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开放式课堂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路径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开放式课堂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路径探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构建开放式课堂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路径探析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只有学生具备了数学思维,才能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有效构建逻辑思路,完成问题的分析和总结。文章对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有效构建数学开放课堂的方法进行探讨,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基础。关键词:开放式课堂;小学数学;思维运用;解题过程构建开放式课堂,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是小学数学教育发展的重要需求。在开放式课堂中,数学教师要积极把握教学内容与方法,通过活用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生活、重视自主探究以及设计开放问题等路径,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提供积极有力的支持。一、基于开放式课堂活用教材内容开放式课堂的构建
2、,能够给小学生提供更多思维锻炼和运用的机会,改变过去僵化学习的情况。开放式教学实施中,需要活用教材内容,依据教材来灵活设计,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標,激发小学生思维的延展和深化,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成效。例如“圆柱和圆锥”章节教学中,数学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梳理和丰富,引导学生以圆柱和圆锥体为基础,进行知识的扩展和构建,提高学生对数学图形知识的认知和掌握。传统的教学环节中,讲到圆柱与圆锥知识,一般都是通过讲解计算公式,让学生记住如何求取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对这类立体图形的计算,由于学生思维中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对立体图形的性质和特征把握不足,整个学习成为僵化的,一旦题目发生变化,很多学生
3、就会无从下手。基于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目标,通过开放式课堂的构建,让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时,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完善教学内容。通过圆柱和圆锥的数学图形,让学生通过思维运用,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进行关联。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发现图形之间的内在关系。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以动态的方式来形成圆柱和圆锥,这样的教学内容扩展,让学生直观理解了立体图形是如何通过平面图形转化而来,从而在进行圆柱和圆锥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时,无需死记硬背公式、定理,而是通过思维活用来找到有效的条件,如圆柱体体积求取时,即便题目中未明确给出高和底边周长,也能够基于数学思维,根据圆柱体展开后的长方形的
4、两个边的长度完成计算,从而实现开放课堂中思维培养和激励的目的。二、基于开放式课堂紧密联系生活数学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开放式课堂与生活情境的联系,从生活层面来帮助学生构建起有效的思维方式,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融为一体,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在开放式课堂上,对学生难以理解和领会的知识,以生活为突破口,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知识学习更加高效。例如“生活中的负数”章节教学时,数学教师可以引入生活案例去解释为何数字会分为正数和负数,以及负数所表达的数学含义。学生在面对负数这个概念时,会存在思维上的困惑,正数和零都具有真实的意义,可以看得到、摸得着,如生活中应用正数表示存在的数量,
5、3个苹果、5支笔等,如果什么都没有,则用零表示。负数难以被学生理解,就需要数学教师从思维层面引导学生找到生活中对应的案例,诸如在表达温度时就会用到负数,教师让学生回忆一下经常听到和看到的天气预报,当冬季时北方地区的温度经常会出现“零下”这样的说法,那么“零下”应当如何表示呢?通过这样的开放式课堂启发,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已经学过的正数和零之上,而是基于联系生活实例进行思维调动和扩展。这时数学教师基于生活中的负数,让学生理解负数的数学应用价值,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教师让学生观看天气预报,学生发现“零下”多少度,就是用“负”多少度表示的,如“零下9度”可以表示成为“-9”。通过这样的数学学
6、习,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激发,根据生活实例,学生能够总结出负数表示小于零的数量含义,显著增进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三、基于开放式课堂重视自主探究基于思维培养目标的开放式课堂构建,需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机会。通过自主探究,能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思考和分析,找到数学问题的关键,在各种数量之间建立正确的逻辑关系。自主探究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引导而不是讲解,这样可以弱化思维定式,让学生的思维发散,在自主探究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营造积极的探究氛围。例如“方向与位置”章节教学中,数学教师让学生对特定的位置进行描述时,可以基于思维培养的需求,鼓励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方式一起讨论和分析。为
7、了使课堂讨论和探究氛围更好,教师可以利用城市地图等教具,吸引学生对方向和位置知识的关注。数学教师展开城市地图后,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中的各种建筑、地点等,然后让学生找到从学校到公园的线路,根据线路描述如何具体行进。这个教学环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小组讨论时,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想到的路线是不同的,因此在讨论过程中,会出现多种不同的方案。针对这种情况,数学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的思维,通过城市地图上的方向和距离等因素,找到最佳线路。学生在分析和讨论时,为了更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会积极参与其中,运用方向、距离等来有效表示位置信息。如“从学校向东走500米,然后向南行进800米”或者
