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总体规划演进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08091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30.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总体规划演进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上海总体规划演进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上海总体规划演进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上海总体规划演进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上海总体规划演进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总体规划演进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总体规划演进ppt课件.ppt(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演进二零一三年三月,THE COMPREHENSIVE PLAN OF SHANGHAI,上海自1843年开埠,从一个普通滨海的小城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文化中心,尤其是在1899年与1900年租界扩张之后,上海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1911年11月,上海光复进入民国时代。1914年,历经359年风雨的上海城墙被拆除。同时,南市、闸北等租界以外的市区发展速度开始加快。 1927年7月,国民政府将上海破格定为直属中央政府的“特别市”,从行政上确定了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大都市的特殊地位,标志着上海整个华界行政获得了实际的统一。,一、 1927年 1949年,二、 1949年 1978

2、年,四、 1986年 2001年,三、 1978年 1986年,1. 大上海计划 1931年11月,市中心区域建设委员会编制了大上海计划图,其发展目光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南市、闸北等华界地区,建设范围有很大的拓展,发展速度足以与租界抗衡。对市中心的水陆交通、市政交通、文化体育设施等作了具体规划。这是上海历史上第一个全面、大型、综合的都市发展总体规划。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计划停止实施。,一、 1927年 1949年,2. 新都市建设计划 1938年,上海市复兴局编制了上海新都市建设计划和上海新都市建设计划图。该计划范围以苏州河口为中心,半径15公里,面积约5.74余万公顷,第一期计划面积77

3、50公顷,特别强调军事和交通运输方面的特别要求。,一、 1927年 1949年,3. 大上海都市计划初稿 1946年上海市都市计划委员会编制上海区域计划总图初稿,上海市土地使用总图初稿。区域计划范围北东两面沿长江口,南达滨海,西面从横泾向南经昆山、淀山湖地带而至乍浦,包括江苏、浙江之东部区域,面积约6 583平方公里。规划至1996年人口规模为1 500万人左右,市域范围700万人左右。都市性质与布局为:“上海为一港埠都市,亦将为全国最大工商业中心之一。以有机疏散为目标,使居住地点与工作、娱乐及生活上所需的其他功能,保持有机联系,通过发展新市区与逐步重建市中区的方式,将人口向新市区疏散。”,一

4、、 1927年 1949年,4. 大上海都市计划二稿 1947年,上海市都市计划委员会编制完成上海市土地使用及干路系统总图二稿;1948年2月,完成了大上海都市计划总图草案报告书(二稿)。计划范围修订为以市界为限,包括14个行政区,面积893平方公里;全市计划可容950万1000万人;确定上海为港埠都市,也将为全国最大工商业中心之一,是中国与国际的金融中心。,一、 1927年 1949年,5. 大上海都市计划三稿 1949年上海市都市计划委员会编制完成上海市都市计划三稿初期草图上海市都市计划总图三稿初期草案说明及总图。其主要内容为区划及交通两部分,预计至1970年人口将增至750万900万人。

5、,一、 1927年 1949年,1. 上海市总图规划 1953年在苏联专家穆欣指导下,编制了上海市总图规划。规划20年后城市总人口500万600万,控制城市用地550平方公里;城市以发展工业为主导,规划了沪西、沪东、蕰藻浜、桃浦等工业区;规划港口总吞吐量3000万吨。规划提出要疏散旧区的人口,居住要尽量靠近工作地点;要建设供人们集会、游行、游憩的社会活动中心,应为全体市民修建各类绿地和运动场;要分别集中有污染和无污染的工业区;要强调城市建筑的艺术布局。 上海作为海港城市,应保证海港及造船工业发展的需要。,二、 1949年 1978年,2. 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上海城市总体规划草图(1959年) 规

