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在柏林知识点.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813322 上传时间:2022-03-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9.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在柏林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六年级语文在柏林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六年级语文在柏林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六年级语文在柏林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六年级语文在柏林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在柏林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在柏林知识点.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在柏林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在柏林原文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重复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

2、,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上前线了。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_*作者是美国的奥莱尔,译者杨棣。六年级语文在柏林知识点多音字:数:sh数一数sh数学假:ji不假思索ji度假尽jn尽头。jn尽管。本课读音同。假ji不假思索。ji放假。本课读音同。词语解释:沉思:深思。奇特:跟寻常的不一样;奇怪而特别。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造句:他总喜欢对别人指手画脚,很令人反感。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假:凭借;依靠。嗤笑:讥笑。神志不清:知觉和理智不清醒。文中形容老妇

3、人因痛失儿子而极度悲伤导致的精神错乱。大概:表示不很准确的估计。反义词:缓慢迅速健壮虚弱停顿继续奇特普通寂静喧闹不假思索犹豫不决近义词:虚弱孱弱沉思深思停顿暂停大概可能寂静平静不假思索毫不犹豫课内问题:1.*讲了一件什么事?答:一个在战争中失去了三个儿子的老兵,在被迫上前线之前,将他神志不清的妻子送往疯人院。在车厢里,老妇人奇特的举动引起了两个姑娘的嗤笑。老兵道出原因后,车厢里一片寂静。2.默读课文,想想这篇小说是怎样表现战争灾难这一主题的。答:(1)这是一篇微型小说,作者截取从柏林驶出的火车上短暂的一幕,以后备役老兵的一段话为小说情节的核心,隐去所有背景、过程的交代,而把惨烈的战争后果直接推

4、到读者的面前,深刻地反映了战争这个人类永恒而又沉重的话题。(2)意想不到的结局,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效果。(3)情节上层层铺垫,为小说的结局蓄势。前文写车厢里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老妇人的奇特举动、小姑娘的嗤笑,都是在为出人意料的结局蓄势,到结尾处才揭示出老妇人奇特举动的原因。正是有了前文的蓄势和铺垫,小说的结尾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效果。(4)老兵那平静不动声色的叙述里包含了一股巨大的悲愤,但始终没有爆发出来,反而更有感染力。六年级语文在柏林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残酷战争的控诉,对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的同情。2.通过比较,感受小说设置悬念的艺术效果。

5、3.体会标题对表现小说主旨的作用,了解小说“以小见大”的特点。教学重点:通过品读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残酷战争的控诉,对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的同情。教学难点:体会标题对表现小说主旨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把握小说三要素1.认真阅读课文,圈划批注小说三要素2.故事发生在哪?故事的背景是什么?3.故事有哪些人物?4.概括故事情节二、听读课文,圈划批注,分析人物形象,感受小说主旨1.请学生朗读课文2.圈划批注:人物有怎样的表现?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从中你有怎样的思考?3.由此,你认为作者写这篇*究竟想要表达什么?三、朗读课文,了解小说的表现手法1.将原小说与改后的内容进行

6、比较,体会小说层层设疑、设置悬念所产生的表达效果。2.品析题目,知道“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四、回顾课堂,布置作业(一)、基础题1.比较文中原句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当我告诉你们她就是我的妻子时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二)、提高题:1.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课外阅读丰碑,在有疑惑处设疑并解疑,体会作者的巧妙构思。说一说以“丰碑”为题的好处。我们都爱读小说,通常读小说你会关注什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小说在柏林,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两篇小说了,我们知道,读这一类叙事类的文本,我们需要思考一个核心问题:作者究竟想要表达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通常

7、可以从人物入手。请同学打开书本71页,认真阅读课文,落实小说三要素,在文本中进行圈划批注。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初读情况。故事发生在哪(如回答柏林,进一步追问,能在具体点吗:一列驶出柏林的火车车厢内)这是故事发生的小环境,能够从文本中推出故事发生的大背景吗(战争)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这个核心问题。小说的人物有哪些?(老兵、老妇人、两个小姑娘、老头)主要人物是前三者。故事情节概括上课一开始老师说了,读小说,我们要思考核心问题:作者究竟想要表达什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人物入手。接下来,我请两位同学来的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些人分别有怎样的表现,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从中你有

