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周练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doc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135607 上传时间:2022-07-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9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周练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理周练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理周练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地理周练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地理周练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周练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周练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word高中地理作业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如下图为我国某大湖东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完成 如下各题。1形成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局部环流的根本原因是A. 湖、岸地形上下差异 B. 湖、岸热力性质差异C. 湖、岸太阳辐射差异 D. 湖、岸植被类型差异2图示环流最明显的时间可能是A. 夏季白天 B. 夏季晚上 C. 冬季晴天 D. 冬季阴天读某蔬菜大棚示意图,完成如下问题。3蔬菜大棚改变的农业自然条件是A. 降水 B. 土壤 C. 水源 D. 热量4某段时间,我国南方的菜农一般只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其目的是A. 削弱太阳辐射以减少蔬菜水分蒸腾B. 减少地面辐射以防止夜间温度

2、过低C. 增加大气逆辐射以提高土壤的温度D. 增强地面辐射以提高白天气温如下图为“和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如下问题。5与相比,A. 白天大气辐射强 B. 夜晚大气逆辐射强C. 夜晚地面辐射强 D. 白天太阳辐射强6和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是两地A. 纬度差异较大 B. 地面状况不同C. 经度差异较大 D. 人类活动的差异“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最大可达30左右,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温润凉爽的小气候。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冷岛效应会使绿

3、洲地区A. 空气对流增强 B. 热量交换变缓 C. 水汽蒸发加快 D. 地面风速增强8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冷岛效应最显著的是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设计。风塔高过屋顶的局部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大厅,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风塔底部的气流运动方向是A. 辐散下沉 B. 辐合下沉 C. 辐散上升 D. 辐合上升10与“风塔原理一样的是A. 温室大棚气温较高 B. 锋面暖气团的上升运动C. 秘鲁沿岸的上升流 D. 水库库区比周边降

4、水少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图中甲地经常出现浓雾迷漫的现象,据此完成如下问题。11图中甲地山谷浓雾弥漫数日不散,主要是因为A. 日照较弱 B. 气温较低 C. 水汽不足 D. 风力较弱12如下四幅图中,与山谷出现浓雾时段的环流特征相符的是A. B. C. D. 西湖龙井茶基地为防止茶树受霜害,引进了“防霜冻风扇,安装在离地6米的高处。当气温下降到3时,电风扇会自动启动,将高空相对较暖的空气吹向茶丛。据此完成如下各题。13当防冻风扇自动启动时,该基地A. 近地面大气对流运动显著B. 太阳辐射强烈,近地面升温明显C. 大气逆辐射强,近地面降温迅速D. 近地面气温比防

5、冻风扇处气温低14除风力除霜技术外,如下方法对茶园防御霜冻可行的是A. 增施肥料 B. 无土栽培 C. 人造烟幕 D. 科学采摘热导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气温比郊区高出的数值,如下图示意市不同季节热导强度逐时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关于市热岛强度的逐时变化,说确的是( )A. 22时次日7时,城市热岛环流最强B. 午后2时左右,气温最高,对流旺盛,热岛效应最明显C. 15时22时,市区升温显著D. 5时8时,市区均温最高16关于市热岛强度季节变化的说确的是( )A. 春季丰富的降水降低了城市热岛强度B. 受上班人流、车流影响,各季节热岛强度在早上7时前后均达到顶峰值C. 秋季多大风,城市热岛强度

6、较小D. 冬季低温,人为释放热造成热岛效应最明显如下图为2016年1月某地雪后,一停车坪上的景观图。该停车坪用的是植草砖。读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7导致地面积雪差异的可能原因是A. 枯草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 B. 枯草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多C. 砖块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少 D. 砖块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18与使用普通水泥砖相比,使用植草砖的停车坪A. 增加了雨水下渗 B. 增加了地表径流 C. 减少了生物种类 D. 减少了地下径流入春后,地面净辐射(地面吸收与射出辐射的差额)为正值,地面温度升高,一定深度能量从地面向地下传递;入秋后,地面净辐射为负值,地面温度下降,能量从地下向地面传递,不同季节地温(地面

