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的诗词读书笔记.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757294 上传时间:2022-02-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调歌头》的诗词读书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水调歌头》的诗词读书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水调歌头》的诗词读书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水调歌头》的诗词读书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水调歌头》的诗词读书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调歌头》的诗词读书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调歌头》的诗词读书笔记.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水调歌头的诗词读书笔记 水调歌头的诗词读书笔记1今天,我读了宋代词人苏轼题写的水调歌头,读后我的心情复杂,犹如心乱如麻一般,百感交集。因为在这首词中,作者的寓意太深奥了,表面看去,好像只是在说希望离别的人能够平安健康,但是再细细琢磨这首词的内容,你就会感到思绪万千,对亲人挚友的思念之情顿时涌上心头。这首词的上部分写词人中秋赏月,下部分写词人望着明月思念亲人,蕴含了词人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当我读到“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时,我体会到词人对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感到有些厌倦,()所以他渴望飞往一个更美丽的月宫,但是他却经受不住这种寒冷。当我读到“起舞弄清影,何似在

2、人间?”时,我体会到词人似乎认为与其飞往寒冷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清影随人。当我读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时,我体会到人有悲欢离合与月有阴晴圆缺一样,都是常理,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当我读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我体会到即使两人远隔千里,只要两心相照,对明月的爱也可以把彼此分离的人融合在一起。俗话说得好,“天下没有不散之筵席”。因此,只要相隔千里的两个人两心相照,也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虽然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两方面都同时吸引着词人。但是在相比之下,词人终究还是亲手抹去了那虚无缥缈的幻境,从浮想联翩中回过头来,觉得还是有亲人挚友的人间更

3、温暖亲切。水调歌头的诗词读书笔记2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作于丙辰(1076)年中秋节。当时苏轼41岁,为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但作者并未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他认为,一个人一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全词的基调是乐观的,但也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出世与入世的某些思想矛盾。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皎洁的明月何时

4、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几时:什么时候。把酒:端起酒杯。这里是化用李白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两句诗意。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这问月问年连发的疑问,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为什么向往月宫呢?他写这首词时正处在政治失意的时候,这首词正反映了他内心的激烈矛盾: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萌生了乘风归去、飘然高举的奇想。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乘:驾。归去:这里是回到天上去。琼楼玉宇:美玉造成的楼宇,这是想像中的仙宫。

5、不胜:经不住,承担不了。胜,能承担,经得起。“我欲乘风归去”,明白地说出了他的这种意念。他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可是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未能忘情于现实。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弄:玩弄,欣赏。何似:哪像是,怎比得上。月下起舞,清影随人,直令词人陶醉。这境遇没有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的温暖。“何似在人间”,这是词人“起舞弄清影”的感受。这时作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6、。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离人不能成眠。朱:朱红,正红色。阁:我国旧时一种楼房,可供游人休息、远眺、供佛、藏书之用。绮户:雕花的窗户。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这三句写月光的转移。“转”“低”表示夜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朱阁”“绮户”与上阕“琼楼玉宇”对照,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这就自然过渡到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引出下面“何事”一问。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它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又亮又圆?不应:这里是不应该的意思。何事:为什么。这是词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不应有恨”,而恨在其中。但词人很快领悟

7、到离别是人生无法解决的永恒的遗憾,因而自解自叹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既然如此,惟望各自珍重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词人终于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这样也就能做到“不应有恨”了。全词以美好的境界结束。结句与上阕“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样,是积极乐观的。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

8、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水调歌头的诗词读书笔记3我们学校刚刚举行了一场诗歌朗诵比赛,虽然比赛结果还未知晓,但我还是很高兴,因为我觉得每次上台的都是人生中的一个经历,是经过无数准备后的一个挑战,通过这次比赛,我也对苏轼的水调歌头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苏轼是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我国古代有着多种艺术才能和革新创造精神的杰出作家,对后世影响很大。水调歌头是一首世代相传的“仲秋词”,是作者任密州知县时写的,这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离开朝廷来到“寂寞

9、山城”密州已经整整五年了。政治失意加上妻子亡故,弟弟远在他乡,诗人内心十分苦闷,于是询天问月来排解忧愁。读过这首词,我感受到了很多,不愉快的事也随之消散。人生难免有愁,愁是越想越愁,何不学习苏轼赏月消愁。皎洁的月光会照到你的内心深处,带走你的愁苦。你也会享受到摆脱愁苦的轻松之快。李白喜好“举杯消愁”,我想回味水调歌头是最好的消愁法。水调歌头的诗词读书笔记4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深深的写着他的怀念,想着家人、皇帝的忧愁,通通映衬在这首诗上,最后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更是显得凄凉啊!回忆着以前家人一起团聚的日子,现在在这里孤零零的一人,也只能在中秋,跟家人同时看着那颗又圆又皎洁的月亮

10、。但虽然同时看着月亮,却相隔两岸,不免感到惆怅。中秋节,农历十五日。中秋节就像过年一样,家人团结在一起,一起在那又圆又大的月亮下,一起烤肉、吃柚子,还一起欣赏月亮。而看到那皎洁得月亮,不禁让我们想起了月亮种种的传说,嫦娥奔月、吴刚砍树、玉兔捣药等传说,我们不妨停下脚步,仰望月亮,说不定可以看到吴刚努力的砍伐着树木,玉兔“咚咚咚”的捣着药呢!如今中秋节又到来了,家家户户都高兴得买柚子、准备烤肉用具,又在那又圆又大的月亮下,一起吃烤肉、吃柚子,高高兴兴的团聚一起赏月;全家团聚,宛如过年除夕一起吃团圆饭一样,团聚一堂,大家有说有笑的,这样的日子并不多,但只要好好珍惜,会得到很多快乐。比起苏轼来,我们

11、的中秋不是比他好多了吗?水调歌头的诗词读书笔记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我当时学这词的时候,没觉得这句话有多少含意。但是有年的中秋节,我离开了父母被接到了外婆家过中秋节时,我感到了那份对家和家人的思念。虽然有外婆外公在我的身边。我却实实在在的感到的是寂寞、是思念。难道这种血缘的关系就注定了我会这样吗?我就和外公说出了一句很简单的话:我想爸妈了,我要回家。当时外公没能理解过来,以为我在耍性子闹脾气。就没在意我的话。但是我又重复了刚才的话时,他们就知道我不是说着玩了。就回答我说:“这孩子,我姑娘没白生啊!我们可是白带这么多年啊。亲情这个东西就是一根看不见的线,拴着一大家子,拴住了你我他的心。外面再好还是没有家里的狗窝好啊。明天就送你回家哦”。当时我是没听懂外公的话是何意思。但是现在我懂了因为我学了这首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当时的想法不就和作者一样吗?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一种亲情的流露。是血缘、是父母绑住我的一根看不到的线,我飞的再远可是那根线还是在家人手里抓着。我看着今年的中秋节月亮一定会念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词句。是我发自内心感触的在念和作者有着相同的那份思乡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文秘知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