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飞》观后感个人领悟_1.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748475 上传时间:2022-02-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5.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子弹飞》观后感个人领悟_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让子弹飞》观后感个人领悟_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让子弹飞》观后感个人领悟_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让子弹飞》观后感个人领悟_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让子弹飞》观后感个人领悟_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子弹飞》观后感个人领悟_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子弹飞》观后感个人领悟_1.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让子弹飞观后感个人领悟 让子弹飞观后感个人领悟1“世界上本没有路,有了腿便有了路。”让子弹飞里,除了众多“扯蛋”的台词外,这句算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了,那我这篇影评就从这句话开始吧。此句出处想必众位再熟悉不过了,看透了中国社会的鲁迅先生在呐喊里用一句“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此片背景恰又与鲁迅写作年代相近,于是情不自禁地感觉这里可有一比。鲁迅的这句话讲到的正是中国人几千年来遵循的规律,顺着前人的脚印走,学手艺就要奉茶递帖拜师父,做生意就要请客送礼拉关系,这条泥路被老祖宗们走了无数回,踩得是又厚又黑,于是乎,人们走路越来越只是看路,越来越不看路人,于是乎,生活里越来越只有事儿,越来

2、越没有人。闲下来时我总爱瞎琢磨,为什么中国能出那这么些个算命的人,想来原因也不过如此,中国历史太长了,中国人口太多了,拼个概率找个前科太容易了,一不留神就会被说中了。人们常说一句话,就是赵孤里程婴老说的那句:“这就是命。”哪儿啊,这其实就是路,就是因为发现你的步长步宽,你的鞋底儿花纹跟什么明朝的张某某,或者清朝的李某某不谋而合,于是乎就把这些扩展包一个一个全都套在你头上,牵强附会也在所不惜,玩儿的就是巧舌如簧外加随机应变。贺岁帝葛大爷饰演的师爷无疑就是这种盘踞了千余年的气候下的一个产物,此人深谙官场捞油之道,走起路来春风得意,即便是在鸿门宴上也能够揣着明白装糊涂,一副谈笑风生的橡皮脸样子。如果

3、没有张麻子跳出来,他这条路真不知道能走到多远才是个完啊。这张麻子可不是什么普通人,闹过革命,上过战场,腹有诗书,心比天高。“挣钱回山里”这样的目标哄哄手下的弟兄还可以,对他自己却是万万交代不了的。他是一头强悍的狮子,要的就是寻找像样的对手,再像模像样地解决之。这或许也是当最后他横刀立马,山呼海啸一般击溃黄四郎后,手下弟兄一个个“礼貌”地离开他的原因。其实,这离去的结局早有伏笔炸火车是为了抢银子,没抢到银子不合适,于是一路人马假扮县长上任鹅城去骗银子,此时大伙儿心中所想正如九筒大哥所言:“一群麻匪碰上了一个恶霸”,就这么简单,可是不慎中了对方激将法,折了自家兄弟,能答应吗?不答应!仇,一定要报,

4、钱,一定要拿到。葬礼上劫持人质这一票干得干净利落,两大家族的钱如数送到,兄弟们心里的仇也随着胡万的玩儿完消了,就差大哥一声令下,抱着银子回山了。可是此时,“替身”圈套夹带着的一丝血腥被张牧之捕捉到了,他全身的细胞都沸腾起来,等了许久,终于有了对手,嘴里说着是报仇,心里想的是啃骨头,再硬,也得啃下来,在高,也得爬上去,否则,自己就不算是又高又硬,对他自己是玩玩交代不了的。这恐怕就是手下弟兄跟他的距离,也就是大家说的“不太轻松”吧。所以说,这是一部充满了个人英雄主义的作品,跳出了中国电影说事儿的圈圈,甚至跳出了中国人走老路的套套,拍的就是三个内容:个性,个性,还是需要的个性!很多人都说什么电影是有

