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会计专业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会计专业为例.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会计专业为例一、会计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双创,即创新与创业。创新,是人们根据一定目标,在相关客观规律影响和指导下,运用已有知识信息形成新的设想,创造新事物和对一定的活动客体或者社会进行改组、改造、革新的智力活动过程和行为。创业,既可以指各种各样的创业实践活动,也可以是专指创办公司、企业和小个体商户的生产经营活动。本研究主要指的是各种各样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指在优化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明确“双创”型人才的目标导向,基于“双创”型人才的特征,充分发挥实践教育的重要作用,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多元化人才培养
2、模式。本研究所指的“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由学校培养与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相结合,校内理论教学、模拟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国内经济社会形势教育与国际背景教育相结合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会计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新经济环境中,兼具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界定的“双创”型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扎实的会计专业理论基础,掌握各种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和现代管理理念。二是会计业务综合实操能力和会计信息化应用能力,熟悉企业运营流程。三是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和会计职业道德,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既能创新、又能创业是高职会计专
3、业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二、多元培养主体参与“双创”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构建新型产教融合平台(一)提出“2+2+1”式多元培养主体“2个主导”指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企业;“2个协同”指会计学会、行业协会;“1个助力”指教育型企业(主要指会计技能大赛软件企业方,如网中网、用友等)。“2+2+1”式多元培养主体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对“双创”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等相关内容的丰富和补充,以及会计专业发展需求相关理论的发展和深化。在我国,目前关于高职院校依托产教融合培养“双创”型人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在指导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以产教融合为平台,提升“双创”型人才培养质量并没有很多的参考和借鉴的资料,因此本项研
4、究旨在为完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参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支持,从而促进高职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二)构建“财务共享中心”式产教融合教育平台高职教育过程中,需要积极创新教育模式,把学生在学校课堂中所掌握知识能够运用在创新创业中。依托产教融合平台的 “双创”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发挥高职教育的优势,而且还可以使得高职人才在未来创新创业道路上占据有利位置。改革传统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财务共享中心”式产教融合教育平台,实现创业创新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该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维度:校中企平台。由高职院校会计专任教师团队成立代理记账公司,与校企合作企
5、业和创业孵化园内的企业签订财务外包协议,指导学生进行真实财务演练。“会计职业人团体”合作办学平台。职业教育的使命和需求赋予了会计学会新的内涵,可以建立“会计职业等级资格(一级、二级、三级)”认证,和会计职业教育的技能、知识、行为打通。“产学研”平台。借助行业协会,参照行业工艺流程,由职业院校和会计学会,制订行业会计规范业务。选择在典型企业试点后,作为职业教学标准。虚拟商业社会经济大环境下的会计综合实训平台。在高职院校与会计学会的规划下,由教育型企业完成虚拟仿真基地的建设。三、优化高职院校“双创”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创”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和角色定位进行界定,依托产教融
6、合平台,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创”型人才的创新点和创业点。(一)创新课程体系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通过多元培养主体科学改革会计课程体系。高职院校要经常或定期的下企业开展会计专业建设的调查制度,采用调查与访谈等多种形式,主动获取专业建设的信息。调查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企业的技术水平、劳动组织方式、人力资源的需求状态、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情况等。通过广泛的实践调查来确定高职会计专业课的设置,以确保与其他层次会计教学的衔接。将“双创”理念纳入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财务会计是企业的命脉,通常情况下会计人员都有着严谨的作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大多也是如此。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不仅可以活跃会
