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简史PPT学前教育简史PPT.ppt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311562 上传时间:2024-09-03 格式:PPTX 页数:70 大小:425.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简史PPT学前教育简史PPT.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学前教育简史PPT学前教育简史PPT.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学前教育简史PPT学前教育简史PPT.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学前教育简史PPT学前教育简史PPT.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学前教育简史PPT学前教育简史PPT.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简史PPT学前教育简史PPT.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简史PPT学前教育简史PPT.pptx(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学前教育史,绪论,一、关于本学科的发展中国学前教育史是中国教育史学科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陆续出版了几本中国学前教育史著作,逐步建立起本学科的学科体系,也标志着本学科开始取得独立的学术地位。二、本学科的研究对象我国自古至今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规律。,三、学习本学科的方法论正确的态度是“批判地加以总结”。作为历史学科,史料很重要:1、文物:1)古文化遗址:2)地下挖掘出的文物:3)历史性的建筑:2、文献:中国古代的文献主要包括:1)经;2)史;3)子;4)集。近现代历史文献则包括国家有关发展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教育制度等以及有关学者

2、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论著等。,四、本学科的学科体系绪论上编 古代的学前教育第一章 先秦的学前教育第一节 教育发展概述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实施第三节 学前教育思想的发源第二章 秦汉至清中叶的学前教育第一节 教育发展概述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实施第三节 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下编 近现代的学前教育第一章 近代的学前教育第一节 教育发展概述第二节 清末的学前教育第三节 民国的学前教育第四节 康有为的学前公育思想第二章 现代的学前教育第一节 教育发展概述第二节 五四运动前后的学前教育第三节 苏区和革命根据地的学前教育第四节 学前教育思想的新发展,上编 古代的学前教育,第一章 先秦的学前教育,第一节 教育发展概

3、述,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学校教育的萌芽在原始社会末期“成均”,“庠”学校教育正式产生于奴隶社会。我国至西周时期已形成了完备的学校教育体系。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极度动荡,文化思想领域却非常活跃,涌现出了众多思想流派,并出现了私学。,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实施,一、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在原始人群或氏族公社内部,儿童享有平等地接受教养的权利。社会公育的内容:1)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2)风俗习惯和伦理道德规范。,原始社会末期,开始出现萌芽状态的幼教机构:成均在当时已经担负着宫廷幼儿美育的功能;庠可以视作为我国最早的初步定型化的社会幼教机构。特点:1、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2、原始部落内的老人们是儿

4、童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3、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是与儿童日后将要进行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4、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采取口耳相传,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教育的方法。,二、奴隶社会儿童的学前教育(一)详细周密的学前教育计划礼记内则中记载:“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这是我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记载,该计划具有以下特点:对儿童实施的学前教育的内容非常贴近贵族子弟的日常生活,涵盖面也非常广;对儿童的教育已经注意顾及儿童身

5、心发展的特点,注意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要求;在教育内容方面还出现了男女的区别。,(二)宫廷内学前教育的实施1、胎教从整个世界教育史来看,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倡和试行胎教的国家。据烈女传记载:“太任者,文王之母,太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君子谓太任为能胎教。”,贾谊的新书胎教中记载:“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通蹉,失误),笑而不諠(通喧),独处不倨(通踞,傲慢),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西周是我国胎教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的胎教主要实施于帝王之家、宫廷之内。春秋战国时期随

6、着学术文化的下移,作为西周文化教育内容之一的“胎教之道”也开始走出宫廷,逐渐为民间所知,为世人所行。,2、乳保之教和保傅之教1)乳保教育制度所谓的乳保教育制度,是指在后宫内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母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子和世子事务的制度。据礼记内则记载,太子、世子出生三日后,即“异为孺子室于宫中,择于诸母与可者,必求其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皆居子室。他人无事不往。”,三母对太子和世子的养护有着明确的职责分工:“子师,教示以善道者;慈母,知其嗜欲者;保母,安其居处者。”孺子室是我国古代第一个婴幼儿教养机构,是我国古代第一个宫廷育婴院。,2)保傅教育制