6、划以每年向全国疏解10万人的规模,用15年左右的时间将市区人口逐步减少到300万左右,近郊区人口100万左右,卫星城人口180万200万。市区工业大调整,相对集中成3个工业区,20多个工业小区以及100多个工业街坊。,二、 1949年 1978年,2. 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上海市区域规划示意(1959年) 1959年,由建设部上海规划工作组指导编制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确定上海建设和发展的总方向是:在妥善全面地安排生产和保证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基础上,工业进一步向高、精、大、尖的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上海在生产、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美丽的城市之一。规划提出的城市

7、建设方针是:逐步改造旧市区,严格控制近郊工业区,有计划地发展卫星城镇。,二、 1949年 1978年,2. 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上海城市总体规划草图(1960年) 规划继续疏散上海人口,每年迁出10万人,维持城市人口650万人。 规划重点调整工业布局,确定各工业区的性质,闵行、彭浦为机电;吴泾、桃浦、高桥为化工;吴淞为化工、医药、染料、冶金;吴泾为化工、化纤;浏河为化工原料;安亭为汽车、农机;松江为有色冶炼、轻工;周浦、杨思为轻工,庆宁寺为造船。 重视改善居住条件,提出每年建100万平方米职工住宅,以逐步改善人民的居住质量。,二、 1949年 1978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86年版),三、

8、1978年 1986年,1979年初,着手编制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1982年6月,上海市政府审定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1984年2月,上报国务院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1986年10月13日,国务院批复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1982年11月,举办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汇报展览会,1982年12月,召开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评议会,主要内容:,三、 1978年 1986年,城市性质 上海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港口和重要的经济、科技、贸易、金融、信息、文化中心之一。同时,还应把上海建设成为太平洋西岸最大的经济贸易中心之一。,城市规模 到2000年,全市人口控制在1300万人左右

9、。其中,中心城650万人,卫星城130万人。 到2000年,城市用地人均为46平方米,中心城的用地控制在300平方公里左右。,三、 1978年 1986年,第三层次 郊县小城镇,第四层次 农村小集镇,城市结构,三、 1978年 1986年,城市发展方向 建设和改造中心城,充实和发展卫星城,有步骤地开发“两翼”,有计划地建设郊县小城镇,使上海发展成为以中心城为主体,市郊城镇相对独立、中心城与市郊城镇有机联系、群体组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北翼:长江口南岸地区包括吴淞、宝山至罗泾一带。南翼:杭州湾北岸地区包括金山卫、漕泾、星火农场等城镇。,三、 1978年 1986年,中心城 建设和发展采用“多

10、心开敞式”的结构布局,逐步建成若干个适于居住、工作、游憩等各种活动的综合分区,各分区间保持一定量的绿化、旷地等。,中心城11个分区旧区: 南分区、北分区近郊区: 浦西的五角场、彭浦、真如、虹桥、漕河泾、长桥 浦东的高桥、陆家嘴、周家渡,三、 1978年 1986年,中心城 建设和发展采用“多心开敞式”的结构布局,逐步建成若干个适于居住、工作、游憩等各种活动的综合分区,各分区间保持一定量的绿化、旷地等。,中心城11个分区旧区: 南分区、北分区近郊区: 浦西的五角场、彭浦、真如、虹桥、漕河泾、长桥 浦东的高桥、陆家嘴、周家渡,三、 1978年 1986年,专业系统规划 工业布局规划 对外交通规划

11、道路系统规划 电力系统规划,三、 1978年 1986年,专业系统规划 工业布局规划 对外交通规划 道路系统规划 电力系统规划 给水系统规划 污水系统规划 煤气系统规划 住宅布局规划 绿化系统规划,三、 1978年 1986年,专业系统规划 工业布局规划 对外交通规划 道路系统规划 电力系统规划 给水系统规划 污水系统规划 煤气系统规划 住宅布局规划 绿化系统规划 主要公共建筑规划,1. 浦东新区总体规划,四、 1978年 2001年,1985年2月国务院在批复上海经济发展战略汇报提纲中,肯定了上海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开发浦东的建议。,1986年国务院在关于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中提出:

