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25567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充分发挥广州、深圳在绿色金融领域的辐射带动作用,结合区域发展格局,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珠三角地区、北部生态发展区与沿海经济带绿色金融创新发展。一、统筹规划全省绿色金融发展持续增强珠三角核心区绿色金融的辐射带动能力。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加快推动电力、硅、锂等服务绿色发展的期货品种上市,开发碳金融衍生品,服务全国碳期货市场建设。依托深圳证券交易所打造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平台,引导上市公司主动披露碳排放信息,开展绿色证券指数、“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评价体系等产品创新。支持广州持续深化绿色金融改革,争取升级建设绿色金融改革示范区,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试点。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国家

2、气候投融资促进中心和国家自主贡献项目库。强化广州、深圳“双城联动”,共同率先建立健全碳金融和绿色金融发展体制机制,推动绿色金融专业服务机构聚集发展。支持珠三角各地级以上市因地制宜完善绿色金融发展扶持政策。提高金融服务沿海经济带绿色产业发展能级。支持省域副中心城市汕头、湛江市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资源。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综合运用信贷、债券、租赁、产业基金等方式,支持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核电和气电等新能源、清洁低碳能源产业发展,支持煤电机组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制造等“三改”联动,推动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款等金融服务创新。开展海洋、湿地等碳汇核算试点。鼓励符合要求的企

3、业及金融机构探索蓝色债券等创新型产品,支持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生态产品实现经济价值。指导北部生态发展区各地级市探索建立生态产品确权登记、基础信息调查、价值评价核算等体制机制,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在金融领域的运用。扩大林业碳汇交易规模,探索实现农业、城市绿地等生态产品价值。指导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创新开展环境权益、生态保护补偿抵质押融资,更好支持粤北生态区绿色农业、洁净医药、旅游康养等绿色产业发展。探索发行企业生态债券。鼓励北部生态发展区各地级市统筹生态领域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探索采用产业发展基金与风险补偿基金等方式,支持基于生态环境系统性保护修复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程建设。二

4、、强化绿色金融风险监测与防控加强绿色金融产品的资金后续使用管理。指导金融机构加强对绿色金融产品资金的后续管理,监督产品资金按约定用途使用,避免出现项目“洗绿”风险,发现存在资金违规挪用情况的,及时采取必要的内部风险控制措施。构建绿色金融风险监测防范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测算高碳资产风险敞口,不断优化资产质量。指导金融机构健全风险压力测试体系,有效覆盖气候变化金融风险和经济绿色低碳的“转型风险”,研究推出风险应对工具,持续开展高质量的信息披露。加强对绿色债券发行人违约风险的监测和防控。支持金融机构建设绿色金融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绿色金融风险分析系统、绿色金融业务信息管理系统,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绿色金

5、融风险识别能力,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做好应急预案,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三、创新绿色金融服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园建设与现代产业体系完善。依托省级供应链金融创新试点,探索与碳排放强度挂钩的绿色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精准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智能家电等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低碳发展。鼓励银行保险机构根据产业链数字图谱和重点行业碳达峰路线图,积极开展绿色小微金融和绿色供应链金融创新,推动降低全产业链碳排放强度。建立产业园绿色低碳发展的正面清单,引导金融机构给予重点授信支持,有力支持全省产业园区循环化、绿色化改造顺利实施。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探索绿色

6、技术清单管理机制,建立节能减碳技术改造目录、绿色低碳科技成果转化目录、绿色低碳产业引导目录“三张清单”。推动资金资源向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绿色产业领域倾斜。深化投贷联动等融资服务方式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低碳、零碳、负碳前沿/颠覆性技术攻关提供资金支持。加强对绿色企业上市的支持和服务,引导各类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创新发展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绿色双碳板。支持优势绿色龙头企业开展并购重组。引导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向绿色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领域。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绿色技术转化平台建设,促进绿色技术评估、收储、孵化、增值,为

7、绿色技术转移、转化及产业化提供金融整体解决方案。支持传统高耗能产业低碳转型。在部分地市或区域率先开展企业碳账户试点,建立企业生产碳排放可计量体系,根据碳排放强度核算企业碳排放等级。鼓励金融机构将企业碳排放信息、第三方环境信用评价等环境绩效纳入授信审批管理流程,采取差别定价、授信,对钢铁、石化、水泥、陶瓷、造纸等行业企业形成控碳减排的约束激励,推动高耗能产业低碳转型。支持“两高”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和碳减排支持工具,获取更低成本资金实施降耗升级、绿色转型。鼓励保险机构参与环境风险治理体系建设,在重金属、危险化学品、危险废弃物处置等高风险领域持续推动实施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

8、点,争取2025年前,实现全省高风险领域环境污染强制责任险全覆盖。支持重点领域碳达峰行动。以碳排放强度和绿色属性为核心指标,建立省、市、县三级绿色项目库,从全省层面遴选低碳排放的重大绿色产业项目入库。定期发布绿色低碳项目融资需求,推进常态化融资对接。编制绿色金融服务项目操作指南,收集整理绿色金融支持重点领域碳达峰案例,指导金融机构创新多元化绿色金融服务方式。支持金融租赁公司开展绿色公交、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设施等领域绿色租赁业务。鼓励政策性银行加大对农业领域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探索“保险+期货+银行”等综合金融服务模式,支持绿色农业创新发展。拓展重点领域绿色项目投融资渠道,探索基于

9、绿色基础设施未来收益权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充分利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rrS),引导保险资金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绿色农业、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重点领域的中长期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根据实际制定授信支持政策,对达到绿色建筑星级标准的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给予绿色金融支持。四、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鼓励金融机构研发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开展绿色信用贷款、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碳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绿色供应链票据融资等金融产品创新。引导和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境内外发行气候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转型债券等绿色债券和绿色债券融资工具。通过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和担保增信等方式,降低绿色低碳企业发债难度和成本。支持金融机构开发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主题的理财、信托、基金等金融产品。构建多场景的绿色保险产品体系,开展清洁技术保险、绿色产业、建筑保险、碳交易信用保证保险、碳汇损失保险、巨灾保险、气候变化指数等绿色保险产品创新,探索差异化的保险费率机制。鼓励保险机构参与环境与风险治理体系建设,研究面向投保主体的环境与气候风险监测预警机制。鼓励发展重大节能低碳环保装备融资租赁业务。探索发展专业化的政府性绿色融资担保业务,支持担保机构创新模式,扩大担保覆盖范围,放大授信倍数,支持绿色领域投融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