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的读后感1000字_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雷雨的读后感1000字_1.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雷雨的读后感1000字 雷雨的读后感1000字1一口气看完雷雨后我心情着实激动了一阵子,可能是近来沉湎于理想国等让人脑抽筋的学术著作,而少看文学作品的缘故。初中时便想看这部书,因为当时“中学生必读课外读物”之类的书目上总有它的名字。可我竟一直没看,或许是因为我对戏剧不怎么感兴趣。看莎士比亚也会因为那些繁冗的抒情长段而厌烦(当然,也有翻译的影响)。不看戏剧的原因之一,是里面的场景布置等段落时时提醒我这只不过是一出戏。雷雨也不例外。读到一半时我便想,四凤一定会死,尽管我不愿意她死。因为她是全剧中最无辜,最惹人怜的人物。安排她的死,既符合她的命运(即剧情的发展),又定会造成极好的悲剧效果。结局也不出
2、所料,只是没想到死的是三个人。周萍是我一直觉得最难演的,因为他身上集中了太多的矛盾,他是个悲剧人物,却不易获得观众同情。后来读曹禺的序时,发现他也这么认为。我向来不晓得怎么写书评。以来我实在没有那种冷静地读书,然后站在批判的立场上客观地分析作品的能力。读完一本书通常我只能体会一股模糊、激动、复杂的情绪,笔头想写什么却写不出,闷头一睡第二天心情平静又重新开始读另一本书了。二来我觉得读文学作品嘛,能进入到作者的情感,不求甚解也就够了,不喜欢那些像高中语文阅读题一样的分析、解构作品的评论家,更瞧不起豆瓣上一些故作高深的言论。也因为这个原因,我素来对中文系似乎有一种偏见。我觉得中国文化里就讲究一个“悟
3、”字,多读多背多思就是了。正如作者所说:“我对雷雨的了解,只是有如母亲抚慰自己的婴儿那样单纯的喜悦,感到的是一团原始的生命之感。”“我很钦佩,有许多人肯费了时间和精力,使用了说不尽的语言来替我的剧本下注脚。”最让我喜欢曹禺的,是他序里的第一句话:“我不知道怎样来表白我自己,我素来有些忧郁而暗涩。”这让我想到朱自清的“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以及那一代的文人们。最后小小地自豪一下,雷雨是曹禺在南开读书时开始构思的。全文约:864字,阅读时间:108秒。雷雨的读后感1000字2是年轻时犯下错的因果报应,还是社会牢笼禁锢了太久的心灵想要获得新生?雷雨背后的故事,一个周公馆演绎出了当时整个社会的
4、病态。曹禺笔尖下的世界,可以说是旧中国的缩影。每个角色用鲜明的性格刻画出的,是一群人的人生。一场雷雨,终结了几十年的爱恨情仇,梦醒人散花落曲断情未果,错综复杂的家庭关系带来的伦理闹剧,谁是谁非谁爱了谁心碎。从三十年前有始无终的爱情,到三十年后子女纠缠不清的相恋,是谁造的孽伤了深爱着的两对苦命鸳鸯。周朴园无疑是整个故事的罪魁祸首。三十年里,几次搬家,他都随身携带着当初的家具,始终保持着夏天关窗户的习惯,依然保存着那件侍萍缝补过的旧衬衣。三十年的坚守,是始终钟情于曾经的最爱,还是为了偿还良心的负债?侍萍只是周朴园空虚的一个精神寄托。倘若不是的话,三十年的用情之深,怎会因为侍萍的沧桑落魄爱意荡然无存
5、?三十年的朝思暮想,怎会因为侍萍的突然出现而惶恐不安?三十年的愧疚不安,怎会因为名利的羁绊而颜色大变?是的,他爱的只是三十年前温顺听话的侍萍,而不是这个年长色衰,会对他的利益构成威胁的侍萍。可怜,可悲,当他独自面对内心的悲哀,所有曾经有关侍萍的回忆自然而然的便成了他安慰自己的一种习惯。周萍可以说是整个故事里最矛盾的人。从小就缺失母爱的他在如此烦闷单调的环境下长大,对爱的渴望却让他义无反顾地爱上了自己的继母。他说是因为自己的年少轻狂,因为那时自己小不懂事。是么?可是也只有那时他的心最纯净。爱了就是爱了,可是又有悖于人伦,这让他开始陷入矛盾的漩涡。当他认清自己犯下的错误后,他又想摆脱繁漪对他的干扰
