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中学家校协同育人经验材料.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01879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中学家校协同育人经验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X中学家校协同育人经验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X中学家校协同育人经验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X中学家校协同育人经验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X中学家校协同育人经验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中学家校协同育人经验材料.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中学家校协同育人经验材料一、影响家长观念,促进学校家庭良性互动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讲坛、家长沙龙、家长开放日等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给予科学的方法指导;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校务委员会在家校沟通中的重要作用,定期开展交流活动,让各委员会参与讨论学校发展重大决策,及时反映学生、家长存在的困难或困惑,使他们成为学校发展助力者、家庭教育引领者、家校共育协调者。XX中学的家长学校名为“之本学堂”,语出孟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强调“家”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之本学堂”坚持普遍性与差异性相结合,提供丰富的家长学校课程,有“怎样帮助孩子规划人生、设计未来”等必修课程,也有“高中三年

2、里至少陪孩子看一场电影(听一场音乐会、去一次旅游)”等选修课程;定期组织家长沙龙,邀请家长就热点教育话题展开研讨,在思维碰撞中达成理念共识。此外,XX中学的“书香家庭评选”“家庭才艺展示”“家庭礼仪微视频展示”“XX中学美食节”等活动都会邀请家长共同参与,让家长理解学校教育理念、达成育人共识Q这已形成XX中学家校共建的传统与特色,取得了很好效果。二、提升教师智慧,加强教师家校共育能力教师是家校沟通的桥梁。培养教师家校社共育意识和能力是提高家校社共育实效的关键。学校定期组织心理健康工作培训、生涯规划工作培训等,提高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还经常组织各类教师沙龙,分享在家校社共育过程中的成功案例,探

3、讨难题困惑,提高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家校沟通技巧和水平,积累共育经验。学校定期为全校教师开设家庭教育方面课程,提高了教师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专业素养,让教师在与家长沟通交流中,可运用专业知识进行更有效的指导。学校还重视通过研究推动教师共育能力发展20xx年,学校成功申报“xx市四有好教师团队”、成立市级德育名师工作室等多个教育科研团队,把家校社共育作为重要研究课题。三、完善学校课程,提高学生社会行动能力“人的成长”是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关键。其中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行动能力,让学生具有走出家门、走出校门学习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以及在一定社会环境中获得幸福感和自我实现感的能力,为学生的未来

4、社会生活打下扎实基础。因此,学校教育要着力拓展学校课程,摒弃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的教育模式,通过完善的课程体系和丰富的校内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社会参与能力,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升学与生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成为时代所需要的人才。这样的课程实践势必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然接轨、深度融合。XX中学每年以“体验百行生活,理解劳动甘苦,懂得感恩奉献,规划美好人生”为主题开展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各行各业;以“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为主题组织模拟招聘会活动,由家长提供近百个工作岗位,担任模拟招聘官,学生制作简历、现场面试心仪单位,并到录用单位见习;以“在希望的田野

5、上”为主题,组织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建立自己的农村基地,让学生学习“三农”知识,了解国家农业文化;以“行走的课堂更精彩”为主题组织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在行走中了解社会、锻炼能力。这一系列社会实践课程,都成为培养学生社会行动能力的重要途径。四、整合社会资源,拓展多维学生成长空间XX中学积极利用周边社区、高校、企事业单位等资源,联合开发环社区课程,例如与江苏省邮政局、XX市国土资源局等单位联合开发参观、体验活动,为学生创设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实践平台;联合XX市中级人民法院开设法律伴我成长选修课,分析典型案例,模拟法庭庭审;聘请在任省级检察长的校友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教育;

6、定期组织开展急救、消防、防震疏散演练活动,邀请市区红十字会、消防大队、市地震局等单位的专业人士教学生心肺复苏防震防灾逃生方法等安全知识。学校也积极探索与著名高校的合作育人模式,与XX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有“准博士培养站”“卓越工程师”等长期合作项目。家校社协同育人要做到“有界、有序、有力”有界一一明确家、校、社在学生个人成长中的职责定位。家庭教育是习惯培养、品行养成的首要环境;学校教育是智力发展、品德修养的主要阵地;社会教育是学生能力发展、品格完善的重要平台。教育的各方主体需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明晰自己工作的边界和定位,不失职也不越位,才能达到最好的协同育人效果。有序一一“互补、整合、协力”是当下教育内涵扩充的主题。学校管理者在丰富学校教育内涵的同时不断扩大学校教育的外延,充分调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积极因素,各取所长,互补三者之间的时空间隙,使孩子的成长处在一个协调一致的教育过程中。有力一一新发展理念下党和政府的领导统筹是根本保证。家校社协同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党和政府加强协同育人理念的宣传,建立多方联动机制,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搭建社会育人平台,实现社会资源共建共享。还需要加强学校教育评价体系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