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维护医学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287310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897.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ICC置管维护医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PICC置管维护医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PICC置管维护医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PICC置管维护医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PICC置管维护医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ICC置管维护医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ICC置管维护医学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护理,1,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护理1,内容,导管维护置管后并发症及护理,2,内容 导管维护2,导管维护基本原则,条款 6.1.7PICC穿刺以及PICC、CVC、PORT维护时,宜 使用专用护理包。解读 专用护理包内含:无菌铺巾、75%酒精棉棒、碘伏棉棒、无菌手套、透明辅料、免缝胶带、小方纱,3,导管维护基本原则 条款3,基本原则,条款 6.1.8穿刺及维护时应选择合格的皮肤消毒剂,宜选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溶液(年龄2个月的婴儿慎用)、有效碘浓度不低于0.5%的碘伏或2碘酊溶液和75酒精。6.1.9 消毒应以穿剌点为中心至少消毒2次或按说明书,待干,方可穿刺解读 2

2、%葡萄糖酸氯己定复合75酒精溶液的优势:快速起效、省时快干、增强敷料粘贴、持久抑菌、便于观察,4,基本原则条款4,6.1 基本原则,条款 6.1.10 置管部位不应接触丙酮、乙醚等有机溶剂,不宜在穿刺部位使用抗菌油膏。解读 1、丙酮和乙醚是危险化学品,不应接触,影响消毒效果 2、局部使用抗菌油膏,可促发霉菌感染和细菌耐药,5,6.1 基本原则条款5,导管维护,条款6.5.1.1经PVC输注药物前宜通过输入生理盐水确定导管在静脉内;经PICC、CVC、PORT输注药物前宜通过回抽血液来确定导管在静脉内。 1.PVC可推注NS,PICC,CVC、PORT通过抽回血判断 2.NS量:PVC 3-5m

3、l/次,PICC、CVC、PORT 5-20ml/次,WS/T6.5.1 冲管和封管,6,导管维护 条款WS/T6.5,导管维护,条款6.5.1.2PICC、CVC、PORT的冲管和封管应使用10mL及以上注射器或一次性专用冲洗装置。注射器容量 产生的压力(psi)1ml 150-1803ml 1205ml 9010ml 60小于10ml的注射器可产生较大的压力,易损伤导管,7,导管维护 条款7,导管维护,条款6.5.1.3给药前后宜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如果遇到阻力或者抽吸无回血,应进一步确定导管的通畅性,不应强行冲洗导管。1.给药前后建议用NS冲管,药物与NS存在配伍禁忌时可改用5%G

4、S2.脉冲式冲管,即推一下、停一下,在导管内形成涡流,有利于把导管内各个方向的残留药物冲洗干净3.检查导管有无打折或扭曲,8,导管维护 条款8,导管维护,条款6.5.2.2无菌透明敷料应至少每7d更换一次,无菌纱布敷料应至少每2d更换一次;若穿刺部位发生渗液、渗血时应及时更换敷料;穿刺部位的敷料发生松动、污染等完整性受损时应立即更换。置管后第一个24小时内更换贴膜,去除棉垫。,9,导管维护条款9,导管维护,更换贴膜方法:(1)贴膜自下向上撕取,注意导管勿拔出。(2)用安尔碘消毒穿刺周围皮肤,范围大于贴膜面积。(3)更换后在贴膜、观察表及护理记录上记录日期及时间。,10,导管维护更换贴膜方法:1

5、0,6.6 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的使用,条款 6.6.5输液附加装置包括三通、延长管、肝素帽、无针接头、过滤器等,应尽可能减少输液附加装置的使用。1.有研究表明导管的连接装置可导致0.4%的污染机会,增加连接装置,污染概率将成倍增加2.微生物污染导管接头和内腔,可导致管腔内细菌繁殖,引起感染。,11,6.6 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的使用条款11,6.7 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的更换,条款 6.7.1-6.74输液附应24h更换,输血器4h更换,附加装置一并更换;外周静脉留置针附加肝素或无针接头宜随外周静脉置管针一起更换PICCCVCPORT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应7天更换1次,有血液