5、生命的,如若所言不错,有生命的应该是有呼吸的吧,那这呼吸吐纳要是跟观众的气息也合了拍,才该算是能让观众买了帐吧。整部作品虽然霸气外露,却也时时泛着各种欢乐的光芒,而且这笑点和气口都安排得恰到好处,显然是精心设计过的,这样关乎细节的诚意,作为观众的我,买账。忽然想起狂人周立波在接受柴静访问时提到过的“搞笑只是手段,不是目的”,颇有相通之处。不过对此我倒还有一层认识,姜文的电影太像戏了,台词短小精悍,衔接紧凑,动作也是程式化地起范儿,这种不以表现真实生活为目的的手法太过传奇,反倒使得这些加以点缀的笑点在逻辑上变得不可挑剔了,颇有一种“以毒攻毒,以过度克过度”的感觉。的确,就如同片头那个被抛在高空被

6、子弹连连击中而不得下落的闹钟,三位影帝飙戏时的力度感觉就像一下子甩在了高空,而且高潮迭起,排山倒海,看得酣畅淋漓,让人好不羡慕!至于最后的那段在“市民广场”“拉选票”的戏,更是把那种象征意义的手法用到了极致。这哪儿是什么县城中心啊,明明就是个四四方方的象棋盘嘛!楚河那边严防死守,盛气凌人,不可一世,一马一车骄横跋扈,在汉界左突右踩,白花花的卒子(银子)就这样被他们轻易的灭掉了。躲在“暗堡”里的炮(手里拿着枪的百姓)起得面红耳赤,却怎奈被这一马一车拦住了出路,奈何不得。他们在等,等一枚棋子,一枚能够第一个站出来架起炮,打跑马的棋子。这个任务,在这样一部个人英雄主义电影里,岂能旁落?马应声倒地,楚

7、河那岸一片哗然,汉界此处士气大振。更加可观的是,此番不仅击落马,而且还困住了车(假黄四爷),让它无处可逃,无话可说,英雄棋手起刀落,斩断车辙,并且告诉大家,最大的威胁已然解除,虾兵蟹将尽可渡河进攻,直捣黄龙!此时,汉界一面依然呈排山倒海之势,压向了楚河对岸,可怜这机关算尽,鸿门设宴的黄四爷就此功败垂成了。好啊好啊,看得人大呼过瘾,心潮澎湃。小瞧不得,这可是革命,一场由一位浪漫的英雄登高一呼掀起的革命,小县城的财富历史性地进行了颠覆性的调整,穷人得了钱,抱了瓷器,扛了古董,出了恶气。可然后呢?英雄走了,青天就阴了,新县官上任,就又开始收税了,可一查账,这税都已经收到公元_年了,那又怎样,接着收呗

8、,照旧在大户身边跪着挣钱,不寒颤!让子弹飞观后感个人领悟2把让子弹飞好好看了几遍,感觉电影确实不错,说是近年来中国电影界的扛鼎之作也不为过。所谓“长袖善舞”,一部游走在政治和娱乐边界线上的电影永远少不了关注的眼球,更何况其能将贺岁的外衣披得如此像模像样。无论如何,比起一些忽悠观众智商的所谓“国产大片”,让子弹飞可不止高了一个档次。网上对这部电影的评论可谓铺天盖地,其中难免有一些有矫情之嫌,自己只想从剧情和历史这一角度谈谈理解。片中一号反派黄四郎掏出一颗炸弹,宣称“madeinUSA”,而且在整个南国只有两颗,一颗是在武昌起义爆发的那天爆炸,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黄四郎的出身,试想一个张口闭口洋文,