7、度所谓的保傅教育制度,是指宫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大戴礼保傅中记载:“昔者周成王幼在襁褓之中,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指姜太公)为太师。”三公均由男子担任,他们对太子和世子进行教育时亦有明确的分工:“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德义;师,道之教训。”,(三)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1、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等级性。2、能以文字、书册进行教学。3、有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教师。4、幼儿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比原始社会有了长足的进步。,三、春秋战国时期儿童的学前教育(一)宫廷内的保傅教育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国君为教育世子,普遍设置有保傅制度。(二)士阶层的家庭教育儒家把家庭教育

8、视作稳定社会的基本手段,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留下了许多流传后世的家教实例,如孔子教子(“诗礼传家”)、曾子杀猪、孟母教子等故事。,孟母的家教经验至少有四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1、注意胎教2、言行一致,以身作则3、为儿子选择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4、以物理喻学理,教育儿子不断学习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还没有形成较系统、全面的理论体系,属于家庭教育的初发阶段。但这些经验性的做法经后人的总结概括,逐渐具有了理论意义,从而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教巨著颜氏家训的出现积累了材料,提供了经验。,第三节 学前教育思想的发源,一、儒家学派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学前教育的影响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一)关于教育作用1、充分肯定

9、教育的社会作用“庶富教”的思想;“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教育能“感化人心”。,2、重视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则主张“性恶论”,都重视教育对于补充或改变人性的作用。“蒙以养正”是儒家的共识,孔子认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句话常被后人引用。,(二)关于教育目的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儒家真正重视的不是人的个性的发展,而是人的群体性或社会性的发展和完善。体现在这一时期的幼儿教育实践中,往往注重儿童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致力于灌输伦理道德观念等,(三)关于教育关系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上,儒家是侧重于成人本位论的。儒家追求建立“尊卑

10、有等,长幼有序”的社会秩序,因此比较强调卑贱者、年幼者对尊贵者、年长者的顺从或依从。体现在教育上,便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绝对控制和支配,即所谓的“师道尊严”。,(四)关于教育内容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儒家坚持“德育中心说”,特别注重社会伦理知识,轻视自然科学知识,尤其是蔑视劳动技能的习练。反映在幼儿教育上,儒家虽然也主张对孩子进行文字和常识的启蒙教育,但如果与行为习惯、伦理规范等教育相比较,则是居于次要地位的。,(五)关于教育方法儒家在儿童德性的培养上注重感化濡染:重视身教;重视“物教”,即利用环境和周边事物对儿童施以教育。值得指出的是,儒家在注重正面感化的同时,也从未放弃过反面惩戒的手段,但相

11、对而言“明德慎罚”。,二、墨家学派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创始人是墨子,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一)关于教育作用“素丝论”,即认为人的本性本无善恶,其发展完全取决于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肯定了人是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产物。(二)关于教育目的培养“兼士”。,(三)关于教育关系成人本位论,强调“后生”应遵从“先生”,而且更重视教师的权威,师道尊严的思想更严重。(四)关于教育内容墨家学派在教育内容问题上的特色之所在是重视自然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艺的教育倾向。(五)关于教育方法主张强化意志;强行施教。,三、道家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创始人是老子。道家崇尚自然,主张“自然无为”。(一)关于教

12、育作用“自然人性论”,反对任何人为的东西,“人为的教育”违背了“顺应自然”的法则,是对人性的戕害。道家思想的理论价值在于它提醒我们:任何人为的社会原则都有可能背离自然法则,教育在刻意造就人时,切勿忽视人的个性自然发展。,(二)关于教育目的避世的“隐士”。(三)关于教育关系主张人格平等。其立论的基点,侧重于地位低下的儿童。(四)关于教育内容主张直接取法自然或淳朴的生活。(五)关于教育方法道家的自然教育论决定了教育的过程是顺应自然的过程。,四、法家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学前教育的影响代表人物主要有商鞅和韩非,推崇法治。(一)关于教育作用“人性自私说”,肯定法的作用,而否定教育的作用,比较重视立法、惩戒。