8、怎样的思考?边听朗读,边拿笔在文本中圈划。我再给大家2分钟的思考时间。我们先来看老兵,这是怎样的老兵,你关注到他的哪些表现?老兵:“头发灰白”,这一处肖像描写表明老兵年纪已大,战时后备役,意思是公民随时准备根据国家需要应征入伍的兵役。年纪已大却还要服兵役,可见战争的残酷,如果联系前面这列车厢上没有一个健壮的男子,我们会进一步追问,这些男子都去哪里,再结合老兵的那番话,这些年轻人都上前线了,而且很多不幸阵亡,战争还在进行,人手不够了,因此即使年迈也不得不上前线。“挺了挺身板”这是一处细节描写,表明老兵的这段话是再一次揭开痛苦的伤疤,这需要勇气,这需要力量来支撑,所以老兵说话前要挺一挺身板。“总得

9、”这个词语意思是一定要、必须要,表明无可奈何小结:战争的残酷在于有时候,分别即是永别,生命在战火中不堪一击、如此脆弱,无数生命在战争中消亡。老妇人老妇人的表现或者说举动文中用了“奇特”表示,奇特在于反复数着“一、二、三”,而且身体虚弱且多病的她声音却盖过了车轮声。从老兵的话中我们知道这是一个神志不清的疯子,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反复数一、二、三,除了进一步表明老妇人的神志不清,老妇人的疯,除此之外,我们来还原一下老妇人在神志不清之前她陆续接到噩耗时的心理变化:悲痛悲痛欲绝精神崩溃。发现了吗,一、二、三,老妇人的悲痛、恐惧在成倍增加,她的希望在不断减少,最后悲痛恐惧彻底击垮了老妇人,她疯了,

10、在她奔溃之前,在她的头脑里存留的记忆是一、二、三三个儿子的到来,一、二、三,三个儿子的死去。小结:战争的残酷在于给活着的人带来精神的苦难与摧残。这种精神的创伤所带来的无穷尽的痛苦甚至超过肉体的消亡。小姑娘“指手画脚”意思是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让人感觉这两个小姑娘非常没礼貌,没教养“不假思索”意思是不花时间思索、考虑,可见他们是无知、不谙世事的嗤笑,态度轻蔑,不尊重人她们没有同情心、她们无知无礼、她们的笑无疑是把刀子插在了老兵的心中。从作者形容小姑娘的用词中,我们可以读出作者的情感倾向,对于这两个小姑娘,作者是持否定态度。小结:作者并非要批判这两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因为

11、她们同样是战争的受害者,因为战争,她们不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她们的内心自然不健康。车厢其他乘客听了老兵的一番话,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老兵的一番话不仅激起大家对老兵一家遭遇的深切同情,更引发了人们对战争的思考,老兵一家的遭遇是整个车厢每个人过去、正在、将要遭遇的。小结: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就像这列不知去向的列车,不知出路。他们悲痛、他们迷惘。他们无奈,因此整节车厢里笼罩着如此压抑的可怕的寂静。把这些人的表现,表现背后的原因联系起来思考,你觉得作者想要表达什么?预设:战争是残酷的,带给人无尽的伤害,战争给人肉体带来伤害,给人们的心灵也带来了伤害战争的残酷就在于不仅毁灭了死去的人,更毁灭了

12、还活着的人我们再一次通过朗读课文,走进文本。老师换一种方式讲这个故事,大家比较一下,和原文作者讲故事的方式有什么不一样,哪一种更吸引你?原文作者在一开头为我们设置了一连串的问题,因为这一连串的问题,使读者读了开头还想继续往下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种写法我们称之为设置悬念,作者有意隐藏这些信息就好像有意蒙住读者的眼睛,同时也抓住了读者的好奇心。最后,我们试着再将思维往更深处推,故事发生在一节车厢里,一节驶出柏林的车厢,为什么小说的题目却是在柏林?车厢就是当时社会的缩影,遭受残酷战争的不只是老兵一家,而是整个柏林,整个德国,乃至整个被卷入一战的所有国家,千万个家庭都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下。通过一节小小的车厢来反映战争带来的深重灾难,这是*创作的一大特点以小见大。回顾课堂,小结并布置作业六年级语文在柏林知识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资格考试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