9、一身洋装的人,还拥有一颗如此特殊的炸弹,这还是普通的恶霸吗?联想到影片的故事发生在民国,我们能做出一个猜想:黄四郎同志原来就是孙中山先生的追随者,估计当时还是革命的骨干,但在推翻清王朝后思想迅速腐化,以致沦为地方一霸,干起了贩卖毒品的勾当这个与历史书上关于辛亥革命的情况一对照,倒是蛮符合的。联系到影片的上下情节,姜文扮演的假县长去黄四郎府上时,黄四郎假惺惺的认错,还让姜文当自己的介错人。那么介错人是什么?原来小日本要剖腹自杀时,估计一下子剖不死,还可能由于剧痛死得东倒西歪,影响形象,所以一般找个第二方,在自己剖腹的一瞬间将自己的头砍下来,这就是所谓的介错人,想想一个恶霸连这也懂!这足以说明黄四

10、郎有留学过日本的背景,而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不偏不倚也是在日本的东京创立的,这就更表明黄四郎早年有投靠革命的行为,而且这人文化水平一定不低。然而奇怪的是,一介土匪张麻子不但理解了介错人的意思,还指出介错应该用短刀。问题就来了:张麻子又是谁?他怎么也明白这里面的意思?接下来黄四郎的一番话更耐人寻味,大致意思是说自己曾经在十年前在酒桌上见过张麻子一面,“恰如今时今日”,第一次看时以为这只是黄四郎的一句玩笑话,通过恫吓那位假县长,希望能看出些破绽。后来发现没那么简单,因为后面张麻子对葛优说自己早年曾追随松坡先生门下,松坡先生就是蔡锷,当初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时,在小凤仙的帮助下,在云南发动了护国运动,成

11、功地推翻了袁世凯,蔡锷也曾经旅居日本。而张麻子追随过松坡先生,那他到过日本的可能性也极大。到这里,貌似一切都顺理成章。当初张麻子跟随蔡锷来到日本时,与孙中山相会,而当时黄四郎也是革命党的成员,所以才会有酒桌上相会之说。而为何黄四郎认出了张麻子而后者似乎没有认出对方呢?或许是当时一个在明处,一个在暗处的缘故吧,亦或是张麻子也认出了对方,但没有表露出来罢了。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当年同为革命战友的两人如今殊途同归,而且至少有一人认出了对方,那为什么黄四郎没有立即揭穿张麻子假县长的身份呢?这也是影片中比较理想化的一部分,或者说由于黄四郎权势实在太大(从后面的“草船借箭”可以看出),他更愿意像耍猴一样看

12、看自己的昔日战友有什么花样对自己吧。最终呢,张麻子凭借着人民的力量消灭了黄四郎。注意到影片中老百姓的打扮是清一色的光膀子黑裤,一致的就像个代号。这些人是可怜的,一直受到压迫却始终没敢反抗,即使张麻子等数人呼号了半天也没有人响应,最后来到黄四郎碉堡的也只有一群鹅可一旦他们看到了黄四郎被斩首(虽然是替身),他们的破坏欲便如火山喷发般爆发出来,山呼海啸着冲向碉楼,注意到最后一个拿枪走进去的那个瘦小的人了吗?连这样的人都拿起枪去“革命”,一方面说明黄四郎罪恶滔天,另一面也具有莫大的讽刺性,张麻子一句话非常精辟“谁有利就帮谁”,我想这句话里面也隐隐包含了导演的不平和忧虑。丑陋的中国人里曾讲到中国人时常表

13、露出的极端性,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从“打倒孔家店”到“_”里的红宝书,都说明了这个观点,而“中庸之道”和“一不做二不休”似乎也常常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导演将民众符号化,标记化,就是对人民时常表现出的麻木和歇斯底里的破坏欲表示出忧虑,一个受到不良诱导的民族的破坏力是惊人的,历史已经多次重演过这种悲剧。虽说导演对人民的观点比较消极,但他希望民众表现出更多独立性和自主性的想法却是值得嘉许的。让子弹飞观后感个人领悟3昨晚组团去看了子弹飞。132分钟,勿用说看的是笑料爆出、心弦紧绷、情绪激奋呢。影如其人,影如其名。梭梭梭的子弹飞过,整个儿透着一股儿爷们和淋漓酣畅。剧情紧凑,急转直下,做云霄飞车一样

