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殿读后感作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777954 上传时间:2022-03-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生殿读后感作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长生殿读后感作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长生殿读后感作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长生殿读后感作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长生殿读后感作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生殿读后感作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生殿读后感作文.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长生殿读后感作文 长生殿读后感1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升(1645-1704年)所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他在原来题材上发挥,演绎出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极大地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二是改造和充实了爱情故事。清代初期,有许多人在作品中影射和探索明代灭亡的教训,孔尚任的桃花扇就是这样的作品,长生殿也同样,重点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导致王朝几乎覆灭;剧本虽然谴责了唐玄宗的穷奢极侈,但同时又表现了对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的同情,间接表达了对唐朝统治的同情,还寄托了对

2、美好爱情的理想。故事描写唐玄宗宠幸贵妃杨玉环,终日游乐,将其哥哥杨国忠封为右相,其三个姐妹都封为夫人。但后来唐玄宗又宠幸其妹妹虢国夫人,私召梅妃,引起杨玉环不快,最终两人和好,于七夕之夜在长生殿对着牛郎织女星密誓永不分离。为讨杨玉环的欢心,唐玄宗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从海南岛为杨玉环采集新鲜荔枝,一路踏坏庄稼,踏死路人。由于唐玄宗终日和杨玉环游乐,不理政事,宠信杨国忠和安禄山,导致安禄山造反,唐玄宗和随行官员逃离长安,在马嵬坡军士哗变,强烈要求处死罪魁杨国忠和杨玉环,唐玄宗不得已让高力士用马缰将杨玉环勒死。杨玉环死后深切痛悔,受到神仙的原谅,织女星说:“既悔前非,诸愆可释”。郭子仪带兵击溃安禄山

3、,唐玄宗回到长安后,日夜思念杨玉环,闻铃肠断,见月伤心,对着杨玉环的雕像痛哭,派方士去海外寻找蓬莱仙山,最终感动了天孙织女,使两人在月宫中最终团圆。这部剧本以宫廷生活为主线,穿插社会政治的演变,情节跌宕起伏,有几个高潮。并让苏州音乐家徐麟帮助他严格地按照曲律填词,使整个音乐布局与曲辞密切配合,风格各异,与人物场景配合的恰如其分。杨玉环酒醉后用南扑灯蛾曲“宛然一幅醉杨妃图”;郭子仪唱用北曲雄浑激昂。所以此剧一经演出,立刻轰动,北京城中几乎家家会唱其中的唱段。其中片段被各种戏剧剧种改编,梅兰芳的京剧贵妃醉酒也是改编自长生殿。洪升也是因为在孝懿皇后丧期内仍然观看长生殿,被革职回乡,酒醉落水而亡。长生

4、殿这是一幅明代缂丝作品,现收藏于江苏镇江博物馆。其题材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描绘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七夕定情于华清宫长生殿的场面。按宫廷中深沉暗光的场景,其用色以绛红紫黑等暖色调为主,用捻金线勾勒渲染,更显出金碧辉煌的宫廷气氛。所用缂丝织法有齐缂、平缂、鳞缂等。尤其是以金线勾勒景物轮廓,取得了强烈的色彩效果。长生殿读后感2“神仙本是多情种,蓬山远,有情通。情根历劫无生死,看到底终相生。尘缘倥偬,仞利有天情更永。不比凡间梦,悲欢和哄。恩与爱,总成空。跳出痴迷洞,割断相思鞚。金枷脱,玉锁忪。笑骑双飞风,潇洒到天宫。”在中国历史上,有五位“大家”,曾以唐明皇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创作了一些优

5、秀的作品:唐朝陈鸿作长恨歌传,白居易作长恨歌,李商隐作马嵬(共两首),元代白朴作梧桐雨(杂剧,又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清朝洪昇作长生殿(昆曲)。其中,以洪昇的长生殿创作最为杰出。洪昇改写梧桐雨,并配合长恨歌,将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演化为传奇,是李杨爱情故事最完美的呈现。唐明皇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世人皆知。杨玉环本是唐明皇之子李瑁的妃子。但是,晚年的李隆基因“机务闲余”而“寄情声色”。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见到了这位天香国色的儿媳。“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他欲纳其入宫中。于是,唐明皇以“着为女道士”为名招入宫中,号为太真。不久,册封其为贵妃。玩物丧志,全然没了伦理道德。杨玉环的万种柔

