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192491 上传时间:2022-07-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开区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经开区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经开区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经开区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经开区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开区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开区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经开区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近年来,我区充分发挥区位、生态、产业、体制优势,不断优化产业战略布局,壮大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产业生态体系,大健康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为十四五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医疗卫生资源富集。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47所,包括4家三甲医院和15家二级医院,综合医疗资源居全市第三位。拥有养老机构38个和城乡养老服务设施125个,床位数6459张,从业人员695人,养老服务初具规模。建立了心理卫生人才库,拥有心理治疗机构6家、心理咨询机构11家,镇街均建立了心理健康服务点,村、社区均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中小学均建有心理健康辅导室,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产

2、业优势明显。医药市场辐射乃至全国,医药商贸龙头企业区域总部加快转型升级。重点企业深耕发展,现代医药服务业企业落地建设,医疗器械补链成群、全产业生态圈初步形成,我区已成为市重要的医药产业聚集地。2020年,全区有规(限)上大健康企业138户,营业收入502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规模商贸流通企业营业收入231.51亿元,占全市半壁江山;规模制造企业18户,实现营业收入195亿元,同比增长22.0%,形成了以商贸流通和研发制造为主体,健身康体和现代服务为支撑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格局。创新资源丰富。拥有交通大学、邮电大学、工商大学、第二师范学院4所拥有大健康专业的高等学校和2所职业学院(高中),以及

3、市中药研究院、医药工业研究院等在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科研院所。2020年,全区有大健康高新技术企业86家,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大健康创新平台48个,涵盖化学药、中药(保健食品)和医疗器械等领域。拥有各级高端创新人才89人次,分布于医药技术研发、临床医疗和企业管理等领域。区位环境优越。区内交通四通八达,具有面向一带一路的商品货物和中跨省区服务的区位辐射优势,区位交通优势突出。生活成本中等偏下,生产要素成本适中,城市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综合创业成本整体偏低。拥有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以及体育名品;新建历史文化街区等城市文化新地标5个,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4、示范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自然人文资源丰富。常住人口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大健康产业市场基础良好。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抢抓健康城市、地区经济圈、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智创生态城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顺应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聚集发展的趋势特点,按照区委、区政府和经开区党工委部署要求,立足我区生态、资源、产业和区位等优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慧+、绿色+为发展方向,以市场需求为牵引,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优化健康产业结构,增加健康服务

5、和产品供给加快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大健康产业体系,使大健康产业成为我区产业转型和动能转换的新引擎,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支撑。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引领、创新发展。深化大健康体制机制改革,消除制约产业发展障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创新资源集聚、研发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用好大数据、智能化现代技术,积极探索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增强创新驱动力。坚持生态优先、聚集发展。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理念,走内外结合”发展路子,围绕产业集聚、企业集中、功能集成,推动上下游企业、关联企业集合发展,培育竞争力强的大健康产业集

6、群。坚持跨界联动、融合发展。把握大健康产业横跨一二三产业特点,加快完善健康+产业体系,推动医养、康养、医旅等深度融合,大力开发高附加值健康产品,拓展健康服务应用场景,延伸产业链,扩大生态,更好满足多元化健康消费需求第三节发展定位立足全区大健康产业发展基础、比较优势和未来发展潜力,以健康城市行动实施方案和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戈I(2021-2025年)为引领,围绕全国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建设,聚焦医药、医疗器械、健康服务、康养等领域,努力建设成为我国上游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医疗器械研发制造基地、主城都市区健身康体基地和市健康大数据中心(三地一心)第四节发展到2025年,大健康产业实现快速增

7、长,初步形成三地一心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大健康事业和产业发展充分联动,优质健康资源覆盖面有效扩大,健康创新技术和转化能力大幅提升,大健康产业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力大幅增强,产业规模和质量水平走在前列。产业规模更大。大健康企业营业收入突破IooO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医药全产业链企业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元,医疗器械全产业链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成为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柱。创新能力更强。初步实现在全球和全国整合大健康创新资源,基本建成政、产、学、研、用全面协同创新发展的新体系,成为

8、医疗器械等大健康创新产品集聚区。聚集效应更显。大健康产业集聚度大幅提升,基本形成传统药品、生物技术药和医疗器械等特色产业集聚区,年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3-5家,对全区经济发展支撑力和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带动力进一步提升。发展环境更优。在大健康领域建立服务型管理模式,大幅提升服务效能,全面形成大健康事业和产业联动发展的新机制、金融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体系、国有和民营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人民生活更美。加快健康产业与文旅体融合发展,健康产业与生活消费一体发展,初步实现“智慧+健康生活,大幅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序号类别指标名称2020年2025年1大健康规模企业(家)1382002产业规模大健

