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教师关系密切的学生在课堂更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会犹豫不决,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效果更好。按照新课程要求,学生应该拥有一个快乐的学习生活,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带动学生健康发展。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对教师的反馈会给教师带来动力,激发他们作为教师的信心。然而在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制约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开展成效。对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使之与新课改要求相契合。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现状(一)教学内容与生活脱节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来自生活经验,尤其是法治方面的经验
2、,应该融入小学生的生活,培养他们的守法意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情况并不理想。在小学阶段,道德和法律课程长期与学生的生活脱节,教师只关注课本内容,组织的教学活动目标不明确、不切实际,导致教学质量不高。教师应组织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以便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时能够轻松地运用所学知识,选择正确的解决方案。(二)作业设计不合理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而且取决于作业。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强化、巩固课堂内容,是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能够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作业也可以成为教师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
3、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度,从而提供针对性的辅导,或者根据反馈信息调整课程内容。有的教师认为课堂教学时间能够满足学生需求,没有必要布置家庭作业。与语文、数学学科的作业不同,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可以反复写、反复做,主要让学生体验情感,培养技能和习惯。有的教师有精心设计作业的想法,但是缺乏经验,布置长周期的作业,却没有做好后续工作。在长周期作业下,教师要区分作业难度,鼓励学生坚持完成任务,并在后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因此,教师要花时间考虑如何布置作业,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三)学生探究能力不足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忽视了与学生交流,不主动询问学生的想法,学生只能照着教师的话去做,没有自己的思考,也不愿意向教师提出自
4、己在思考中产生的问题。另外,有的教师采用传统的灌输模式,照本宣科,学生对所教授的内容不感兴趣,上课时没有参与感,难以产生探究欲望,课下也不会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这就会导致学生逐渐丧失自主探究能力,课堂知识学习比较被动,难以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入理解。二、新课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一)坚持师生共进原则教师与学生是一体的,教师的发展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将对教师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教师要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积极参加校内外培训活动,听取专家讲座,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定期与其他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互相听课、评课,发现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积极改正。教师也应关注学生提出的各种问
5、题,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反馈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行相应的调整。(二)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是教育目标的实现者、教育活动的领导者、教学方法的探索者和教育过程中的引导者。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活动教学、体验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教师每节课可以选择2-3种教学方法,并根据不同教学方法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丰富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实现教育目标。此外,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不能拘泥一格,而是要不断地学习和拓展,丰富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新鲜感的同时,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较高的积极性。优秀的
6、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倡导快乐教育,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密切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使他们在一种舒适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思考学科知识。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要发现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给出有启发性的答案,激发其探索知识的兴趣。三、新课标背景下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一)开展主题教学,凸显教学目标道德与法治学科理论内容较为抽象,如果直接口头讲解,学生不仅难以理解,还会因为内容枯燥逐渐丧失学习欲望。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凸显教学主题,结合实际生活为学生具体讲解,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
7、专业能力,除了在日常教学中积累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从其他优秀教师那里积累经验,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水平,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其次,备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备课的目的是根据课程标准从结构上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而不是简单地堆砌教科书内容。最后,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深入把握教材内容,了解教材编写逻辑,从而更好地设计教学方案。例如,在教学班级生活有规则一课时,教师要强调不能破坏规则、以及破坏规则的后果是什么,引导学生把握好课程方向,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设计家庭作业。例如,可以在课上设置一个较长的时间段,由教
8、师带头制定一个时间安排,引导学生遵守,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跟进并获得学生的反馈。在该单元结束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是否按照计划行事,如果不能,是什么原因阻碍了他们的行动,以帮助他们培养耐心,建立一个关于该主题的知识体系。现代信息技术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应该训练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大量的相关信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吸收所学知识,进而提高知识掌握效果。(二)依托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方法多媒体网络的应用为教师提供了丰富教学手段的选择,将抽象难懂的知识转化为具象、简单、合理的内容。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