7、以下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统称)随深度变化情况不同。右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一监测点(年平均气温为-53),监测3月和9月地温随深度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该地形区可能为A. 盆地 B. 长江中下游平原 C. 江南丘陵 D. 青藏高原20该监测点冬季和夏季地温差值最大的深度出现在A. 0 m B. 2 m C. 4 m D. 6 m21如果a、b表示3月或9月,该监测点A. a 月期间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 B. b月期间黑夜时间渐短C. a月期间地表温度渐高 D. b月期间地表温度渐低被称为高速公路“流动杀手的团雾,大多是由于局部区域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形成的浓雾,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尺度小、浓度

8、大的特征。省近年来由团雾引起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比例高达18%左右。如下图是沪宁高速公路示意图。据此完成如下各题。22一天当中,团雾的多发时段往往是()A. 06时 B. 612时 C. 1218时 D. 1824时23团雾多出现在高速公路上的主要原因是()A. 汽车尾气排放量大 B. 沿线工业污染严重C. 路面昼夜温差较大 D. 临近河湖与林草地24兰新高铁乌鲁木齐在某某境 65%的路段建有防护墙、地上隧道等防护工程如下图 ,防护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A. 防雨 B. 防冻土C. 防滑坡 D. 防风25读如下图文资料,完成问题。图1示意我国某某某地区地形状况与风向频率,甲地有大片的绿洲,每年大风日

9、数约160天左右,年平均风速达到6.2米/秒.是我国最早进展风能开发的区域。1指出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结合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甲乙之间夏季盛行风向的成因。2评价甲地作为某某风力发电基地的条件。26如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多年1月和7月平均总云量等值线分布图单位:%,据此完成如下问题。1分析图中虚线区域平均总云量的分布特点与原因。2分析甲地区总云量与周围山区相比数值较小的原因。3简要分析该区域太阳辐射能丰富的原因。6 / 12参考答案1B2A【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热力差异和热力环流。陆地和水热容量不同,在同样太阳照射下温度不同,形成气压差异,导致热力环流。1大湖和湖岸存在着热力差异,形成热力环流,导致高空

10、和近地面的风向相反,选择B。 2近地面从湖面吹向湖岸,高空风从湖岸吹向湖面,说明近地面湖面气压高气温低,湖岸气压低气温高,四个选项中最可能是夏季白天,选择A。3D4A【解析】3蔬菜大棚是利用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对于气温较低季节的自然条件进展改造,使之能够满足蔬菜生产,是对热量条件的改造,D对。降水多少与大气环流有关,大棚不能改变,A错。土壤的结构和性状与有机质、矿物质含量与组成有关,与大棚无关,B错。大棚的建设不能改变水源条件,C错。应当选D。4由于黑色尼龙网,透明度差,不利于太阳辐射进入蔬菜大棚,在干旱季节,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可以采用黑色尼龙网覆盖,削弱太阳辐射,A对。地面辐射的减少和大气逆

11、辐射的增强,是由于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与释放有关,与何种颜色的材质无关,BC错。黑色尼龙网覆盖在大棚上,与地面辐射无关,D错。应当选A。【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1、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到达地球大气上界。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局部被地表反射,局部被地面吸收,从而使地面增温。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局部吸收比拟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

12、色等。3、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 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 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展补偿,起保温作用。4、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5D6B【解析】5读图可知,气温日较差大,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大气逆辐射弱,应当选D。6读图可知,气温日较差小,日较差大。和纬度相当,A错。从地面状况看,

13、位于盆地而位于青藏高原,地形差异导致两地气温日较差差异大,B对。经度差异大小与气温日较差无关,C错。人类活动主要是对大气成分和平均气温有所影响,不会影响气温日较差,D错。应当选B。【点睛】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极圈气温日较差为3.04.0。(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

14、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如此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

15、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4)下垫面性质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严密土壤大,旱地比水田大。(5)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6地势不论什么地方,都是离地面越近,日较差越大,因为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7B8D【

16、解析】7“冷岛效应 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大气结构稳定,会使绿洲地区热量交换变缓,B对。 气流稳定,年降水量减少,地面风速减弱, A、D错。下面温度低,水汽蒸发减慢,C错。应当选B。8读图,图中甲、丁、丙三地的绿洲面积小,“冷岛效应不明显,A、C、D错。乙地位于图示西部地区,绿洲面积大,“冷岛效应最显著, B对。应当选B。9D10D【解析】试题分析:9根据材料,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所以“风塔顶部的气流运动方向是符合下沉,然后再底部辐散,D对B错,假如果风塔处气流上升,不起到降温作用效果,故AC错。10结合前面分析“风塔处事下沉气流,与风塔原