14、赶趟儿和通透。看完了,爽完了,似乎觉得很多呼之欲出的地方,却一时又牵不出来。咳,姜大爷啊,还得套用您那句话儿,让子弹飞一会儿。先说说这片里的人物布局吧:一个麻匪、一个恶霸、一个“师爷”。这麻匪不是一般的麻匪,是从过正的麻匪,一股子“当年我就是玩不过他们,才上山当的麻匪,现在玩不过也得和他玩,还得玩赢”的清高和傲骨;这恶霸也不是一般的恶霸,看别的影评有考证据说极有可能是前革命得利者,起码是个会拽文、会洋文、会布局、手段狠的一家伙,单单是纯粹的地方恶霸的话,不见得有这么厉害和手腕,有人还说这个是隐喻,“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这“师爷”也不是一般的师爷,这是屁股兜里揣着五张委任状,灵机一动县长

15、变师爷,意欲借刀杀人康城变鹅城,会装糊涂dollar变到了,靠着两个女人(一个煤老板女儿,一个为他买官的窑姐)发迹的厉害师爷。这三个为的什么呢?师爷为钱,这个最干脆和直接,不过人性里也有善的一面,只爱钱无伤大雅,是里面人物最真实、丰满的一个;恶霸既敛财,又恶毒,或许还有一手遮天、手段无人能出其右的狂妄和虚荣;张麻子呢?最初为钱,后来六子、夫人死后,就为了“没有你,很重要”,钱在他眼里不算什么,呃,这个有点高、大、全了,单薄了,或者说转变快了点,弧度大了点。或许是姜文个人英雄主义理想的体现。可是英雄了以后又怎样呢?师爷屁股被炸飞之后,黄四郎也在自己碉楼上体面地自爆了,兄弟们围着个女人都要去上海,

16、问跟着大哥不好吗,说好是好,就是“有点不轻松”,“有点”,“不轻松”,姜文没说啥,只是说“姑娘你这样拿枪好看”,奉上两把枪只。片头的那首“长亭外古道边”又响起,只是寥落了许多,姜文策马徐走,烟熏雾霭,几多彷徨与迷惘,片头的火车白马引驾,呼啸而来,车上亦是欢声笑语,恍惚间时空旋转。或许这是没了对手的失落,还是失去兄弟的无措,还是对这番局面的到来的意义的怀疑,曾经心心念念的“没有你对我很重要”现在有那么重要吗?或者没了这一个,那其他的呢,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只是,最后,还是骑着白马在火车卷起的烟雾里跟了去。那意境待最后英雄怎整了个灰头土脸,难道如红楼梦里的疯癫和尚,隐去,隐去,不如归也,不如归再说

17、说,片中的一干鹅城群众,县长来了,白的城里女人狠命敲鼓欢迎,六子剖腹那场,一干看官只当看戏,全然不顾打的什么赌,孰对孰错,孰生孰亡,全然于我无干,待看完剖腹好戏,作鸟兽散。让我想起鲁迅叔叔笔下的国民。给他钱,他拿钱,给他枪,他拿枪,喊口号,出来打恶霸,不干。该搓麻将搓麻将,该打赌的打赌,“我打赌起码死一个”,只是死谁与我无关。谁赢跟着谁干,只要最后有的蛋糕分,但是自己绝不会冲锋陷阵。先锋队打过了,大家便要争先恐后分一杯羹,无论老弱病残,跑得快的跑的慢的。至于谁领着我们打的,不care,县长正在坐的chair,也得立马搬走,没商量。那至于跟着黄四郎的武大夫,也立马变了脸,转了向,鞍前马后,极尽讨