13、(二)关于教育目的培养能法之士,(三)关于教育关系持成人本位论。但相比较于儒、墨两家以慈爱为基础来处理成人和儿童之间的关系来说,法家更重立威,偏重于惩戒教育,表现出了对亲子关系的冷漠。(四)关于教育内容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五)关于教育方法重视立竿见影的矫正作用。,复习题,简释题:1、乳保教育制度 2、保傅教育制度思考题:1、简述原始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2、简述奴隶制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3、简述礼记内则中所记载的学前教育计划的具体内容及其特点。4、评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学前教育的影响。5、简述孟母的家教经验。,第二章 秦汉至清中叶的学前教育,第一节 教育发展概述,一、

14、“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及其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使封建的学校教育完全变成了儒学教育。二、官学、私学、书院并行发展的学校教育体制1、封建官学制度确立于汉代。官学主要分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2、私学产生和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私学主要分经师讲学和蒙养教学两种程度对儿童的启蒙教育完全由私学承担。3、书院是我国古代所特有的一种学校教育制度南宋时期书院兴盛,特有的“讲会制度”,体现出一定的争鸣精神。,三、完备而先进的人才选拔制度汉代推行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推行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推行科举制科举制的推行使得学校教育逐渐沦为科举考试的附庸。,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实施,一、封建社会胎教的发展(一)胎教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胎教

15、思想的历史发展两汉时期,有关学者对此前有关胎教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升华,逐渐形成了系统的胎教学说。贾谊:贾子新书胎教篇是我国最早的专论胎教问题的珍贵文献。,刘向:烈女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妇女专史。“慎外感”说:“故妊子之时,必慎所感。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慎外感”说为后来的胎教理论“外象内感”说奠定了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些学者坚持深入地研究胎教问题,提出了一些富有新意的见解。张华(西晋):博物志;认为孕妇在视觉和食物上要有所禁忌,并应在精神上进行诗教乐教。,隋唐时期,随着中医学科的不断发展,一些医生开始从妇女妊娠的生理特点和胚胎发育的特点来研究胎教,为胎教学说找到了医学科学的依据。巢

16、元方(隋):徐之才(北齐)胎产书;“逐月看胎法”:“妊娠一月始胚,二月始膏,三月始胎,四月形体形,五月能动,六月筋骨立,七月毛发生,八月脏腑具,九月谷气入胃,十月诸神备,日满即产矣。”,孙思邈(唐):千金药方养胎:“妊娠三月名始胞,当此之时,未有定象,见物而化。欲生男者,操弓矢;欲生女者,弄珠玑。欲子美好,数视璧玉;欲子贤良,端坐清虚,是谓外象而内感者也。”朱震亨(元):格致余论慈幼论:“儿之在胎,与母同体。得热则俱热,得寒则俱寒,病则俱病,安则俱安。母之饮食起居,尤当慎密。”,2、古代的胎教理论1)外象内感古人根据经验和研究发现胎儿虽然置身在母体内,不能与外界发生直接的交流和作用,但外界的刺

17、激能引发母体身体和心理的变化,而这些变化能被胎儿感应到,从而会对胎儿的发育产生影响。“外象内感”说是一种科学和荒谬同在的医学和胎教理论。它的科学性表现在肯定与强调了胎儿母亲外在环境的整体性及其相互之间的影响和信息交流;它的荒谬之处表现在对外界环境刺激对胎儿影响作用的夸大。,2)强调“胎教”与“胎养”相结合“胎教”强调的是孕妇应注意选择良好的外界刺激作用于自身;“胎养”强调的是孕妇自身在怀孕期间应注意饮食起居、情绪调节等,尽量保持身心的平衡,为胎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母体环境。3)讲究胎教时机 古人根据经验认识到胎儿在三个月时是发育的关键期,极易“因感而变”。,(二)胎教的实施1、礼义德性之教强调怀孕

18、的妇女应注意节制自己的言行,要尽量使自己的言行符合有关的伦理道德规范。2、诗书礼乐之教古人认为诗书礼乐之教可以使孕妇心境平和,精神愉悦,从而有利于胎儿的成长发育。3、养胎保胎之教指孕妇要注意饮食起居和情绪精神等的调节,以营造一个良好的母体环境,尽量免除母体内外不良因素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二、封建社会家庭教育的发展(一)家庭教育的历史发展及家庭教育理论的形成1、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汉代: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人们普遍重视家庭教育。魏晋南北朝:政局动荡,私学和家庭教育成为当时最基本、最普遍的教育组织形式,一般的士人家庭为了求得后代平安,家世永保,特别重视家庭教育。诸葛亮:诫子书、诫外甥书“夫君子

