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经济学ppt课件.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6 人力资源,6.1 人力资本及其作用6.2 教育与人力资本形成6.3 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的特点 与结构6.4 发展中国家失业的基本特征6.5 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与政策,参考书目:西奥多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哈比森(F. H. Harbison)曾说:人力资源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资本和自然资源是被动的生产因素,人是积累资本,开发自然资源,建立社会、经济和政治组织并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主动力量。,哈比森所谈的人力资源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指具有一般劳动能力的人,即通常所说的劳动力;,从数量上说,数量方面的问题是由于人口增长太快,造成大量的失业和就业不足
2、;,指劳动力素质,即指人力资本。,从质量上说,质量上的问题是指由于教育发展落后,人力资本水平低下。,6.1 人力资本及其作用,一、人力资本的概念亚当斯密将人获得的有用的能力看作社会资本的一部分。马歇尔则认为:“最有价值的投资是对人的投资”。,把劳动假定成同质、无差别、且是无限丰富,从事的是不需要技能与技巧的简单劳动,这种劳动能力是天生的。,假定,与经济增长相关的因素,仅仅是劳动力数量而不是质量。,观点,资本只是指有形的物质资本,投资是物质资本的增加;用于人自身支出则只是消费,无须像对待物质一样对人进行投资。,绝大部分注意力放在物质资本积累上,认为物质资本决定经济发展。,结论,进入19中叶,经济
3、和社会背景发生剧烈变化,物质资本投入的增长无法解释产出的更快增长。人力资本理论开始兴起。,问题,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西奥多舒尔茨(T. W. Schultz)进行了开创性的系统研究。1960年,提出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概念,1961年发表人力资本投资,标志着人力资本理论的确立。,舒尔茨坚决反对劳动同质而突出物质资本的观点,批评以往对资本概念的片面理解,指出资本不仅包括物质形态,而且还包括凝结在人体内的人力资本。,观点,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的身上,反映人的质量和能力的非物质资本。,概念,与提高能力有关的支出属于投资,和物质资本投资一样可获得收益,这种投资形成的资本是人力资本。,结
4、论,教育、改进营养和健康、迁移就业、降低生育率等各种提高劳动质量的支出,是一种资本积累,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收入。,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人力资本理论在贝克尔(Cary S. Becker)等不断补充和完善下日臻成熟,该理论逐渐得到了广泛认同。,(l)医疗保健和营养,影响寿命、力量强度、耐久力和精力;,后天能力获得渠道,(2)教育和训练,包括正规、非正规学校教育和在职训练,它提高一个人的生产技能。,通过这些渠道获得生产能力必须支付一定的成本,包括直接的支出和因接受教育和训练而放弃的收入(机会成本)。,投资成本,因为这些成本与提高人的生产能力有关,所以被叫做人力投资。后天获得的生产能力通常被
5、叫做人力资本。,人力投资,人力投资越多,人力资本存量就越大,这就如同物质投资的情形:投资越多,物质资本存量也越多。,新增长理论中的人力资本,1980年代中期新增长理论突出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一国增长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本积累,观点,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罗伯特卢卡斯(R.Lucas)认为,人力资本不仅可以提高劳动者自身的生产率,而且其外在效应还会扩散到别的劳动者身上,会从旧产品传递到新产品,因而将提高所有生产要素的生产率,进而实现规模收益递增。,最早贡献者卢卡斯,二、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一般认为,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措施。,(1)关于外资利用,一些