9、康产业营业收入(亿元)502.210003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7254国家级平台(个)135高新技术企业(家)创新能力861006大健康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个)137各级大健康高端人才(人)791508大健康功能集聚区产业集聚度(%)53709集聚效应医药产业占全市比重(%)17.62510医疗器械产业占全市比重(%)5.43011大健康工业产值(亿元)189.135012重点行业商贸流通业营业收入(亿元)231.540013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亿元)31.715014健身康体业营业收入(亿元)49.910015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药品(个)610016主要产品口类及以上医疗器

10、械产品(个)5730017年销售5亿元级健康大品种(个)151865岁以上老人规范健康管理及服务覆盖率(%)43.758019人民生活精准医疗健康服务覆盖率(%)6020健康生活体验顺口示范基地(个)03(经开区)十四五大健康产业主要指标一览表到2035年,我区大健康产业影响力更加凸显,健康产品和服务,竞争力、创新驱动力、聚集带动力、融合渗透力、品牌引领力达到全国一流水平,规模企业营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增加值占地区生产群,以及一批大企业和大品牌,成为面向世界、服务全国、带动全市总值40%以上,形成12个具有定国际影响力及竞争力的产业集的大健康产业创新策源地、融合示范地和开放前沿地。第三章建

11、设上游医药产业基地利用东站拓展区及站前区等载体资源,进一步拓宽产业发展空间,抓住国家药品注册持有人制度改革机遇,立足较为丰富的医疗资源和我国庞大的医药消费市场,统筹中医、西医两大领域,培育壮大生物技术药和功能性食品等行业,加快化学药和中药升级发展,打通药品研发制造和销售全产业链,建成体系完整、特色鲜明的现代医药产业集群和上游医药产业基地。提质发展化学药产业。发挥医工院等研发平台优势,整合用好全国乃至全球研发及临床平台资源,健全新药和仿制药研发转化体系,重点发展基于新靶点和新作用机制的化学创新药,研发更多独家和首仿品种,实现创新突破。充分利用药品注册持有人制度和药品一致性评价制度,推动医药企业供

12、给侧结构性改革,盘活存量品种资源,引导疗效确切、市场认可度高的优质药品批文向我区转移,加快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打造区域性高端仿制药基地。支持区内化药企业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扩大产能规模。培育壮大现代中药产业。发挥市中药研究院全国首个省级资源分中心的中药材资源优势,建立国家级中医药创新平台,充分挖掘中药资源,研究开发一批以高品质中药材物种繁育等为基础的中药成果,构建中药资源、经典名方和保健品二次开发(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安全评价、分析检测、产品孵化和产业转化的中医药产业服务生态链。支持区内重点中药企业做大做强,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扩大优势产品规模。鼓励院企合作,

13、积极开展院内制剂委托生产及新产品开发,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引导辅助性用药的功能化、特色化开发,培育一批健康调理和预防等作用突出的功能性拳头产品。补齐生物药产业短板。以基因工程疫苗、抗体药物、重组蛋白药物、细胞治疗为重点,加强生物技术药企业并购和项目引进,整合全国乃至全球资源,以国际视野补链成群,突出解决生物技术新药研发和生产中的技术断点和瓶颈,构筑以创新药为主、生物类似药为补充的生物技术药产品体系。鼓励区内企业参与全球生物技术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合作,从传统医药向生物技术药发展转型;支持具有新靶点、新机制的生物创新药发展,开展新型疫苗、新型抗体药物、细胞治疗药物、核酸药物等高端创新产品研发。推

14、动基因工程多联疫苗、免疫检查点抗体药物、双特异性抗体药物、溶瘤病毒、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T)产品、重组蛋白药物、血液制品新品种等创新产品实现产业化突破。创新发展功能性食品。依托市中药研究院等研发平台,鼓励院企联动,加强现代科技和传统养生保健方面的项目策划和课题研究,挖掘新资源、新原料、新方法、新工艺,开发一批市场需求量大、产品竞争力强、对人体健康需求有特殊支持功能的新产品,培育形成慢性病防治、滋补调理、美容养颜等系列高附加值功能性品牌产品。针对亚健康不同人群,推动市中药研究院联合相关企业和营销平台研发销售健康食材、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建设功能性食品、保健品等集聚区和体验区,健