6、。这时四凤出现了,一个让周萍内心重新充满生机的女人,也许这次他是真的爱了,但他一味的逃避又让人感到虚伪。最终他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选择了自杀,他认为这是解脱的最好方式,可他不明白死亡只是最好的逃避。繁漪是整个故事里最鲜明的女人。她敢爱敢恨,但她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又常常自卑无助甚至自虐,三十年来她一步步陷入了一口残酷的井。她是忧郁的,郁积的火燃烧着她,她的眼光时常充满了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绝望,她时常抑制着自己。她的性格中带有一股不可抑制的“蛮劲”,这使她能够突然做出不顾一切的决定,她爱起人来像火一样热烈,恨起人来又像火一样把人烧毁,然而她的外表是沉静的,就像秋天的落叶,无声无息。她是可怜的,
7、被锁在深院里几十年,心死了却又被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救活了,周萍要了她整个的人,也把她整个的人再一次推进深渊。对繁漪这一角色的成功塑造,使旧社会看到了新思想的曙光。四凤是可怜的。周冲是可怜的。侍萍是可怜的。鲁大海是可怜的。他们用最纯净的心活在世上,却因为上一代的纠葛卷进了一场悲惨的纷争。爱情与亲情的背后,只有恨和无尽的哀愁。雷雨过后,只愿洗净三十年的恩恩怨怨,冲掉人心的丑陋,新社会的降临就是雨后最美的彩虹。全文约:1251字,阅读时间:157秒。雷雨的读后感1000字3雷雨,这部家喻户晓的话剧的问世,使曹禺先生开始了创作生活的第一步。雷雨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人物的性格冲突,曹禺笔下的人物都具
8、有真实性。他们的每一言每一语都由人物的内心发出,而每一句话中,必然充满着个人的情绪色彩,符合他们的身份,性格特征。故事的根牢牢地系在30年前周朴园对侍萍(鲁妈)始乱终弃。那时的侍萍还是个天真美丽、贤慧的少女,在周公馆当下人,身份是卑微的,地位是下等的。可是周公馆的少爷却偏偏给了这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姑娘希望与幻想,她幼稚地违背道德与贞操为他生了两个儿子,无名无份,默默煎熬,像周朴园这般身份的人是不会把一个下人正式的娶进门的。当时的社会讲究的是门当户对,这也造就了无数桩构筑在金钱与利益之上的婚姻。也许侍萍很清楚这一点,但她只有最浅显的要求,哪怕当个妾也好,可是周朴园没有这么对她,在大年三十晚上,在侍
9、萍生了第二个儿子才三天,周公馆把她逼进了漫天风雪中。手里抱着的,是危在旦夕的婴儿。这时的侍萍绝望到了极点,她更悔恨自己,恨自己的无知与幼稚,于是,她绝望地跳河自尽。故事发展到这里,很自然地让我想到家里的鸣凤,一样是大户人家的下人,一样博得少爷的爱,可结果都是同一条自杀的路。为什么?这也正让我们看到了旧社会封建家庭的没落与腐朽,社会制度的冷酷与自私,从她们身上,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当时中国家庭的、社会的罪恶。然而,侍萍的求死却没有如愿,这也注定她仍要在残酷的现实里挣扎,一个女人,带着个重病的孩子,流落他乡,孤苦无依。为了生活,她嫁过两次。干过各种杂活。可在当时的社会里,她遇人都不如意。是的,有钱有势
10、的,对她不屑一顾;好人家又会嫌她的不清白。周朴园带给她的,是三十年无休止的痛苦与恨。故事在三十年后侍萍与周朴园的重逢中发展到了高潮。面对昔日的爱人与仇人,侍萍经历了痛苦的矛盾斗争最终勇敢地与他相认。她并不是用这种方式来敲诈他,面对周朴园搪塞打发的5000块钱支票,侍萍不屑一顾地撕个粉碎。也许她只是觉得“我三十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可是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她骨气与自尊,她表明身份,也许是出于一个母亲的爱子之心,想为门外候着的鲁大海争取说话的权利,也是了为见一见三十年未曾谋面的大儿子周萍。周朴园对于侍萍的出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惊喜,他只有恐惧、担心、害怕,害怕自己一直以来苦经营的好名声会毁于一旦