6、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并未达到预想效果。二战中遭受严重毁坏的西欧和日本,利用外资获得巨大成功。,问题:1940-50年代,同样的利用外资,在不同的地方产生了如此不同的效果?在于这些国家人力资源存在着巨大差异。,西欧和日本在战争中物质资本损失严重,但具有较高教育水平和生产技能的人民并没有被消灭。资本吸收能力很高,一旦有物质资本可用,就很快前进。,原因,发展中国家教育落后,劳动者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低下。资本吸收能力低,大量外资并不能较快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增长,仅增加物质资本投资不行,必须同时扩大人力资本投资,使两种投资平衡地增长。,(2)关于余值增长率。1950-60年代,对增长因素进行经验研
7、究。,国民收入增长率大于国民资源的增长率,这两者的差额被叫做余值增长率。,一致的结论,一是规模报酬递增规律的作用,,导致经济增长快于投入增长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后者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因素。,(3)关于教育水平与收入水平的关系,教育年限与所获收入成正比变动关系。,结论,在同一年龄组内,文盲的收入水平最低。,收入水平基本上反映了劳动生产率水平,这间接地证明教育投资能够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人的健康对于经济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4)关于健康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第一,健康的人能够工作更长的时间,在体力、脑力,或者认知能力上都更加充沛强壮,这直接提高了家庭和市场的劳动生产率。,健康影响经
8、济繁荣的四种主要机制,第二,健康的人可以享受更长寿命,更有动力为其教育投资。而大量研究表明,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个人劳动生产率和收入。,第三,更长的期望寿命促进了生产阶段的个人进行储蓄,这为经济投资储备了更多的货币资本,后者进一步促进了收入和经济增长。更健康的劳动力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外国投资。,第四,更健康的人群意味着更低的死亡率,这降低了家庭大量生育的必要性,从而导致更低的人口增长率和人口平均年龄的提高。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进一步提高了工作年龄人群的比例,而后者是人均收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6.2 教育与人力资本形成,包括对人身体素质的投资,即营养和保健方面的投资,这不仅有利于生产能力提高
9、和人力资本形成,而且也是发展目的之一。,教育(或培训)被认为是增进人力资本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因为教育直接地促进人的知识的增加和技能的开发。,但是,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学校正规教育(formal education)。一般是未开始参加工作的青少年,在学校正规教育机构中接受系统教育。,狭义教育只包括学校正规教育,是典型的教育形式。,首先,一、教育的形式与功能 对人力资本投资,广义教育包括三种,(2)非学校正规教育(nonformal education)。成年人在非学校的正规教育机构中接受短期、专门技术训练。,(3)非正规教育(informal education)。在任何教育机构之
10、外的一种学习方式。通常也叫边干边学。,教育无疑具有双重的功能,为受教育者提供终身的文化上、精神上的满足;,提高劳动者或未来劳动者赚取收益的能力。,其次是一项投资,首先是一种消费品,提高国民文化和文明程度,使社会和谐,增加人际信任;增进全体劳动者技能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率。,于社会而言,教育的社会功能,(1)有文化的人增加,社会信任度提高,社会和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交易费用就会大大降低。,(2)女性接受教育后对社会贡献很大。增加生育子女的机会成本和推迟结婚年龄,有助于降低人口增长率;女性教育程度提高能为家庭提供更好营养保健和文化氛围,利于子女健康、品德修养,能够提高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促进社会文明
11、。,(3)教育能够使劳动力的流动性大大增加。,(4)教育使信息丰富,认识和判断力提高,政治参与度增强,有利于一个国家与社会良好政治文明的建设进程。,二、 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一个人通过教育提高了生产技能,从而增加了产出和收入,那么,这种增加的收入就是他的教育收益。一般说来,一个人受的教育越多,收益就越大。,(1)受教育越多,年龄收入曲线越高;反之越低。,(2)每条年龄收入曲线都先升后降,50岁左右,收入达到最大。,(3)随着教育级别提高,获得最初收入的年龄变大,但起点收入在增加。,如果教育成本不随教育层级的上升而与教育收益同比例地增加,那么,对这个家庭来说,尽可能地让孩子受更多的教育是有利的
