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腹部占位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25757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壶腹部占位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壶腹部占位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壶腹部占位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壶腹部占位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壶腹部占位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壶腹部占位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壶腹部占位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ppt课件.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壶腹部占位,壶腹部是指末端胆总管和主胰管汇合成膨大的共同管并开口于十二指肠降段乳头处,胆总管远端1/3走行其中,胆总管和主胰管也开口其中,壶腹部开口位于十二指肠乳头的顶端,壶腹周有环形平滑肌组成的Oddis括约肌。,壶腹区包括Vater壶腹、Oddis括约肌、胆总管远端、十二指肠乳头。 狭义的壶腹癌指Vater壶腹癌,广义指胆总管远端1/3粘膜上皮;主胰管的粘膜上皮;十二指肠乳头部腺体;壶腹部共同管的上皮。因其具有许多相同的临床表现,统称为壶腹周围癌。,病理,肿瘤直径多小于2cm。 组织学上以腺癌和乳头状腺癌为主,粘液癌占极少数。 来源于胆总管远端的肿瘤:呈浸润性生长,阻塞胆总管开口,或使管壁

2、增厚,粘膜表面呈颗粒状,多为分化较好的腺癌,少数为表皮样癌。,壶腹周围癌,起源:距十二指肠大乳头2 cm区域内的癌。划分: 胰头癌/钩突癌(PHC) 壶腹周围癌 远端胆管癌(DBDC) (PAC) 非胰头癌 壶腹癌(AC) (NPHC) 十二指肠癌(DC),壶腹周围癌,特点和意义: 临床表现和解剖部位相似,但治疗方法和预后不同。据文献报道,术后5年生存期以胰头癌最低,远端胆管癌居中,壶腹癌、十二指肠癌最高。因此,即便有淋巴结转移的壶腹癌、十二指肠癌临床也主张积极手术治疗 壶腹周围解剖结构细小、复杂,影像学时发现肿瘤时常较小,故识别来源仍有困难,但很重要,来源于胰管者:壶腹部隆起性病变,可为分化

3、型癌或浸润型癌,间质内纤维组织较多; 来源于十二指肠粘膜者:乳头状生长突向肠腔; 壶腹部共同管的粘膜上皮来源者:乳头状;,壶腹癌的CT表现,直接征象:壶腹部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肿块、 十二指肠内类圆形充盈缺损、 局部肠黏膜破坏和中断、 胆总管末端壁不规则增厚及肿块不同程度的强化等。 间接征象:肝内外胆管扩张、 胆总管末端中断、 胆囊增大、 胆总管与胰管扩张等。,胆总管壶腹段癌,胆总管壶腹段癌多数源于胆总管穿过十二指肠的壁间部。因胆总管移行到壁间部腺体增多,是癌的好发部位。 CT多表现为胆总管壁间部以上梗阻扩张,胆总管末端早期多形成直径在10 mm 以上的管状扩张,并相交于低张后扩张的十二指肠内侧

4、壁,螺旋CT 二者呈相交双环表现, 增强动脉期特别明显。,胆总管末端形成的圆环中心多在十二指肠内侧壁左右, 壁间部以下胆总管无扩张。 病理:腺癌或腺鳞癌。一般为分化型腺癌,癌细胞呈高柱状,胞质嗜酸性。 免疫组化:CK7、CK8、CK18、CK19(主),CEA、EMA(次)。,十二指肠乳头癌,十二指肠乳头癌在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占 3/4 ,主要为腺癌或乳头状腺癌。 乳头癌的CT 早期表现为十二指肠乳头增大,其直径大于10 mm 具有诊断意义,胆总管全程扩张,扩张的胆总管超过十二指肠壁间部以下直达增大的乳头部,乳头肿块与低张后扩张的十二指肠降段内侧壁相连,呈明显的内切实心圆表现,增强动脉期、实质

5、期特别明显;乳头肿块的强化密度与腔静脉相仿,动脉期、实质期的CT 值多在8010 0 Hu 之间,明显高于肠壁。此为乳头癌特征性表现,可与乳头部其他病变鉴别。 早期乳头癌增大的乳头及扩张的胆总管多数偏向十二指肠内侧壁向后壁生长,十二指肠肠壁多扩张良好而无僵硬变形。,早期表现为主胰管梗阻扩张,进而累及胆总管出现胆总管梗阻扩张,病变进展则表现为胰头、勾突部软组织肿块,三期增强肿块强化密度均低于正常胰腺组织。 十二指肠降段肠壁增厚,低张状态5 mm 左右,粘膜下层、肌层水肿,使粘膜层与浆膜层距离增宽,粘膜层与浆膜层形成同心双环表现,此在增强扫描特别明显。 主胰管癌时 CT 检查见十二指肠降部出现同心

6、圆双环表现,胰头勾突低密度肿块,胰头血管显示不清,多提示晚期病变,手术切除困难。 十二指肠降段同心圆双环表现可能与肿瘤压迫、侵袭胰十二指肠动、静脉导致胰头和十二指肠血运障碍相关。,主胰管癌,鉴别诊断,PHC与NPHC的鉴别,以半径1 cm划圈,过十二指肠大乳头将胰胆管各分2段b、d段“伴行管”;a、c段“分离管”。PHC时“伴行管”常未见或很短;而NPHC常见“伴行管”。可能与PHC距离大乳头相对较远有关,a,b,c,d,GB,Du,2cm,PHC与NPHC的鉴别,直接征象 胰头/钩突部肿块间接征象 扩张胰胆管:双管(a、c段)扩张,b、d段未见、很短(无伴行b、d段),即a、c段相交后分离或

7、直接分离,有时可见不扩张b、d段(四管征) ;主胰管伴分支扩张,a,b,c,d,GB,Du,NPHC的鉴别,远端胆管癌(DBDC): 1. 远端胆管壁增厚多见, 梗阻端呈鸟嘴形、顿挫形、结节状充缺; 2. 胆管扩张为主,胰管正常;有时见三管征或四管征,NPHC的鉴别,壶腹癌(AC):1. 壶腹部结节、肿块,梗阻端呈顿挫形、新月形 2. 双管征,胰胆管扩张或胆管扩张,胰管不扩张,NPHC的鉴别,十二指肠(DC): 1.壶腹周围癌中比例最低。呈小息肉样肿块、蕈伞样肿块、偏心肠壁增厚、肠管缩窄。梗阻端形态呈鸟嘴、鼠尾、顿挫形 2. 双管扩张或双管不扩张,Kim, et al. RadioGraphi

8、cs, 2002, 22:1335-1352,胰岛细胞瘤,定义:最常见的胰腺内分泌性肿瘤,其中约60%为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较早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90%的瘤体直径小于2cm。,胰岛素瘤insulinoma,是由B细胞组成,属APUD系统的,分泌过量胰岛素的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由于大量的胰岛素释放入血,引起以低血糖为主的一系列症状。,影像诊断,肿瘤常较小,圆形,直径一般为0.8-1.5cm,10%为多发,10%为恶性,钙化少见CT平扫多为等密度,密度类似正常胰腺,胰腺形态和轮廓正常,常不易发现增强后早期显著强化可出现所谓的“纽扣征”,周围的密度高于中央区门脉期呈等密度,延迟期部分病灶可稍低,胰岛素瘤,功能性胰岛素细胞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