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八年级地理说课稿模板五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107653 上传时间:2020-07-22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3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八年级地理说课稿模板五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20年八年级地理说课稿模板五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20年八年级地理说课稿模板五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20年八年级地理说课稿模板五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20年八年级地理说课稿模板五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八年级地理说课稿模板五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八年级地理说课稿模板五篇.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0年八年级地理说课稿模板五篇 大家知道说课稿的写作步骤吗?说课稿是教师讲课前必备的,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2020年八年级地理说课稿模板五篇,希望大家喜欢!八年级地理说课稿1一、说教材中国人口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三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人口分布的情况。是中国地理中非常重要的人文地理知识,是学生学好中国地理,尤其是学好我国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等知识以及分区地理知识的基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只有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才能合理布局工业、农业、交通和城市。因此,学好本节教材,掌握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将为学好后面各章节打下坚实

2、的基础。二、说教学目标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2、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并简陋分析建国后我国人口增长快的原因。3、学会制作人口增长曲线图4、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概况5、使学生明白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估国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出路,也是我们每一位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人口分布是本节教材的重点,为我国人文地理的学习打基础。如何交换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作图是本节的难点。本节教材出现了四种类型的图表:如扇状统计图、柱状统计图、线状统计图、人口密度分布图,因此,如何教会分析上述图表和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是本节的难点。四、说学情经过七年级世界地理的

3、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世界地理中世界人口的学习,使学生已经具备了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等基本概念和人口分布图的阅读能力,这将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八年级的学生散漫、不勤于思考和不重视地理课也将使本节课的难点突破具有一定的挑战。五、说教法、学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创设一定的情境下,主要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加以点拨。六、说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情境创设:第13亿个公民诞生的图片资料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中国人口的学习新课学习:活动一感受130000000a.多媒体展示2000年世界人口构成饼状图,中国占21.2%b.多媒体展示我

4、国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图找出5000万以上人口大省,9个。c.生活中人口拥挤的画面:下班的路上、海滨浴场、春运的候车室说明:让学生感受13亿不再空洞、不再抽象。直观地在他们的脑海中建立起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形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从而解决了本节的一个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活动二我们来发现:我国人口达13亿,那么我国人口的发展状况如何呢?a.展示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公元0年-公元2000年的变化状况,这主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归纳:慢较快飞速发展(基本国情),解决了教与学的重点。b.师生共同完成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的曲线图,教会学生作人口增长曲线图,从而突破了教学难度。这个难点的突破体现师

5、生互动、师生合作的教学理念。c.在自制的我国建国后人口增长曲线上进行自主分析,自主发现问题:1949-1990变1990-2005化变慢,原因:计划生育d.计划生育的国策说明:整个活动中,主要是学生自主活动,去动手做,去观察,去发现,不仅能力得到了培养,而且也初步树立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口观、情感态度、价值观。活动三探讨人口分布的特点13亿人口在我国有的地区多,有的地区少,分布如何呢?a.人口密度的复习:比较中、俄、美、世界。横向比,我国的人口密度大b.展示各省级单位的人口密度图,找出d小大的省区、分布概况。c.展示人口密度图归纳总结:东多西少以上探索的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使由简-难,由分析

6、、推测-科学证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又突破了教学的另一个重点人口分布特点。课后拓展延伸:探究1.为什么我国人口东多西少2.我国人口过多带来了哪些人口问题七、说板书一、人口多,是世界第一1、人口多2、人口增长快、原因国情国策3、国策:计划生育二、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这篇八年级地理说课稿:中国人口说课稿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喜欢!八年级地理说课稿2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辽阔的疆域是八年级第一章的内容,它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章节。仅从教材内容看,它既是学习中国地理的起点,又是联系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桥梁。就本节课而言是学生认识中国位置特点的延续和深入。教材通过大量的读图活动让学生独立获取

7、知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知识。(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濒临的海洋、领海、内海、岛屿、半岛及邻国,知道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查找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读图用图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中国辽阔的疆域及优越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三)教学难点和重点1、重点: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优越性是本节的重点。2、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是本节的难点。(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

8、,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二、教学方法1、读图分析法:在“世界政治地图”中查找我国陆上疆界找出14个邻国,沿我国海上疆界找出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有一定的帮助。2、讨论比较法:在学习我国的优越时,设置课本P3的活动,对比我国与俄罗斯等国位置的比较,从而使学生对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理解。三、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地图,记忆地理事物空间分布方法。2、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读图能力和地理空间概念。3、开展谜语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四、新课讲述:导入:用谜语导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