11、。那个时代的封建资产阶级的本性就是在这种虚伪的外表掩盖之下的冷酷、自私,对于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遭遇是凄惨的,待遇是不公平的,甚至对于亲情的渴求,也很难得到满足。不是吗?周萍面对眼前的亲生母亲是冷漠的,无情的,虽然没有相认,但丝毫的血脉相连都感觉不到。还亲手打自己的弟弟。侍萍的心在滴血,兄弟反目,父子成仇,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摧残着她的身心,阶级地位的悬殊又使她不能认回亲生儿子。鲜明的阶级对立,有着天壤之别的等级待遇,这是侍萍不愿意看到的,然而社会毕竟是现实的,残酷的。侍萍其实很可悲,这么多年,她始终未能清醒,而是听任命运的摆布,让时间与辛劳一点点地消磨自己的愤恨与痛苦。而她苦难的一生也正是对周
12、朴园的控诉和那个万恶社会制度的宣判。全文约:1382字,阅读时间:172秒。雷雨的读后感1000字4上个星期,同学们在语文课上对雷雨这篇剧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大家围绕着“周朴园爱不爱鲁侍萍”的问题,分别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虽然,有的同学说“爱”,有的同学说“不爱”,他们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我并不赞同这种绝对的说法。“爱”实在是个非常复杂的东西,怎能简单的说“爱”还是“不爱”呢?其实,不能说“爱”或“不爱”,从本质上说应该是因为人性的复杂而导致了这样的矛盾!雷雨中的人物,在作者的笔下充满了矛盾!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却牵扯了过去的恩恩怨怨,剪不断,理还乱!人性的立体面在雷雨中体现
13、的淋漓尽致!然而,人的天性原本就如此复杂的吗?人性原本就这么让人毛骨悚然吗?记得小时侯我曾背过三字经,其中最开始的两句话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的确,人出生的时候就如同一杯清澈的水!你给这杯水里加入什么颜色,这杯水就会呈现出什么颜色。也许有人会说,人天生都有求生的本能,这不是一种本性吗?但是请注意,我说人出生的时候如同一杯清澈的水,但并没有说清澈的水就没有性质。清澈的水也有它的本质,也就是说,人天生也带着一些本性,但这些本性并不复杂!事实上,人性之所以变得复杂,是因为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人性体现出一个社会,一个环境!周朴园天生就希望成为这么一个令人唾弃的自私、扭曲的人吗?毋庸置疑,谁也不希望自
14、己被人唾弃!然而,周朴园生活的环境使他变成了这样。他是可怜的!大多数同学所同情的都是被抛弃的鲁侍萍,然而有谁同情一下周朴园呢?周朴园并不是自己希望变成这样的,如此说来,他有什么错呢?这应该是社会的错!我认为,周朴园更应该得到我们的同情!他是当时社会的产物,更确切地说,他是那个黑暗社会的牺牲品!我们不能把罪过归到某一个人的身上!事实上,小偷也是值得我们可怜的!如果小偷能靠正当的方法挣钱养活自己,我想,他们绝对不会再做这个令人厌恶而且整天担惊受怕的小偷了!而世界为什么会有小偷呢?这不就说明了我们的社会不够完善吗?大家都知道,过去我们国家主要进行的是物质文明建设,然而,在物质文明已经较为发达的今天,