12、。,教育决策,中国在改革初期曾出现过读书无用论的思潮,很多人不愿意读书,,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一个过渡现象,读书无用论,根源脑体倒挂:就是书读得多的人,还不如书读得少的人的收入高。,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脑体倒挂现象基本得到纠正。,但最近,在中国出现大学毕业生起点工资还不如农民工高的现象,是否是脑体倒挂重现?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不过这种现象值得关注。,教育的收益,V0=Et/(1+r)t,预期收入公式,教育的收益是预期的,必须对某级教育的未来收入进行贴现,然后与该级教育成本进行比较。,V0=t年收入的贴现值,Et=t年的教育收入,r=利率,把n年的所有
13、预期收入贴现值相加起来便可得到公式,教育的成本由家庭负担的私人成本包括两个部分,也叫做直接成本,,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s),包括一个家庭对子女完成最终教育的全部实际货币支出,如学费、书费与交通食宿等开支。,也叫做机会成本。,隐性成本(implicit costs),指学生在上学期间放弃的收入,如果不上学而参加生产活动,本来可以获得一笔额外的收入。,年龄越大,受教育越多,放弃的收入越大,隐性成本越大。,一个贫穷孩子,即使上小学也有机会成本,因为很小时就可以为家庭干活。这也是农村学生中途辍学率较高的原因之一。,预期子女读书期间发生的一切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贴现为现值。n年全部成本贴
14、现公式为:,G为n年全部成本贴现值。Cet为t年的显性成本,Cit为t年的隐性成本。,家庭的教育收益成本比较,如果贴现收入大于贴现成本,投资就是有利的。,一个家庭是否对子女进行教育投资和投资多少,取决于贴现收入与贴现成本的关系。,反之,如果贴现成本大于贴现收入,投资就不值得进行。,指贴现成本之和与贴现收益之和相等时的贴现率。,常用方法,是计算内部收益率,把教育投资的收益率与其它投资收益率进行比较。,如果教育投资内部收益率在所有各种投资中是最高的,这个家庭对教育的投资就是最优的;,否则,对教育的投资是不合算的。,国家的教育收益成本比较,只是一个国家考虑的预期收益和成本的角度与私人不一样,作出的最
15、优教育投资决策与私人是不同的,而且可能是矛盾的。,因为私人收益可能大于社会收益,而私人成本可能小于社会成本。,原因,区别,私人成本收益分析完全适用于社会成本收益分析,在发展中国家更是常常存在,(1)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投资收益率高,不仅高于发达国家,而且高于物质资本的投资收益率。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教育投资是合算的。,(2)尤其是在教育落后国家,小学教育的投资收益率在各级教育中是最高的。初等教育还没有普及的,其初等教育收益率最高。,(3)发展中国家各级私人教育收益率都大于社会教育收益率。这主要是因为发展中国家,政府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补贴很大。但发达国家中等教育收益率私人高于社会,高等教育收益率
16、私人低于社会。发达国家中小学教育一般免费,而大学教育大部分由自己负担。,(4)随着经济发展,教育收益趋向于递减。基本原因是,受教育劳动者不再稀缺,在劳动力市场上只能获得竞争性工资或较少的垄断差价。,不同收入组国家教育收益率的平均估计(80年代)(),三、 发展中国家的教育状况与问题,过去几十年里,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大大快于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教育支出占GDP中的比例大多上升,成绩,差距,但与美国和英国相比,发展中国家教育支出比重都要低得多。,但中学和大学入学率仍然比高收入国家低很多,,各级教育入学率显著上升,并且比高收入国家上升得更快,,总的来看,发展中国家没有从根本
17、上改变教育落后这一基本状况。,部分国家教育投入占GDP比重,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毛入学率,中美高等教育比较,美国大学世界上数量最多,各类加起来有1万所。有世界上最好的一流,也有最差的野鸡大学。 传统正规大学3500所:公立1600多所,私立(包括盈利性、非盈利性及宗教团体所属)共1900多所。美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996年达到80.9。1999年,美国本专科在校生总规模为1268万,研究生和第一专业证书学生共211万。 1999年,6的人获得硕士学位;超过1的人具有教授职位,1的人获得博士学位。2005美国成年人拥有学士以上学位的比例为28。纪宝成:美国高等教育的在校生规模虽然很大,但学生按期毕