19、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欲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颜之推:颜氏家训,2、隋唐两宋时期家教著作更为丰硕:司马光的温公家范,袁采的袁氏世范,陆游的放翁家训,刘清之 的戒子通录(第一部家训著作汇编)。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担任重要角色3、元明清时期 私塾遍及城乡;家教著作数量多,质量高:朱伯庐的朱子治家格言。,(二)家庭教育的实施 1、家庭教育的目的1)学会做人,立身处世 家庭教育首重教育子弟学会做人,这是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重要特点或者是优良传统。2)建功立业,光耀门楣3)克绍箕裘,谋生传家,2、家庭教育的内容1)道德教育礼仪常规教育(幼仪教

20、育);道德伦常教育:注重从小向儿童灌输封建的伦理道德规范,如孝悌、诚信、勤俭、为善;志向气节教育:立志成学、立志成人、立志报国;为人处世教育:谨慎做人(善于识人,出言要谨慎;谦让待人,不与人相争。),2)文化知识教育识字:3、4岁就开始;唐彪的父师善诱法。习字:6、7岁时开始。把笔、描红、临帖、独立书写。读书:识字以后开始。窦克勤:“至五六岁时,先令读三字经,次令读小学、孝经、四书,时加讲解,以开明其心。俟十数岁后,渐令读五经,可渐深以文。若戏文、小说及一切荡心之书,切不可使入目。”(寻乐堂家规),3)生活常规教育 朱熹的童蒙须知。4)身体保健教育古人通常比较强调小孩的言行举止应该本分、规矩,

21、并认为嬉游会使人荒废学业,所以在古人有关家庭教育的思想中我们就很少能看到关于幼儿体育、保健、游戏等方面的论述。3、家庭教育的原则与方法1)及早施教袁采:“教子当在幼”。因为幼童尚未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思想纯正,容易受教育。,2)严慈相济父母在子女面前应庄重严肃,注意树立父母的权威;父母对子女应严格要求,严加督导。3)注意环境的习染 家长要注意以身作则;重视良好家风对后代的熏陶作用。,三、封建社会的宫廷学前教育汉代:统治者重视对皇室子弟的教育,同时有许多学者和政治家如贾谊对西周以来太子教育的经验进行了总结,系统地提出了太子教育的理论。汉代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均十分重视对皇室子弟的教育,保傅教育制

22、度也日趋完善,各朝代一般均设置有三师即太师、太傅、太保来教诲、辅佐太子和诸王。,四、封建社会蒙养教育的发展(一)蒙学的类型汉代:书馆明清时期:坐馆或教馆、家塾、村塾或族塾(二)蒙学的教材秦:苍颉篇(李斯)、博学篇(胡毋敬)、爰历篇(赵高)汉至唐:急就篇(汉代史游)宋以后:种类多,内容丰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三)蒙学的教学1、识字:集中识字2、写字3、读书:“读新书不忘温旧书”4、作文:“先放后收”,五、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1、打破了过去奴隶主贵族垄断学前教育的局面,使学前教育成为普通平民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学前教育的内容大为丰富,涵盖了德、智、体诸方面,并出现了许

23、多专为幼儿编写的用于思想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等方面的教材;3、对幼儿的潜能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挖掘,学前教育内容的难度与广度均有较大的增加;4、学前教育的实施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在实施过程中,总体上是重教轻养;5、儒家思想规范指导着学前教育的实施。,第三节 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一、贾谊的教育思想(一)生平和主要的教育活动西汉初期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22岁被诏为博士,后遭妒被贬,担任长沙王的太傅,后又担任梁怀王的太傅。他把自己的教育经验及时进行了总结,写成了贾子新书共10卷。(二)论早期教育1、早谕教“正本慎始”很重要,所以对儿童的教育应从胎教开始。贾谊是汉代最早提倡胎教的教育家。,婴儿出生以后