6、情让李隆基不能自已。“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李隆基纵情声色,与杨玉环“恩恩爱爱”,即使梅妃在李隆基心中仍有几分地位,即使两人曾偶尔拌拌小嘴,但杨玉环“欲擒故纵”,加上月宫宫主梦赐霓裳羽衣曲,使李隆基最终完全“臣服”于她的石榴裙下。戴乃迭说过,“我不怕磨难多,那是上苍在嫉妒我们的爱情太美”。“母亲大人”杨玉环的纵容,“父亲大人”李隆基的放怀,使原本一介庸夫的安禄山绝处逢生、一夜“跃龙门”,官运亨通。不甘心寄人篱下,安禄山在暗中招兵买马后,最终以“除君侧”(针对杨国忠)为名发动安史之乱。李杨二人只能西幸蜀中,不久,军士哗变,李杨二人阴阳相隔。迫不得已,只能草草埋葬杨玉环。郭子仪平定安史

7、之乱、肃宗接玄宗回朝后,李隆基这位太上皇已经大权旁落、名存实亡。他异常思念贵妃,曾想光明正大地埋葬杨玉环,但遭到了肃宗及满朝文武的极力反对。无奈之下,他只能暗中派人处理好这件事情。“日日思君不见君”,临邛道士鸿都客被李隆基的执着所感动,于是,“上穷碧落下黄泉”,最终在蓬莱仙山找到了玉妃,并促成李杨二人梦中相遇。我不信天上人间。但是,在洪昇笔下,他却把这一切描摹成现实:杨玉环本系蓬莱仙子(太真玉妃),李隆基本是孔昇真人,“偶因小谴,暂住人间”。两人死后本魂魄无归,但在牛郎织女的帮助下,李杨二人最终回列仙班,恩爱永远,成就一段跨时空的浪漫恋情。唐明皇时期距今业已一千二百余年。虽然他和羞花的爱情故事

8、或许是无稽之谈,但在文明人骚客甚至整个炎黄子孙的心中,这是一次真实的浪漫爱情之旅因为有洪昇的绝美长生殿。长生殿读后感3看了长生殿,我突然间对于中国古典优秀剧作格外着迷。整齐的韵脚,优美的语言,还有精彩的故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我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停地写下自己的感受,捕捉故事的点滴魅力。只是阅读过程中并不喜欢这本书在正文旁边的批注,因为总有些刻意诋毁杨贵妃的成分,而我是从来不认为唐朝由盛转衰的悲剧是由杨贵妃一手造成的。书中的人物描写总是格外精准,贵妃的千娇百媚、娇痴性;安禄山面有反相,狼子野心却“外作痴愚容貌”;贵妃的三个姐姐争风吃醋、言语句句带刺当杨国忠、安禄山二人将相不和,唐明皇将安禄山外派范

9、阳节度使想要疏远二人缓和矛盾,却不知此举放虎归山给大唐埋下了一颗怎样的定时炸弹。剧中第十五出进果写“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故事,累死的马匹,踏坏的庄稼,被踩死的百姓,逃跑的驿官,一副民生凋敝的景象。而第十六出画面一转,写舞盘。“日影耀椒房,花枝弄绮窗”,骊山行宫金碧辉煌,贵妃霓裳千娇百媚。可是有前文景象的映衬,却让人怎么都欢喜不起来了,同时也不得不叹服作者构思巧妙。剧中一出写安禄山筹备谋反,番兵番将如狼似虎;而另一边玄宗却还在为梅妃和杨妃二人的情感斗争而焦头烂额。一出写安禄山一路南下,百姓生灵涂炭,哥舒翰投降,潼关破;而下一出却是帝妃二人同游花园,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新雁。作者采用的

10、竟是一种类似蒙太奇的写法,更衬托大唐气数将尽的亡国之象。乱臣贼子端坐宝座,美艳妃命断马嵬,玄宗传位肃宗,而贵妃的香魂还久久不愿离去。当年那个指点江山、气度非凡的君王最终垂垂老矣。守不住自己的江山,守不住自己的皇位,守不住自己的爱人,陪伴在身边的只有忠心耿耿的老太监和那尊贵妃像。而另一边杨国忠、虢国夫人都已打入地府,杨贵妃却因本为蓬莱仙子秉性不坏而得到了救赎的机会。就像历史上,某种程度上真正败坏了杨玉环名声的并不是她自己,而是那些胡作非为跟着升天的鸡犬。流落民间的宫廷乐师李龟年缓缓唱着那兴亡故事,呕呕哑哑霓裳歌舞,扑扑突突渔阳战鼓。贵妃在天上继续反省着自己的罪过,玄宗在人间继续沉浸于自己的思念。