18、好之能。这是正常的,百姓都是跟着好处走的,怪不得他们。又或者换种说法,信心比黄金重要,你起码首先得给民众能赢的信心,这也是民众求生存的智慧与哲学。最后说说姜文比较个人的东西吧,他对女人的态度。片中一共五个女人,夫人、花姐、被袭良家妇女、黛玉晴雯子、师爷“原配夫人”。四个字概括的话,那是:欲予欲求啊,极尽尊重与爱惜。夫人吧,说了,同睡,不入身,但夫人要有什么要求呢,也不用客气,已经是个寡妇了,不能再让人家守活寡吗,但喝醉了可绝不欺负人家;花姐,开始就有点对眼了,兄弟们喜欢自己也就压下了,曾经拿枪指着自己也没事,最后还奉上两把枪;被袭良家妇女,素不相识,兄弟们也都叫过来,一一盘问,给人家个说法;黛

19、玉晴雯子,黄四郎欲杀之,立马拦住,少年不待时,如花似玉的,别杀了,多可惜;原配夫人,讨债来的,得,宝石奉上。可谓,要入身,给入身;要男人,给男人(一给还不止一个);要保护,给保护;要性命,给性命;要宝石,给宝石。姜大爷啊,英雄救美的事儿算让您做尽了,英雄的瘾您也过够了吧。而且这女人不止爱着、护着,还得由着,里面的女人几乎都是豪放之流(那个良家妇女敲着大鼓伸冤也勉强算吧,虽然是黄撺掇的有可能),不是窑姐,就是妓女,原配夫人关于儿子是不是师爷的也是靠算日子来判断的。最后几个男人围着个女人要去上海,我脑袋里忽然就跳出个“母系社会”这么个词。咳,我这联想,不靠谱了吗?呃这子弹搜搜搜的飞的贼快,还没回过

20、神来呢,就打完了。通透、过瘾,心里暗暗一遍一遍地脚着,姜文怎么能TND这么爷们啊这么爷们。张麻子带着墨色小眼镜向着汤师爷,淡定地说,演砸了吗,我怎么觉得才刚开始呢?黄四郎拿着鹅毛扇狠狠地拍着手下的脑袋说,这是“比喻”!“比喻”!“比喻”!让子弹飞一会儿老祖宗说:心急是吃不了热豆腐的!所以,我们可以说: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让子弹飞了一会儿!让子弹飞一会儿,他才能到达目的地!“让子弹飞”告诉我们坚持才能成功!我终于确定,我没有被“忽悠”!子弹飞得挺好看!你也可以去“飞飞”看!让子弹飞观后感个人领悟4年底事多,怕哪天突然要离开昆明,之前就跟小眯眼说好,其他两部你可以自己去看,让子弹飞一定要等我

21、一起看。总是想,如果不是因为鬼子来了,恐怕不会四年才能等一次姜文,17年四部电影,从没让我失望过,除了等着难受点外。中国我最喜欢的导演。有次和李博聊到姜文,聊到鬼子来了,他说有一种很微妙的难以形容的感觉,我说:先给个甜枣然后扇一耳光。他激动的说,就是这种感觉。在姜文的电影里,福与祸总是相依的,循环的,所以笑过之后,总是在想后面要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村民换来了粮食,与日军联欢后,杀戮开始了;张麻子惩戒了教头,挫了黄四郎的霸气,换来的是六子剖腹.这种感觉让人紧张却不压抑,也因为这样,姜文的电影干脆,不拖沓,没有无用的台词,无用的情节,酣畅淋漓。人物在对话时很干脆,节奏很快,这样感觉够爷们,不像陈凯歌

22、,好像总是想往文艺上靠,总是想把每个人物弄得跟大文豪似的,但是文豪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个气场能撑得起来,于是本来很诗意的话说出来就变味了,显得有点娘,于是本来的正剧就因为几句台词变成了喜剧,这是他从无极以来犯得最多的毛病。呵,这是俩人的对比。姜文电影里的黑色幽默总有种鲁迅的感觉,尖锐,讽刺,一针见血。但他又有些诗人的浪漫情怀,这些在画面、音乐、台词,甚至是色调里都能体现出来。他有些喜欢南方,南洋式的建筑,太阳照常升起里的学校,子弹里的小县城,建筑的暖色调,天的蓝,树叶的绿,都很浓烈,他把北方男人的血性和阳刚放在了南方如画的风景里,之前和人讨论哪个画家时(我忘了说的是谁),我说他把两种本不相干甚至有

