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的角度人称腔调速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叙述的角度人称腔调速度ppt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话题:小说的叙述,关于小说,1.四大文学体裁:小说、散文、诗歌、剧本。2.概念: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和环境的描写来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主题的叙事性文学体裁。3.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4.分类: (1)按篇幅:长、中、短、微。 (2)按创作原则: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3)按时代:古代小说、现代小说、当代小说。 (4)按国家: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5)按题材:言情、武侠、科幻、魔幻、侦探、历史、 纪实等。 (6)表现手法:诗体、书信体、章回体、意识流。,描写手法: 按内容:语言、动作、肖像神态、心理、 细 节、 环境 (景物)。 按技巧:工笔、白描、侧面、正面。 环境:自
2、然与人文(社会)。情节模式: 完整模式: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一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小说的创作 与 阅读流程,生活题材,作者,提炼加工,小说,读者,品味鉴赏,一.叙述的角度 1.谁来说; 2“上帝俯瞰”和“凡人目光”。二.叙述的人称 1.“我”与“他”; 2.“你”。三.叙述的腔调 1.腔调的背后; 2“讲述”与“显示”。四.叙述的速度,1谁来说 小说一开始,就要给自己找一个叙述的身份和位置,这就是叙事角度。它也可称为视角,是一个小说叙述的立足点。它决定了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一.叙述的角度,今天我没有上课。也就是说我去学校了,但只是请班主任允
3、许我回家。我把我爸爸的信也交给了他,信中称“家里有事”,请老师准我的假。他问,家里到底有什么事?我告诉他说,他们招我爸爸去服劳役了,于是他不再追问下去了。 (无命运的人生,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许衍艺译),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情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王道乾译),同样是用第一人称,讲述人的身份和年纪却不一样。无命运的人生的
4、叙述人决定了小说要以一个半大孩子的眼睛来看世界,他的视角是仰视的,对成人世界的复杂与不可理喻,无法做出解释和判断。 孩子的视角也就导致了观察点的不同。这个视角也决定了这样的叙事是一种“现在进行时”的叙事,使读者与人物一同经历着成长的阵痛。,情人的叙述人决定了小说要以一个“过来人”回忆往事的面目出现。这个人饱经沧桑,站在俯瞰人生的高度,其视角是俯视的,审视少女时代的稚嫩经历时,就有了更自信的把握和权衡。 选取这样的视角,决定了这篇小说是一种“过去完成时”的叙事,读者和叙述人都知道事情的结局,只是在一起回顾已经发生和已经经历过了的事情。,2“上帝俯瞰”和“凡人目光”,“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叙
5、述角度,上帝俯瞰全知视角 特点:小说的叙事人就是作者,全知全能,无所 不在,绝对控制,什么都为读者安排妥当了。 好处:容量丰富,讲述自由,阅读时信息清楚了然,不必让读者劳神费心,苦思冥想。凡人目光有限视角 特点:小说的叙事人不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作者,而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讲究含蓄,讲究隐藏、留白。 好处:能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能动性,主动参与,全心投入,更能体验到阅读的魅力,将读者变为小说的第二作者。,叙事角度(1)全知视角,往往用第三人称来叙事。叙事人相当于上帝,他对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心理、命运了如指掌,甚至走到前台对人物评应论足。 好处:作者便于掌控人物、情节;作者便于评判人物,使作者的倾向
