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学习之我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高效学习之我见.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数学高效学习之我见调查研究表明,现在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减轻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已经迫在眉睫。否则将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为此,国家出台了一波又一波的减负政策。1但是,减负后学习效率是否会降低成了大家关心的问题,我认为只有高效学习,学生的负担才能减轻;只有高效学习,减负才能长久地落实下去。就小学数学学习而言,我认为高效学习就是在老师科学、合理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由、自主、合作交流中深度学习,理解、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发展思维,空间观念,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在学习小学数学时做到高效高质呢?我认为可以
2、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保障参与度(一)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认为有趣或者有意义的才会吸引他们的注意,他们才会参与到学习中来。如果学生的注意力不在课堂,那么他们学习必然是低效的,或者是无效的。因此,课堂呈现时需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兴趣唤起他们的注意。2如教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时,教师可以首先呈现几组学生们的生活照(每组两张照片,内容一样,形状一样,大小不同),接着让学生挑选出一组最喜欢的照片;然后问,这两张照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观察比较后发现:它们形状相同,大小不同。此时,教师可以隐去两张照片的图案,抽象成两个长方形。然后进一步提问,这两个
3、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有什么关系,进而引出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相关知识。在此过程中,他们自己的照片出现在课堂上,出乎他们的意料;而且照片中还蕴含着今天的数学知识,这就让学生感觉很有趣,注意力自然就被吸引到课堂中来了。(二)注重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让学生保持注意力新课标指出,只有当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能解决实际问题时,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保持他们的注意。因此数学学习时,我们要联系生活实际,从实际出发,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让学生保证注意力能够长时间保持。如教学“树高与影长”一课,导入时教师可以说,“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学校的旗杆有多高吗?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它吗?”这个实际问题一抛出,学生的注意
4、力,立刻就被吸引过来了。实践活动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到室外进行学习,量竹竿、量影长、做记录、算竹竿和影长的比值,讨论他们的发现: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物体的高度和影长成正比例。在整个活动中,他们一直在测量、统计、列表、计算、推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方法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注意力一直是保持的,学习也是高效的。(三)有意识的锻炼,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持续性研究表明,集中注意力这一项基本技能,小学生掌握得还不是很好,我们教师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通过一些训练来提升他们注意力的持续性,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如每堂课开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一玩“找不同的游戏”,如出示两个近似的长方体,让他们找出其中
5、的不同;或出示两组数据,找出其中不同的规律当他们正确找出时,教师要及时表扬或奖励他们,给予正强化。经过这样长时间的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一定会得到大大提高,注意力的持续性也会得到加强,学习的效率也会得到提高。二、重视知识间的联系,体现整体性研究表明,如果能把所学的新知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起来,或者学习完一单元后,让学生把这一单元知识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整理成思维导图,那么他们学习的效率必将大大提高。(一)将新知与旧知联系起来当学生刚刚学习一个新的数学内容时,对于他们来说,这个内容是陌生的,抽象的。如果能将这个新知与学生已有知识发生联系,那么学习就会自然发生。如教学“转化的策略”这一课时,学
6、生初步理解了这一内容后,教师可适时提问,“同学们,在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中,有运用转化这一策略的吗?”经过回忆、小组讨论,他们发现当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这么多内容都与今天学习的“转化”是密切联系的。这么多内容都串联起来,合并成一个知识系统,学生一下就豁然开朗。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掌握今天的学习内容,提高了学习效率。(二)把相关知识整理成思维导图心理学研究表明,零散的、分散的信息不容易记住,而且更容易被遗忘,如果把有关联的知识根据知识结构整理成思维导图,那么知识间就形成了一个整体,也就更容易记忆和掌握。如教学“数的整除”
7、,这一单元内容比较多,概念比较抽象,知识点也比较零散。当全部学完后,可以让学生把与数的整除有关的知识点按照逻辑顺序整理成思维导图。这样,就有效地建构了倍数、因数等一系列知识点的联系,形成了知识网,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也便于学生更好地提取和应用,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三、讲究练习的科学性,提高有效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呈现先快后慢的特点,刚刚学习的内容如果不及时练习,及时巩固,遗忘是最快的,那样的学习效率是低下的。可见精选的、科学的练习,可以更好地巩固新知,拓展思维,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一)少做精炼,触类旁通之前,学生在数学学习时,为了巩固提高,大搞题海战术,
8、学生痛苦不堪,学习效率极其低下。新课改要求,我们学习既要增效,还要减负。因此,教师在安排练习时就要做到少而精,让学生做会一道就能弄懂一类,真正做到减负增效。如教学完圆的周长后,教师就可以出这样一道练习:如图,一个半径0.5 米的圆环从一面墙沿着直线滚到另一面墙,一共滚了6 周,两面墙之间一共长多少米?大部分学生会直接套用公式列式算:23.140.56=18.84(米),而笔者认为,这时可以先让学生画一个半径1 厘米圆,然后画出滚动一周后这个圆的位置,接着让学生量一量第一个圆最左侧到第二个圆的最右侧的距离,并且算一算圆的周长。此时学生发现第一个圆最左侧到第二个圆的最右侧的距离不是圆的周长6.28
9、 厘米,而是一个圆的周长加上一个直径的长度,是8.28 厘米。这时,教师追问,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通过之前的画圆、测量、计算、观察、比较后发现,圆滚动一周,就是第一个圆心到第二个圆心的距离,而第一个圆最左侧到第二个圆的最右侧的距离是圆的周长还要加上一个直径的长度。这时,此前两面墙之间距离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学生对于圆的周长也就理解得更加深刻,关于圆的周长这一类问题,他们都学会了去分析、去解决,举一反三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二)分散练习,化繁为简信息加工理论指出,利用好分散练习法,可以大大地减少记忆负荷,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孩子的成绩。所谓分散练习,就是将学习材料分割成小块逐步学习,并每隔
10、一段时间对学过的材料进行复习。比如要求学生背诵100 以内的质数,可以分成20以内的,20到50的,50到100的,每天上课前背几个,学生自然而然就记住了。再比如学习分数的意义,2/3既可以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3 份,表示这样的2 份。也可以表示把“2”平均分成3 份,表示这样的1 份。如果遇到理解内化比较慢的同学,一下子不能完全接受,这是我们可以根据分散练习法的理念,每天上课前出示一个分数,问一问,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用图怎么表示。这个过程学生并没有去额外花时间,而收到的效果却很好,真正做到了事半功倍,减轻学生的负担。综上所述,让学生减负并不是减效,数学学习的减负并不是降低难度,而是在更少时间内完成我们的学习任务,甚至超额完成。虽然我们时间花的少了,练习题做得少了,但数学学习的效率却没有降低,甚至比原来还高。这是新时代、新课改对我们数学学习提出的要求,只有在这样高效的数学学习中,学生素养才能得到提高,学生的发展才能更加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