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电影观后感800字.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749500 上传时间:2022-02-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电影观后感800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孔子电影观后感800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孔子电影观后感800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孔子电影观后感800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孔子电影观后感800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孔子电影观后感800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电影观后感800字.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孔子电影观后感800字 孔子电影观后感1“朝闻道,夕死可矣”仁义道德,一边为世人所推崇,一边为世人所群嘲。复周礼使其治国,但终究不能长存于武力至上的乱世,孔子身在无间,心在桃源,世人所赞、所妒都未曾动摇其心,但终其一生思想主张还是未推进人们心中。目光在远方,可生于乱世,是孔子失败、落魄的根本原因。“夫子,你可以进去再行礼”,得势时,逃离时,门前行礼从未放弃,“他不是无所不知的圣人吗?还不知道渡口在哪儿?”孔子全心全意维护的人们、孔子“仁者爱人”的人们,在他需要帮助时,还予给他的是讥嘲与不屑,那一刻,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对于礼教文化深深的抗拒,那一刻,我听到了这个世界的混乱与嘈杂,而孔子面不改色,

2、但我看得到,他的眼眸深邃了一分。不理解的聒噪声,让这位老人更坚定了脚下的路,因为仁义道德,一定要长存世间!珠帘微动,羽扇轻启,“诗中有许多关于男女情爱的句子,我们可以探讨一下。”“君子好美,以礼求之”南子的“循循利诱”之下,孔子轻松挡过。“我从未见过如此好色如好德的人”,南子读懂了孔子在被世道蹂躏之下更顽强的心 ,孔子又何尝没了解出南子呢?同为被天下人所不屑,孔子在游说列国与教化弟子们时,不断巩固仁义之心,可南子呢?手握权谋却愿身着素衣捧卷读书,孔子在这部剧中唯一一个相似甚至更甚于他的知音,最终也被箭矢射杀。孔子还是要孤军奋战,一苇以航。这让我想起了去年的一场医闹事件,由于患者治疗费用家人不愿

3、意出,就残忍的杀害了坚持救人的医生。“医生们希望这次事件警醒患者,可患者却希望能警醒医生”在品德之心极为看重的当代,仁义礼教还是没能如孔子所期望的那样深入人心,这不是单单一个人的错误,而是一个时代的愚昧。同样在今天,有冒着生命危险奋战一线的勇士,有耄耋之年英勇逆行的先辈,但同样还是有因为哀悼一天无法娱乐活动就骂骂咧咧的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大同”思想要实现,不是靠一个人就能成功的,哪怕他是圣人。一个时代对于先驱者总是不公平的,但仍然有很多人愿意承担时代担当。让仁义代替所有私心,让礼乐代替奢靡之音,“读书不如种田”的嚣叫不再根深蒂固,声声悦耳的鸟鸣会让山林更加幽静。孔子电影观后感2“仁者

4、爱人”,他高唱着一生的追求,迎着漫天风沙而行,他向岁月长河中不经意的一瞥,从此岁月便铭刻下了他的一生。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说起孔子,总是不由自主想到一张泥塑的常年板着的僵硬脸庞,这种对“万世师表”的认知,已经传承了上千年,好像不威严,就无法展现出他的身份他的尊贵似的。但在我看过孔子这部电影,以及读过一些史实后我发现了另一个孔子,一个有血有肉的孔子!孔子幼丧父,少丧母,在青年求学求生存时,他惊讶的发现:原来人可以这么惨,他虽然贫穷,可依然是宋国没落贵族之后,但奴隶的贫穷是整个人都不属于自己的被剥削群体,就连生死都无法被自己掌握。但当他入季府做马夫时他又惊讶的发现:原来人可以这么富有,家宅可以

5、如此奢华?季氏做为“三桓”之一,鲁国头号政治家族,牢牢掌控着鲁国大权,甚至连国君曾经都可以废除。随便一顿饭抵普通人家一两年伙食费自然不是什么难事。这些天地之差,让孔子陷入深深的思考:“如何去改变”?在残酷的事实面前,孔子似乎无能为力,但圣人与常人唯一一点不同,就是常人一生只为自己而活,圣人则愿奉献自己去挽救世人,这是少年孔子。为世人而活,他后来都一步步做到了。做中都大夫时,他施行仁政、教化百姓、传授礼仪、以身作则,使中都大兴,讲礼风气为一时之冠。他任司寇,在夹谷之会挺身而出,力保鲁君逼退心怀鬼胎的齐君众人。他重立法制、以仁制民,使鲁国恢复“周公故里、礼仪之邦”的美誉。任代国相,欲堕三都,削弱三