6、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叙事角度(2)有限视角,往往用第一人称来叙事。依靠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 好处: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去推理、评判。,在有限的视角中,又有两种情况:,(1)叙述者和人物知道得一样多(2)叙述者知道的比人物少,“我”与“他”,二.叙述的人称,“你”,第二人称很特殊,严格说来,它算不上一种叙述角度。它不是讲述者,而是被讲述者,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它和第三人称的情况差不多,叙事者也在局外,但与第三人称又略有不同:它与人物有着一种密切的对话关系。作者一般是根据审美的需要和预先设定的阅读效果来选择人称的。,叙述人称,第一人称“我”有限视角特点:“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
7、又是其中的参与者、 见证者、亲历者。好处: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不足: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限制,是“有限的讲述”。注意:“我”并不等于作者。举例:比如桥边的老人中,“我”就无法得知老人 此时此地内心的想法,所以就无从描写他的心理活动了。,叙述人称,第三人称“他”全知或有限视角特点:叙述人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并非故事情节中的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叙述人站在故事我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视角或有限也可无限。好处:叙述自由,超越时空,无所不知。不足:叙述缺乏亲切感,使小说与读者之间产生距离。 举例:比如项链见下页 “叙述人对玛蒂尔德的生活情况无所不知
8、,又俨然一个冷静的上帝俯瞰着玛蒂尔德的人生悲剧”。,有限的全知视角 为了克服不同叙述人称各自的缺点,现代小说家摸索出了一种更巧妙的笔法,比如在使用第三人称叙述时,并不采用全知视角,而是故意采用有限视角叙述者只对某个人物无所不知,而对其他人物却并不了解,如桥边的老人中,尽管一开始也运用第三人称,叙述者却对一切装作不知,这个旁观者与读者差不多,等待着小说中人物的“下一步”。一言以蔽之:两种叙述人称可以巧妙地结合。,用不同叙述角度表述寓言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整体认知叙述角度。,一天,乌鸦叼来一块肉,站在树上休息,被狐狸看到了。狐狸馋涎欲滴,很想从乌鸦嘴里得到那块肉。它眼珠一转说:“亲爱的乌鸦,您今天可
9、真漂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 “乌鸦一听,知道狐狸在打自己的主意,便闭口不理。狐狸看见此计不成,拔腿就走,边走边说:“没想到今天碰到一只哑巴,原来你根本不会唱歌”乌鸦听了急了,赶紧张开嘴巴,这样一来,肉就掉了下去了。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了。,版本一我受骗了: 一天,我偷来一块肉,停在一棵树上正要美餐一顿,这时,树下走过来一只狐狸。我马上警惕起来。因为我知道狐狸向来很狡猾,他老是骗人。看样子他今天又没安好心。我不理他,开始吃肉了。狐狸看见我在吃肉,馋得直流口水,急得在树底下直打转。看我把你馋死!我故意把吃肉的声音弄得很响。忽然,狐狸在树下说话了:“尊敬的乌鸦小姐,你今天可真漂
10、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我一听就知道狐狸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他是要引诱我张嘴,骗走我嘴边的肉。于是我沉默不语,仍然吃得津津有味。过了一会儿,狐狸看见我没理他,拔腿就走,边走边叹气说:“没想到我今天碰到一个哑巴,原来你根本不会唱歌。”我一听这话急了,我想,我平生最怕的就是被人看扁,我今天可不能让一只狐狸给小看了。于是,我不顾一切地张开嘴巴,这样一来,肉掉下去了。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了。我气得哇哇大叫,真后悔自己太爱慕虚荣,一顿到嘴的美味就这样没了。,版本二今天的运气真不错: 我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一顿饱饭了,这年头,弄点吃的可真不容易。我饥肠辘辘地在一棵树下走来走去,饿得头发晕。