18、业率并不高。据了解,美国比较好的高校,学习四年取得学士学位的学生一般约占20%30%,学习六年取得学士学位的学生一般约占50%60%;在比较差的高等学校,这两个数据则分别为15%和40%左右。而我国,所有本科院校学习四年取得学士学位的学生约占95%左右。,中美教育比较,美国不到世界1/20的人口创造了1/5以上的财富。 美国提出“不让一个儿童落伍”法令(NCLB:No Child Left Behind) 。目前已经普及12年义务教育,高中普及率近乎100。 美国初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02、中等教育为97,都居世界领先水平。1913年后,美国15-64岁人口平均教育年限一直世界第一。高等教育生均
19、教育经费为2万美元,世界第一。中等教育生均经费7764美元,仅次于瑞士和奥地利;初等教育生均经费为6043美元,仅次于丹麦、瑞士和奥地利。大多数州对幼儿园至高中的学生,都免费供应教科书。,2007年度美国综合排名 加星号为公立,因为有这些私立学校,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不再占有财政教育经费,美国大学的毛入学率才能突破80%的高水平。,发展中国家教育的问题,教育质量或教育效率还比较低。,发达国家的小学幸存率达到100%,而发展中国家在10-90%之间,而且低收入国家更低。,教育效率可用辍学率、复读率和师生比等衡量,表现,(一)数量发展较快,质量还比较低下,发达国家的小学复读率是零,而发展中国家的复读率
20、却相当高,布隆迪甚至高到三分之一,即三个小学生中就有一个复读生。,发达国家的小学师生比都比较低,而发展中国家的师生比却比较高,像马拉维和中非甚至高到90以上,即90多个学生有一名教师,这一师生比不可能有很高的教学质量。,发展中国家的教师与发达国家相比所受到的教育和培训也要少得多,因此老师的素质也比较低。,发展中国家教育效率指标比较,发展中国家教育的问题,发展中国家近70%的儿童生活、就学在农村,中小学辍学率高和高等教育不发达,80%以上的入学者将会在农村度过一生。,中小学教育全盘照搬发达国家的教育体制则是不恰当的。,(二)教育与实际严重脱节,由此,发展中国家的中小学教育应该与农村发展密切结合起
21、来。,但中小学教育很少向学生传授农村发展所需知识、技能和思想。,发达国家中,中小学辍学率低,大部分人将继续读书,中小学特别是小学把重点放在为升学打基础这一点上是恰当的。,大学教育:课本知识不能适应职场需求,大学按照发达国家模式建立起来,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课程安排等很少考虑是否符合本国需要;,教育的评价,按国际学术标准而不是依据对国家的贡献。,毕业生不得不接受的工作与所受教育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发展中国家教育的问题,初始教育不均和收入增长减慢之间有很大的相关性。,在发展中国家,教育不平等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三)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严重,教育基尼系数反映教育分配不平等状况,由入学率、资金和成绩数据
22、综合计算,并将不同群体和不同时间受教育情况考虑在内。,系数最小值为0,代表完全平等;最大值为1,代表完全不平等。,韩国教育基尼系数降低得最快,印度下降得最慢,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秘鲁和委内瑞拉缓慢上升。,与发展水平、战争、贫富、性别、社会歧视等联系,贫富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入学率,在印度,最贫穷和最富裕的人口组别之间教育差值达到10年之久。,社会排斥使处于社会主流之外的人群不易接受到教育,辍学率往往发生在受排斥的人群中。,男孩和女孩的人力资本投资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印度和韩国的教育不平等情况 (1990),印度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2.95年。韩国国民受教育年限达到10.04年;而且教育分
23、配也平均得多,洛伦兹曲线较印度要平得多,基尼系数只有0.22。,教育基尼系数与人均教育年数关系 -85个国家(1990),受教育年数越长的国家,基尼系数就越小;反之,受教育年数越少的国家,则基尼系数越高。受教育年数多的国家基本上都是高收入国家。,教育机会平等的重要性,公平的人力资本分配对于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至关重要。保证穷人更平等地接受教育,有利于社会和经济的平等发展。,中国比较平均,比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要平均得多,但比发达国家还是低一些。,发展中国家教育的问题,主要由收入和成本决定,如果贴现收入大于贴现成本,对教育的需求就增加,教育的需求,(四)教育深化与知识失业,反之,当贴现收入小于贴现