12、“当前,要特别注意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浦东地区。”,1987年,成立开发浦东联合咨询研究小组,8月编制完成了浦东新区规划纲要(草案)和相应的初步方案,1988年5月,上海市政府召开了“开发浦东新区国际研讨会”,1989年10月,编制完成的浦东新区总体规划初步方案,1990年4月18日,李鹏总理宣布党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开发开放浦东,1992年7月,编制完成了浦东新区总体规划,浦东新区总体规划初步方案(1990年),城市规模,四、 1978年 2001年,3个综合分区63平方公里90万人,5个综合分区150平方公里150万人,浦东新区总体规划方案(1992年),城市规模,四、 1978年 2001年

13、,人口规模近期 180万人(150万人)远期 250万人(200万人),用地规模规划总用地 400 KM2其中: 集中城市化地区 近期 90 KM2 远期 200 KM2,规划期限 近期 2000年 远期 2020年,浦东新区总体规划方案(1992年),四、 1978年 2001年,综合分区 陆家嘴 花木分区 外高桥 高桥分区 庆宁寺 金桥分区 周家渡 六里分区 北 蔡 张江分区,布局原则 调整、充实和完善中心城功能;沿黄浦江南北轴向发展;陆家嘴花木城市景观轴;五个综合分区和六片绿色空间;开发长江口地区。,浦东新区总体规划方案(1992年),四、 1978年 2001年,金融、商贸、工业、科技

14、规划文教体卫和社会福利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住宅建设规划环境保护和绿化系统规划防灾安全规划近期建设规划,专业系统规划,2.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 2020),四、 1978年 2001年,1991年6月下达修订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把上海建成“一个龙头,三个中心”。,1993年6月,市第三次城市规划工作会议上提出“以21世纪上海发展战略为依据,重新修订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4年10月,市第四次城市规划工作会议上提出“修订完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为迈向21世纪的上海构筑好新的蓝图”。同时举办了“迈向21世纪的上海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方案征询展

15、示会”。,1999年完成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编制,并上报国务院。,2001年5月,国务院批准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 2020) ,1991年12月上报关于修订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若干问题的报告,规划指导思想,1、根据党中央提出的“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新飞跃”的要求,进一步确定上海城市发展战略目标。体现区域整体发展的思想,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发展出发,统筹上海的产业、能源布局环境、交通和基础设施等建设;,四、 1978年 2001年,规划指导思想,2、

16、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四、 1978年 2001年,3、体现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要求,合理安排城市的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及基础设施建设;,4、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休闲的环境。,城市性质,上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四、 1978年 2001年,2020年实际居住人口:全市 1600万人,中心城 800万人。2020年城市建设总用地:全市 1500 KM2,中心城 600 KM2 。城市化水平: 85,城市发展规模,城

17、市发展目标,2020年,把上海初步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基本确立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发挥上海国际国内两个扇面辐射转换的纽带作用,进一步促进长江三角洲和长江经济带的共同发展。,四、 1978年 2001年,中心城新城中心镇一般镇,城镇体系,城市发展方向,拓展沿江沿海发展空间,形成宝山新城、外高桥港区、空港、临港新城、上海化学工业区、金山新城等组成的滨水城镇和产业发展带;,四、 1978年 2001年,将崇明作为21世纪上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深入研究,为加快崇明岛的发展和建设奠定基础。,宝山新城,外高桥港区,空港,海港新城,上海化工区,金山新城,继续推进浦东新区功

18、能开发和形象建设;,集中建设新城和中心镇;,布局结构,按照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方针,以中心城为主体,形成“多轴、多层、多核”的市域空间布局结构。,四、 1978年 2001年,“多轴” 沪宁发展轴 沪杭发展轴 滨江沿海发展轴,“多层” 中心城、新城、中心镇、 一般镇以及中心村,“多核” 主要由中心城和新城组成,中心城布局,中央商务区 约3平方公里,四、 1978年 2001年,主要公共活动中心市级中心 南京路、淮海中路、西藏中路、四川北路和豫园商城(四街一城)、上海站“不夜城”,市级副中心 徐家汇 花木 江湾五角场 真如,“多心、开敞”式布局结构,十六浦东昌路地区,南浦大桥地区,杨浦大桥地区,