11、这时,我听到头顶上有响声,我抬头一看,原来飞来了一只乌鸦,嘴里还衔着一大块肉呢!她停在树上。一大块肉,足足有三两重。好,美味来了!我心里一喜。可是我心里又一急,怎么样才能把肉从树上骗下来呢?我脑子飞快地转动,好,想起来了,不是听说乌鸦爱慕虚荣吗?我就从这里下手。我清了清嗓子,抬头对乌鸦说:“尊敬的乌鸦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说完这话,半天没有听到树上的回答,我想,这只乌鸦,可能识破了我的计谋。听得树上吃肉的声音,我心急如火,心想还不快想办法,肉就被她吃光了。我又生一计,假装要走的样子,边走边说:“没想到我今天碰到一个哑巴,原来你根本就不会唱歌。”我偷眼瞧瞧
12、乌鸦,看见她终于急了,只听“哇”的一声,那块肉掉了下来。我赶紧跑过去,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第一人称叙述角度。,第一人称叙述角度,从“我”出发,一以贯之。凡是“我”没有出场的地方,“我”没有看到的东西,都无法写。即使“我”在场,除“我”之外的人物内心活动,也不能直接写,只能通过人物的行动、言语、表情等间接表现。“我”的内心世界,则可能充分展现,如“乌鸦”“狐狸”变“我”之后,就可能直接描写内心世界活动,展现所思所想。这就更具有真实感。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欣赏第一人称时要注意,第一人称叙述中,“
13、我”不是作者。而有人一看到“我”,就以为是作者本人,这是错误的,“我”与小说中人其他任何一个角色一样,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没有特殊性,“我”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我”作为小说次要角色的例子如鲁迅的孔乙己,“我”是一个小学徒,在小说中只是非常次要的角色,而主角则是孔乙己。小说通过小学徒“我”的眼光看孔乙己和其他人物的表演,从而展现世态的炎凉,孔乙己命运的可悲。安排一个“我”做目击者,这就比用第三人称更为真实地揭示人物性格遭际命运。,第三人称叙述视角。,这种叙述视角,小说的叙述者不但了解小说里全部细节的发展,而且了解小说中所有人物的心理动态,就连两个人之间的悄悄话,叙述者也知道;连第二个人
14、都无法知道的人物内心最隐秘的想法,叙述者也了如指掌。这是一种全知视角。它的最大优点是比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在叙事方面都更方便,无所不知,全知全能;不足之处,是导致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隔,作者总把读者排斥在外。不像第一、二人称那样,好像作者在与读者交谈似的。,第二人称叙述视角。,运用第二人称写作,一般不能称为真正的第二人称小说。严格地说来,第二人称叙述,算不上一种叙述角度。它不是讲述者,而是被讲述者,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它和第三人称的情况差不多,叙述者也在局外,但与第三人称略有不同: 它与人物有着密切对话的关系。,用第三人称叙述的小说,聪明的小说家并不全采用全知视角,而是在全知视角中插入小说中某一人物
15、的有限视角,就是小说中从某一人物角度看人看事。这样,我们看到,小说的叙述视角,并不等同于人称,有时,人称不变,但人物视角却变化了。,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的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起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这段描写中,作者的叙述视角并没有改变,还是第三人称,但小说中的人物叙述视角却发生变化,鲁志深大闹野猪林,完全是两个公人眼中看出:先写自己水火棍被物隔去,再写一条禅杖飞到。再写出现个
16、胖大和尚,最后写公人眼中胖和尚的装束,这样写法,避免了小说写作上的单一呆板,人物感受也更为真切。小说中人物叙述视角的变化,往往被忽视,故要稍加留心,细细品味。,1.腔调的背后腔调:说话的声音、语气等。叙述腔调:叙述者流露出的感情色彩、年龄、性别、身份等个性化的特征;它或多或少带有作者的影子和烙印,与小说或作者的风格密切相关,甚至可说腔调即风格。举例:睿智抒情伍尔芙,内敛深沉海明威,含泪微笑欧亨利,幽默深刻是鲁迅,冷峻悲悯属余华,醇厚质朴算金庸作家的腔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三.叙述的腔调,腔调说话者的伪装,我国当代作家莫言说:“腔调,并不仅仅指语言,而是指他习惯选择的故事类型、他处理这个故事的方