24、,教育的作用更加重要。贾谊主张从婴儿哺乳期就开始教育。“心未滥而先谕教,则化易成也。”早期教育成功与否,还取决于教育者是否能够根据儿童的不同年龄特征恰当地转换教育方法。幼儿:养护结合;儿童:严格管教;“既冠成人”之后:善意的劝勉。2、选左右“左右”主要是指保傅和侍从。为了给太子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后天环境,贾谊认为必须慎选左右,应选择“天下之瑞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二、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一)生平及著作出身于士族家庭,一生遭遇了三次亡国之变。晚年的时候,出于鼓励子孙后代续承家业,扬名于世,以保持家族的传统和社会地位的目的,特地撰写了颜氏家训二十篇,后世称此书为“家教规范”。(二)关于家庭

25、教育的思想1、教育要及早进行(及早施教)相信古代的胎教之法;,“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2、把教子和爱子结合起来(反对溺爱)父母对子女应严格要求,勤于督导,“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只有教育好子女,才是对子女的最大的爱护。3、重视儿童的语言教育教育子女学习正确的语言,是做父母的重要责任。,三、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一)生平和教育活动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所著四书对后世影响深远。(二)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1、重视蒙养教育将小学阶段的教育比喻为为“学做圣贤”“打坯模”的阶段。2

26、、重视环境的教育作用幼儿模仿性强,是非辨别能力弱,因此周围的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很大。赞同胎教;强调父母的以身作则;主张应为子女慎择师友。,朱熹,3、提倡正面教育为主对儿童应多进行积极引导,少采取消极限制的办法。4、强调学“眼前事”(从小事入手)在各种具体的行为上进行指导,并不断重复强化,使之形成习惯。朱熹亲自编写了小学和童蒙须知两书。朱熹认为要养成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在开始时可以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四、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一)生平和教育活动明朝中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陆王心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热心于讲学活动。(二)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1、揭露和批判不顾儿童身心特点的传统儿童教育方法传统的儿童教

27、育方法粗暴,束缚儿童的身心发展。,王守仁,2、儿童教育应顺应儿童的性情“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儿童教育应采用“栽培涵养”的办法,使儿童感到心中愉悦。3、在教学内容上,应教儿童“歌诗”、“习礼”与“读书”,以此来陶冶儿童的思想和性情。“凡诱之以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以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以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以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4、在教学程序上,主张要动静搭配,体脑交叉。“每日功夫,先考

28、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五、张履祥的家庭教育思想(一)生平和教育活动明末清初的理学家、教育家,一生主要从事私人讲学活动。(二)关于家庭教育的思想1、重视家教 父母对子女最大的爱护乃是重视家教,教子读书,遗德义于子孙。特别指出家庭中尤须注重对聪慧子弟的教育。,2、注重幼教 人在幼年时期,善与不善具有很大的可变性,且此时形成的善与不善之习,一旦成为积习,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前途,而且还会影响子孙后代的道德形成。3、主张严教“子弟童稚之年,父母师傅严者,异日多贤,宽者多至不肖。”4、提倡耕读相兼1)针对士农“互不相兼”的时弊,提出无论为农为士者,均须耕读相兼。,2)懂得

29、稼穑的艰难,劳动的辛苦,不但有利于培养子弟勤俭的作风,而且有助于锻炼身体,促进身体健康。3)通过农业劳动还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和获得“治生”的本领。5、重视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 父母提高自身素质是教育好子女的前提,是家庭教育成功的保障。能否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是教育者素质高低的重要表现。,复习题,简释题:外象内感思考题:1、简述我国古代的胎教理论。2、评述我国封建社会家庭教育的内容及原则。3、简述贾谊的早期教育思想。4、评述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5、简述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6、简述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7、简述张履祥的家庭教育思想。,唐彪:父师善诱法,“生子三四岁时,口角清楚,知识渐开,即用小木板方寸许、四方者千块,漆好,朱书千字文,每块一字,盛以木匣,令其子每日识十字、或三五字,复令其凑集成句读之,或聚或散,或乱或齐,听其玩耍,则识认是真。如资质聪慧者,百日可以识完。再加以三字经、千家诗等书,一年可识一二千字。然后从师入塾,字之识者过半,则读之易,且其目之所识,亦知属意在书,而不仰天口诵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