15、全产业链条,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形成集团化发展优势。图3.4保健食品行业产业链图谱巩固提升商贸流通产业。加强载体规划布局和资源整合,打造以工业园区和四小区为核心的医药商贸流通集散中心。扶持一批有实力的大型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稳步扩张,开展标准化营销模式创新,构建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主体、中小型企业为配套补充的现代药品流通网络。培育和引进一批企业区域总部项目,推动京东健康等龙头企业加强资源整合、嫁接,形成线上线下互动、批发零售融合、仓储结算一体的现代医药商业体系,带动传统医药商业向现代医药服务转型。专栏1实施“十四五医药产业发展六大工程1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该基地包括以生物技术药和疫苗为主

16、的生物技术药园区、高端仿制药持牌人营运中心、高端医疗器械研发总部、医药产业全流程产品交易中心、高品质药品和医疗器械展示和线上交易平台、国际医院等。计划2021年12月启动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底初步建成,2024年投入营运。2 .建设高端仿制药持有人基地。搭建专业化平台,联合线上医药龙头企业,推动区内药品销售企业和零售企业整合联动,形成强大的投资和市场驱动力;梳理200个以上疗效好、市场认可度高的药品品种,依托医工院完整的药物研发体系,联合仿制药临床和研究力量,通过购买药品批文、股份制合作或引导产品持牌人公司转移等多种方式,快速形成产品集聚;并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到2025年建成

17、高端仿制药集聚区。3 .建设特色生物技术药产业基地。联合央企等国有资本,在生物技术药等领域开展并购,突出发展技术成熟度较高的疫苗,以细胞为原材料的药品、医疗器械、医美产品和化妆品,以及细胞治疗技术等,力争到2025年在个别领域达到生物技术的全国领先水平,在生物技术药产业抢占一席之地。4 .建设中药特色丸剂和膏药基地。依托市中药研究院,联合知名中医药大学,以企业为主体,建设国家级中药研发平台或分中心;依托药厂非物质文化遗产丸剂资源,推动城市医药集团整合带动,突出打造以蜜丸为特色的中药基地;依托陪都药业非物质文化遗产膏药资源,联合企业强化投资能力,突出发展狗皮膏、追风膏、壮骨膏等膏药,开发药品、医

18、疗器械和大数据三合一的膏药新品种,在健康给药方式上走出新路,建成我国重要的膏药基地。5建设功能性食品创新总部基地。发挥我区线上龙头平台企业区域总部集聚的优势,针对生活消费升级需要,依托市中药研究院丰富的中药材植物品种资源和技术基础,联合国家和市级食品和中药研发机构,以及各类相关市场主体,建立功能性食材和食品的标准研发认证平台,集聚形成功能性食品企业销售和运营结算总部。6.实施药品大品种培育工程。搭建第三方药品研发服务和推广平台,推动现有药品研发制造企业,各优选3个左右产品质量水平高、市场需求大的品种,开展第四期临床和临床应用服务,34年内进入国家医保和基药目录,力争2025年现有6家企业都有1

19、个以上年销售5亿元以上拳头产品,带动现有产值规模实现倍增发展。第四章建设医疗器械研发制造基地推动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连片一体发展,完善产业链条,突出发展高端医疗器械、高质耗材和可穿戴设备等,建设以医疗器械为特色的产业园区,形成配套体系完整、规模效益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节优化综合配套能力绕医疗器械产业链环节,强化要素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从资质认证、研发转化、生产制造、供应销售等层面构建完善的综合配套体系。搭建行政服务网络体系。强化部门联动,建立医工结合的专家库和产业联盟,推动建立关键原辅料与零部件保税仓和供应平台,建设医疗器械C)EM、ODMxCRC)等产业配套基地和区域性医疗器械资质认证中

20、心。健全医疗器械研发支撑体系。加强医学基础及应用研究,建设一批我区及周边医疗器械发展需求的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推动已有医疗器械创新平台进一步开放共享,加强与企业及研发项目结合,在产品研发的工程技术及应用技术攻关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联合优秀临床医疗机构和临床服务企业,建立区域性医疗器械医学转化中心,为研发成果快速转化提供核心支撑作用。健全第三方检测服务平台,为企业研发生产提供知识产权和注册申报等服务。建设高端医疗器械制造基地。抓住市医疗器械产业园在我区布局建设的机遇,整合全市及周边制造资源,瞄准全国乃至一带一路市场需求,完善应用研发、临床转化、检验检测、注册申报、代加工和售后服务