9、术,将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在多媒体网络下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感受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快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内容虽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很大关联,但是由于学生在生活中没有很强的意识,因此无法有效吸收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师在依托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体现多种情境,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学习内容。教科书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可以改变旧有的教育模式和单一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要树立“互联网+教育”理念,有意识地将网络资源与学生的生活联
10、系起来。虽然很多教师有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育设备教学的经验,但是在整合教材和网络资源时束手无策。因此,教师要仔细识别互联网上哪些资源对学生有用,哪些资源与学生的日常经验相匹配。其次,让整个学生群体参与进来很重要。在课堂上插入多媒体资源时,重要的是让学生的眼睛、耳朵、嘴巴和大脑参与进来,图像比冰冷的文字更容易被接受。例如,在关于节约用水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展示干旱地区的图片或湖泊等水源减少的视频,也可以制作一个动画,让学生找出图片中浪费水的情况,思考应该怎么做。最后,记录教学过程。并不是所有的方法都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可以用来记录教学过程,找出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考虑所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有
11、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并思考其他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三)贴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指南,帮助学生树立是非观念,培养道德和法律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只是直接讲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学生不能产生深刻印象。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具有教育价值的资源是学生熟悉的、可以理解的、可以接受的。结合实际生活开展课程教学,利用生活中的不同案例引导学生实际体验,可以更好地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受。因此,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用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代替教科书中的文字,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
12、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是简单地在教学过程中插入事例就可以的。首先,学生生活不仅受地域的影响,还受学生本身经验的影响。从地域上来看,不同地区环境对学生有显著影响,例如,在学习节约水资源相关内容时,学生可能处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对水资源缺少的情况没有体验,可能没有节约用水的观念,教师就要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给予学生一定的情感冲击。从学生的生活体验来看,有些教学活动是学生已经参与过的,对这些活动来说,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回忆已有经验,并引导学生参与新的体验。其次,教师在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同时,不能忽视其法律意识的培养。例如,在“我们爱整洁”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
13、察自己的同桌有哪些不整洁的地方,并帮助其整理,让同桌知道哪种形象更好、更美观,从而更追求整洁的形象。不好的习惯可能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麻烦,如某学生因为邋遢,所以同学们都不喜欢和他玩,他也没有朋友,教师可以挖掘学生之间的这种小细节,并由此结合教材进行讲解,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认知,又能有效改善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四)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开展对学生道德观念与行为品质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在注重学生价值观念引导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课堂上,教师要组织更多的教育活动,更灵活地使用教学材料,
14、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能力。学习来自实践,如果只是单纯地开展课本知识教学,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无法产生实际感受。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提升综合能力,教师要结合教学主题内容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实践中自主动手动脑学习。学生在受教育阶段不仅是学生,也是社会的一员,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和道德素养,教师要在实践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引导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文价值观念。例如,在低年级,教师可以使用一些绘本故事来支持学生的技能。使用图画故事的活动有两种类型:一是用图片来说明一个特定的活动或过程,让学生沉浸在这一情境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扮演一个角色,体验人物的情感,
15、并将学到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指南。在角色扮演中,学生可以学会正确的行为表现方式。二是使用修辞法,即学生根据图画书内容,加上适当的补充,讲一个小故事,以发展语言技能和逻辑。课堂之外,教师可以组织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还可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的所学知识,让他们意识到知识是非常有用的。例如,在学习环境保护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带领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和他们一起参加植树活动,培养他们的美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在学习不破坏公共物品的重要性相关内容时,教师也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博物馆、英雄故居等场所参观,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自己的认知,增长见识。
16、四、结语新课标理念下,当代教师必须了解新的教育理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实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活动,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将学生培养成新时代人才。如果教师没有扎实的专业素养,没有对新课程标准的适应能力,就容易在时代发展中落伍。首先,教师在调整自身角色方面,应以教师的“教”激发学生的“学”,在教与学的双向互动过程中优化整个教学结构。其次,在教师使用教材方面,教材是教学工具,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要求,自主选择、灵活使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最后,重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和情感教育,提倡鼓励式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足够的信心面对困难和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