19、上海船厂-北外滩地区,加快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四、 1978年 2001年,新城: 11个,新城是以区(县)政府所在地城镇、或依托重大产业及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发展而成的中等城市。 人口规模一般为2030万人。,四、 1978年 2001年,一般镇是由现有集镇根据区位、交通、资源条件等适当归并发展而成。 人口规模一般为 13万人。,中心镇是由分布合理,区位条件优越,经济发展条件较好,规模较大的建制镇,依托产业发展而成的小城市。 人口规模一般为510万人。,中心镇: 22个,一般镇: 80个左右,中心村,中心村是根据“三个集中”的要求,合理归并自然村后形成的新型农村社区。 人口规模一般为 2000人

20、。,产业发展规划,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以技术创新为主要动力,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由战略产业、支柱产业、都市型产业和知识型产业组成的新型产业体系,积极拓展国内与海外市场,提高产业外向度,基本形成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经济规模、综合实力和服务功能。,四、 1978年 2001年,产业布局,四、 1978年 2001年,三个层次:,1、城市内环线以内地区。以发展第三产业为重点,适当保留都市型工业;,2、城市内外环线之间的地区。以发展高科技、高增值、无污染的工业为重点,调整、整治、完善现有工业;,产业布局,四、 1978年 2001年,三个层次:,1、城市内环线以内地区。以

21、发展第三产业为重点,适当保留都市型工业;,2、城市内外环线之间的地区。以发展高科技、高增值、无污染的工业为重点,调整、整治、完善现有工业;,3、城市外环线以外的地区。以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重点,集中建设市级工业区,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和郊区旅游业。,对外交通规划,四、 1978年 2001年,对外交通以“三港两路”建设为重点,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亚太地区航空枢纽港、现代化信息港和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骨干航道为构架的水、陆、空交通运输系统,形成衔接国内外、辐射长江三角洲的快速、便捷的客货运交通运输网络。,海港和内河航运,四、 1978年 2001年,1、建设大、小洋山深

22、水港,规划泊位50个,可供五、六代集装箱船舶全天候进出;,海港和内河航运,四、 1978年 2001年,1、建设大、小洋山深水港,规划泊位50个,可供五、六代集装箱船舶全天候进出;,2、整治长江口通海航道,建设外高桥、罗泾等港区;,3、调整、搬迁、改造老港区货运码头;,6、调整中心城以内苏州河等内河的航运功能。,4、调整黄浦江客运码头;,5、加快内河航道整治,建设骨干航道;一环十射,航空港,四、 1978年 2001年,建成由浦东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组成的组合型航空枢纽港。,1、建设浦东国际机场,年客运吞吐量7000万人次;,2、完善虹桥国际机场,年客运吞吐量3000万人次;,3、调整龙华机

23、场功能和范围;,信息港,四、 1978年 2001年,1、全面建成通信基础设施,实现各类网络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共享,成为国际和国内通信的重要枢纽之一;2、全面建成宽带信息网络,实现信息网络宽带化、智能化、多媒体化和个性化,形成高速、大容量、多媒体、多网融合、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3、全面实现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服务网络化,形成发达的网络经济形态和完善的网络社会环境。,对外公路,四、 1978年 2001年,1、三条国道主干线: GZ55沪宁高速公路 GZ65沪杭高速公路 GZ10同三国道,2、四条国道: G204(上海烟台) G312(上海乌鲁木齐) G318(上海拉萨) G320(上海昆明),3

24、、十二条省际干线公路,铁路,四、 1978年 2001年,1、重点建设沪宁、沪杭两个方向的高速铁路,规划沿海铁路大通道,形成五个方向九条通道的铁路网络;,2、规划建设芦潮港、杨行集装箱结点站;,3、强化上海铁路枢纽。规划客站为“三主三辅”,即上海站、上海南站和浦东客站为主客站,上海西站、松江站和黄渡站为辅客站;,4、改造调整中心城货站,增设外围货站。,市域交通规划,四、 1978年 2001年,市域交通以“两网”建设为重点,加快大容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形成市域高速公路网,完善中心城道路网络;加快对外交通和市内交通的衔接,建设客运换乘枢纽和停车场,充分发挥交通系统的综合效率;贯彻公共交通优