21、等一体化服务平台,有序扩建有源和无源医疗器械、诊断试剂等产品代加工生产线,提高生产制造水平和能力,建设以注册持有人及全链条配套服务为特色的高端医疗器械制造基地。建设医疗器械交易市场。顺应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趋势,以及我区处于一带一路枢纽城市的地位,用好自贸试验区和互联互通项目等政策,以及医疗器械销售网络资源,探索建立线下与线上一体化的全国乃至全球性医疗器械特色交易市场和医疗器械全流程产品(产权)交易中心,服务我区医疗器械产品集聚和国内外医疗器械全产业链消费需求。第二节推动多元集群发展立足我区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利用并提升医疗器械全产业链的综合配套能力,强化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内培外引,提高研发

22、制造水平,加快产业多元集群发展。推动企业延伸发展。支持移动终端、家电、机电等关联性较强的研发制造企业向穿戴式设备、康复设备、健康检测监测、辅助运动、食品自助检测、诊疗移动应用设备等领域延伸发展,培育建设研发设计中心、专业化集成制造基地、采购和营销中心,布局发展医疗器械产业,建设全国性或区域性医疗器械企业总部基地。推动工商一体化发展。发挥我区医疗器械区域性商贸集聚优势,打通研发、制造和销售全链条,推动渠道优势突出的传统销售企业向研发制造延伸,协同引进关联性医疗器械持牌人企业和市场需求量大、成熟度高的产品项目,加快产品研发、转化和产业化,建立一批全国性或区域性企业总部基地,建成及周边地区医疗器械供

23、应保障基地。推动产品高端化发展。整合销售渠道资源,做大产品市场规模,增强市场对高端产品的吸引力;强化低本高效的金融、临床、注册和代加工等优势条件,提升高端研发成果在我区孵化、转化和产业化的效率和效益;加强与优势区域及机构合作,建立研发专家库及产业联盟,探索打造医学临床、孵化转化和生产应用联动发展的机制,实现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城市造。专栏2实施“十四五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四大工程.实施市医疗器械产业园创建工程。对接发达城市医疗和研发资源,搭建医学、临床、产品孵化转化和产业化等资源共享平台,突出建设以西计工业园为核心的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持牌人注册、以及代加工和售后服务等为特色的综合服务基地,以莱福医疗器

24、械产业园为主要载体的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和代加工基地,以通盛工业园等为载体的高端医疗设备及耗材研发制造基地,到2025年,整个园区集聚二类及以上医疗器械产品200个以上,企业年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建设全国医疗器械交易中心。发挥区域总部企业的物流优势,推动线上医疗器械销售平台在我区做大做强,成为区域性医疗器械产品交易中心;组建医学医用专利、研发产品、注册文号等专业评估团队,建设智能化的线上专利、研发产品和注册文号等交易平台,结合以注册持有人为核心的综合配套服务体系,推动优质医疗器械产品在我区集聚发展。.实施联盟联动发展工程。抓住地区经济圈建设机遇,发挥医疗器械区域性商贸优势,推动医疗器械商贸

25、流通龙头企业协同发展,以及医疗器械优势商会的商贸流通企业在我区组建实体联盟,在产品和资金等方面形成联合联动,特别是向研发制造端聚焦发展合力,突出解决研发端的资金投入短缺和制造端市场渠道不足等问题,推动形成经济高效、全产业链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实施国家医疗器械创新产业化工程。推动1一2家全国知名的医科大学、1一2家全国百强医院,联合2-3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医疗器械企业,以及2-3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研机构,在我区开展医疗器械新产品研发创新和制造,建成国家医疗器械创新成果产业化中心,将我区加快建成地区医疗器械研发制造高地。第五章建设市健康大数据中心以健康服务为核心,加快医疗服务资源优化配置和医疗

26、健康数据整合,建设市健康大数据中心,建立优质高效的健康数据服务体系,在医疗健康数据化基础上加快数据产业化进程,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第一节做强医疗服务,提升健康数据源水平加快引进高端医疗资源和健康大数据龙头企业,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深入应用,推动智慧医疗建设,夯实健康大数据基础支撑。提升高端医疗资源配置。加强国际高端医疗资源和高端人才引进,打造国际化水平的专科医院;鼓励附二院依托国家细胞临床研究平台,建设研究型病房,提供细胞治疗、基因治疗、液体活检技术等先进医疗技术服务,推动新型个体化生物治疗产品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应用,形成区域性高端医疗中心。强化医

