管理中的能级。能级原则: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的能级,即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职位和工作,做到才职相称,这样才能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3)激励原则含义: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激励原则。人的工作动力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分别是:1)内在动力,指的是企业员工自身的奋斗精神;2)外部压力,指的是外部施加于员工的某种力量,如加薪、降级、表扬、批评、信息等;3)工作吸引力,指的是那些能够使人产生兴趣和爱好的某种力量。第一,技术的原因。如作
22、业环境不良(照明、温度等),设备、工具有缺陷并缺乏保养等。第二,教育的原因。如缺乏安全生产的知识和经验,技术、技能不熟练等。第三,身体和态度的原因。如生理状态或健康状态不佳;怠慢、反抗、不满等情绪,消极或亢奋的工作态度等。第四,管理的原因。如:企业主要管理者对安全不重视,人事配备不完善,操作规程不合适,安全规程缺乏或执行不力等。2)3E原则的含义:针对上述四方面原因,可以采取三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Engineering)对策、教育(EdUCatiOn)对策和法制(EnforCement)对策。这三种对策就是3E原则,打头英文字母都为E,所以称为3E原则。工程技术对策: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
23、生产设施设备的不安全因素,改善作业环境条件,完善防护与报警装置,实现生产条件的安全和卫生。(即,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教育对策:提供各种层次的、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教育和训练,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掌握安全生产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法制对策:利用法律、规程、标准以及规章制度等必要的强制性手段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达到消除不重视安全、违章作业等现象的目的,(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4)本质安全化原则含义:来源于本质安全化理论,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了安全化,就可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本质安全化是安全管理预防原理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管理
24、的最高境界,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本质安全化原则不仅局限于设备、设施,还可以扩展到建设项目等。(五)强制原理1.强制原理的含义: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动,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管理。2.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1)安全第一原则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的时候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原则。2)监督原则含义: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落实,必须明确安全生产监督职责,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这就是安全管理的监督原则。三、
25、事故数因理论(即导致事故的原因)(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频发倾向者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二)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是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事件的连锁,即: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5个因素:1)遗传及社会环境2)人的缺点3)人的不安全行
26、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4)事故5)伤害海因里希用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的因果连锁关系。在多米诺骨牌系列中,一枚骨牌被碰倒了,则将发生连锁反应,其余几枚骨牌相继被碰倒。如果移去中间的一枚骨脾,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该理论的核心就是,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是我们目前仍在应用的理论之一。(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1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事故是一种不正富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2 .如何预防?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媒介的能(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可以减
27、少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要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去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4)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有时不能完全认识危险源及其风险,即使认识了现有的危险源,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3 .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即使万一发生事故,也可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较轻的程度上。4 .结论:系统安全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失误(人)和故障(物)复杂关联、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才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注重整个系统寿命周期的事故颈防,要采取适当的措施,统筹兼顾,而非孤立地控制各个因素。四、事故颈防与控制
28、的基本原则事故预防与控制包括事故预防和事故控制。1 .事故预防定义,是指遹过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不发生;2 .事故控制定义,是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使后果尽可能减小。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对策。(1)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2)安全教育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则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安全教育对策主要是使人知道哪里存在危险源,如何导致事故,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如何,面对可能的危险应该怎么做。(3)安全管理措施则是要求必须怎么做。第三节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现状一、我国安全现状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
29、,趋于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二、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安全生产法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规定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近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有关文件中,进一步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上,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生产的其他目标。“预防为主”,就是对安全生产的管理,主要不是在发生事故后去组织抢险、调查、处理和分析,而是在事先有效地控制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从而预防事故发生。即按照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思想,
30、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千方百计预防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安全第一”是明确认识问题,“预防为主”是明确方法问题,两者相辅相成,构成有机的整体。“综合治理”,就是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在采取断然措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实现治标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实施治本之策,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等,解决影响制约我国安全生产的历史性问题和深层次问题,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三、安全发展理念1.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四个发展”。2 .安全发展理念的含义:(三层)1)“以人为本”,必须以人的生命为本。2)经济发展必须以安全