11、最终李杨重聚,霓裳曲再起虚步瑶台上,飞琼引轻狂,人间爱情总如梦,行至结尾,看似圆满,几多悲凉。长生殿读后感4清初之际,人们对新旧王朝的交替倍感深刻,亡国的悲痛与统治者的镇压让社会上充斥着一种急需发泄的忧愤情绪。许多艺术家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点,从而创作了许多感怀兴衰的艺术作品,如长生殿、通天台和临春阁等。其中,洪升的长生殿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问世之后,便引起了世人的惊叹。剧本在开幕处写道:“唱不尽兴亡变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大古里凄凉满眼对江山。”这就点明了主题:长生殿不仅仅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它同时也是一部展示历史变幻的严肃戏剧。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吸收了长恨歌和梧桐雨的艺术特点,采用一种贯穿天上

12、人间、结合虚实变幻的表现手法,一方面将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娓娓道来,尽显缠绵悱恻之情;另一方面采用种全景式的描绘方式,将封建李唐王朝的内部矛盾及“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百态展现得绘声绘色、淋漓尽致。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揭示了统治阶层之间的矛盾斗争是造成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原因这一深刻主题。剧中还特别塑造了郭子仪和雷海青两个正面人物形象。通过这二人的形象的塑造,鲜明地表现出了作者强烈的民族意识与思旧情怀。剧中的文辞风采是本剧的另一大特色,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唱词,都显得优美清隽、沁人心脾。在选配宫调、曲牌方面,也显示了作者在此道中的极高造诣。清初戏曲理论家吴舒凫就曾称赞说:“句精字研,罔不谐叶,

13、爱文者喜其词,知音者赏其律。”长生殿全剧构建缜密、情节曲折,且场面宏大、色彩斑斓,在人物刻画上也极为细腻深刻,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但它对唐玄宗与杨玉环称颂有余,批判不足,可谓是瑕疵稍显。此外,此剧是神话剧,有着较为浓厚的迷信色彩,我们在阅读时也应注意甄别。长生殿读后感5看了长生殿,我突然间对于中国古典优秀剧作格外着迷。整齐的韵脚,优美的语言,还有精彩的故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我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停地写下自己的感受,捕捉故事的点滴魅力。只是阅读过程中并不喜欢这本书在正文旁边的批注,因为总有些刻意诋毁杨贵妃的成分,而我是从来不认为唐朝由盛转衰的悲剧是由杨贵妃一手造成的。书中的人物描写总是格外精准

14、,贵妃的千娇百媚、娇痴性;安禄山面有反相,狼子野心却“外作痴愚容貌”;贵妃的三个姐姐争风吃醋、言语句句带刺当杨国忠、安禄山二人将相不和,唐明皇将安禄山外派范阳节度使想要疏远二人缓和矛盾,却不知此举放虎归山给大唐埋下了一颗怎样的定时炸弹。剧中第十五出进果写“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故事,累死的马匹,踏坏的庄稼,被踩死的百姓,逃跑的驿官,一副民生凋敝的景象。而第十六出画面一转,写舞盘。“日影耀椒房,花枝弄绮窗”,骊山行宫金碧辉煌,贵妃霓裳千娇百媚。可是有前文景象的映衬,却让人怎么都欢喜不起来了,同时也不得不叹服作者构思巧妙。剧中一出写安禄山筹备谋反,番兵番将如狼似虎;而另一边玄宗却还在为梅

15、妃和杨妃二人的情感斗争而焦头烂额。一出写安禄山一路南下,百姓生灵涂炭,哥舒翰投降,潼关破;而下一出却是帝妃二人同游花园,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新雁。作者采用的竟是一种类似蒙太奇的写法,更衬托大唐气数将尽的亡国之象。乱臣贼子端坐宝座,美艳妃命断马嵬,玄宗传位肃宗,而贵妃的香魂还久久不愿离去。当年那个指点江山、气度非凡的君王最终垂垂老矣。守不住自己的江山,守不住自己的皇位,守不住自己的.爱人,陪伴在身边的只有忠心耿耿的老太监和那尊贵妃像。而另一边杨国忠、虢国夫人都已打入地府,杨贵妃却因本为蓬莱仙子秉性不坏而得到了救赎的机会。就像历史上,某种程度上真正败坏了杨玉环名声的并不是她自己,而是那些胡作非为跟着升天的鸡犬。流落民间的宫廷乐师李龟年缓缓唱着那兴亡故事,呕呕哑哑霓裳歌舞,扑扑突突渔阳战鼓。贵妃在天上继续反省着自己的罪过,玄宗在人间继续沉浸于自己的思念。最终李杨重聚,霓裳曲再起虚步瑶台上,飞琼引轻狂,人间爱情总如梦,行至结尾,看似圆满,几多悲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文秘知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