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年级清明节随笔.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884158 上传时间:2022-04-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年级清明节随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年级清明节随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年级清明节随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年级清明节随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年级清明节随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年级清明节随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年级清明节随笔.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年级清明节随笔 小学年级清明节随笔1我们这里一到清明节,家家户户烙单饼,就连那手艺差的主妇们平时根本不烙单饼,清明这天也要马马虎虎烙几张给全家人吃,这才叫过清明节。实在不行呢,也有那会来事的拙媳妇,和一块白面,拿到手巧的婶子大娘家去合伙完成烙饼的任务。我奶奶就是擀单饼的高手,自我记事起,每年清明节她老人家都要擀上百张单饼。给东家婶子擀二十张,给西屋嫂子再擀十几张,还要给城里的叔叔,姑姑擀上二三十张每年清明节擀完单饼奶奶就要在手脖子上贴膏药了。即使这样,奶奶还是乐此不疲。去年我实在心疼奶奶,就说:“今年清明咱家不吃单饼了,奶奶也不用给这家那家擀了。”可奶奶说:“人家让我给擀饼是看得起我,说明

2、我还有用,这是多好的表现机会,为什么不擀,擀!”你们不知道,我奶奶擀单饼还有一手绝活。把两个饼的小面团各自揉好,两个面团中间抹上豆油对齐一按,一次擀两张饼,而且两张一起烙,先把一面烙熟,再翻过来把另一面烙熟。这时,周围边上有了裂缝,顺着裂缝慢慢把两张饼分开,两张又香又软的单饼是我们全家人最爱吃的。更不用说还要在饼里卷上香喷喷的熟鸡蛋,拌上盐和韭菜沫,那鲜美的味道我能回味好几天呢。清明,我喜欢香喷喷的单饼卷鸡,鲜美的红烧鲤鱼和肉丝炒自家菜园子里的头茬韭菜,还有妈妈的油煎白菜卷和油榨萝卜盒子可是,在爷爷奶奶的心里,绿油油的小荠菜洗净蘸大酱,又苦又涩的柳树芽用开水一烫包上几个包子,才是他们心中的美味

3、佳肴。我不懂这平淡无味的东西为什么爷爷奶奶每年清明节都要弄着津津有味地吃,而且从我记事这十几年就没缺过这几道必备菜,我也曾经问过爷爷奶奶:“别弄这些菜吃了,光鸡鸭鱼肉就吃不了,要那些没滋没味的东西干什么呀?”爷爷奶奶说他们就好吃这一口。有一次妈妈悄悄地对我说:“别再反对爷爷奶奶吃野菜和树芽,他们吃的是童年的记忆。”爷爷奶奶的童年什么样?我不知道,但是爷爷奶奶最常说的一句话是:“现在国家富强了,家家户户也富的流油了。现在想吃肉就有肉吃,想吃海参鲍鱼也办得到,多好的社会呀!我们小时候,一到春天吃地瓜面的饼,日子好的人家饼里卷上大葱就不错了,日子差点的卷上点野菜填饱肚子完事。过清明一人分个鸡蛋还用手

4、攥一天不舍得吃,每人一张白面饼,吃不饱再吃地瓜面的饼,白面太少不能管够啊。”难怪爷爷奶奶总羡慕我们,不住的说我们赶上了好时候,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清明真好,有风筝放,有秋千荡,更有让人回味无穷的味道。小学年级清明节随笔2一滴、两滴,雨来了,带着一丝春天的连绵,又带着一丝夏天的粗狂,却又很平和,连续数日的炎热逝去了,感觉微风轻抚过我的面颊,心中很是惬意,嘿!雨夜的清明。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中华民族的一种固定的风俗,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出现了不同的风俗,如踏青等。清明节,让人缅怀先辈,令人留恋,令人悲叹,又令人振奋,这清风中

5、蕴含了许多先辈们的事迹。今天,我们到了西安烈士陵园。我走到碑下,仰望那高大的墓碑,也仰望先烈们那高大的身影,敬爱的革命烈士们,您用青春和生命为民族解放而英勇抗争的光辉业绩令我们敬仰;您留下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激励我们向往美好的生活;您的精神已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成长。离开了墓碑,我又走进了一片森林,地面些许有点儿泥泞,树叶上还有雨天未干的雨水,晶莹明亮,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时不时还能听到鸟鸣声,清脆婉转,很是痒耳。风中混杂着雨水的清新以及花的香气。一眼望去,一大片桃树竞相开放,还有地面上数不清的野花、青草,一时间,竟目不暇接。踏着那泥泞的路,听着那婉转的鸟鸣,闻着那迷人的花

6、香,看着那动人的景色,嘴里还哼着古老而又悠远的曲子,一直走了很久、很久再没有这般放松了!那颗被学习压垮的心,又活了起来,心中只有愉快。踏青真是一个缓解压力的好方法,这便是踏青的含义吧!愿烈士先辈们的灵魂,在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上永存,愿他们的精神世代相传,永垂不朽。#628207小学年级清明节随笔3今年的清明节给我感受的就是人多车多。清明节这一天,大家非常繁忙,大街小巷,人来人往,车辆川流不息,把一个本来不大的小山城堵个水泄不通,上山的路上竟然到处都堵车.扫墓、上坟,这是大家怀念故人、传递爱心的传统文化习俗。但清明节好象超过春节的热闹程度,不得不让人有点想法了。清明节上坟时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7、就是上坟的人哭着脸的少,面带恬淡微笑的人多。唐代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是说上坟的人心情是悲痛和沉重的。但现在上坟的人流中有大部分以上的人是面带微笑的,这与早晚上下班的人流紧张与疲惫的神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然,墓地上也有哭泣的,但那都是些刚刚失去亲人没多久的,哭泣大多都是很短暂的,也许这就是现代人的观念。毕竟“人死如灯灭”,生生死死的自然法则是不可抗拒的,大家已经把死亡看的很淡、很淡,所以即便是在墓地,也不觉得这就是悲伤之地。在上坟祭祖扫墓的人流中,一群群一对对的亲朋好友聚在一起,他们或是微笑着打着招呼,或是微笑着边走边交谈,全然没有为地下之人悲伤的心情,他们更多的是互相问候着家常里短、人情世故、过去未来总之,愉悦的表情伴随着扫墓人,全然没有诗人杜牧描述“欲断魂”的神色。大家真的把祭祖扫墓看成了放松心情的日子。人生有苦有乐,活着的人的确不需再为死去的人悲伤,而应该为死去的人高兴,因为他们终于脱离了人生的种.种苦难了!不知这样理解对吗?不知道清明节去扫墓的大家都有些什么样的感想呢?#6282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文秘知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