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家长如何安抚自己的焦虑.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155701 上传时间:2022-07-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减背景下家长如何安抚自己的焦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双减背景下家长如何安抚自己的焦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双减背景下家长如何安抚自己的焦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双减背景下家长如何安抚自己的焦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双减背景下家长如何安抚自己的焦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减背景下家长如何安抚自己的焦虑.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双减背景下家长如何安抚自己的焦虑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项史上最严格的“双减”教育变革,在教培界、家长圈可谓地动山摇。一经公开,迅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关注和热烈讨论。有人认为被资本裹挟的教育早就应该回归本质,这项政策有望缓解社会普遍的鸡娃焦虑;但也有不少家长提出了自己的无助和担忧,觉得中高考制度不改,双减会让孩子们面临50%上职校的风险,没有社会机构培训,有能力的家庭依然可以实现一对一辅导,这会造成新的不公,引发了自己另一轮的焦虑。那么,在双减大背景下,我们要如何去面对新的教育环境,安抚焦虑的内心呢?

2、一、重新审视自己为何焦虑在心理学中,焦虑情绪是指向未来的,是人们对于高度重视的、不确定性的、不可控事物的一种心理反应。焦虑的产生除现实性原因外,往往还伴随着一定的认知偏误:夸大风险:过于夸大风险,高估坏事出现的可能性。“双减后作业量少了,补习减少了,孩子没得学,竞争不过其他人,将来肯定去职校了。”灾难化:把事态灾难化,消极想象事件的最坏后果。忽略或无视事情另外的可能性。“这样下去,孩子将来可能没机会上大学,那一辈子就完了。”在中高考分流的大背景下,且普高的教学质量差、一本升学率低,职校体系并不完善,蓝领的社会尊严、职业发展、收入等都不太理想,家长们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如果可以拼一把,没有几个

3、家长甘心让自家的孩子成为“尾部”。但是,我们需要认真去思考:作业量少了,培训机构补习减少了,孩子的学习就一定会下降吗?校外补习究竟对孩子学习的帮助有多大?万一孩子没有机会读大学,就等于一辈子都完了吗?当家长们都在关注学习成绩时,谁来关心我们孩子的人格健全、身心健康呢?在这样疯狂的补习内卷中,是不是也有我们与别人家的孩子攀比心理、面子心理、不能接受孩子成为普通人的心理、害怕承受育儿失败心理在作祟呢?二、打破剧场效应,回归教育本质孩子们的身心成长是具有发展规律的,在成年以前,不同的年龄阶段会发展不同的人格特质和能力。这也正是他们探索自己、发展自己的黄金时间,越多的探索,未来就存在更多的可能性。而在

4、唯分数论成败的今天,不仅家长要付出高额的补习费用,绞尽脑汁地去搜寻各种教育信息和资源,孩子们的时间还要被“如何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所占据,甚至再无更多的空余时间和精力去探索成绩之外更广阔的成长领域,无形中限制了发展的更多可能性。我们的教育需要符合孩子们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不仅是灌输知识,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和唤醒一个人的自我发展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只有把课堂上所学的全忘掉之后,剩下的才是教育。”又如苏格拉底所说:“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开发你的心。”教培行业大肆制造的“你不来培训,我就培训你孩子的竞争对手!”加剧了教育的内卷化,形成了心理学上的剧场效应。剧场效应:人们在剧场中看表演,当前面有

5、人站起来时,后面的人被挡也会站起来。这样到最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站起来,甚至有人会站到椅子上。这么做导致原本你的初心是好好欣赏一场表演,最后变成疲劳的一场内卷。让教育回归本质,找回育人的初心,培育孩子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具有幸福能力的人,才是打破内卷之路。三、重视家庭教育,培养孩子自驱力2021年4月,北京师范大学刘坚教授、刘红云教授团队发布了全国首个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全面梳理团队七年多来在181个区县的2638所小学、1322所初中和140所高中采集到的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结果,发现补课时间越长,学生学业成绩反而下降。并且,以初中阶段为例,有34.9%的成绩优秀初中生

6、每周补课超过3小时。但无论是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是成绩中等的同学,每周参与校外补课的时间越多,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和主观幸福感越低。过多的作业和补习,还导致学生睡眠不足,上课频频出现精神疲惫、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甚至引发厌学、焦虑、抑郁、亲子关系不良等诸多心理问题。其实,相对于学校教育和校外机构补习,真正能影响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重头戏还是在于家庭教育,在于孩子有没有被唤醒对生命探索的自我驱动能力。如果自我驱动没有被唤醒,上再多的补习班,收效也是微乎其微,甚至适得其反。新的政策环境下,校外机构力量的削减,必然对学校师资的教学能力、教学设计、作业管理、教学评估、育人格局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政策环境下,也必然需要我们更重视家庭教育,重视父母自身的成长,重视言传身教带给孩子们的影响。与其焦虑环境的改变,不如适应变化,跟上节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