9、居东,头指世界洋,尾靠全球陆。”谜底是打一地理事物现象(中国的地理位置)。(一)、位置优越1、半球位置我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2、纬度位置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没有寒带。3、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活动: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1、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什么不同?所说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图)答:中国大部分在中纬度,温带面积广大,有少部分在热带,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2、与蒙古、日本相比,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不同?说说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图)答:我国疆域辽阔,海陆兼备。东临

10、世界的大洋太平洋,能带来丰沛的降水,使我国东部气候湿润,又有利于海上的对外交往。(二)、国土辽阔1、国土:是指主权国家管辖下的领土、领海和领空的总称,通常涉及领土和领海。(附图)我国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东经135),那里是祖国每天最先迎接太阳的地方,每年夏至日的日出约在凌晨2点20分。我国最西端:新疆乌恰县帕米尔高原上(东经73),过国境线不远处是塔吉克斯坦的喀拉湖。我国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附近(北纬4)这里是一个隐没水下的珊瑚暗礁,暗礁点距离海面还有17.5米。我国渔民历来在这里捕捞作业,海军与科学考察船经常在这里巡行和调查。我国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

11、江主航道中心线上(北纬53)夏至日白昼长达17小时,东至日白昼短至7小时,是全国白昼最长与最短的地方,有“北极村”之称。2、中国的陆地领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俄罗斯1707,加拿大997)3、我国的疆域绵长: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4、东临“四海一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太平洋。5、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分布着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活动:1、阅读世界政治地图,按逆时针方向沿我国陆上疆界找出14个邻国,沿我国海上疆界由南向北找出6个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

12、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3、阅读下图,说说我国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和南北的季节差异,并解释原因。(三)补充:我国的领海与内海领海1、领海是指毗连某一国家海岸的水域,这个国家对这些水域实行专有管辖权。世界所有国家领海宽度都是由各国自行确定的,从3海里到200海里不等。我国确定领海宽度为12海里,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许可,不得进入中国的领海和领海上空。2、我国濒临的海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海域。3、我国领海及内水的面积为37万平方千米,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海洋大国之一。

13、4、我国有美丽多样的海洋环境,有富饶多样的海洋资源。(参看教材上的阅读材料)自然地理学上:内海是伸入大陆内部的海,面积不大,仅有狭窄的水道与大洋或边缘海相通(如渤海)。内海政治地理学上:内海是指国家内水的一部分,包括海港、领海基线以内的海域,以及为陆地所包围但是入口较狭的海湾和通向海洋的海峡(琼州海峡是政治地理上的内海)。五、练习巩固1我国南北跨_很广,约_度,大部分位于_纬度地区,属于_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_带,没有_带.2我国西部深入_大陆内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上面积的大洋_洋,有众多的_和_,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1下列关于我国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半球B西半球C南半

14、球D北半球2哪条重要的纬线穿越我国的南部()A赤道B北回归线C南回归线D本初子午线3我国东临哪个洋()A印度洋B大西洋C北冰洋D太平洋4中国是一个()国家A岛国B大陆国C海陆兼备D半岛国六、归纳小结:本节课通过读图分析了解到我国疆域十分辽阔,知道领土四端、四大临海、两大内海,也的众多的邻国,认识到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七、作业1、(P3)活动3:结合以上分析,补充下表,说明我国地理位置的优点。2、(P5)活动2:量算:根据比例尺,量算我国领土东西端距离;根据所跨纬度,计算我国领土南北端距离。3、(P6)活动4:补充说明我国领土面积大有什么好处。八年级地理上册辽阔的疆域说课稿就分享到这里了,

15、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可以喜欢!八年级地理说课稿3一、说教材:(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上教版八年级中国地理“土地资源”一节教学的第二课时,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成片耕地和主要森林、草场、沙漠的分布,理解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教材在地形、气候、陆地水之后安排土地资源,主要是考虑到地形、气候是促进和影响土地资源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而土地资源的利用受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是人类经济活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的物质基础,因此本课时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特征。对生活在城市中的初中低年龄学生而言,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的问题,较先前水资源、气候资源距离远,具

