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46397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校生环境意识的培育摘要: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民主法治、公正正义、诚信友爱、布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特殊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高校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扎扎实实地做好高校生的生态环境文明意识的培育和教育工作,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新闻媒体对环境爱护的问题也日益重视,这也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热门话题,可光是喊着:“节省,绿色”的口号是没有用的,由于环保是一个需要付诸于行动的问题,改善人与自然的境况,是一件迫在眉嚏的大事。从我们调查的状况来看,环境爱护,还需要你

2、、我与大家共同的努力。决大多数高校生都有环保的意识,但光有意识是远远不够的,世界要的不是有浅层意识的人,中国要的不仅是有环保理论学问的高校生,要的是能够担当义务的人,要的是能担起责任的高校生!关键词:高校生,环境意识,环境爱护理念,生态环境前言1我们我国生态环境现状我们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力量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渐渐扩大。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峻,沙漠化快速进展,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亡,地下水位下降,水体污染明显加重,大气污染严峻,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造成目前我们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缘由是多方面的,也是简单的。2我们我国高校生环境意识教育现状

3、近些年来,很多高校对同学进行生态环境爱护教育,开设环保课程,大部分同学的生态文明意识、环境爱护和责任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有的同学能乐观参与生态环境爱护活动。但有的学校对生态环境教育不够重视,起步较晚,措施不力,致使同学生态环境意识淡薄,破坏生态环境、铺张自然资源的现象和行为时有发生,其表现;(1)铺张自然资源的行为。长流水、长明灯、乱扔馒头、乱倒饭菜、没有用完的本子,任凭扔掉的现象时有发生。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有的同学不疼惜公物,甚至破坏公共财产,毁坏公共设施。有的践踏草坪,攀折花木。(3)污染生态环境的行为。有的随地吐痰、乱吐口香糖胶、乱扔果皮、纸屑、废弃物、乱扔废电池、在露天焚烧杂物。(4

4、卜攀比消费,比吃喝阔气,比时髦,花钱大手大脚,摆谱显阔。节日或生日,贺卡满天飞,殊不知节省用纸或少寄贺卡就是间接爱护了森林和河流。由此,对他们进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树立可持续进展的科学进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和急迫。3生态环境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3.1 生态环境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目前,人类面临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削减、酸雨扩散、森林锐减、土壤荒漠化、大气污染、淡水资源枯竭与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气物污染十大生态环境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由于严峻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我们我国每年经济损失达265亿元。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不容乐观。在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冲突中,人类起主导作用,负主要

5、责任。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破坏生态环境就是自取灭亡,爱护生态环境就是爱护人类自己。3.2 生态环境资源意识与人均资源意识传统社会不认为环境是资源,认为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是无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无价值的、可以无偿使用;是无主的,认为对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的使用是大自然的赏赐,没有枯竭之虑。生态环境意识的产生,要求转变对环境资源的这种态度。它强调环境资源是有限的,必需加以爱护和珍惜使用;它是有价值的,必需有偿使用;它是有主的,属于我国财产。为此就要求提高资源的采用效率,在社会物质生产中对资源要分层采用、循环采用,使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中国是一个进展中的大国,人口众多、经济落后是基本国情。中

6、国环境资源种类繁多,总量丰富,属资源大国。但中国人均环境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屑资源“小国中国钢铁、煤炭、石油、粮食、棉花等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虽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也较低。为此,在环境资源开发采用和经济社会进展方向上,要坚固地树立起人均与国情意识。3.3 全球生态环境意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因素构成的复合系统,全人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世界各国人民在开发采用其本国自然资源的同时,要负有不使其自身活动危害其他地区人类和环境的义务。因此,生态环境意识的培育不仅要关注小范围的环境污染,还要关注大范围的全球环境问题,如地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

7、多样性消逝等;不仅关注日常生活中局部和近期影响层次上的环境问题,而且要关注整体和远期影响层次上的问题,关注全球性的经济与社会进展、子孙后代和全人类的将来进展。3.4 生态环境科技与经济意识人类要依靠科技进步、节省能源、削减废异物排放和文明消费,建立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持续、进展的新模式。要强调科学技术进展的“生态化”,强调整体性思维,把人类、社会和自然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加以熟悉和对待。不断完善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使整个科学技术沿着符合生态爱护的方向进展。通过采纳绿色技术进行清洁生产,通过提高资源采用率削减废弃物排放,达到提高经济效率和爱护环境的双重目的。3.5 生态环境法治意识经过多年