24、成本时,需求减少。,主要是导致教育的私人收益远高于私人成本的因素,刺激教育需求的因素,受教育年限越来越长,预期私人收益比教育成本以更快比例增长,一方面,一个人受教育越高,未来赚取的报酬就越高;,另一方面,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对大、中学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实行免费或近似免费,个人教育支出并不随教育年限增加而增加多少。,对于一个家庭,让孩子尽可能多受教育是最优决策。这就是发展中国家公众对教育的需求无限增长的原因所在。,发展中国家教育的私人收入和成本,知识失业的过程也是教育深化的过程,在发展中国家往往由公共部门决定,由于社会公众的压力,政府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不得不努力满足这些要求。,教育的供给,教育深化(
25、educational deepening):教育的供给一般是被动地适应教育的需求。面临无限的教育需求,在财力许可范围内不得不提供尽可能多的教育机会,结果是教育发展异常迅速。,教育数量的扩张必须与教育质量的提高结合起来,否则,教育投资效益就会下降。,教育供给过度,许多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城市劳动力市场被分割为现代正规部门和传统非正规部门。,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不愿意在非正规部门就业,都挤在正规部门寻找工作,而正规部门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是有限的。,知识失业(educated unemployment):随着教育迅猛发展,学校培养的知识劳动者人数超出现代部门所能够提供的新就业机会,导致
26、一部分受过教育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教育过度现象over-education,现代部门就业机会有限,怀才不遇者只好寻找低一级工作,雇主也倾向于雇佣文化程度更高的从事原由较低者从事的工作。这意味着,国民经济对人力资本的需要而言,出现教育过度。,教育过度,为了免遭失业的危险,要增加教育,就业状况的每一次恶化就要求扩张一次正规教育。,某级教育作为一个终点变得越是无利可图,这级教育的需求扩张得就越迅速,对政府扩大该级教育的投资所施加的压力就越大。,知识失业助长了教育进一步扩张,难以置信的现象,教育的过度发展与知识失业的相互作用,必然导致发展中国家的资源配置不当,教育投资效率低下。,受过相当教育的知识劳
27、动者处于闲置和半闲置状态之中,这是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教育过度发展耗费了国家的大量物质资源,如果把这部分资源用于别的地方,可能产生大得多的效益。,个人,国家,发展中国家教育的问题,加拿大格拉贝尔(H.Grubel),定义,(五)智力外流brain drain,智力外流:指高技能者的迁移,在一国接受教育和训练而在另一国居住和工作。,技术移民对小国的影响非常大,减少了发展中国家关键性专门人才的供给。,后果,中国的智力外流问题也很严重,1978-2000年间,中国有58万人出国留学,学成归国的仅有15万人,回国率仅为四分之一。,到目前为止,中国已派出100多万人出国深造,学成回国的越来越多,主要得
28、益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上升。,加勒比和中美洲国家,其中,圭亚那的智力外流最为严重,7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迁移到了美国。,国际净移民问题,国际移民不完全都是高学历人才的国际流动,在发展中国家流出人口最多是墨西哥,主要流到美国。流入最多的是美国,主要的移民来自墨西哥。,国际移民的效果,积极的一面,西方正统经济理论的说法,国际移民是件好事,首先,从全球观点看,其次,从迁出国角度看,迁出国还会得到许多收益,如移民常给国内亲属汇款、向国内捐款;移民与国内密切联系有助于国际间文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每个人在收入和劳动生产率最大的地方工作,全球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专业技
29、术人员流到富国,收入和劳动生产率比在国内高,增加了全球经济福利。,竞争经济,并未因技术专家迁出而受损。收入与其边际产品相等。移民迁到别国后,减少了迁出国产出,同时也放弃相等数量的国民收入,两者相抵,迁出国并未因此而受损。,国际移民的效果,消极的一面,在发展经济学家看来,发展中国家智力外流将极为不利,首先,即使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从中受益更多的是迁入国,而非迁出技术人才的发展中国家;,其次,边际产品等于工资的假定是建立在个人支付他们全部教育成本这一基础之上的。然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教育成本很大部分由国家负担,教育层次越高,国家开支越大。人才迁往外国,迁出国就损失人力资本。,此外,很多发展中国
