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阅读感想.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1182815 上传时间:2022-07-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醉翁亭记》阅读感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醉翁亭记》阅读感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醉翁亭记》阅读感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醉翁亭记》阅读感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醉翁亭记》阅读感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醉翁亭记》阅读感想.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醉翁亭记阅读感想 醉翁亭记阅读感想1今天,在古文老师的带领下,我欣赏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发现文学大师的写作技法很值得我们去参考借鉴。作者在开篇第一段写出了亭子的周围环境和亭子命名的由来。在写亭子环境时,作者的落笔很新颖:从远山起步,立足于滁州,先是定点观察环视,然后把焦点对准“西南诸峰”,点出“望之尉然而深秀”的琅琊。接着移步换景,景随步移:“山形六七里”,先闻水声,后见泉水。最后“峰回路转”,推出泉上的醉翁亭。按由远而近的顺序巧妙地介绍了周围环境。在看我们的游记:到了某某亭子,亭子两边树怎么样,山怎么样,水怎么样。这样的老套思路,和欧阳修比起来那可就大相径庭了。第三段是写作者在醉翁亭里宴请众

2、宾的事件。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四幅图,可以依次归纳为:滁人游图,太守宴图,众宾欢图和太守醉图四个部分。读完之后我就十分疑惑,欧阳修这样的文学大家怎么会犯这样的小错误:*每个段落都有各自的中心,所有的文字都围绕这个中心来写,写作时更应惜墨如金,与中心无关的皆要舍去。那么,这段的中心便是欧阳修宴请众宾,还要写“滁人游图”干什么,这不是废话吗!难道是欧阳修喝醉了不成。我向老师请教,老师一语点破我的迷津“一切景语皆情语。”我恍然大悟。太守周围的景物无一不让他愉悦:驼背弯腰的老人,天真活泼的儿童,络绎不绝的游人,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祥和,他所治理的这一方水土,百姓安居乐业,快乐无比,他不仅沉醉于山水之乐,

3、更沉醉于与民同乐之中,不但不是废话,而且为下文“太守醉也”埋下伏笔,真乃神来之笔啊,难怪为世代流传之绝唱。“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读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我也“乐意无亦也”!醉翁亭记阅读感想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多优美的词句呀!这出自于大作家欧阳修之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爱山水之甚深,名垂青史。“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每当听、读这些诗句,我似乎来到了那儿:走在山间小道上,耳边传来阵阵水声,那声音,似从远方传来,又像近在咫尺。再走几步,那清泉便显露出来了

4、,这时,一只松鼠爬来,触动了高高的苇草,透过苇草摇摆的空隙,我看见一座竹亭建于水面之上,它莫非为醉翁亭也这篇*,写得生动、简洁,每个字都与大自然的元素紧密不离,体现了欧阳修清高的精神,和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作风。欧阳修对于山水之间的乐趣,是比什么都爱的,他爱山,他爱水,他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了山水之间,他与大自然彻底融合到了一齐,山水是他最亲的亲人。我想,要是将他带到城市里来的话,他会疯的。读过欧阳修作品的人都会发现:他的写作感情十分清高,总少不了一种孤傲的性格,很是生动。我们也就应学习他的精神,要认准好与歹,与好人交往,与歹人隔绝,还要爱自然,这才是欧阳修写作妙处之所在。醉翁亭记阅读感想3醉翁亭记

5、,一篇很早就阅读过的*,同岳阳楼记一样,对这种*还是懵懵懂懂,只是被其中语言所感动。自认为岳阳楼记是篇辉煌的*,把一切感情化作文字赤裸裸地展此刻面前,无法不被它征服。“醉翁亭”呢?则是平淡中透露出无言的欢乐。似乎不需要直接表达出来,却能使人心有所获。获得的就是那个时代那里的人们心中的喜悦。即使自己不是身处在那里,仍能幻想出活生生的画面。绿意满眼,野花丛丛,鸟儿时叫,溪水潺潺;太守摆宴,心之欢喜,野菜山肴,突显美味;从游太守,去而鸟悦,微醉而归,心亦欢愉。心中就是这样的感觉,很平淡的,很甜蜜的。假如我是滁州民,看着太守那么的清廉,生活过得如此之美,怎能不欢乐呢?若把欧阳修的思想融入到醉翁亭记中,

6、或许有另一般风味。大家都在说欧阳修传承了范仲淹的高尚思想,把“后天下之乐而乐”贯穿始终。我也颇有感触,在如此美妙的山水风景下,如此热情欢腾的气氛里,欧阳修竟首先感到的是百姓之乐,其次才是自己寄情于山水的乐趣。其实有段时间不明白他的乐究竟如何?但这些天不断领略*,不断在手中潇洒挥舞着“乐”字,才一点一滴地看到欧阳修的笑,为百姓之乐而乐。以前以为官吏决不会领会百姓真正的幸福,但从醉翁亭记里,看出一位封建王朝官吏超前的政治认识。从欧阳修个人来讲,他总是坚持着自己的理想,永远地含笑应对人生曲折。欧阳修的文字告诉我,或忧或喜,只在选取。应对如此完美的生活,能实现自己的一丝丝理想,为何不选取喜呢?此刻经常

7、看欧阳修的文字,他从不写怨写悲。在他的心里,只有欢笑,只有为百姓乐而乐,尽力地用自己含笑对人生的态度,为人民做一个两袖清风的好官。醉翁亭记阅读感想4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一向以来人们称赞它风格欢快、意境优雅。前人大多评论该文连用21个“也”字,构成了一唱三叹的风韵。其实,细读全文不难发现,这篇四百余字的山水游记,除连用21个“也”字之外,还有10处之多连用“乐”字。一、乐观进取的处世态度,奠基了太守“乐”在其中的思想根源。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到滁州以后写的散文。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当时,作者也

8、和白居易一样,“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此,在到任的路上,他写道:“阳城淀里新来雁,趁伴南飞逐越船,野岸柳黄霜正白,五更惊破客愁眠”。诗中流露出遭贬后忧不成眠的情绪。然而,难能可贵的是,欧阳修并没有在政治失意中沉下去。他由于出身贫困,努力仕进,以前几起几落的磨难,成就了他的自强不息、乐观上进的处世态度。所以任职滁州期间,作者的情绪是开朗的,“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所以,作者把个人的烦恼扔在一边,“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觉得“四时之景无不可爱”(丰乐亭记)。故而欧阳修在送张生中高吟:“老骥骨奇心尚壮,青松岁久色愈新。”离开滁州三年以后,欧阳修还深情地怀念那段被贬生涯,“吾尝思醉翁,醉翁名自我”,“吾尝思丰乐,魂梦不在身”(思二亭送光禄谢寺丞相归滁州)。这种怀念当年,以苦为乐的处世心态十分罕见。由此观之,醉翁事记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这与欧阳修的经历和乐观心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奠基了欧阳修创作醉翁亭记的思想根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