15、国家又重视了精神文明建设!可见,社会环境的重要性!我想,大家都应该知道,社会主义的最高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一个消除了阶级的社会,一个生产力极大发展的社会,一个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社会,所有的财产归全人类所有,产品各取所需,所有的人平等地享受社会经济权利,人们不再将劳动做为谋生的手段,而“劳动将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我们之所以把共产主义做为我们社会主义的最高目标,就是希望建立一个和谐的环境,一个让生活在这样环境下的人都能和谐相处的社会!国家重视对和谐社会的建立,不就说明了社会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吗?由此看来,社会环境才是影响人性的主导因素!人性的复杂体现出社会的矛盾!然而,我们也不能太
16、过于悲观,事实上,像周朴园这样的人已经少有了。我不赞同老师说的“十个人结婚有九个人后悔”的说法,这太过于悲观了!现在的社会已经不是当年的社会了,也许老师会说我没有经历过爱情我怎么会了解其中味?但我知道,爱是需要互相包容的!爱是需要互相付出的!只有一个人付出的婚姻绝对不是幸福的婚姻!我想,“后悔”的人是不是一味地在乎对方的付出而忽略了自己的付出?我觉得“后悔”的人也一定存在问题!请学会“换位思考”,这真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全文约:1471字,阅读时间:183秒。雷雨的读后感1000字5三十年的漫漫时光,三十年的爱恨纠葛,三十年的泪与鲜血铸就了一场悲天恸地的雷雨。这雷雨下冲刷的,是中国封建旧社
17、会吃人的礼教传统,是剧中人痛苦与矛盾交织的情情仇仇,是命运之神狞笑的薄薄嘴角一场雷雨,一场梦。梦醒之后,一切成空。悲剧的初始,往往是一个并不动人的错误。富家少爷在空虚无聊的生活中与家中女仆坠入爱河,这样的故事在那时的时代背景下不算少见。理所当然,富家长辈愤然反对二人悬殊的交往,在大年三十的夜晚生生将怀抱婴儿的女仆赶走,还用心良苦的强要了他们的第一个儿子,悲剧的初形在这里开始酝酿而出。周朴园,作为剧中中心矛盾的焦点,无疑是情感冲突最激烈之存在。年轻时爱上侍萍的周朴园,或许还能说是仍有一丝纯净残留。可自那个年三十之夜,他听任家中长辈将梅侍萍赶走,随后娶了门当户对的阔小姐时起,他的心灵已彻彻底底成了
18、利益至上的最佳写照。在三十年后,他重又认出侍萍的那一刻,他所表露出来的情感,不是久别重逢的喜悦,而是彻头彻尾的猜忌,怀疑与恐惧。他想到的,是侍萍是到来也许会对他的地位,利益所造成的威胁,是真相揭穿后自己将面临的尴尬处境,而不是对侍萍悲惨遭遇的同情和怜爱。他口口声声的说他一直留着她喜欢的家具,说他保留她的习惯,珍视那绣了梅花的旧衬衣,可说到底,这些都不是因为爱,都是因为要彰显他那早就不存在的良心,告示天下的人看!我是个有情有义的君子!其实哪里有什么情呢即使曾经有过,那也在三十年的时光中消失殆尽,他如今的一切的一切包括给侍萍五千大洋,承诺包管她的生活开支,要她们永远不再踏入周家的大门全都,全都,是
19、为了他自己。对他而言,爱情早已是漫长生命中的一点佐料,可有可无,如梦一般不切实际。这个资本家的代表,早已在商界的熏陶下血肉模糊,面目全非,不成人形。至于鲁侍萍,悲剧的核心承受者,她的命运无疑是坎坷苦难的,但何尝又不是可悲的。回想三十年前的那场爱情,她也是错误缔造者之一。可女人啊女人,你为何纠缠一场无疾而终的情爱三十年,三十年以后还仍拘泥于自己所受的委屈与灾难爱也好,恨也好,难道最终受伤的不是自己么既然如此为何又苦苦沉溺,深陷其间你将这一生的苦难归于命运,归于看不见莫不着的生命之线,念叨着如何苦如何凄惨,紧紧抓住那血红色的恨意,执拗的不愿放手。难道这就是你生命价值的所在么堂堂正正的对峙,随后潇潇洒洒的扬头离去,总比自行降自己于他人身下要舒畅,不是么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这是一个时代所铸造的暴风骤雨。风雨之下,世间一切罪恶丑陋原形毕露,无处藏身。没有什么爱能穿越这无限悠长的时间,没有什么事能真正达到永恒。人生如梦,梦里泪雨滂沱。梦醒之后,自己的人生还是要自己勇敢的走。全文约:1241字,阅读时间:15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