30、家的人才市场也不是竞争性的,而是垄断性的,主要由政府部门雇佣这些专门人才,人才创造的边际产品就会超过收入,这些人才流出国内时,损失的产出将大于节约的收入。,“内在的”(internal)智力外流,身体和脑袋都迁往国外,托达罗,智力外流还表现为国内科学家、工程师与大学教师等眼光向外的倾向。,身体留在国内而脑袋迁往国外,内在的智力外流在发展中国家,甚至更为普遍、更为严重。,后果,托达罗认为,内在的智力外流倾向已经渗透到发展中国家的全部的教育和学术研究机构。,如医生潜心研究尖端的心脏病,而把地方常见病作为次要专业;建筑师只热心于国家纪念碑和现代建筑的设计,而对低成本住房、学校的设计却漠不关心等。,往
31、往不去研究国内迫切的问题,而把注意力转到国际最先进。,外在的(external)智力外流,内在的(internal)智力外流,6.3 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的特点与结构,一、 劳动力市场的特点,(1)公开失业率高,(一)失业和就业不足问题严重,很大一部分劳动者,特别农村劳动者,很难在正规部门找到拿薪水的工作,不得不在农村和城市非正规部门自谋职业。,发达国家自谋职业者多是高报酬的专业人士,律师、合伙人等;发展中国家的多是街头小贩、个体店、家政服务等非专业性。收入没有保障,朝不保夕,大多处于半失业状态。,(二)自营职业普遍,(三)儿童参加工作的比例较高,(2)就业不足现象特别严重,主要呈现出隐蔽性失
32、业,在农村最为普遍,被称为剩余劳动力。,人口迅猛增长引起劳动力供给快速增加,超过经济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大部分工作儿童是在自己家庭里从事无报酬的经济活动。,只工作不学习的全职童工,收入越低的国家,比重越高低收入国家的童工在自己家里从事非家务性质的劳动比率较高上中等收入国家的童工很大一部分是家庭以外雇佣,发展中国家童工基本情况 7-14岁,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正规部门也称为是现代部门,它由支付较高工资并提供稳定工作的大厂商和政府部门组成。,现代私人部门往往由大公司组成,常享受政府特权,采用先进科技,获得规模效益和垄断利润,能够支付较高工资、津贴及各种社会福利。,现代公共部门具有稳定的工作和各项
33、津贴与福利,虽然工资收入低于私人大公司,但也是寻职者向往就业的好去处。,正规部门,在正规部门寻找工作的人总是远远大于该部门所能提供的数量,常常呈现出劳动力供过于求的情况。,非正规部门由一些无组织、小型企业和个体工商业者及打零工者组成,活动领域极为广泛,从小商小贩、手艺人、个体饮食摊主、搬运工、街头艺人、家庭保姆到各种家庭工厂,通常是自我雇佣,或少量雇佣。,尤其是那些打散工的人,所从事工作是临时性,按件或钟点计酬。,非正规部门,非正规部门类似于竞争市场,工作报酬由于竞争而趋向于均衡。,正规部门的高报酬,正规部门支付高报酬,(1)就业者大多数受过良好教育,知识和技术水平相对要高;,(2)一些国家规
34、定了最低工资标准;,(3)正规部门的工会力量强大,或者本身就是法律和政策制定者,具有垄断性质;,(4)为保持高效率而愿意支付高报酬。,效率工资观点:较高的工资能够雇佣到素质最好的工人;能够加强雇员对企业的忠诚,使他们由于害怕失去优厚收入的工作岗位而更加勤奋工作和减少人员流失。,由于正规部门的高报酬工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而该部门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于是,大多数迁移者不得不进入报酬较低的城市非正规部门就业。,不同收入国家的工资与非工资就业分布情况,非工资就业代表着非正规部门,工资就业代表着正规部门。,高收入国家非正规部门较小,正规部门较大;低收入国家刚好相反;中等收入国家处
35、在高收入国家与低收入国家之间。,非正规部门的 报酬 生活,非正规部门报酬,非正规部门劳动者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文化和技术水平较低,属于非熟练工人,其劳动生产率和收入都比较低;,也没有多少金融资源,银行也不给贷款,主要依靠双手和一些微薄的资金创造工作。,女性儿童都要参与创造收入,工作时间长。,既不能享受依法提供的劳动保护措施,又不能享受舒适的工作条件和老年退休金。,也有一部分人因找不到工作,每天工作时间较短,收入少。,大部分住在棚屋里,缺少起码的公共服务设施,如电、自来水、教育和卫生设施和服务。,非正规部门生活,非正规部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穷人提供就业机会和促进城市现代部门的发展。,非正规部