16、有认识上的间接性。(二) 重点与难点:重点:我国土地资源基本国策。学生通过学习应理解为什么制定这一国策,其重要性如何,最终产生自觉意识,形成合适的心理态度与价值观。难点:探究我国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及原因,土地生产力高低的分布。二、说学法:(一)说学生:1、 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五年级时,地理由外聘代课教师教授,纪律较差,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现为我校六年级,年龄较外校同进度学生小两岁,社会阅历较浅。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较简单,以背为主。本学期已知道中国地形知识与有关气候知识。2、 该班学生认知特点:思维活跃,该年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在向抽象思维发展。 该班学生学习能力差异较大,部分能力较差

17、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常常“搭便车”。表现力强,好动不好静,知识面较宽,对地理学习有较浓厚兴趣。(二)说学法:1、 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读图分析,小组讨论,自主探究,进而推测结果,并与实际比较,体会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复杂性的特征。教师通过新型小组合作方式的推行,做到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相结合。(详见“教法设计”第二点)2、 学会分析不同形式的资料。3、 小组合作展示,学会将地理课堂所学知识、形成态度运用于生活,从而将教学目标内化为行动。4、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创造能力。三、说教法:(一)确定教学目标:1、通过推测知道我国成片耕地和主要森林、草地、难以利用的土地分布。(知识目标)2

18、、体会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的特征,实践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能力目标)3、能说出目前我国土地利用过程中的几个突出问题,并有寻求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与建议。(知识目标)4、体会我国土地国策的现实意义,产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保护土地资源的责任心,并有积极付诸行动的愿望。(情意目标)5、体验课堂合作学习方式,增强团队意识,提高合作学习效果。(情意目标)(二)选择教法的原则和依据:1、 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知识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测与想象,通过知觉领悟与逻辑方法的并用,形成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思维习惯,主动建构知识体系。2、 根据“

19、二期课改”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原先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将注意力集中在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着眼培养学生综合性、发展性学力。3、 在课堂中为学生搭建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才能的舞台。4、 遵循六年级学生认知基础与认知规律。(三)教法设计:归纳为以下四点1、 突出前后知识关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地形、气候是影响土地资源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按常规教学方法,该教学内容浅显,主要是让学生在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图上认图识记,学生思维量小,且无法体现本节教材的前后文关联特征。因此,教师在设计中,打破常规,舍易求难,即不让学生在书本、地图册上

20、找现成答案,以培养和训练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为归宿,通过小组自主探究,利用已有的气候、地形分布的知识,推测(探究)我国成片耕地和主要森林、草场、沙漠的分布,并说明理由。整个过程运用“相邻发展区”的原则,既是对前知识的复习与综合,让学生体验地理学习方法,又完成新课教学目标,且印象更深。教师则对学生整个探究过程加以适当提示、点拨、深入。点拨中渗透学习方法的引导,特别须指出以下问题:耕地适合的地形;形成草地而未形成水田与旱地的原因;水田与旱地的大致分界;东部地区山脉、丘陵的土地利用类型;东西部、南北的土地生产力。要求学生综合考虑地形与气候条件、人类经济活动因素。2、 探索学生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关注学

21、生差异,提高学习效果。本课教学安排两部分学生合作学习内容,在第一部分中,教师安排四人合作学习是基于该内容对六年级学生而言综合性强,有较大难度,合作学习有利于讨论,观点碰撞,引发思考,得出结论。教师给予合作学习的要求是:在讨论的基础上共同绘制“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简图”,且安排两人上台展示,而两人的分配为教师点名一位,小组推荐一位,并提出任何一名小组成员的表现都代表全小组,这种安排改变以前后进学生没有课堂表现的资格与可能(因为小组推荐代表往往上台的是优生),也有利于小组讨论时优生毫无保留地提出观点,帮助后进学生,后进学生则利于提高自身责任感,明白个人应对小组作出贡献,知道与他人在一起工作时不能“搭便

22、车”,调动学习积极性。最终实现每一个学习个体在达成自身学习目标的同时,成为其他个体教学目标达成的促进者。第二部分小组合作是学生对课堂内容理解后的综合展示,有利于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内化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创造力与小组智慧,培养创新精神,分享小组合作成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组织形式,也适合该年龄孩子身心特点。3、 利用小道具活跃课堂气氛,实现课堂承转。看似与地理教学毫无关系的回形针在合理运用后起到以下作用:夹书是因为本课的探究是以对“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未知为基础,若在找大量图表依据时(翻阅地图册),偶然所得,也将失去探究的价值;课前猜测回形针便于让学生轻松进入课堂角色,也为引出“推测”这一关键