25、先的城市客运交通基本政策,形成以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密切衔接,各种交通工具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市域道路,四、 1978年 2001年,市域道路网: 以高速公路为骨干,与外环线构成“两环十射”。,目标:15、30、60 “15” 重要工业区、重要城镇、交通枢纽、客货运主要集散地15分钟可进入高速公路;“30” 中心城与新城(省界)30分钟互通;“60” 高速公路网上任意两点60分钟可达。,中心城道路,四、 1978年 2001年,中心城道路网 由快速干道、,中心城道路,四、 1978年 2001年,中心城道路网 由快速干道、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组成。,中心城道路,四、 1978年

26、2001年,中心城道路网 由快速干道、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组成。,三横长宁路、长寿路、海宁路、周家嘴路;延安路全线;虹桥路、肇家浜路、徐家汇路、陆家浜路,三纵曹杨路、江苏路、华山路、漕溪路;共和新路、成都路、重庆路、鲁班路;四平路、吴淞路、中山东路、中山南路,内环线内由“三横三纵”组成,轨道交通,四、 1978年 2001年,17条线路,全长810公里,其中中心城内的长度约480公里。,市区轻轨线: 5条,市域快速轨道线:4条,磁悬浮列车线路: 全长30公里,市区地铁线: 8条,到2010年形成510公里的网络,其中中心城332公里,郊区178公里。,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四、 1978年 200

27、1年,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从数量和质量上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为上海跨世纪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至2020年达到同期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供电规划,四、 1978年 2001年,结合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降低燃煤机组比例。电源供应以自给为主,外来电为辅,电量供需平衡。,住宅发展规划,四、 1978年 2001年,住宅发展以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和生活服务设施水平为核心,新区与旧区住宅建设相结合,相对集中开发。顺应住宅商品化的发展趋势,调整住宅建设结构,体现住宅多样化和可选择性,满足不同收入家庭的需要,并严格控制高层住宅。,发展目标,

28、四、 1978年 2001年,1.基本实现住宅成套化;2.中心城住宅用地按人均居住面积15平方米计算,新增住宅用地约85平方公里;3.郊区城镇住宅建设标准和环境质量应优于中心城。,住宅建设布局本着与城市发展方向、大容量轨道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相一致的原则,重点在内外环线之间规划建设20个左右大型居住园区。,绿化景观规划,四、 1978年 2001年,以绿化建设为重点,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加强城市设计,保护城市传统风貌,改善城市空间景观,基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绿化规划,总体布局: 环、楔、廊、园、林,规划目标:全市 森林覆盖率30以上; 绿化覆盖率35以上。城市化地区 人均公共绿地1

29、0平方米; 绿地率30以上; 绿化覆盖率35以上。,四、 1978年 2001年,环 外环 郊区环,四、 1978年 2001年,环 外环 郊区环,楔 桃浦 吴中路 三林塘 北蔡 张家浜 东沟 三岔港 大场,廊 道路 河道 高压走廊 铁路、轨道交通线 重要市政管线走廊,四、 1978年 2001年,园 中心城公园绿地 近郊公园 郊区城镇公园绿地,四、 1978年 2001年,林 大型片林 水源涵养林 大型防护林带,形成以大型片林为核心,以森林廊道为脉络,基本形成沟通城郊、环抱中心城的城市森林空间布局结构。,四、 1978年 2001年,城市空间景观规划,加强城市设计,美化城市空间,妥善处理保护

30、与发展的关系,形成上海既有浓郁地方特色又有鲜明时代特点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景观形象。,四、 1978年 2001年,城市空间景观规划,四、 1978年 2001年,1.强化中心城东西向景观主轴线,组织街道、广场和标志性建筑与空间,安排公共活动功能,丰富城市景观。,2.建设中心城滨江滨河景观走廊,组织滨水空间序列和绿化步行带,强化自然特征和亲水特点,塑造上海滨水城市新形象。,3.合理引导和控制高层建筑布局,营造优美的城市天际线,保护中心城若干景观视线走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上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要保护真实历史遗存和历史环境、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增强城市文化气息、提升城市艺术品位、体现历史