8、“学校大门东偏南60度有一条小路,行进1000米”通过自主探究和课堂讨论,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一个角度,在讨论中会受到他人的启发,发现数学问题分析可以从不同层面入手,这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四、基于开放式课堂设计开放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利用开放性课堂,设计有效的开放式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和激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有效的数学分析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对称、平移与旋转”章节教学中,数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开放问题。开放问题与传统的数学问题区别在于,开放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学生通过思维运用,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会得到不同的答案,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思
9、维运用能力,打破原有的思维局限,可以让学生进行思维延展和深化。数学教师在对称、平移与旋转等知识的讲解中,可以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不同的图形运动情况,并提出开放式问题:“图形平移和旋转后会得到一个新图形吗?”这个问题会引发学生的思考,并进行图形平移和旋转的尝试,由于学生的思维角度不同,平移和旋转方法也有差异,进而学生得到的答案不同,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自己与他人的答案中寻求数学规律,积极进行数学内容的对比和分析,使学生对数学概念的领会更为清晰和深刻。五、基于开放式课堂调动思维运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是十分关键的。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和习惯,才能够
10、在面对数学问题时有的放矢。通过开放式课堂的构建,打破原有数学教学的壁垒和局限,让课堂真正“开放”,为学生提供更多思维延展和深化的机会。在思维调动方面,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特点,针对小学生的思维习惯,结合数学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内容和环节的充分把握和优化。例如“多边形的面积”章节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在讲解课程时,适当增加教学难度,通过不同多边形的面积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可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运用数学思维来完成问题解答。数学思维的形成,需要数学教师的指导。在多边形面积求取过程中,数学教师设计一系列带有内在数学逻辑联系的题目,学生在解答一个题目后,对后续的题目会形成一个思维上
11、的铺垫和引导作用。小学生沿着这样的数学教学过程,逐步深入和构建数学思维,从而养成正确的数学思维习惯,可以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快速找到关键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数学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个简单多边形的面积问题,这对小学生而言较为直观和简单,学生通过回忆所学知识、提炼出解答的必要元素,可以有效地完成多边形面积求取。这时,数学教师再一次呈现出多边形面积问题,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的问题难度增加,不再是简单的多边形,而是不同多边形组合而成的复杂多边形。面对这样的问题,小学生的思维会遇到一个屏障,无从找到解题的关键。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对复杂多边形进行转化。当学生看到电子白板上被教师一块一块分割出来的很多个多边
12、形时,会在忽然之间发现复杂多边形的特点。在这样的思维启发下,小学生再面对类似的多边形问题时,会想到如何进行有效分解,将难以解决的问题分解为多个简单的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解题效率,强化数学思维能力。六、基于开放式课堂引导动手实践小学数学课堂的传统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无法真正融入教学环节,对这种状况,数学教师可以基于开放式课堂,让小学生参与动手实践。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再仅仅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获得,还可以通过动手实践有直接的体验和感受,这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能力来说效果非常显著。数学教师在设计动手实践环节时,要找到能够引起小学生兴趣的落脚点,这样才能使动手
13、实践更加有效。例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章节教学中,数学教师改变教学过程,将过去由教师展现的知识环节,让学生动手去完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与小学生以往学过的图形有很大的不同,不再拘泥于平面圖形特质,基于立体图形让学生对数学图形内容有了更多的认知。在教学中,数学教师需要通过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让学生理解立体图形点、线、面、角之间的关系,这个过程就是动手实践的有力切入点。数学教师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一张白纸,让学生根据要求折叠成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折叠前,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白纸的某些区域进行涂色,当纸张被折叠后,观察涂色的区域在什么位置,与其他区域有怎样的关系。小学生在折叠后发现,原本的涂色部分已经不
14、再处于一个平面之内了。这样的实践动手过程,会引发小学生的思考,通过对不同平面内的区域进行观察,学生会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线、面、角关系更加复杂和多变。这些数学要素的组合和分解,对立体图形的形状和特征都有直接影响。数学教师利用开放式课堂,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运用相关知识,完成动手实践任务。如数学教师给学生多个正方体,这些正方体随机堆放在一起时,会形成一个复杂的立体图形,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和拆分,堆放结果要满足教师提出的任务要求,如“多个正方体堆砌而成的立体图形,只能有12个表面。”或者“这些正方体堆砌后,从右侧看必须是一个长方体,那么有多少种组合方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去验证心中所想,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也更加深刻和全面。当学生面对相关数学问题时,可以有效找到解题关键。开放式课堂让数学教学更加生动和具体,学生也能够不断强化数学思维能力。七、结语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可以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开放式课堂的构建,让数学教学更为灵活有效,让学生能够充分融入课堂中展开思考,调动思维来完成数学分析和思考。在数学教学完善和优化中,开放式课堂可以为教学创造更加积极有效的氛围和环境,学生的数学兴趣被激发,思维更加活跃和积极,能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引导,运用数学思维来提高知识理解和掌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