17、式、他叙述这个故事时运用的形式等等全部因素所营造出的那样一种独特的氛围。这种氛围或者像烟熏火燎的小酒馆,或者像烛光闪烁的咖啡屋,或者像吵吵嚷嚷的四川茶馆,或者像音乐缭绕的五星级饭店,或者像一条高速公路,像一个马车店,像一艘江轮,像一个候车室,像一个桑拿浴室总之是应该与众不同。即便让两个成熟作家讲述同一个故事,营造出的氛围也决不会相同”。,莫言在谈到他的小说四十一炮的创作时说:“这部小说的创作过程并不顺利,因为我起初没找到叙述的腔调,一旦确定了炮孩儿的腔调后,小说就如水到渠成了。至于小说讲了什么故事,对我来说,确实不是很重要。我在小说后记中说:叙述的腔调一旦确定之后,故事几乎是自己生成的。”,作
18、家的腔调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有些小说里,有时作家可以将自己惯用的腔调隐藏起来,换成人物的口吻来说话。课本中引用了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里的一段话,下面我们再看他的另一篇小说中的一段话,比较一下:,雨下得更大了。我沿街继续往前走。透过红十字娱乐室的窗子,可以看到一些士兵正三三两两地站在屋里的咖啡柜台前。我虽说同屋里隔着玻璃,但也还是听到了另一间房里打乒乓球的“乒乓”声。我过了马路,走进一家茶馆。里面除了一个中年女招待以外别无他人。看那女招待的样子,她好像更愿意招待一位身上雨衣已干的顾客。我尽量轻手轻脚地把雨衣挂在衣架上,然后坐下来,要了茶和肉桂面包干。这是我一天中第一次开口同人讲话。(献给爱斯美的
19、故事,中国社科出版社1987年版。宋志宏译),2“讲述”与“显示”,“讲述”就是叙述者不时地到场亮相,他要告诉读者,这个故事是他讲的,他会对小说中的人与事加以一定的解释与判断,还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他对人与事的感情。如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传统小说惯用的手法。“显示”就是这个叙述者差不多完全消失在文字背后,让读者在阅读时独立面对一段生活、一个人、一件事。叙述者只是客观地将那些人与事呈现出来。如桥边的老人在一篇小说里,通常是“讲述”与“显示”交替使用的。,2.“讲述”与“显示”关于“讲述” 特点:上帝俯瞰 全知视角 多采用第三人称 叙述者时不时要亮相,“指手画脚”。 传统小说多用“讲述”,如:契诃夫装
20、在套子里的人。关于“显示” 特点:凡人目光 有限视角 多采用第一人称 叙述者不肯露面,消失在文字背后。 现代小说多用“显示”,如:海明威桥边的老人。 注意:“讲述”与“显示”在同一篇小说中可两相结合,穿插交替使用。,一天傍晚时分,站在罗生门下的一个仆人等着雨住下来。 在宽阔的城楼下边,除了这个仆人,一个人也没有。只有朱漆剥落的高大圆柱上,停着一只蟋蟀。罗生门既然位于朱雀大路,除了这个仆人,总还该有两三个避雨的戴女笠或软乌帽的庶民。然而,除了这个仆人之外,却一个人也没有。 说起这两三年,在京都,地震啦,旋风啦,火灾啦,饥馑啦,等等,灾难一起起地接连不断。这个都城因此变得极其荒凉。根据古时候记载,
21、那时曾经把佛像、佛具砸碎,把这些涂着红漆的,或带着金银箔的木头,堆在路旁,当柴火卖掉。都城既然是这么一种情况,整修罗生门这种事,当然就没有人去过问了。(罗生门,载于芥川龙之介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吕元明译),小说里的时间与生活中的时间是不对应的。小说有自己的节奏,它有时加速,一笔带过,有时减速,徘徊不前。故事实际发生的时间长短与小说的篇幅似乎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小说叙事往往故事环节的关键段落流连,而对无头紧要的段落忽略不计。这不均匀的速度,正是小说吸引人的地方。,四.叙述的速度,1小说也要有节奏感2不均匀的速度,*速度控制,加速:次要情节,一笔带过: 加速是“张”,是跳跃,是略写,
22、多用叙述手法,读者一般用快速阅读,细细品味。减速:关键情节、精彩之处,浓墨重彩: 减速是“弛”,是慢行,是工笔细描细绘,多用描写手法,读者要用慢速阅读,细细品味。小说的阅读魅力:加速与减速交织,一张一弛,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叙述与描写是控制小说速度和营造叙事波澜的法宝。注意:这一技巧也是我们写好记叙文的法宝!,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