36、门与农业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非正规部门的劳动者大多数是从农村迁入的新移民,一般在正规部门无法找到固定工作。,尽管非正规部门的收入水平低下,生活和工作条件较恶劣,但与农村的境况相比,城市非正规部门的收入还是要高一些。,来自农村的劳动者往农村家庭和亲属汇款,从而提高了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非正规部门为农村的剩余劳动提供了一条摆脱农村贫困和就业不足的途径。,正规部门需要非正规部门为其提供廉价的劳动力和生活必需品,以及各种各样的服务便利,如提供保姆和修理服务等。,非正规部门同城市正规部门也存在着密切联系,反过来,非正规部门也依赖正规部门,以便找到更多临时工作和扩大消费品和服务需求,如正规部门繁荣使餐饮
37、、出租车业更兴旺。,非正规部门的过渡性,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人,非正规部门是过渡性,还是永久性就业渠道,过渡性跳板观点,传统观点认为,非正规部门只是求职者的一个临时性部门,一段时间后他们就会离开非正规部门到正规部门工作。,二元经济发展理论把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划分为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完全忽视城市的非正规部门。,发展中国家城市部门也是二元的,劳动市场被分割为非正规与正规部门,工资水平和劳动供求的决定因素完全不同。,永久性就业渠道观点,非正规部门劳动者很少能挤进正规部门中就业,因为正规部门是高度垄断性的和限制性的。因此,正规部门的劳动市场往往是供过于求,而非正规部门的劳动市场基本上处于均衡状态。,伴随
38、着经济发展,文化和技术水平在提高,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在现代正规部门寻求就业,非正规部门就业人数相对地和绝对地减少,非正规部门趋于缩小下降。,趋势,6.4 发展中国家失业的基本特征,一、失业的特点与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一般局限于城市,农村基本不存在失业;,失业地点,不仅城市失业严重,而且农村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一般是公开性的,失业性质,既有公开的,也有非公开的,而且后者更为严重;,失业类型比较单一,失业类型,失业则呈现出多样性,劳动利用不足(underutilization)(广义失业)=公开失业(狭义失业)+非公开失业。,非公开失业在发达国家基本不存在,但在发展中国家一般比较普遍。因
39、发展水平、人口、制度和文化及政策不同,呈现出的失业形式不完全一样。,主要是指非自愿失业,它通常被定义为在一定时间里(如一个月)积极寻找工作但却找不到工作的劳动者。,公开的失业,“就业无望的自愿失业”(depressed unemployment)。 没有工作且很想有一个工作,但缺少机会已经放弃寻找。,实际工作时间少于能够并愿意工作时间。虽然在统计上不算失业,但实际上工作时间是不充分的。,就业不充分,完全被掩盖起来,表面上在就业,实际上与失业无异。工作只要更少时间,或只要更少的人就可完成。,伪装的失业,因无工可做而选择非就业活动。被迫上学,女性围着灶台转。教育和家务成“最后的雇主”(employ
40、ers of last resort)。,隐蔽的失业,在政府部门十分明显,且有上升趋势。尽管寿命在延长但退休年龄逐渐下降,主要是为年轻人创造就业和提升机会。,提前退休,在正常情况下本来可以全日工作,但因营养不良和卫生保健差而四肢乏力,以致于不能作全日工作。,健康受损,因补充性的物质资源不充分,生产率极低,生产出来的成果甚至还不能补偿他们的生活必需品,如经常停电、半停产状态。,无生产性,1995-2003年中国的隐蔽失业,二、公开的失业,发展中国家的公开失业率与发达国家比较。,相同,发展中国家的公开失业率与发达国家一样高。,失业都是由城市劳动市场供求失衡造成,劳动供给大于需求,部分劳动者必然处于
41、闲置状态,不同,发达国家的高失业率是周期性的,经济衰退时期,失业率很高;经济繁荣时期,失业率就降得较低。,发展中国家的高失业率是持续性的,即使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失业率也很高。因此解决起来困难得多。,发展中国家的失业,可以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加以解释,但具体情形与发达国家是完全不同的。,城市劳动力供给增长,城市劳动力增长来自两方面,一是城市人口自然增长,,一是乡村人口流入城市的增长。,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占绝大部分,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是农村人口的迁入。,在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增长主要是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迁移的推力与拉力,农村劳动力源源不断流向城市,由推力与拉力共同决定。,推力因素:乡村工作机
