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十课第八课的观后感.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889056 上传时间:2022-04-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寒假十课第八课的观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寒假十课第八课的观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寒假十课第八课的观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寒假十课第八课的观后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寒假十课第八课的观后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寒假十课第八课的观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寒假十课第八课的观后感.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寒假十课第八课的观后感 寒假十课第八课的观后感1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象征着革命的胜利。少先队队礼是五指并拢,高举过头,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呼号是: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红领巾不仅仅仅代表红旗一角、烈士的鲜血,它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象征着少年先锋队的前身劳动童子团在艰苦的环境中一腔热情投入革命事业,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这就是红领巾的由来。欲知更多详情,推荐观看少先队队史影片飘扬的红领巾。中国共产党继承苏联的传统,所以我国的少先队也戴光荣的红领巾。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其实红领巾源自俄罗斯的东正教。1917年,列宁领导人民在俄罗斯取得革命胜利。那时候东正教会在俄罗斯势力很大,小孩子每

2、个星期天空上“主日课”时都会戴着红领巾当作一个识别标志。在布尔什维克革命取得胜利之后,俄共(布)为加强孩子的共产主义教育,设立了少先队,那时候俄罗斯社会以红领巾当作一种光荣,俄共(布)就全盘接收,以红领巾作为少先队员的一种标志,并赋予新的含义红旗的一角。红领巾的*那时的饥饿、困难正威胁着全苏人民,当然思考不到少先队的标志问题。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十分关心下一代的成长,推荐共青团给少先队员们设计一种特有的标志。新中国刚诞生不久,也就是1949年10月13日,中国共产党委托共青团建立全国统一的少年儿童组织中国少年儿童队。1953年6月,改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少先队继承了革命战争年代儿童

3、团的优良传统,与过去的儿童团一样,用红领巾作为自己的标志。好处是:红领巾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它代表着无数英雄的心血。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象征着革命的胜利。少先队队礼是:右手五指并拢,高举过头,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少先队呼号是:“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回答:“时刻准备着!”前一句指的是理想和目标,后一句指的是决心和行动。它体现了少先队组织的政治方向和党对少先队的要求。呼号由少先队辅导员、共产党员和共青团组织的代表,或者由对祖国、对人民有贡献的人领呼,全体队员齐声回答。呼号时,右手握拳举起。星星和火炬燃烧在队旗上,引导着少先队员在党的领导下向着光明和未来前进。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

4、志。红领巾,它代表红旗的一角,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每个少先队员不仅仅要佩戴红领巾,而且要用自己的行为持续红领巾的荣誉,并为红领巾不断增光添彩。#755038寒假十课第八课的观后感2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它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们光辉的象征,它还是成为少先队员的一种标志,其意义是:红领巾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它代表着无数英雄的心血,还象征着革命的胜利。红领巾对于人们并不陌生,尤其是同学们。在学校,凡是品学兼优的学生都可以进入少先队,得到一条象征荣誉的红领巾。可少先队员得到后爱惜过那意义重大的红领巾吗?大多少先队员就是:红领巾到处乱放,丢了就买,脏了就丢掉再买看到这些景象,你们心里会是怎样的呢?生

5、气、愤怒、不以为然我的心里却是生气和说不尽的悲伤,因为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代表,是庄严的,胸前能佩戴上它是我们的骄傲,红领巾的背后有着重大意义和多少令人感动的故事,你们怎么能这样糟蹋它呢?我一年级便以成绩优秀、懂礼貌加入了少先队。在少先队里我经常请教博学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少先队知识,因为脖子上那条鲜艳的红巾总是给我无穷无尽的求知的力量。一年一年过去了,转眼间,我上六年级了,脖子上仍有上学时每天都戴着的红领巾,现在我脖子上的那条红领巾,陪我度过了五个春夏秋冬,它见证了我每一次得到荣誉,背后的努力、勤奋。不知为何,我的红领巾变得越来越小,上面的折痕越来越重。我甚至曾有过抛弃它的想法,可一想到它陪伴了

6、我这么多年,便狠不下心来。我的红领巾现在就是我的知心朋友,见证了我在学校许多难忘的美好时光。每当我遇到什么困难,看着胸前飘扬的红领巾,心里默念:想想革命前辈,这点困难算什么,加油,我一定行!红领巾系在胸前,象征着祖国永远在我的心里。红领巾就像我的导航灯,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我爱你,红领巾!#722697寒假十课第八课的观后感3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争当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做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正值青春年少,是人生最美好的年龄。亲爱的同学们我们要珍惜起点,把握好开头。在学校做到一读,二做,三别。一读就是一到学

7、校就读书。二做,要做有益他人的事,要做有益集体的事。三别,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勤于学习,认真完成作业,做好复习预习,上课认真听讲,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把礼仪带进学校,把谦让带给社会。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毛泽东曾叮嘱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于是,我们便深知,学习是我们现在的第一要事,向上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现在的我们,知道勤奋能创造财富,但我们并不知道,那是怎样的一笔财富。“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这些格言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一点一点地印在我们的心间。在漫长的学习道路中,只有“勤”和“苦”才是那的“径”、“舟”。我们并不拥有财富,但是我们能创造财富

