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药物外渗的原因输入的药物浓度过高速度过快输入的药物引起血浆PH值及渗透压改变,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等均可引起血管壁损伤,使其通透性增高,而发生输液外渗。输液外渗的高危药物高渗液体如:500gL葡萄糖注射液、200gL甘露醇;血管收缩药如:多巴胺、阿拉明、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垂体素阳离子液如:氯化钠、葡萄糖酸钙碱性溶液如:碳酸氢钠抗肿瘤药物如:阿霉素、顺钠、环磷酰胺、丝裂霉素、长春新碱、甲氨碟吟等。机械损伤机械性损伤的原因多为:穿刺技术不熟练,致一次给药多次穿刺,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当(固定不牢、患者不合作、躁动不安、低龄儿童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较低,对躁动不安,
2、精神异常、婴幼儿患者肢体适当束缚、固定防止针头脱出)拔针后按压针眼不正确(凝血不正常)给药方法不当对长期静脉给药者可选用留置针保留血管,以减少穿刺的次数生理因素病人静脉弹性降低,对针管的包绕能力减弱,易使药液顺着针管渗漏到外周组织中,靠近关节的静脉和深静脉尤易发生外渗。老年人常为慢性病病人,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恶性肿瘤等,血管长期营养障碍,使管壁通透性明显增高、弹性降低,损伤后修复功能降低,也易发生输液外渗。昏迷、严重脱水,此类患者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手术麻醉、外周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反复接受静脉给药的癌症患者以及静脉炎患者,此类患者血管结构与功能障碍,静脉输液或外渗的
3、可能性明显增大。血管因素注速度过快,局部血管难以承受急剧增高的腔内压力,反复穿刺损伤静脉的完整性并导致破损。1、静脉输液时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发现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液体输入。2、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及护士长。3、了解外渗药物的种类、名称、性质,是否为强碱性药物、高渗液体、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垂体后叶素等)、阳离子药物(钙剂)、化疗药物等。4、评估发生药物外渗的部位(是否为关节处、局部皮下组织的厚度)、面积,外渗药物的量,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和程度(胀痛、刺痛、烧灼痛)。5、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种类、刺激强度,给予以下适当的处理措施并记录过程(如果是化疗药物外渗则按
4、照化疗药物外渗处理程序进行。(1)局部湿热敷,注意观察皮肤的颜色,防止烫伤。(2)血管收缩药外渗:使用0.5%的654-2局部湿敷;酚妥拉明IonIg+生理盐水1015ml局部环封以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缺血血氧。(3)阳离子药物(如钙剂、氯化钾)外渗:0.2%利多卡因1015ml+透明质酸酶200OU局部封闭以促进药物扩散、稀释、吸收。(4)强碱性药物外渗(如碳酸氢钠):局部湿热敷;维生素C或利多卡因1015ml+地塞米松510mg局部环封.(5)高渗性药物(如脂肪乳剂、甘露醇、50%葡萄糖等)外渗:湿热敷或利多卡因1015ml+地塞米松510mg局部环封;50%硫酸镁溶液+地塞米松510mg局部湿敷至少24小时。6、轻度外渗(面积W5cm2)局部环封1-2次(两次间隔6-8h);重度外渗(与5cm2,甚至超过关节)第一天局部环封2-3次,第二天1-2次,以后酌情处理。7、抬高患肢,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水肿;禁止在外渗侧肢体肿胀未完全消退前继续进行输液治疗。8、密切观察外渗部位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如果局部组织发生溃疡、坏死,应给予外科清创、换药等处理。9、安慰病人,作好心里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