6、残留应立即更换,12,6.7 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的更换12,敷料的更换,1、无菌敷料应用于所有的血管通路装置 2、如果敷料的完整性受损或者变得潮湿、有渗出液或血液、存在穿刺部位感染的症状和体征时,应立即对穿刺部位进行护理和更换敷料 3、透明敷料(TSM)应该每 5-7天更换1次;纱布敷料应该每 2天更换1次 4、透明敷料之下放置纱布敷料应被视为是纱布敷料,应每2天更换一次 5、应透过完整的敷料每天仔细观察或者触摸导管与皮肤连接处有无触痛,13,敷料的更换 1、无菌敷料应用于所有的血管通路装置,患者维护日常生活,不影响一般性工作,家务劳动,适当的体育锻炼避免提过重物品,不做引体向上、托举

7、哑铃等持重锻炼;避免游泳或浸湿贴膜,可淋浴,免盆浴定期冲管、换贴膜、肝素帽如需使用通透性高的贴膜或敷料时,应缩短时间间隔,14,患者维护日常生活14,患者维护-自我检查,冬季3次/日,夏季随时检查内容:有无移位、渗血、松动有异常及时通知护士,15,患者维护-自我检查15,拔管指征,导管的留置时间6.8.3不宜超过1年或遵照产品使用说明书,在没有出现并发症时,PICC导管可一直用做静脉输液治疗;体重长至理想指标;停止一切静脉治疗者;家长放弃治疗者;导管异位;导管断裂;误入动脉、机械性静脉炎处理无好转者、化学性静脉炎、导管堵塞无法再通;穿刺局部有感染化脓者。,16,拔管指征16,导管的拔除,患者平

8、卧,应从穿刺点部位轻轻地缓慢拔出导管,切勿过快过猛。拔管后立即压破止血,24小时内要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以免发生拔管后的静脉炎。测量导管长度,观察导管有无损伤或断裂。做好换药直至伤口愈合导管培养 记录 拍X片,17,导管的拔除17,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原则,条款7.3 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7.3.1 可疑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时,应 抬高患肢并制动,不应 热敷、按摩、压迫,立即通知医师对症处理并记录。7.3.2 应 观察置管侧肢体、肩部、颈部及胸部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及颜色、出血倾向及功能活动情况。,18,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原则 条款18,静脉炎,静脉炎分级,19,静脉炎静脉炎分级19

9、,机械性静脉炎,预防 1、置管前选择合适规格、长度、柔软材质的导管 2、首选贵要静脉,其次是肘正中静脉 3、接触导管前将无菌手套上的滑石粉冲洗干净,避免直接触碰导管 4、将导管充分浸泡在生理盐水中 5、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静脉血管内皮,20,机械性静脉炎预防20,机械性静脉炎,原因:与导管放置有关,导致静脉内膜损伤的并发症,一般发生在置管后2-7天内 1导管的规格、长度和材料 2导管置入的技巧 3、患者静脉的质量或选择头静脉 4、导管的留置时间、导管的固定、移位 5、导管尖端位置,21,机械性静脉炎21,机械性静脉炎,处理 1、 一旦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应及时处理。如抬高患肢,放松肢

10、体,适当活动(握拳/松拳)。上臂给予湿热敷30分钟后,局部喜疗妥外用,3次/日。若三天后未见好转或更严重,应拔管 2、使用紫外线治疗仪:在15cm的距离使用,第一天5秒,第二天10秒,第三天15秒。症状未完全缓解可以重复或预防性的使用,22,机械性静脉炎 处理 22,化学性静脉炎,原因 1、输注pH值高于5低于9的液体或药物,渗透压大于600mOsm/L的液体 2、留置时间与导管尖端位置 3、消毒剂未风干,穿刺时带入体内,23,化学性静脉炎原因23,化学性静脉炎,预防处理 1、输入刺激性药物、高浓度的液体可将输注速度适当减慢,每次输注前后需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导管 2、及时对导管末端进行定位 3