17、理一样的是库区比周边降水少,库区温度比四周较低,下沉气流为主,D对;温室大棚气温较高,锋面暖气团是受冷气团挤压或主动爬升的;秘鲁沿岸是受离岸风而形成的。故答案选D项。【考点定位】热力环流【名师点睛】热力环流原理,受热空气上升,冷却空气下沉。空气上升,在顶部福散开,在底部辐合,空气下沉,在顶部符合,在底部向四周辐散。水面与四周的气温差异,相当于海陆热力差异。11D12C【解析】11甲地山谷浓雾弥漫数日不散,主要是雾形成的条件是在逆温、静风条件,空气稳定,风力较弱,D对。太阳辐射弱、气温低、水汽充足不是大雾形成的主要原因,ABC错。应当选D。12雾形成时,近地面降温快,水汽凝结成微小水滴。根据山谷

18、风的原理,夜晚吹山风,白天吹谷风,A、D错。白天吹谷风,空气沿山坡向山上吹,谷底上空气流下沉,不易凝结,没有雾形成,B错。夜晚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谷底近地面降温快,形成逆温现象,水汽凝结成雾,C对。应当选C。【点睛】常见的三种热力环流形式(1)城市风由于城市人们的生产、生活释放出大量人为热,使城市气温升高,空气上升,与郊区下沉气流形成城市热力环流,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把郊区污染物带入城市中心,严重污染了城市环境。因此,为了减轻城市污染,如何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与如何布局郊区工业与卫星城市,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与下沉距离以,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

19、。(2)海陆风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上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气压比原来气压升高,空气由大陆流入海洋;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低,形成高气压,使下层空气由海洋流入大陆,形成海风。夜间与白天大气的热力作用相反而形成陆风。(3)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山坡上的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城市风环流的方向不随时间而变化,因为市区的气温总是高于郊区。而海陆风环流和山谷风环流的流向如此随昼夜的变化而向相反的方向变化,因为海与陆、山与谷的气压上下随昼夜改变而改变。13D14C【解析】13根据材料可知,风扇探

20、头检测到茶园茶丛顶部的空气层温度低于结霜临界温度4以下时,就会自动启动风扇,将高空相对较暖的空气吹向茶丛,说明在距离地面610米存在逆温层。14熏烟法可以增加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和大气逆辐射能力;覆盖法可以减少大气与地面的热量散失;喷水除霜可以减轻霜冻危害;茶园排水法会降低土壤温度。【点睛】由于气候类型的根本特征是由气温和降水这两大气候要素构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其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是不一样的,反过来通过气温和降水的具体数据或资料等进展入手,就可以分析出其气候特征,把分析的气候特点与相应的气候类型对号入座,问题也就迎韧而解了。15D16D【解析】试题分析:15读图,冬季,5时8时,市区均温最

21、高,A错。午后2时左右,气温最高,对流旺盛,热岛效应最弱,B错。15时22时,图示区热岛强度增大,市区温度下降,C错。22时次日7时,城市热岛强度大,热岛环流最强,D对。16春季降水少,不是城市热岛强度降低的原因,A错。热岛强度在夜晚比白天高,夜晚上班人流、车流少,B错。秋季多大风,城市热岛强度白天较小,夜晚较大,C错。冬季低温,人为释放热造成热岛效应最明显,D对。考点:热岛强度变化,热岛效应。17D18A【解析】此题主要考察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要求学生熟悉水循环的过程,掌握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17从图可见,砖区积雪少,草区积雪多,可从降雪与融雪两方面考虑。从降雪看,草区含有空气,雪与地面接触

22、程度不好,地面导热性能差,积雪多,而植草砖将地温传至雪体较多积累雪少。从融雪角度考虑,无论是砖区还是草区都有积雪覆盖,“枯草、“砖块均无法吸收太阳辐射与大气辐射,排除ABC。18植草砖与普通水泥砖比,多了植被。植被能截流雨水增加下渗,使得地下径流增多,地面径流减少。而普通水泥砖使雨水难以下渗,地面径流多。BD错误,A正确。相比于普通水泥砖,植草砖自然是增加生物种类。C错误。19D20A21B【解析】试题分析:19根据材料,入春后,地面净辐射地面吸收与射出辐射的差额为正值,地面温度升高;入秋后,地面净辐射为负值,地面温度下降。读图,该地形区地面温度在入春后约5,入秋后地面温度小于0 ,年均温较低