31、为基础、前提和保障。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安全生产问题。3 .坚持安全发展,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发展效益,降低发展风险,实现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实现安全发展的根本和落脚点是:认真切实地贯彻落实好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措施。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我国安全生产法规体系:2002年颁布的安全生产法与先后颁布的劳动法、建筑法等十余部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以及安全生产标准构成了我国安全生产法规体系。事故调查处理原则,“四不放过”原则和“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事故调查处理的“四不放过”原则:就是“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
32、放过”。(09年真题)五、安全生产政策措施1 .针对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国务院第116次常务会议专题会议上确定了加强安全生产12项治本之策,涉及法律、经济、科技、管理等多个方面,涵盖了当前安全生产主要的政策措施。2 .七项经济政策:为加强煤矿和其他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出台了七项经济政策。3 .为实现经济和社会安全发展,将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军、道路交送万车死亡率和百万吨煤炭死亡率的四项指标纳入了国家统计指标体系。其中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和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两项指标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
33、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小龙直。六、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系1.国家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实行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实行国家监管和地方监管。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实行政府监管和企业管理。4 .近年,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区)级(四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相继建立,安全监管体系日趋健全。1)安全生产工作格局(或体制):“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2)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体系:“国家滥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贡”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体系已经形成并逐步完善。七、安全生产目标指标体系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
34、标体系,由事故死亡人数总量控制指标、绝对指标、相对指标、重大和特大事故起数控制考核指标,4大类指标和27个具体指标构成。以上控制指标由国务院安委会每年分解下达到各省,各地逐级分解落实到基层政府和重点企业。人民日报每季度公布各地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实施情况。通过实施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强化了“两个主体”(即基层政府和重点企业)的责任意识,有效地推动了安全生产。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第一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规章制度建设一、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目的和意义目的: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的行动指南,是生产经营单位有效防范生产、经营过程安全生产风险,
35、保障从业人员安全和健康,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措施。意义:3个:法定责任、重要保障、重要手段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责任。建立、健全安全安全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保护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手段。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规章制度的建设安全规章制度是对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反映。安全规章制度的起草和管理是安全工程师的一项基本技能。(一)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依据(3个)1.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地方政府的法规、标准为依据。2 .以生产、经营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事故教训为依据。安全规章制度的建设,其核心就是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36、和控制。3 .以国际、国内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为依据。(二)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原则1 .主要负责人负责的原则。2.安全第一的原则。3.系统性原则。4.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三)安全规章制度的编制和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应每年编制安全规章制度制定、修订的工作计划(包括的主要内容)o安全规章制度日常管理的重点是在执行过程中的动态检查,确保得到贯彻落实。安全规章制度的制定一般包括:起草.会馅、审核.卷发、发布流程,及后续的培训和考试、修订。五个流程,7项内容(1)起草。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由负有安全生产管理职能的部门负责起草。(2)会签。责任部门起草的规章制度草案,应在送交相关领导签发前征求有关
37、部门的意见,意见不一致时,一般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安全的负责人主持会议,取得一致意见。(3)审核。安全规章制度在签发前,应进行审核。两方面,一是法律部门进行法律的符合性和与现行规章的一致性;二是职代会或安全委员会对各方的协调性、各方利益的统筹性进行审查。(4)签发。技术规程规范、安全操作规程等一般技术性安全规章制度由生产经营单位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表人绦发,涉及全局性的综合管理类安全规章制度应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发。(5)发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规章制度,应采用固定的发布方式,如通过红头文件形式、在生产经营单位内部办公网络发布等。上述就是安全规章制度的制定的五个流程。(6)培训和考
38、试。新颁布的安全规章制度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对安全操作规程类制度,还应组织进行考试。(7)修订。生产经营单位应每年对安全规章制度进行一次修订,并公布现行有效的安全规章制度清单。对安全操作规程类安全规章制度,除每年进行一次修订外,3至5年应组织进行一次全面修订,并重新印刷。(四)安全规章制度体系的建立目前我国还没有明确的安全规章制度体系建设标准。在长期的安全生产实践过程中,生产经营单位按照自身的习惯和传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安全规章制度体系。通常按三类体系来建立安全规章制度体系,一是按照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建立(四个部分),一般由综合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和环境安全管理四部分组成
39、;二是按照标准化体系建立的安全规章制度体系(三个标准),一般把安全规章制度分为安全技术标准,安全管理标准和安全工作标准;三是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的安全规章制度体系(三个文件),一般分为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三大类。按照安全系统工程原理(熟悉)建立的安全规章制度体系,一般由1.综合安全管理(12小项)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度;安全管理定期例行工作制度;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措施和费用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危险物品使用管理制度;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应急管理制度;安全奖惩制度。2 .人员安全管理(7小项