11、、穿刺及维护时消毒液一定要风干,使用酒精消毒应避开穿刺点1cm处 4、出现症状后先停止使用导管输液,先间断冷敷(奥沙利铂勿冷敷)后喜疗妥外用3-4次/天,或水胶体敷料外敷2-3天,24,化学性静脉炎预防处理 24,细菌性静脉炎及穿刺点感染,原因:不正确的洗手不正确的皮肤消毒未遵循无菌技术,穿刺时污染导管 敷料护理不良,25,细菌性静脉炎原因:不正确的洗手25,细菌性静脉炎及穿刺点感染,预防处理: 1、严格无菌操作规程,穿刺及维护时彻底手消毒 2、使用固定翼固定导管 3、嘱患者出院后按时进行导管维护 4、保持穿刺处无菌敷料清洁、干燥,体外的导管部分必须完全覆盖透明敷料下,并观察穿刺处有无红肿及脓

12、液渗出等情况 5、如果导管脱出后勿再送入血管内,以防止细菌侵入血管 6、患者体温38C,暂不做置管计划 7、有感染时可通过血培养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8、必要时拔出导管并作细菌培养,26,细菌性静脉炎及穿刺点感染预防处理:26,原因 1、患者过敏体质,对导管材质过敏 2、贴膜选择不合理 3、局部皮肤不清洁 4、用药后增加了皮肤的敏感性预防处理 1、使用通透性强的透明贴膜或无纺敷料 2、必要时相应缩短更换贴膜的间隔时间,皮肤过敏或感染,27,皮肤过敏或感染27,导管断裂 原因 1、维护不当、不正确的固定或封管 2、高压注药 3、导管材质可致体内断裂 4、穿刺部位多见于肘部关节处 处理 1、正确固定和

13、封管,不要使用10ml以下注射器冲封管,严禁高压注药 2、冲洗导管遇到阻力时切勿继续操作 3、避免在导管处使用剪刀和锐器 4、导管断裂应及时修复,细菌性静脉炎及穿刺点感染,28,导管断裂 细菌性静脉炎及穿刺点感染28,导管飘移或脱出 原因 1、导管固定不良 2、更换敷贴不及时或手法不正确 3、患者肢体频繁活动 4、持重或胸腔压力改变 5、其他原因,29,导管飘移或脱出29,PICC的头端位置,30,PICC的头端位置30,预防处理 1、定期检查并记录外留导管的位置和长度,发现异常立即处理 2、妥善固定导管,告知患者穿刺肢体勿频繁活动 3、穿刺点选择尽量避开肘窝 4、及时更换敷贴,更换时手法正确

14、,顺着导管方向从下往上揭去贴膜,勿将导管带出体外 5、体外导管必须完全覆盖在无菌贴膜下 6、导管脱出移位后不可重新插入,并应重新定位以确定导管的功能。,导管飘移或脱出,31,导管飘移或脱出31,心律失常 原因:与导管尖端刺激窦房结(插入右心房过深)所致 处理方法: 1、术前测量ECG获得基础心律,做到有效预防 2、置管后必需经X-线定位,导管末端需置于上腔静脉,勿进入右心房 3、如果发生心律不齐,退回导管23cm ,修正长度,32,心律失常32,静脉血栓形成原因 1、穿刺技术 2、导管固定不良 3、导管末端不到位 4、血管细;血流速度减慢 5、血液高凝状态,33,静脉血栓形成33,常见的四种类