23、些冲突的东西放在一起,反而凸显了两种东西的特质,反而让两个东西都显得更纯粹和浓烈。传闻说好莱坞有制作公司想翻拍子弹,我估计他们得拍成个西部片,而且时代背景不好设定啊。姜文反而就是这样,善于把看似矛盾的东西揉在一起还不让人觉得不舒服,这点早在鬼子来了里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了。人物是充满阳刚的,语言是简洁有力的,有些镜头甚至有点血腥,但画面中暖色的阳光配上久石让的音乐,这是姜文情感中细腻的地方。我老是觉得,在那种类似鲁迅语言的尖锐讽刺和一针见血下,还有些梦幻的小东西(以前学社戏的时候,我老觉得鲁迅写小时候在小船上那段有些梦幻):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夏雨撬开别人家的门只是进去玩,躲在床下看宁静,从很大的烟

24、囱里摔下来没有死;太阳照常升起里的石头房子,会飘动的草垛子,开满鲜花的铁路;让子弹飞里鹅城城门外那条水。鬼子来了里是没有梦幻的,那种电影里不适合有梦幻,有的只是糖衣炮弹。不过,我总觉得姜文好像不善于收尾,每部电影的结尾都好像差了点东西,给人感觉就像是之前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最后一步一脚踩下去软了,不舒服,就像太阳里陈冲说那句:“我倒不怕被人摸,就是被他软了一下,我就怕了。”呵呵。话说让子弹飞里后面花姐把黄四郎替身追回来的时候重复说:“他跑我就追他跑我就追”那一刻觉得太阳里的疯妈附体。貌似经过了鬼子来了的被禁和太阳照常升起很多人说不知所云,姜文总算想明白了,让子弹飞变得更为大众化。07年太阳照常

25、升起和集结号的时候,冯小刚说,姜文要是哪天醒过来了拍商业片,我的好日子基本上就结束了。我错了,我不应该看非2之前先去看了子弹,这让我有了对比。姜文确实站着把钱赚了,赚得有尊严。毕竟,国内四年磨一部的导演没几人了。让子弹飞观后感个人领悟5看了让子弹飞。看之前已经读了一些评论,看的时候觉得的确好看,但是看到中间的一个情节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愤怒和难过。我开始的确觉得张麻子挺英雄的,直到看到县长夫人死了的那一幕,那一切突然对我失去了意义。张麻子已经预料到了黄四郎会来杀他,所以他躲到县长屋里,让县长夫人等死。果然,县长夫人在乱枪之下丧命。那个让人恶心的没有一句实话的县长就在自己的夫人对自己不忠的情况下,

26、还是那么的心碎,但是侠肝义胆的张麻子是故意不救县长夫人的。这是为什么?因为县长夫人是个寡妇?是个贱女人?是个不值得英雄同情的人?她该为正义牺牲因为她的命不值钱?那么张麻子为什么还要和她同床?是因为正义的精神里不包含对女人的尊重?是因为这个女人投怀送抱所以不影响男人的正义形象?我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一个猥亵的县长能够为自己爱(无论什么是爱?)的女人真心难过,而正义的张麻子会让昨日刚和自己同床的女人送命?女人就不在正义者的正义里吗?这样的眉头紧锁的问题让我回忆影片中所有女人的形象,我只看到了两类女人:一类是鼓手,她们是为英雄、有钱人和当官的歌功颂德的;一类是妓女和陪男人上床的人。再没有看到别的女人。我是女人,如果世界真的是这样,我也得活呀。如果只有这两个选择,在妓女和鼓手之间选哪个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文秘知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