27、联体建设。转变医联体建设模式,完善医联体配套机制建设,实施一对一或多方合作,以科室共建为抓手引导医疗机构之间开展合作。推动医联体内部逐步实现医通、人通、财通和防通。以医附二院、市五院、总队医院、市六院为核心,联合区人民医院等技术水平较高、资源较为丰富的医院,建设医联体内部远程医疗中心。建设远程影像、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检验、远程病理五大中心,促进区域医疗服务同质化。鼓励区内重点医疗机构,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合作,加快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建设,多院区发展。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资源覆盖范围和利用效率。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做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确保电子病历和影

28、像、检验等系统互联互通。通过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电子签名等技术手段实现业务流程各环节的信息采集,实现线上建卡、预约和挂号、诊室预约、门诊缴费、电子病历查询等一站式解决。逐步实现各医院信息系统(Hl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电子病历(EMR)、实验室信息系统(LlS)等统一标准、模板,在院内无缝衔接基础上实现全区集成管理和有条件共享。鼓励有条件的医院开展试点,以实体医院为依托,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等技术,打通院前、院中、院后诊疗流程,构建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系。支持医院独建或院企合作共建互联网医院,嫁接高端医疗资源,推动事业和产业同步发展。第二节建设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加快

29、大数据产业化发展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学技术,根据城市发展和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突破消费性服务业领域,以软件园等为主要载体,加快形成以大数据为特色的大健康现代服务业。建设健康大数据中心。依托现有健康大数据资源平台,推动整合植物药种植、原料药和制剂产业数据、政府采购数据、临床数据、医疗服务数据、医药流通数据、康复与养老、医疗保险和公共卫生服务数据,引进健康体检、高端医院连锁等平台企业,强化市区联动,打造全区乃至全市健康大数据统一管理平台。构建大数据服务体系。孵化和引进一批基于数据服务的大健康服务企业,构建1+N(1个全区健康大数据管理平台,N个数据服务企业)大数据服务体系,开展双创应

30、用、平台租赁服务、医教研支持服务等市场服务,成为各类新型医疗、研发、营销、健康保险、文旅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引擎。支持院企开展大数据服务。支持辖区医院开展临床样本库和数据库建设,推动建立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临床医学中心;鼓励辖区医学科室、各类企业独立或联合参加全国性重大、重危害的疾病与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诊治专科的临床分中心、医学分中心、产业创新分中心、重点实验室分子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分子实验室等建设;依托邮电大学生物大数据智能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在人体基因组大数据、转录组大数据和单细胞测序数据分析等领域,开展生物医学大数据分析服务;发挥大数据智能实验室平台优势,拼接公共服务资源,开展医学大数

31、据分析等服务。专栏3实施十四五健康大数据产业发展六大工程1 .建设区域性医药物流大数据中心。发挥区域医药物流优势,联合药交所等用好医药交易大数据,推动企业开展大数据集成,建设全市医药物流大数据中心。2 .建设区域性医疗大数据中心。依托医疗软件行业头部企业,开展跨区域大数据资源整合,形成集聚中心;并用好附二院作为市医联体核心医院的医疗数据资源,整合市五院、市六院、东南医院和区人民医院等医疗数据资源,建设区域性医疗大数据中心。3 .建设区域性健康B端消费数据中心。依托龙头企业区域总部资源,整合区内社区、家庭等大健康消费资源,推动市区联动,建设西南地区大健康B端消费数据中心。4 .建设全国性健康研发

32、数据中心。用好京东探索研究院超算中心、康州大数据(药智网)资源,联合高端医疗机构,以及市中药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建立生物技术药、中药、化学药、医疗器械等研发数据平台和人才支撑平台,逐步建成我国重要的健康研发数据中心。5 .建设区域性健康大数据及管理综合平台。以市区国有平台为统领,借鉴外地经验,建立健康大数据管理规范和机制、以及健康大数据市场化应用机制,整合以上四个健康数据中心资源,建设综合性健康大数据中心,为健康大数据产业化奠定坚实基础。6建设区域性健康大数据产业园区。依托区域性健康大数据库及管理平台和软件园,推动通盛工业园等腾笼换鸟和提档升级,通过健康大数据应用,建立智能化医疗临床诊断和警示系