15、型血栓,34,常见的四种类型血栓管内血栓纤尾血栓挂壁血栓纤维蛋白鞘34,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及处理 1、根据血管粗细,选择合适规格的导管 2 、穿刺时规范操作流程,匀速送管,缓撤导丝,尽量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 3、妥善固定导管,保持导管末端在适当位置并及时检查导管体外长度 4、对易形成血栓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定期测量穿刺侧肢体上臂臂围(肘窝横线上10cm),与穿刺前比较2cm以上可以考虑为血栓的早期征象,可以预防性的应用抗凝剂和溶栓治疗,35,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及处理35,导管堵塞 非血凝性堵塞 原因 1不正确、不充分的冲管和封管方法 2、脂类堵塞 3、药物沉淀 4、输入过高浓度的液体或不能配伍的药

16、物未及时冲管,36,导管堵塞 非血凝性堵塞36,预防及处理 1、置管成功后立即用10U/ml肝素钠液冲管 2、每次输液前后,用生理盐水10ml行脉冲式推注冲管,输液后生理盐水或10U/ml肝素钠液正压封管 3、输注血制品或脂肪乳等粘滞性药物后,需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完全冲干净才能继续治疗或封管 4、严禁输注有配伍禁忌的药物 5、未输液时每周冲封管1-2次,保持导管的通畅,并避免扭曲、打折,导管堵塞 非血凝性堵塞,37,导管堵塞 非血凝性堵塞37,原因 1、导管末端异位 2、持重或胸腔压力过大 3、导管维护不当至导管移位 4、冲封管手法不正确预防 1、导管末端保持到位 2、保证脉冲式冲管、正压封管

17、3、严格遵守正确的冲管液、冲管容量及冲管频率 4、使用10ml以上注射器或预冲式注射器冲封管 5、尽量减少可能导致胸腔内压力增加的活动,导管堵塞 血凝性堵塞,;,38,原因 导管堵塞 血凝性堵塞 38,处理 1、检查导管是否打折,使其保持 通畅 2、若为血凝块阻塞导管,可用肝素 钠液或尿激酶溶栓治疗。可采用负压注 射技术,即抽取肝素钠液或5000U/ml尿激酶10ml, 先稍用力尽量回抽,然后放松,使药液与血凝块充分接触,并保留30分钟,如此反复数次,见回血后抽35ml弃掉,不可推注入血管,以免再次造成堵塞 3、不能用力冲堵塞的导管,否则有可能将血凝块冲回血流引起肺栓塞 4、若溶栓治疗失败,应

18、及时拔管,导管堵塞 血凝性堵塞,39,导管堵塞 血凝性堵塞39,原因 1、纤维蛋白鞘形成 2、患者低蛋白血症 3、导管在穿刺点下或血管外发生破损、断裂 4、输液管路不通处理 1、加强营养支持 2、适当加压包扎 3、严密观察渗液情况,严重时可拔除导管,导管漏液,40,原因导管漏液40,空气栓塞 原因 1、导管插入,位置高于心脏 2、输液连接处脱落预防处理 1、导管插入时位置应低于心脏 2、检查输液连接处是否紧密连接 3、更换连接处装置或拔管时,应嘱 患者屏住呼吸 4、左侧卧位,让空气集中在右心室,41,空气栓塞41,拔管困难,原因 1、导管置入时间太长,与静脉壁粘合 2、药物对静脉的刺激致血栓性静脉炎 3、感染、静脉蜂窝组织炎引起肿胀导致拔管阻力 4、患者的强烈情绪变化,导致静脉痉挛 预防处理 1、导管与血管方向相反,拔管时应注意用力要均匀,不可强行拔 2、确认在靠近导管出口处及静脉走行范围内没有压力,可稍加用力拔管 3、如果拔管失败,可对静脉部分进行热盐水(可使静脉松弛,增加静脉直径,从而增加导管周围的静脉血流)热敷20-30分钟后,再尝试拔管,42,拔管困难 42,THANK YOU,43,THANK YOU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