7、计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满足企业对于“双创”型会计人才的需求,还培养出大批“会财务、懂管理、有创新、敢创业”的复合型生力军投入到经济建设中。(二)强化实践教学,构建产教融合教育平台构建“财务共享中心”式产教融合教育平台,可以解决会计专业的实践课程的校内外仿真实习实训,解决学生实践的交通、场地、条件、管理的限制。使会计专业学生在校内外仿真的环境中,经过一系列的会计核算、报表分析等全过程实训,架起连接高校理论教学和实际工作环节的桥梁,帮助会计学生了解和培养岗位胜任能力,提高自我认知,培养综合创新能力,引导其职业规划,尽快完成从学习到就业的衔接与过渡,提升创业创新能力,实现成功就业。依托“财务共享中心
8、”式产教融合教育平台,探索出一条培养“双创”型会计专业人才,为本地经济发展与建设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新创业人才。(三)建立“双创”型人才培养第二通道开展“双创”论坛活动,以会计竞赛为载体,创造更加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空间。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训练主要包括管理会计实训、资金出纳岗位实训、审核会计岗位实训、成本会计岗位实训、会计主管岗位实训五大模块。通过课赛一体化,将竞赛项目融入会计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计划中,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高水平、无差别的专业技能强化训练,考核通过后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将大幅跃上新台阶,这将极大地提高会计专业“双创型”学生的培养规格与质量。通过建立“双创”型人才培养第二通道,让所
9、有高职会计专业学生都能够通过教学和集中训练,将所学的各门专业课程的理论、方法综合运用到课程设定的经营运筹、商业对抗与竞争案例中去,会极大地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判断风险、运筹策略、应对变化、取得业绩的能力,大大提升了未来创新与创业成功的概率。由于“双创”型人才培养第二通道的难度设置和竞技性,提高了教学训练的难度,同时通过考核的强制性整体提高人才培养的规格水平。“双创”型人才培养第二通道的建成,将为高职会计专业的竞赛参赛集中训练创造条件,使参赛训练常态化成为可能。同时由于所有会计专业学生都将在课程内接受竞赛软件的教学与训练,这将为优秀参赛学生的选拔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有利于高职
10、院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体现效果。(四)优化师资结构依托产教融合平台,培养“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双创”型师资队伍,同时将企业一线、会计学会、行业协会等专家引入课堂。首先,必须优化现有教师队伍。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老师缺乏实践经验,而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实践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拥有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还要熟练掌握企业会计相关岗位的实际操作流程,所以对会计专业师资队伍进行再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省教育厅和高职院校都鼓励教师在工作之余,深入企业进行一线挂职锻炼,不断提升教师的实际业务水平。其次,聘请企业会计部门人员。高职院校可以在校企合作企业里面,选
11、择一部分责任心强、热爱教学工作、会计业务熟练的人员担任兼课老师,这部门兼课老师不但可以承担一部分会计课程理论教学,也可以带领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实操教学与指导。再次,让校企文化相互渗透与融合。高职院校应鼓励会计专业专兼职教师充分利用课堂、竞赛、讲座等平台,将先进优秀的业文化融入会计人才“双创”精神培养的全过程,将企业创始人的创业创新经历作为典型案例写到教案里面,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和学习。最后,兼专职教师互相帮助,扬长避短。如何培养高规格的高职会计专业“双创”型人才,还需要兼专职教师不断探究与摸索。在制定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时,兼专职教师可以各抒己见,企业兼职教师对实验实践熟悉,而高职院校专职教
12、师则对会计理论基础知识熟悉, 两者可以取长补短、凝聚共识。(五)改革考核方式高职院校要依托会计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科学的会计专业“双创”型人才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在传统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考试成绩好的学生,一般都被认定为优秀的学生。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更多的是强调“双创”精神,那么对优秀学生的标准也需要重新定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传统的考核方式一般分为考试和考查,每门课程的成绩主要由任课教师评定。改革后的考核方式,首先考核主体应该由校内教师与企业兼课教师共同担任,充分利用课堂这一载体,无论是理论课程还是实践课程,都从创业创新理念培养的角度出发,首先由专任教师负责向兼职教师介
13、绍学生学习情况、教材情况等,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再由兼职教师分享实践操作经验、实践操作难点,传授新兴技术与创新知识、创业技巧等,最后由专兼职教师根据会计专业学生一个学期的整体情况,共同商议打分评级。(六)建立保障机制完善会计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组织管理体系。一是对兼职老师采取校企共同管理的方式,使企业能够支持兼课老师的兼课行为,保证兼课老师有一定的教学时间,确保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二是争取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三是会计学会、行业协会在培养“双创”型高职会计人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持续保持良好的合作与共赢关系;四是与教育型企业,主要指会计技能大赛软件企业方,及时交流和研讨,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五是与产教融合中的合作企业保持良好的关系,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各种资源,积极参与到教材开发、课程改革、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效整合校企文化中的相融元素,找到产教融合点,为创新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