33、统平台,减少判断失误,提升医疗水平;建立药品和医疗器械临床评价和智慧化数据信息集成等系统,缩短产品和技术研发进程,吸引产品集聚;建立基础医学数据系统平台,支撑医学水平提升;在数据分级安全管理下,建立各类市场大数据服务系统平台,全面推进健康大数据产业化进程。第六章建设都市型健身康体基地围绕高品质生活发展目标,突出自然山水修复与科学开发利用,以及城市健康生活场景和大健康跨界融合应用场景建设,推动健身康体服务与文化、旅游、教育、体育等业态融合发展,构建满足全方位、多层次健康消费者需求的产业体系,加快建设都市型康养基地。第一节打造优质文旅体品牌推动康养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统筹建设国际生态休闲旅游岛、国

34、家级旅游度假区、路文化旅游集聚区、都市休闲旅游聚集区、新城高铁旅游示范区五大旅游功能区,推动旅游线路的互联互通,形成山水城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推动湿地公园建设,扩大国际马拉松影响力,丰富天然森林湖泊养生服务供给,大力发展运动康养游。推动旅游与药膳健康养生产品、中医药文化体验、中医药保健养生等中医药康养业态融合,建设中医药健康旅游综合体。打造具有区域乃至全国影响力的康养文旅体品牌。第二节培育高端康养产业集群以森林公园为主载体,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合作共建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合作示范区,开展高层次、多形式、宽领域的国际康养产业合作,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知名高端康复机构

35、总部或项目团队,培育本地康养品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建富有特色的医疗旅游、养老旅游、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馆所,举办特色专科医院、疗养院、养老院、康复医院,大力发展康养产品(服务),打造我区特色康养品牌,形成健康服务、健康产业、文化旅游、体育健身融合发展的集聚区。专栏4实施十四五都市型健身康体基地建设三大工程1 .建立健康生活体验区。以景区和弹子石自贸区为核心,设立美容、保健、医美等健康产品购物中心和体验馆,以及都市风情体验区。以国家湿地公园为主体,研究出台城市健康生活标准体系,建立一批高品质的都市健康生活体验基地。2 .建设国际康复康养中心。用好森林植被资源,以及国家湿地公园的水体资

36、源,引进国际高端康复品牌,联合知名企业康复总部,建设国际水平的康复康养基地,以及康复产品研发创新基顺口体验区。3 .建设康养人才培训基地。依托现有护理人才培训基础,引进知名康养品牌,以及高水平师资人才,研究编撰与城市特色相适应的培训教材,完善康养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康养全产业链的人才培训体系及基地,引领康养产业发展。第七章保障措施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我区大健康产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对全区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健全区大健康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政府、经开区管委会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区领导任副组长,区级相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全区大健康产业进行研究讨论,及时协

37、调解决跨区域、跨领域、跨部门重大问题。形成全区上下协同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工作格局,强化区大健康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职责,统筹协调全区相关部门和街镇等,制定大健康产业发展重点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分工,建立考核、督导、评估机制,动态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将大健康产业发展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目标责任体系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第二节优化空间布局建立大健康产业整体空间布局体系,制订各区域大健康产业功能分区目录,加强分类指导。以片区作为我区大健康产业空间聚集的集中区域,加强载体资源整合,充分挖掘经开区存量土地利用空间,增强产业承载能力。鼓励在符合规划、消防、环保等要求的前提下,利用存量地和低效

38、用地、以及闲置和低效利用厂房发展大健康产业项目。对列入国家、市和区级重点建设计划的大健康产业项目,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优先纳入土地利用等年度计划。第三节加大政策保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支持大健康产业园区或基地的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完善大健康产业专项政策体系,促进科技政策、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人才政策等相互衔接与配套,研究出台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措施,形成系统性强、匹配度高的政策支撑体系,破除制度阻碍,助力企业市场准入。建立大健康产业政府引导基金,支持社会资本参与设立大健康产业发展基金,构建多层次投资体系,满足大健康产业企业的融资需求。引导金融

39、机构探索新型融资模式,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支持大健康产业通过知识产权、股权、债权融资等多形式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第四节强化人才支撑以大企业和大项目为抓手,坚持吸引和培养并重,建设大健康领域的人才梯队。完善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建立健全针对不同层次人才的引进计划,完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对重要的大健康产业项目,支持引进、培育产业领军人才;对重要的大健康科研设备设施及工程技术中心,支持引进全球大健康工程技术人才;对高校与研究院所等重要的大健康研发平台,支持引进全球科技人才。支持在片区布局以实战为特色的全产业链大健康人才培力11基地。推动建立市场化的人才服务公司,政府监督,市场运作,落实人才政策包,整合市场力量,放大人才政策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