23、词埋下伏笔,在比照中了解问题解决的方法;用回形针上台作投票便于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引发课堂争论。4、 以形象的漫画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土地资源较宏观,本课内容又侧重农业用地,相对生活在城市中的初中低年龄学生而言,较先前的水资源、气候资源距离远,认识上有间接性。为使课堂可接受性更强,并引发学生共鸣,本课设计以漫画评论作为探究土地利用问题的切入口,优势明显:漫画讽刺性强,富于思考,能将大尺度空间与时间的问题浓缩到方寸之间,较照片、录象更综合、直观,有趣味,信息量大。如“父与子”一则,简单的两幅画,将人为的森林破坏,最终引起沙漠化,使子孙更贫困这样一个深刻的主题揭示,远比枯燥的文

24、字表达得形象、深刻,对学生有震撼。对漫画的分析理解过程将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进入自主学习与自我教育状态。5、 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势,真正体现形式服务于内容,手段服务于理念。恰倒好处地使用电脑多媒体,能使课堂增色,效率提高。本课课件力求简洁,主体内容突出,强化对学生的学习指导,避免使用现代化媒体产生弱化学生思考的反作用,相反设疑引思,如土地生产力的变化规律,以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土地利用问题,以漫画渲染课堂气氛,拉近与学生的认识距离;人均耕地减少问题,以动画强化课堂情绪;全课以多种链接调用各种资源,回顾旧知。恰倒好处的多媒体运用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深化,付诸实际。四、教学流程:(一)

25、 复习旧课: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二) 引入新课:1、土地资源地区差异(1)提出研究问题:推测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大致分布(2)给予提示:推测的依据应考虑哪些因素?(3)小组合作讨论:绘制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简图,完成地形区推测,并说明理由(教师提供两个地形区,学生自由选择两到三地形区以说明(4)小组展示,他组学生质疑:引出地形、气候、人为活动为主的多因素制约土地利用分布。(5)深入探究:土地生产能力高低及影响因素(6)自我评价:了解现实地理问题的复杂性。2、土地资源问题:(1)提出问题:出示文字、漫画资料,哪个保护更重要:林地?耕地?草地?(2)展开讨论,深入分析:学生谈感受归纳、争论、总结

26、,得出我国土地利用国策(3)学生自我总结:保护土地资源,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可作为回家作业)五、其他:1、 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教学设计,教师无法知道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因此须根据学生反应调整课堂进程,在多媒体课件中预设学生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做到进退自如。2、 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为归宿的教学指导思想是本课成功的保障。学生课堂作业:1、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简图(略)2、请根据小组的推测完成下表,至少完成四个地形区:地形区名称 我推测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推 测 理 由东北平原横断山区八年级地理说课稿4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河流与湖泊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

27、节内容,共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本节中,占据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地位。所谓承前,是要在我国地势、地形、气候等知识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本节课内容。所谓启后,我国的河流与湖泊的概况,为学习黄河长江的水文特征做重要的铺垫,乃至也会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教育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外流区与内流区的位置、界线;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水文特征;主要湖泊的名称和分布。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京杭运河及航运意义。(二)能力目标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能够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归纳地理

28、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的能力。(三)德育目标借助知识学习,知道我国河湖众多,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等知识,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更加热爱我国的美丽山河。这是我的德育目标。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地理学科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的角度出发,来确定本课中的重点是:我国主要河流湖泊的名称、分布状况,外流区和内流区,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但由于学生年龄小、经历少,综合思维能力较为薄弱,学生们比较难懂之处肯定是为什么河流与湖泊的分布、流量、长度等水文特征会是这样呢?河流与湖泊与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间有着怎

29、么的影响关系呢?因此把我国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与地形、气候的关系定为难点。二、说教法主要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诱导式教学方法和利用多媒体演示的直观教学法。采用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三:一是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在逐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这就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二是根据“课改”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三是把抽象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的图形图表,表现出来,变难为易,学生更容易理解。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教学课堂效率。三、说学法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教是手段,学是

