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江水土流失及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左右江水土流失及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左右江水土流失及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持续推进重点防护林体系、水土保持、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现稳中向好的趋势,我国南方生态安全屏障初步形成。一、基本原则坚持保护优先,综合施策。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根据江河源区、自然山系的生态系统特征和演替阶段,实施整体保护、综合治理、系统修复、防治并重,精准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增进民生福祉,引领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坚持突出重点,问题导向。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
2、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识别和解决一批关键核心生态问题,重点突破促进自然生态系统整体改善。坚持科学管理,永续利用。充分认识自然资源的生态、经济、社会等多重价值,在确保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功能和稳定性前提下,统筹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深化改革,多元投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健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生态工程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多主体参与、多元化投入的建管模式,引导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修复。二、保障措施(一)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
3、设领导机制,以及中央统筹协调、省(自治区)抓总责的工作机制。有关部门要加大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力度,切实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承担推进重大工程建设的主体责任,将实施工程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一项基础性任务和重要抓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基础保障。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生态建设一线的战斗堡垒作用,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二)加强资金筹措保障根据自然资源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要求,中央与地方按照财政事权划分履行支出责任。中央资金视国家财力情况在年度中统筹安排,并与有关专项设置、投资标准、补助政策调整情况做好衔接。地方政府要积极筹措资
4、金,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参与,充分发挥各项政策措施合力,大力支持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保护和修复。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激励作用,引导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投向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领域。积极落实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保护和修复的相关政策,推动建设资金渠道多元化。同时,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止地方政府以项目建设名义盲目举债,坚决遏制地方政府新增隐性债务。(三)完善工程建管体系中央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或修订有关重大工程专项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和细化项目前期工作、投资计划管理、建设规划、监督检查、规划评估等方面的规定,明确各部门在项目组织、建设管理、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的
5、具体职责;结合规划主要内容和重大工程建设实际,积极开展有关工程标准研究制定工作,推动统一项目前期工作深度和建设标准。积极推进项目精细化管理,推进工程建设任务落地上图,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基础,构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监测监管专题应用,建设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监测监管系统,推进各类数据共建共享,构建国家一地方互联互通的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监测监管平台,定期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评估。省级有关部门要结合地方实际,明确各重点项目建设管理机构及责任主体、建设目标和进度要求,建立完善项目监督考核和长效管护机制,确保项目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得到有效落实,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施工安全和投资效益。实施
6、森林、草原、湿地等调查监测评价,强化工程监管支撑。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将生态保护工作开展、责任落实等情况纳入督察范畴,坚决杜绝生态修复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四)协同推进各项重大工程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双重”规划总体部署,积极做好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与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生态保护和修复、海岸带生态保护和修复、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等相关重大工程的协同配合,统筹加强保护体系和治理工程建设,科学配置自然保护和人工修复措施,全面推动上下游、左右岸、山上山下协同治理,全面加强科技攻关、监测监管、资源保护、生态气象等领域重
7、点项目建设对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基础支撑作用,形成重大工程建设合力,全面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实现。(五)保障生态用地空间完善生态保护和修复用地政策,将工程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推进闲散土地盘活,按一定比例配置用于森林、草地、河流、湖泊、湿地等生态用地。市县级及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生态空间进行管理,同时加强多部门协同,实现生态空间的统筹管理和保护。建立多部门跨区域联动执法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侵占自然生态空间和损害自然生态系统的行为。(六)强化工程科技支撑以科研院所和技术推广单位为依托,构建集研发、推广、服务于一体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强科技攻关,开展山水林
8、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基础研究,强化困难立地造林、次生林经营、混交林培育、石漠化治理等实用技术研究与创新,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推进良种繁育,加大优质种苗供应。注重各类科技成果的总结,及时制定、修订相关技术标准,完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科学规范工程实施,提升工程建设成效。建立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平台,统筹运用大数据,提升感知能力,实现提升管理、优化决策的管理目标。(七)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各地区和各部门要加大社会公众宣传,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浓厚氛围。大力宣传报道典型经验、成功做法,充分发挥先进模范的典型示范作用,以榜样激励、带动生态保护和修复事业发展。发挥各类社会力量在生态保护和修复
9、中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各类投资主体积极参与生态保护与修复。推动生态工程全民共建、工程实施全民监督、生态产品全民共享,让公众在参与生态保护的过程中切实受益,逐步建立起生态保护的成就感、自豪感。大力传承弘扬塞罕坝精神、右玉精神等新时代林草精神,引导社会各界积极投身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凝聚起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大合力。三、社会效益通过实施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水平和人居环境,营造全社会关心生态环境、支持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树立起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的文明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工程实施后,随着生态系统功能逐步发挥,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10、,绿色产业蓬勃发展,减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使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展现区域良好形象的发力点。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价值观念。通过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有利于营造全社会关心生态、支持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渐改善,人民免受生态恶化之苦,在生态保护中切实受益,有利于逐渐树立起保护生态环境的文明理念,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四、左右江水土流失及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对区域内所有天然林实行严格保护,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完善珠江防护林体系,加强集水区封育保护和水源涵养林建设。通过中幼林抚育、低质低效林改造等措施,优化树种组成、林分密度、林龄和空间结构。对深山、远山和中度以上石漠化区域,通过封山育林育草促进林草植被恢复。强化草地改良与建设,加强轻度、中度石漠化土地的原有天然草地植被恢复。在缓坡耕地开展坡改堤为重点的坡耕地综合治理。推进大新黑水河等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加强叉叶苏铁、格木、广西火桐、白头叶猴、冠斑犀鸟、斑林狸等重要物种及其栖息地(生境)保护,连通物种迁徙扩散生态廊道。促进乡村振兴,积极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特色林果、林草、林药等产业。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恢复矿区生态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