6、桓势力。但计划实施到一半儿,便被内外两重压力逼迫,不得不离开鲁国,功亏一篑。无奈之下他只好周游列国,虽说是传诣授业,可已受尽了流离之苦。最终,他也从一个满怀理想的政治家脱变为一个专心传道于天下的学者。电影中南子有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深:“世人只知道夫子所受的痛苦,却不知道夫子从痛苦中所领悟的境界”。这一句话令孔子怔在当场,而后与南子引为知交。人们只知道孔子颠沛流离,却从未注意到孔子在颠沛中所领悟的人生意境。他可以从容地指着自己的弟子们笑着说“我衣衫褴褛,神色狼狈,如何不像一条丧家之犬”?也在饿极的时候,不顾身份去求一口饭。他的执政治国理念一次次被否决,可是他依旧一次次的继续踏上征途。真正的孔子豁达

7、、积极、刚烈,有山东人的豪气,也有学者应有的儒雅。他独特的人格魅力让他成为举世闻名的学者,开一派之先河。但最终,却无法让他成为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他太“直”了。他对人以仁,但也能说出“以直报怨”。他能感慨“逝者如斯夫”,也能高歌“岁寒,然后知松柏也”。从苦难中成长起来的孔子,就是如此令人折服,心向往之。大概上天总是仇视美好,它不能容忍一切成功水到渠成。在孔子回到鲁国后,打击接二连三传来,最得意也是最喜爱的弟子颜回暴病而亡,随后唯一的儿子孔鲤先他而去,再然后耿直、好爽的子路死于卫国之乱。弟子们惊讶地发现,孔子似乎一天之内老了,没过两年,孔子郁郁而终,死时七十三岁,举世皆惊。圣人已逝,其理永传!孔子电

8、影观后感3电影导演胡玫说“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但是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回事,他留下的是个形象,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传承。孔子连同他身后的弟子,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但他们给人的感觉确实如海涛般汹涌澎湃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整部电影一直安静地叙述着,正如孔子的一生,没太多华丽的特技与动画,平淡如水,幽香如兰,片中不断颠覆着孔子圣人的形象。心中的圣人在世界面前,在生死抉择面前,在坚守与逃离面前,心中难免会忐忑、会焦虑、会犹豫、会害怕,包围着圣人的是命运给与的苦厄与磨难,是世界给于太多嘲讽与冷漠,孔圣人面对这切,唯有用君子的胸怀去包容与谅解,用礼的光

9、芒去感化与观照,然而面对着弱肉强食、狼烟遍地的世界,礼乐道德不过是虚无飘渺的说辞罢了,天下人中用生命去践行自己理想的,唯孔子一人耳。关于子见南子一段,尽管篇幅不长,但却是本片画龙点睛之笔,周迅也很符合卫国夫人南子的角色,当妩媚的南子试图挑逗孔子时,孔子却表现出谦谦君子坐怀不乱的气概,而心里也很感激南子的知遇之恩,遂说出:“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是呀,男人好色,自古皆然,孔子首先是个凡人,只有经历女色的诱惑而岿然不动才磨练成为圣人,而孔子并不反对男人好色,他是教人“好色而不淫”,这是儒家“人道思想”的体现,比起佛家“不近女色”和道家的“天道思想”,儒家思想是适合在人间推行的,男人不可不好色,但

10、也不能纵横色欲,孔夫子教给我们的是:君子好色,取之有道。好色要建立在道德和法律的基础之上,不可逾越这两道鸿沟。剧中的孔子,尽管因克己复礼和对现实的综合权衡而毅然回绝了南子的请求,选择离开卫国继续流亡,但其内心已经为知己所感动,耳畔回响着南子最后那句话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所领悟到的境界。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不久,南子便在乘车时被刺客一箭洞穿心脏。其临死前想到在早间见到孔子的一幕,嘴角洋溢着会心的微笑,不由令人想到孔夫子那句掷地有声的话朝闻道,夕死可矣!能在有生之时幸会知己,除却巫山非云也,此生足矣。水滴洞穿了石头,铜雀水漏却永远滴不穿时间。不知最后一