23、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都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红楼梦中“宝黛初会” 的速度控制,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
24、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贾母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着。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灵,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你如今怎比得他?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与他带上。宝玉听如此说,想一想大
25、有情理,也就不生别论了。以上减速当下,奶娘来请问黛玉之房舍每人一个奶娘并一个丫头照管,余者在外间上夜听唤。一面早有熙凤命人送了一顶藕合色花帐,并几件锦被缎褥之类。 黛玉只带了两个人来,一个是自己的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亦是自幼随身的,名唤作雪雁。贾母见雪雁甚小,一团孩气,王嬷嬷又极老,料黛玉皆不遂心省力的,便将自己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名唤鹦哥者与了黛玉。外亦如迎春等例,每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钏盥沐两个丫鬟外,另有四五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当下,王嬷嬷与鹦哥陪侍黛玉在碧纱橱内。宝玉之乳母李嬷嬷,并大丫鬟名唤袭人者,陪侍在外面大床上。 以上加速,那天晚上我
26、走进赌馆,有两只台子已经围满了人,我绕着走向第三只台子,摸出几个金币预备下注,忽然迎面传来一阵非常奇怪的声响,使我吃了一惊。那时正当人人定睛个个紧张、心神似乎都被静默震慑住了的一霎,每逢圆球奔跑得疲惫无力只在最后两个码盘上颠踬着时,就会出现这样的一霎。此刻我竟听到一阵咯咯喳喳的响声,像是骨节折裂。我不自主地向对面望了一眼,立刻见到真的,我吓呆了!两只我从没见过的手,一只右手一只左手,像两匹暴戾的猛兽互相扭缠,在疯狂的对搏中你揪我压,使得指节间发出轧碎核桃一般的脆声。那两只手美丽得少见,秀窄修长,却又丰润白皙,指甲放着青光、甲尖柔圆而带珠泽。那晚上我一直盯着这双手这双超群出众得简直可以说是世间惟
27、一的手,的确令我痴痴发怔了尤其使我惊骇不已的是手上所表现的激情,是那种狂热的感情,那样抽搐痉挛的互相扭结彼此纠缠。我一见就意识到,这儿有一个情感充沛的人,正把自己的全部激情一齐驱上手指,免得留存体内胀裂了心胸,突然,在圆球发着轻微的脆响落进码盘、管台子的唱出彩门的那一秒钟,这双手顿时解开了,像两只猛兽被一颗枪弹同时击中似的。两只手一齐瘫倒,不仅显得筋弛力懈,真可说是已经死了,它们瘫在那儿像是雕塑一般,表现出的是沉睡、是绝望、是受了电击、是永逝,我实在无法形容。,因为,在这以前和自此以后,我从没有也再见不到这么含义无穷的双手了,每根筋肉都在倾诉,所有的毛孔几乎全部渗发激情动人心魄。这两只手像被浪
28、潮掀上海滩的水母似的,在绿呢台面上死寂地平躺了一会儿。然后,其中的一只,右边那一只,从指尖开始又慢慢儿倦乏无力地抬起来了,它颤抖着,闪缩了一下,转动了一下,颤颤悠悠,摸索回旋,最后神经震栗地抓起一个筹码,用拇指和食指捏着,迟疑不决地捻着,像是玩弄一个小轮子。忽然,这只手猛一下拱起背部活像一头野豹,接着飞快地一弹,仿佛啐了一口唾沫,把那个一百法郎筹码掷到下注的黑圈里面。那只静卧不动的左手这时如闻警声,马上也惊惶不宁了;它直竖起来,慢慢滑动,真像是在偷偷爬行,挨拢那只瑟瑟发抖、仿佛已被刚才的一掷耗尽了精力的右手,于是,两只手惶惶悚悚地靠在一处,两只肘腕在台面上无声地连连碰击,恰像上下牙打寒战一样我没有,从来还没有,见到过一双能这样传达表情的手,能用这么一种痉挛的方式表露激动与紧张。望着这双颤抖喘息迫不及待的手,看着它寒栗惊惧的神情,我突然觉得整座大厅里其他一切全部死灭僵凝了,尽管四周营营扰扰,管台子的喊声像小贩叫卖,人来人往川流不息,转轮里的圆球循回滚动,终于高起低落、跳进它那坦平的圆形牢笼所有这些动荡嘤嗡冲袭神经的纷乱景象对我全不存在,我紧紧盯着平生难遇的这双手,竟被它迷住了。(斯茨威格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纪琨译),了解常识,学会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