40、)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劳动防护用品发放使用和管理制度;安全工器具的使用管理制度;特种作业及特殊作业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规范;职业健康检查制度;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3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5小项)“三同时”制度;定期巡视检查制度;定期维护检查制度;定期检测、检验制度;安全操作规程。4 .环境安全管理(3小项)安全标志管理制度;作业环境管理制度;工业卫生管理制度。共四类安全管理制度组成;一般性生产经营单位都是按此建立安全规章制度体系。(五)对安全规章制度体系建设的要求每个安全规章制度能够做到目的明确、流程清晰、责任明确、标准明确,就能够用于规范管理或作业行为,就是一个好的规章制度。每个生产经营单位,
41、都应认真策划,建立起严密、完整、有效的安全规章制度体系,并按照体系的运营管理生产、经营过程的安全工作,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工作就有了基本保障。第二节安全生产责任制一、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目的和京义,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概念:是按照安全生产方针和“管生产的同时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各级负责人员、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各岗位生产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应做的事情和应负的责任加以明确规定的一种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生产经菅单位岗位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经营单位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甚心,同时也是生产经营单位量基至的安全管理制度。(一)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目的:增强责任感,明确责任。1 .增
42、强生产经营单位各级负责人员、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各岗位人员对安全生产的责任感;2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中各级负责人员、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各岗位生产人员在安全生产中应履行的职能和应承担的责任,以充分调动各级人员和各部门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确保安全生产。(二)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意义:两方面1 .落实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和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和政策的具体要求。2 .通过明确责任使各级各类人员真正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对预防事故和减少损失、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建立和谐社会等均具有重要作用。二、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总要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并由生产经
43、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组织建立。建立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具体应满足如下要求:5个1.必须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的要求。2.与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体制协调一致。3 .要根据本单位、部门、班组、岗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既明确、具体,又具有可操作性,防止形式主义。4 .有专门的人员与机构制定和落实,并应适时修订。5.应有配套的监督、检查等制度,以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真正落实。三、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下列两个方面:一是纵向方面,即从上到下所有类型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在建立责任制时,可首先将本单位从主要负责人一直到岗位工人分成相应的层级;然后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工作,对不同
44、层级的人员在安全生产中应承担的职责做出规定。(五个层次,主要负责人、其他负责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人员、班组长、岗位工人)二是横向方面,即各职能部门(包括党、政、工、团)的安全生产职责。在建立责任制时,可按照本单位职能部门的设置(如安全、设备、计划、技术、生产、基建、人事、财务、设计、档案、培训、党力、宣传、工会、团委等部门),分别对其在安全生产中应承担的职责作出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在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时,在纵向方面至少应包括下列几类人员。5类(五个层次)(一)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6个,需要记忆)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
45、将其职责规定为: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二)生产经营单位其他负责人生产经营单位其他负责人的职责是也助主要负责人搞好安全生产工作。(三)生产经营单位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的职责是按照本部门安全生产职责,组织有关人员做好本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并对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则是在本人职责范围内做好有关安
46、全生产工作,并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四)班组长: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去镀。班组长全面负责本班组的安全生产工作,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直接执行者。班组长的主要职责是(1)贯彻执行本单位对安全生产的规定和要求;2)督促本班组的工人遵守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3)切实做到1)不违章指挥,2)不违章作业,3)遵守劳动纪律。(即不“三违”)(五)岗位工人岗位工人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贲任。岗位工人的主要职责是(I)要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2)遵守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和安全操作规程,(3)遵守劳动纪律,(4)不违章作业。第三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保障一、生
47、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枸的设置要求1.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即三类高危行业),以及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可以设置也可以不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具体是否设置应根据(1)其危险性大小、(2)从业人员多少、(3)生产经营规模大小等(3个)因素确定。具体规定可参照国家安监总局发布的有关“安全质量标准化试行标准”执行。是否设置机构由“三因素”确定。2 .除上述三类高风险单位以外且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一股)生产经营单位,可以不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具体由生产经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要求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应满足如下要求:1.(三类高危行业)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配备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3 .(一般企业)除上述三类高风险单位以外且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配备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也可以只配备兼职的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