8、的努力,截止到目前我们我国制定颁布了9部环境爱护法律,10多部与环境相关的资源爱护法律,30多项环境法规,466项环境标准。要大力开展法治教育,提高公民的环境和自然资源爱护的法律意识。要使大家懂得每个公民、法人和组织都享有采用环境的权利,同时也必需履行爱护环境的义务;懂得什么是法律所鼓舞或允许的,什么是法律所反对或禁止的,学会运用环境爱护法来维护自身的环境权益,并敢于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3.6 人口意识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因而,环境意识在人口政策上要求方案生育的同时,把人口增长与教育结合起来,通过进展教育事业来提高人口素养。既掌握人口的数量,又提高人口的质量。这是解决人

9、口问题的根本途径。3.7 生态环境道德意识生态环境道德作为人类可持续生活的道德,是一种新的世界道德。它认为不仅要对人类讲道德,而且要对生命和自然界讲道德。这种道德原则不仅以人类的利益为目标,而且以人类与自然和谐进展为目标。地球自然有其内在价值。地球不是人类的财产,而是一个有机共同体,是生命的单元。地球不属于我们人类,相反,我们人类属于地球。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都在一个家园中。生态环境道德要求人类敬重自然;用疼惜自然的活动取代制服自然的行为;用人类爱护自然的自觉调整来取代自然本身的自发调整;用人类对自然的义务感来偿还人对自然的占有和采用。生态道德的伦理原则和法律规范一旦进入实践发挥作用,就会导致人

10、类经济生活发生很多重大变化。生态环境道德,是可持续进展对人类的道德要求,是新时代人类处理环境、生态问题的新视角、新思想、新举措,标志着新时代人类的道德进步。3.8 可持续进展意识进展不仅限于增长,持续更不是停顿。持续有赖于进展,进展才能持续。传统进展战略是以谋取国民生产总值或工农业总产值高速增长为目标,片面实施高积累和高投资,是一种高物耗和高能耗的经济,从而带来资源和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峻、经济效益低,使进展本身难以长久等一系列弊端,破坏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可持续进展环境意识认为要实行新的途径,在进展经济的同时实现环境爱护,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可持续进展的内涵是生

11、态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三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4如何提高高校生环境意识4.1 采用课堂教育,渗透环保意识学校作为传授环保学问的主渠道,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缘由,我们我国的中学校环境教育起步比较晚,至今还没有特地的教育课程环保教育的内容往往隐藏在各学科学问中。北京师范高校环境科学讨论所王红旗教授认为环境教育是涉及各科教育渗透性的综合体。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实行深化讨论,擅长发觉,敏捷渗透的原则。4.2 开展主题活动,深入环保意识在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意识的同时,我们通过开展小队、班级,甚至全校师生参与的主题活动,让同学深入对环境爱护的理解。如组织高校生结

12、合6月5日世界环境日,开展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主题活动,大家通过收集各种资料,扮演各种角色,揭示爱护我们地球家园的重要性。活动的内容可以有绿色植物角评比活动、回收废旧电池活动、校团委组织的垃圾回收活动、环境爱护学问讲座、环境爱护主题队会、各班开展的护绿活动、环境爱护黑板报竞赛等等,通过参与上述系列活动,使同学明白保持环境干净、维护生态环境平衡人人有责,并逐步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4.3 实施课题讨论,提高环保意识同学开展课题讨论,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施课题方案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打算探究方向,组织探究,收集并整理资料,得出结论,实行社会行动。通过自己的讨论,再次提高对环境爱护的熟悉,自觉地参与

13、到环保的行列中来,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4.4 结合家庭社区,强化环保意识同学的环保教育,学校是主渠道,每个家庭、各个社区或部门单位也是不行分割的组成部分,只有各方面协同努力,学校的环保教育成果才能巩固,即实现环保意识真正、长久地深化同学的心理。4.5 高等院校应有方案地设置有关环境爱护的专业或课程,对同学进行系统的生态环境教育只有使同学懂得生态环境爱护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才能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构筑起坚固的生态屏障,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提高生态文明的素养。结论:在新形势下培育生态环境文明意识,必需擅长从日常生活中找寻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实践中接受教育。也就是说,必需坚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对同学要提倡新的生活方式,不追求华丽,进行适度消费。要乐观引导鼓舞同学参与生态环境爱护活动。要引导同学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教育同学从关怀自己到关怀学校环境,关怀社会和我国,关怀世界,关怀整个宇宙。只有这样,才能造就出有抱负、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绿色”公民。参考文献:简论高校生生态环境意识的培育和教育;我们我国生态现状;北京市生态环境调查报告;关于高校生环境意识调查报告;我们我国高校生环境意识讨论综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