8、,因为我们拥有勤奋。我们可以不畏艰险地攀山越岭,找到属于自己的高峰!三、品德良好,团结友爱。品质,是人与人之间交往合作最基本的条件;道德,是评价一个人时先的标准。品德是小到只是废纸扔进垃圾桶,大到反映出这个国家整体的风度。而我们,要学会将心比心,替别人着想。人本身是独立的个体,很多事情都要独立面对。可是历史告诉我们,团结是天地间的力量。一个人是无法生存的,而我们衷心需要的是伙伴。所以,让我们携起手来,将心连接,为了时代的进步,为了生活的希望,为了进步的力量!四、体魄强健,活泼开朗。“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前面说到了很多方面,但希望大家牢记财富固然宝贵,重要的是执行的前提。我们要有强壮的身体,才能

9、深入科研,才能让祖国强壮。开朗的性格也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是,开朗与活泼也不能过了头,这样才能真正得起到益处。开朗的性格和强健的体魄是中国的新少年应具备的。我们会加油的,从现在做起,强健体魄,保家卫国!#692318寒假十课第八课的观后感4“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不能没有梦想”,这句话我一直记着。是的,正是因为有梦想,我们才经历坎坷依然前行,正是因为有梦想,我们才历经沧桑信心不改。因为梦,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历史的点点滴滴散落在偌大沙滩上的沙石贝壳,我悄悄走过,贪婪地看着这些晶莹宝贵的财富时而拾起一两颗打动心灵的贝壳,寄出一份梦想。中国梦流淌在岁月。沙滩上有一颗饱经沧桑的贝壳。它记

10、载着中国五千年的故事。从黄帝开创历史到如今的我们涌读历史。我们读到也看到太多太多的事迹,太多的血腥场面。此时此刻,我们心中想的是中国梦!富强!中国梦的口号仍在继续,中国梦一直流淌在人们心中,它流淌了每个日日夜夜,每个中国人的内心。在中国,不管多大的困难,地震,泥石流,洪灾,这个贝壳永远都会有一个饱经沧桑后成功的微笑。沙滩上有一颗闪亮的贝壳。它记录着中国奥运会,世博会,神州八号,嫦娥二号发射的成功故事。当一阵阵掌声雷鸣般地响起,当世界举目投足于中国时,我知道,中国的光芒已经散发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国梦仍在继续,我们从未放弃,我们捧着一份执着,默默献上自己微薄的力量。沙滩上有一颗铭记的贝壳。它描

11、述的是在外生活的中国人的故事。在这颗贝壳上,我清楚地看到:有人身处异国他乡却身上总是中国的味道;有人在别的国家观看奥运会,在开始前,他喊了一声中国万岁!.有人说,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所以我们共有一个梦中国梦。是的,那是一份信仰,一份怀念,一份奋斗。潮起潮落,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手中。我们一定要做到:勿忘昨天的苦难和辉煌,无愧今天的责任与使命,不负明天的梦想与追求。轻轻拾起几颗贝壳珍藏着,勉励自己,心中已准备好种下中国梦,为了中国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那样才能使中国梦实现!#692174寒假十课第八课的观后感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多么铿锵有力的一句话,多么振奋人心的一句话!在那些硝烟四起的日

12、子里,在那些艰难困苦的日子里,在那个危机四伏充斥着绝望的年代,引领了多少灰心失意的青年又重拾热血,给了多少经受黑暗淬炼的孩子散发光芒的勇气,去迎接黎明的信念。百载流转,时光好似抚平了一切,动荡的时局;疮痍的心灵;残酷的战争于我们这代被冠以00后之称的孩子来说那个年代热血澎湃的红色精神,好似已经模糊不清。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这句已流传了百年的话却如黄钟大吕,醍醐灌顶,又如久旱甘霖,畅快淋漓!比任何语言数字纲领文字更加振聋发聩。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好像懂得了什么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我还很小。小小的我看着学校走廊上挂着的这幅字,轻轻地一遍一遍地低吟着。只有懵懵懂懂的敬畏,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后来,

13、我长大了一些,再读这句话,我也只是迷茫,我是为何而读书的呢?我真的明白么?我还无法真正理解这句话背后的巨大力量。再后来,也就是现在,我看着这个命题,又看到了这句话,对它也有了几许道不明的情愫。这一次,我好像懂得了一些什么。这一次,我好像真正看到了那个“中华不振”的年代,好像真正看到了在回答魏校长“诸生为何而读书”的问题时那个十二岁的少年瘦削的脸庞和坚毅的神情。现今早已远离了那个中华民族存亡一线的生死年代,但那这却是千千万万的先烈的鲜血与努力才铸造而来的和平年代。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1949年,新中国成立,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经济改革,社会进步一桩桩一件件,这都是代代流传的周恩来精神最热忱最鲜活的体现!而我们呢,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已继承了代代中华儿女血脉中流动的红色基因,理应铭记我们要传承的红色精神,背负好我们肩上的下个时代中华崛起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理应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接下新时代的这一棒。新时代的明天,将由我们创造!我们,也正蓄势待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文秘知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