30、中心,会学才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实现新课程理念中终生学习的目标。基于以上考虑,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渗透学法:首先,合作学习。在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生理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这样可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其次,自学学习。有效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知识量丰富、资源共享这些优点,我鼓励学生从互联网和图书馆中获取知识,向学生介绍一些网站,搜索引擎和关键词,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四、说教

31、学程序设计1.导入新课(2-3分钟)2.讲授新课(30分钟)3.学生小结(1-2分钟)4.评价测试(1-2分钟)猜一猜?三、说学法1.导入新课2.讲授新课(1)如何认识我国的主要河流呢?黑龙江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太平洋塔里木河北冰洋内流区外流区印度洋内流河是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所在区域称为内流区。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所在区域为外流区。外流区约占陆地总面积的2/3,水量超过95%。我国的主要湖泊我国外流河与内流河还有哪些差异呢?为什么呢?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2/31/3超过95%少于5%2.讲授新课(2)怎么来认识外河流的共同的水文特征呢?四、说教

32、学程序设计1.讲授新课外流河水文特征共同点及成因2.讲授新课(3)怎么来发现外流河的水文特征的差异性呢?我设计通过两组对比分析来完成。第一组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1.看图2.29,这四条河流,是我国东部地区非常典型的外流河,他们的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差异啊?(两条秦岭淮河以北,两条以南)2.从水量流量来看,谁呢?(长江)汛期最长的呢?(珠江)3.从图中可以看出,各条河流的汛期不相同,有什么规律呢?比较分析(2)珠江从长度、和流域上都小于黄河,但珠江的年径流量为什么还比黄河多呢?(1)松花江的长度和流域也都小于黄河,为什么年径流量也大于黄河呢?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第二组合作探究比较外流河水文特

33、征差异小无长丰富短大短较小长小较长较大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分布地区主要特征河流西北地区水源补给:季节性河流:流程:我国的内流河:塔里木河7-9月为汛期;10月以后水量大减高山冰雪融水夏季为丰水期,其他季节水量少,甚至断流不长(蒸发.下渗.灌溉用水多)海河钱塘江三、京杭大运河京杭运河自北向南贯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最长的外流河流:的内流河:汛期最长的河流:冰期最长的河流:的湖泊(咸水湖):的淡水湖:世界含沙量的河流: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注入印度洋的两条河流:长江塔里木河黑龙江珠江黄河青海湖鄱阳湖京杭运河额尔齐斯河怒江和雅鲁赞布江想一想

34、我国河流之最长江塔里木河珠江黑龙_海湖鄱阳湖黄河京杭运河额尔齐斯河怒江雅鲁藏布江一、单项选择1、我国河流大多分布()A、东南部外流区内B、东北部外流区内C、西北部内流区D、西南部外流区内2.我国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A、黑龙江B、额尔齐斯河C、澜沧江D、雅鲁藏布江3.汛期最长的河流是()A、珠江B、长江C、黄河D、淮江4、下列河流与其水文特征的组合,正确的一组是()A、珠江我国水量的河流。B、黄河世界含沙量的河流。C、长江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D、淮河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评价检测:ABAB5、塔里木河的丰水期出现在夏季是因为()A、夏季地下水补给丰富B、流域内夏季降水丰富C、夏季气温高,冰雪融

35、水量多D、夏季湖泊水补给丰富6、下图是长江、珠江、黄河、松花江四条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图。代表长江的是()ABCD7、我国的湖泊是_。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_。我国的内流河是_。五、说教学反思评价检测:cc青海湖京杭运河塔里木河五、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体会到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动眼、动耳、动笔、动脑,调动多种感官来主动学习,从而实现快乐学习、有效学习,使课堂真正成为和谐的生命课堂。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部分学生不能从相关图表材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需加强训练。谢谢!八年级地理说课稿5第二单元主要从我国的地形、气候、水文三个方

36、面介绍我国的自然环境。在水文方面重点介绍了黄河和长江。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也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学习黄河对认识我国自然环境及改造利用地上悬河具有重要意义。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课既是学习气候的延伸,又是下面学习水资源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目标: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及各河段的特征,掌握黄河存在的问题及治理黄河的措施,通过读图、填图,使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得到提高。二是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运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概况,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措施