42、会有限和教育、运输与通讯的发展。农村生育率较高成为剩余劳动的发源地,剩余劳动在农村很难找到新工作机会,流入城市的机会成本很小,或接近于零;教育、运输与通讯的发展使开阔眼界,刺激向城市流动。,拉力因素:城市中较高劳动报酬和优越生活条件。尽管城市失业率很高,有可能找不到工作,则农村的伪装失业转为城市公开失业。,城市劳动力需求增长,从需求方面看,发展中国家城市工业部门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较低,,两派解释观点,一是结构学派的“要素比例固定说”,工业部门使用现代资本密集型技术,是刚性要素比例。不管要素价格如何变动,这种比例不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劳动与资本没有替代性。,要增加就业,不能靠调整要素价格,只能
43、依靠更大的资本投资。古典派经济学家认为失业是由于资本投资不足。,一是新古典学派的“要素价格扭曲说”,新古典学派认为,现代工业技术不是刚性的,要素比例是可以改变的,劳动与资本可以相互替代,失业主要是要素价格扭曲的结果。,中心论点是:要素市场上存在一套均衡价格,反映了各种要素的真正机会成本,能保证所有要素达到充分就业。,要素市场不完全性扭曲了要素价格,阻碍了充分就业。例如,最低工资法等,倾向于把实际工资推到均衡以上。,要素价格扭曲的结果,工会的压力,最低工资法,雇员的各种津贴,跨国公司的高工资政策等等,都倾向于把工人的实际工资推到市场均衡工资以上。,劳动价格偏高,放宽折旧范围,低利率贷款,税收减免
44、,汇率定值过高,负有效保护率等等一系列鼓励投资政策,导致资本价格低于市场均衡价格。,资本价格偏低,鼓励现代工业部门使用资本密集型生产技术,因为资本相对于劳动更便宜。,结果,导致采用资本密集型、或劳动节约型生产技术,随着投资的增加,资本比劳动以更快的比例增加,从而使得城市工业部门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不断变小。,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只要理顺要素价格,即消除政府对要素市场的干预,使劳动价格下降(即工资水平下降)和资本价格上升(即利率上升),就可以增加就业,因为同样的资本量能够雇佣更多的劳动。,新古典学派经济学认为 措施,三、伪装的失业,剩余劳动是指劳动边际生产率等于零或接近于零时的就业。,刘易斯,拉
45、尼斯和费景汉,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非公开失业是伪装的失业,也被称做剩余劳动。,如果撤出一部分劳动者而不会使总产量减少,那么,被撤出的劳动者就是剩余劳动或伪装失业。,把劳动生产率低于其平均工资的劳动者统称为是伪装的失业。,伪装失业或剩余劳动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和农村都普遍存在。但就数量而言,伪装失业在农村部门更为严重。,发展中国家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村,自然增长比城市高;一部分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部门,大部分新增人口必须留在农村;耕地面积有限,劳动力累积起来的数量越来越庞大。,农村既是剩余劳动的发源地,又是剩余劳动的吸收器。,6.5 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与政策,一、提高教育投资效率,减少高教补贴,增加学费。
46、大力发展中小学教育。,第一,调整教育投资方向,改进教学目标、方式和内容,以适应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而不是移植发达国家,脱离实际。,第二,改革教育体制,缩小城乡差距,按实际能力而非文凭挑选员工。,第三,改变教育之外的刺激,消除城乡之间教育失衡和性别之间的教育歧视。,第四,实施公平的教育原则,提升企业能力,技能培训必须跟上。,第五,鼓励企业技能培训,创办私立学校,对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一视同仁。,第六,动员民间力量办教育,为国内技术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第七,重视智力外流问题,二、增加就业机会,一方面,遏制人口迅猛增长势头,避免生育高峰、就业高峰冲击,摆脱人口陷阱。另一方面,必须制定全面的城乡就业战略。,大力发展经济,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行业的开发和建立。,第一,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村进行综合开发,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第二,在工业发展中,优先发展小型、劳动密集型工业。,第三,进行技术改造时,应考虑适用、劳动密集型技术。提高对进口技术的吸收改造能力,以增加就业为基本目标,创建本国特色的适用技术体系。,第四,注重消除投入要素价格比率的扭曲。不能人为地降低资本品价格,提高城市工资,否则,稀缺资本得不到有效使用,就业机会也受到限制。,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