31、与未来的共融,把上海建设成为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海派文化氛围、高品质文化气息的城市。,四、 1978年 2001年,主要内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13处市级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 337处中心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 11处郊区历史文化名镇 4个,中心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四、 1978年 2001年,中心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外滩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四、 1978年 2001年,南京东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中心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外滩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四、 1978年 2001年,南京东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中心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外

32、滩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四、 1978年 2001年,南京东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中心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外滩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四、 1978年 2001年,南京东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思南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中心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外滩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四、 1978年 2001年,南京东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思南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茂名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中心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外滩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四、 1978

33、年 2001年,南京东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思南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茂名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衡山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中心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外滩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四、 1978年 2001年,南京东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思南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茂名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衡山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虹桥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中心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外滩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四、 1978年 2001年,南京东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保护

34、区,思南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茂名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衡山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虹桥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山阴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中心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外滩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四、 1978年 2001年,南京东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思南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茂名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衡山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虹桥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山阴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江湾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中心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外滩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四、 1978年 2001年,南京东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老城厢历史文化

35、风貌保护区,思南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茂名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衡山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虹桥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山阴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江湾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龙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郊区历史文化名镇,松江城厢镇,四、 1978年 2001年,嘉定城厢镇,南翔镇,朱家角镇,郊区历史文化名镇,松江城厢镇,四、 1978年 2001年,嘉定城厢镇,南翔镇,朱家角镇,郊区风景游览区,郊区历史文化名镇,松江城厢镇,四、 1978年 2001年,嘉定城厢镇,南翔镇,朱家角镇,郊区风景游览区,郊区自然保护区,对中心城旧区中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有保护价值的花园住宅、公寓、新式里弄、旧式里弄及其

36、他有历史特征的建筑进行保护。,四、 1978年 2001年,中心城旧区保护,社会服务设施规划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全面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建立与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事业体系,基本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事业运行机制,实现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四、 1978年 2001年,教育 以构筑上海人才资源高地为目标,加大人才的培养和集聚力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形成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终身教育体系,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以上。,四、 1978年 2001年,教育 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职业

37、培训。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实现高校合理布局,形成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体系,建成与高校学生数量相匹配的学生公寓。,四、 1978年 2001年,文化 弘扬传统优秀文化,融合世界进步文化,大力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建成体现高层次、开放型、多样化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城市。,四、 1978年 2001年,文化 建设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文化设施网络,重点加强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城市拥有的公共文化设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增强举办重大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能力。,四、 1978年 2001年,体育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形成具有申办大型国际一流赛事、国际综合性运动会能力和比较完善的全

38、民健身体系的体育发展格局。,四、 1978年 2001年,体育建设满足训练、竞赛、健身、娱乐等多种需求的体育设施;完善现有大型体育设施功能;加快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公共体育设施要与文化娱乐和社会服务相结合,提高设施的利用率。,四、 1978年 2001年,卫生 建立适应现代化城市需要和满足人民健康需求、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的卫生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把上海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和亚洲医学中心。,四、 1978年 2001年,卫生 完善医疗服务机构,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形成市、区医疗中心和社区医疗机构组成的两级医疗服务网络;加强预防、保健和康复卫生机构建设;提高医疗科研水平,确保上海医学领先地位。,四、 1978年 2001年,社会保障 控制城市人口总量,积极推动城市人口的合理布局,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体现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人口宏观调控体系。重视人口老龄化,发展老龄事业,加强养老设施建设。,四、 1978年 2001年,社会保障 建立市、区、街道和居委会四级社区服务与保障网络;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完善的社区服务设施。维护残疾人利益,发展无障碍设施。加强殡葬设施建设。,四、 1978年 2001年,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