11、袭白衣的如老子的孔子,那个终于明白何为“无为,无不为”的孔子,是否在最后的时光中怀念过与他有过一面之缘的卫国君夫人呢?琴声阵阵,余音绕梁,怆然而苍凉,令人三月不知肉味。子见南子,或许这种情感无关礼乐,无关仁爱,无关世间的纷纷扰扰,仅仅是相知遇相逢,仰止,行止。孔子电影观后感4看完影片后,感到有三点不可思议之处:一是我们只知道孔子是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没想到他老先生居然还是一位军事家。在“夹谷之会”和“隳三都”中,设计之巧妙,布局之合理,安排之周到,仅仅凭着一腔浩然正气和对道义的坚定信念,与妄自尊大、恃强凌弱的齐国针锋相对,舌战齐国君臣,生生迫使齐国退回了侵占已久的“汶上三城”。这当然大快人

12、心了,谁说孔子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做成了很多军事家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情。二是影片后半段的“陈蔡绝粮”中,孔子师徒被困陈蔡间多日,七天七夜粒米未进,而孔子却依然气定神闲地抚琴,以这种方式转移饥饿的注意力当然是可以理解的,但师徒们一人一口分食最后一碗马肉汤后,弟子们不是倒卧在地以保存体力,而是居然有力气围着老夫子和他的琴声运动起来,这不合常理的举动,真是让人匪夷所思。三是师徒们在周游列国途中遇到了冰裂,当时孔子的一车书掉入冰窟,孔子最器重的弟子颜回像罗盛教那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潜入冰下打捞竹简,孔子及其众弟子趴在冰窟边缘呼喊痛哭,但既无人和颜回一道下水捞竹简,也无人下水力阻颜回的愚蠢行为,直至

13、颜回冻死。这个极不靠谱的煽情情节,既亵渎了孔子,又亵渎了颜回。毫不夸张地说,作为好学生,颜回肯定把这些竹简的内容深深刻在脑海里了,难道为了老师的心血,就有必要牺牲性命吗?莫非正如旁边的观众调侃道是为了抢救文化遗产?而孔子坚持万物之灵的人始终是第一位的观点在论语乡党十中就非常清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颜回和竹简,孰轻孰重,这不是明摆着的嘛?!所以,看完电影孔子后,我没有哭。环顾四周,在这场满座的电影院中,也没有看到任何一个人哭。孔子电影观后感5电影孔子是很早之前就上映了的,为什么今天我还是要写观后感呢?因为我觉得身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文化信仰。谈到文化信仰我们想到的那首当

14、其冲的就是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因其母祷告于你丘山而得名。电影中孔子的出场已经是一个大夫的身份了。但是孔子的身世是不幸的,早失双亲,所以孔子对下层百姓的疾苦特别的关注,回到电影上来。电影中的周润发给我们很好的诠释了孔子的许多东西,让你不得不佩服他的演技。电影孔子里面有很多与史书记载不一样的地方,首先就是前面的孔子擂鼓为战士壮威,接着是孔子与鲁公一起出面说服齐王收复失地然后就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的死,都与历史不符。史书上没有记载孔子与鲁公一起去谈判的,而记载的是孔子从天而降前来护驾的,这样一改似乎让人觉得更加真实!历史上也没有类似于有沉书入水然后颜回去捞的事情。颜回史书里面的记载是穷死的,不

15、免有些窝囊,这样一改反倒显得他对书籍和老师的热爱,真正热爱书的人确实会不顾自己的性命去救书的,没有什么迂腐之处!在电影中孔子会见南子的绯闻也被大肆渲染,让人觉得孔子不再是一个高不可碰的圣人而是一个有感情有思想的凡人,孔子也有七情六欲,有一句台词是“吾未见如此好色如好德者”,这是我觉得全片中最妙的台词,面对一个风情万种母仪天下的女子,就算是孔子也会动容的吧!全篇最感人的一幕我觉得是孔子和一群弟子一起回到鲁国以后,孔子跪在城门下,磕头行礼口中反复念叨着:“我的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个时候孔子已经年过半百了,但是还是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尽管曾经别人赶他走,但是当祖国需要他的时候他还是选择了回国。这种胸襟不愧是我们的圣人,这里看得出孔子的伟大!看电影孔子,我们用平常心看他的可爱,用恭敬心看他的伟大:原来这就是我们的圣人孔子传奇的一生!孔子电影观后感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文秘知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