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石灰吟》的读书笔记.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758637 上传时间:2022-02-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石灰吟》的读书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诗歌《石灰吟》的读书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诗歌《石灰吟》的读书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诗歌《石灰吟》的读书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诗歌《石灰吟》的读书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歌《石灰吟》的读书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石灰吟》的读书笔记.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诗歌石灰吟的读书笔记 诗歌石灰吟的读书笔记1最近我们学习了石灰吟这首诗,诗开始借石头历经千锤万凿从深山采出,被烈火烧成了石灰的制作过程,抒写了自己不怕各种打击,不畏任何狂风恶浪的坚强意志。诗的前两句也是诗人一生艰难的艺术写照。后两句借石灰化成浆水使墙壁雪白的功能,比喻自己即使惨遭迫害,粉身碎骨,也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要自始至终保持高尚的品质,清白的节操,使之长留后世。通过学习,我由石灰想到,作为石灰就有着如此高尚的品质,我们身为人类又该怎样做呢?平时,学习上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生活上,父母对自己的事情一切包办,什么家务也不做,这样与石灰比起来,我们真是无地自容。我相信学习了这首诗后,无论干什么

2、事我都会勇往直前,永不退缩。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勇敢接受生活的考验,多做一些令人赞扬的好事,成为一个与石灰一样不论遭受到多大迫害,多大伤害也始终保持原则的人。但是这不是靠最说的,是要有实际行动的,我一定不会失言,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诗歌石灰吟的读书笔记2于谦,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及诗人。他在12岁时, 写下一首寓意深刻的名诗:千锤百击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要是把这诗看作谜面,那么我们读着这生动形象的诗句自然能猜出这个谜底是“石灰”。这使我受到这样的启迪:我们都熟悉猜谜,那谜面往往是生动形象的一幅画或是能使人展 开联想的语句。那谜底就不同了,只是简单的一个

3、词。我又想到了写*。写*时,若多一点“谜面”,少一点“谜底”,不就 形象、具体、生动了吗?这又使我想起“苏东坡猜谜”的故亊。一天,秦少游与苏氏 兄妹聚谈,远处,传来一阵锯木声。秦少游便对苏氏兄妹说:“我有一间房,半间租给轮转王,有时射出一线光,天下_不敢挡。”苏小妹接着说:“我有一只船,一手摇撸一手牵,去时拉纤往,回时摇橹还。”苏东坡听后笑着说:“你俩一个有房,一个有船。愚兄寒酸,只有一张琴,一根琴弦腹中藏,对着树木弹,专引锯木声。”说罢,三人都大笑起来,原来三人都各出了一个 迷语,谜底都是“墨斗”。看,三位文学家把“墨斗”这一物品,描绘得多么形象、生动啊!如果我们在写人绘景时能像他们出谜语那

4、样,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形象、具体的描写,效果不是比笼统地进行描 写要好得多吗?诗歌石灰吟的读书笔记3这一天,他大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只见熊熊烈火,正在一堆青黑色的山石身上绽放自己的光彩,接着,这堆山石都变成了石灰,他深有感触,于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诗篇石灰吟。他,就是明朝两袖清风的清官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在看到焚烧的一幕,于谦想起了石灰石只有经过千次万次地捶打才能从深山中开采出来,即使是熊熊烈火在燃烧,他也当作一件很平常的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清白”一词表面意思是指石灰的本色,又比喻了高尚的节操。这几句话,写了石灰的锻炼过程。但如果只是这样,石灰

5、吟不可能千古流传。作者于谦写下这首诗不只是石灰的形象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他是一位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在正统六年,于谦曾上书说了许多为民增粮,种树挖井的提议,由此于谦的恩威远为流行,太行山的盗贼为此不敢抛头露面。不仅如此,他还是廉洁、正直的清官。于谦每次进京办事,从不带任何礼物,有人劝他带些土特产,他答道:“吾唯有清风而已”于谦节俭,家中的房子仅能遮风挡雨,极其简陋,即使皇帝赠赐,也一概不接受,说要把这些留给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两袖清风”一词正是于谦一生的写照!此诗通过拟人的手法,作者把石灰比作了自己,句句是石灰,句句是人,“若等闲”、“浑不怕”都是抒发了作者在困难面前临危不惧的精神。

6、“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作者于谦一生清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洁!读后,不禁赞叹一声:“好诗!”于谦后来为国难献身一事,此诗仿佛预先表达了出来,内涵深刻,其人与诗,永垂不朽!诗歌石灰吟的读书笔记4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古至今,我国涌现出无数伟大的诗人,例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响亮的名字早已深深的刻在历史的石碑上。他们的作品,更是被后人千古传颂。其中,我最喜欢的诗是于谦的石灰吟。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之作。诗的全文是这样的: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说明开凿石灰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使人感到不仅仅是开凿石灰,还象征

7、着人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考验,都要从容不迫。第三句“粉骨碎身(现在译为”粉身碎骨“)浑不怕”极其形象地写出石灰烧成石灰的过程,而“浑不怕”又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而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这首诗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诗,前两句就以石灰的特征说人。“若等闲”三个字抒发了作者在困难面前的大无畏精神。末句表现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作者用这数十字,深刻的反映了忠心报国的高尚品质,为人们树立起一个榜样。当我第一次读起这首诗时,心中热血澎湃,我被这种豪迈气概所深深吸引。读完这首时候,我心中感受到的是无所畏惧的精神和豪迈不已的气概。诗歌石灰吟的读书笔记5“千锤万凿

8、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脍炙人口的托物言志诗是由于谦所作。于谦是我国明代有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和清官。他是一个廉洁正直的人,虽然多次受排挤,但从未屈服过,依然刚正不阿,光明磊落,一心为国。这首诗是对他崇高人格的真实写照。诗中借咏石灰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高洁、不怕艰难、不惜牺牲、坚守清白、为国尽忠。从“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两句话我们可以知道石灰一出世就要烧炼,通过“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石灰,还写出了诗人虽然经历了种种磨练和种种严酷的考验,都从容自若,处之泰然。从“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两句,我们可以看出诗人不怕牺牲,愿为大众利益奉献一切的崇高精神。于谦的这种廉洁正直、不屈不挠、为国尽忠的精神,至今还值得我们赞扬学习。我们现在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只有学习好了,才能为祖国尽自己的一份力。我们的祖国也曾被一些国家侵略过,但是,我们要不忘国耻,努力学习。以后我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要不怕苦不怕累,勇往直前,不半途而废,要想办法解决问题。写作业时要一心一意,玩的时候开心的玩,做的时候用心的做。争取长大了也能成为和于谦一样不怕困难,一心为国的人!石灰看似寻常,却蕴藏着不畏艰辛,不怕磨难的高尚品德。于谦不怕磨难,一心为国,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我也一定要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时时刻刻为国着想,为国争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文秘知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