23、为-53,应在青藏高原,D对。盆地、东南丘陵最冷月在0以上,A、C错。华北平原年均温较高,B错。20地下一定深度的温度是稳定的,冬季地表温度低,在一定深度地表温度向下增加。夏季地表温度高,在一定深度地表温度向下降低。所以,冬季和夏季地温差值最大应为地表。该监测点冬季和夏季地温差值最大的深度出现在 0m,A对。B、C、D错。21根据材料,入春后一定深度能量从地面向地下传递,所以,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地温温度随深度降低,所以,a表示9月,b表示3月。a月期间地表温度降低,b月期间地表温度渐升高, C、D错。9月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动,青藏高原白昼时间变短,A错。3月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青藏高原正午

24、太阳高度增大,物影渐短,B对。【考点定位】地面静辐射变化特点,地温与深度的关系,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22A23C【解析】试题分析:22根据题意判断,团雾由于地面辐射形成逆温而导致。此逆温由于地面不断的放热,由于在深夜,地面不断的放热没有热源,使得近地面大气的温度下降,形成逆温层而成团雾。应当选A。23高速公路由于水泥地面,由于比热容的原因,升温快,降温夜快,在夜晚,地面不断的降温,使得近地面气温不断下降,形成逆温,最终导致团雾的现象,应当选C。【考点定位】逆温现象产生的原因24D【解析】试题分析:某某是干旱区,多风沙天气。防护墙、地上隧道的主要作用是防阻风沙,防止铁路被风沙侵蚀、掩埋,D对。该

25、地降水少,A错。水分少,冻土分布少,B错。图示区地形平坦,没有滑坡灾害,C错。考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防治措施。25(1)盛行风为西北风。甲地有大片绿洲分布,乙地以沙漠分布为主,由于沙漠的热容量较绿洲小,夏季增温较绿洲快,在乙地附近形成热低压,即甲地(海平面)气压高于乙地,风从甲地吹向乙地。(2) 有利:风能资源丰富;地价低;人口稀少,拆迁费用低;风力开发历史悠久;离北部电力需求地(市场)较近。不利:资金缺乏;技术落后;生态环境较脆弱。【解析】1图示区域盛行风向主要结合风频图进展分析。读图可知,图示区域盛行风以西北风为主。从热力环流角度分析夏季风成因,主要从升降温速度角度分析。读图可知

26、,甲地为绿洲,乙处有大量的沙漠,升降温速度快,夏季升温快,气温较甲处高,气流上升,为低压,甲地形成高压,近地面从甲流向乙,为西北风。2甲地风力发电基地建设的条件主要从有利和不利因素分析。有利因素主要从地价、风能资源、人口密度、市场等角度分析。读图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区大风天数多,风能资源丰富;经济开展水平低,地价低;人口稀少,拆迁费用低。风力开发历史悠久。从市场看,北部地区城市密集,对于电力需求量大,离北部电力需求地(市场)较近。不利因素主要从资金、技术、生态环境等角度分析。由于经济开展水平低,资金缺乏;技术落后。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较脆弱不利于风力发电基地建设。26(1)特点:平均总

27、云量均从东南向西北递减;7月平均总云量高于1月平均总云量。原因:图中虚线为青藏高原,青藏高原自东南向西北受印度洋水汽影响越来越小;7月受印度洋水汽西南季风影响大,1月受印度洋水汽西南季风影响小。(2) 甲位于塔里木盘地,深居陆,手海洋水汽影响小,周围地势高,对海洋水汽阻挡作用明显。(3)海拔最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纬度低,太阳高度大;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解析】1结合左右两图,可分别从总云量的空间变化规律、总云量的季节月份变化规律两方面分析平均总云量的分布特点。云是由大气水水汽构成的,因此水汽来源是大气中云量丰欠的主要影响因素。2根据图中经纬度可判断出甲地位于塔里木盆地,根据图中等值线可判断出该地云量少,根据已有知识可分别从海陆位置和地形两方面分析原因。3该区域太阳能丰富和地势、纬度、天气状况等因素有关。【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地势高度、天气状况等。一般而言,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越丰富;地势越高,空气密度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多;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但是,影响不同地区太阳辐射分布的主要因素不同,例如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丰富主要和地势高有关,而我国西北地区太阳辐射丰富主要和晴天多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