37、,从而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黄河的贡献与危害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辩证地分析和看待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黄河各河段水文特征及治理措施。本节课的难点是黄河各河段的环境问题及黄河的治理措施。我确定的依据一是教材内容,黄河的治理涉及到多方面的地理因素,本身就是很复杂的问题。二是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差,难以将诸多的地理因素综合在一起,总结出黄河的治理措施。重点和难点已经确定,怎样处理教材就水到渠成了。本节课详讲的内容是河各河段水文特征及治理措施

38、。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和图形图表演示法。我采用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三:一是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知识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测与想象,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二是根据“二期课改”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三是把抽象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的图形图表表现出来,变难为易,学生更容易理解

39、。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象、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教学课堂效率。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教是手段,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实现新课程理念终生学习的目标。基于以上考虑,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首先,在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生理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这样可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

40、方法。其次,有效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知识量丰富、资源共享这些优点,我鼓励学生从互联网和图书馆中获取知识,向学生介绍一些网站,搜索引擎和关键词,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本节课教学总的思路是以知识结构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师生问答,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整个教学过程我将围绕“黄河的水文特征和治理措施”这一主线来组织教学。通过构建三大问题情景、四大图表系统、一次合作讨论来完成。激趣设悬,采用多种直观手段,有利于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本节课在导入过程中,首先设置悬念即黄河容易泛滥,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那为什么黄河又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呢?然后播放黄河概况的影片

41、,导入新课,这种直观的导入法有两个优点:一是设置悬念吸引学生激起他们急于探求结果的好奇心。二是使用直观的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部分内容是黄河的概况,我将结合多媒体课件,围绕着黄河流域轮廓图来进行讲解,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成巨大的“几”字形曲折东流入渤海。在黄河轮廓图让学生找出黄河上中下游河段的分界点。通过读图,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黄河有哪些主要支流?2.黄河干流流经哪些省区?3.黄河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4.黄河对两岸人民有什么贡献?这样处理的依据有二:一是条理清晰,知识点明确,变静为动,增强了直观效果。二是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即从地图中获取知识,在地图中消化理

42、解知识。然后承转,黄河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了巨大贡献,但是黄河自古多泛滥,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黄河为什么容易成灾呢?引出黄河的环境问题。黄河的环境问题也就是黄河危害的根源,在上中下游河段各不相同。这部分内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如果处理好,下一个难点黄河的综合治理就会迎刃而解,在这个问题上我先让学生看课本找出黄河各河段的环境问题。我再结合图表进行讲解,这样深入浅出的突破了难点。(如图)在黄河上游地区气候趋于干旱,植被遭到破坏,荒漠化严重,因此水源遭到破坏,而且黄河流域用水量急剧增加,引发黄河断流。中游黄河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

43、河。下游黄河进入华北平原,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坡度变缓,河道变宽,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大量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形成“地上河”。凌汛:然后再结合图表向学生讲解凌汛产生的原因。这样处理可以使复杂的多种地理因素,如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等清晰地在图表中体现出来,增强直观效果,变难为易,找出各河段的水文环境及地上河的真正形成原因,还可以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培养了学生逻辑推理能力。黄河危害的根源找到了,在处理下一个难点黄河的综合治理上,我采用先设疑问,再让学生合作讨论,最后我做归纳总结的方法解决,这样既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又能训练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上游地区主要问题是水源破坏,因此要植

44、树造林,修建水库、防止污染,保护水源。在中游地区主要问题是植被破坏,河水泥沙含量大,因此要植树造林,进行水土保护综合治理。下游地区形成地上河,容易泛滥成灾。因此要筑要堤束水,加固大堤,确保安全。这样根据因果关系找出解决对策,一目了然,学生容易理解记忆。还可以让同学们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环保意识,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本节课,我设计了两类练习题,一是选择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填图题,考查学生用图、填图的能力。这两类练习题,起到了巩固本节内容,考查学生掌握情况,反馈教学效果的功能。这些练习题确定的原则是:遵守教学大纲,突出思想性、基础性和教学重点、难点;训练量适中。本节课的板书我是如下设计的:这种网络式的板书设计可使知识条理更加清晰,层次更加分明,重难点更加突出,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更加完整。然后结合板书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以强化学生的记忆效果。布置作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在南阳淅川县,为了向北京等地区输送洁净的水资源,我们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水源?搜集相关材料,上交一篇作文。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有效的手段学习并积极参与。2020年八年级地理说课稿模板五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初中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