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优秀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28156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优秀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优秀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优秀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优秀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优秀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优秀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优秀ppt课件.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为什么学习孔子思想,1、孔子是明灯,照亮我们曾经的浅白,无知,昏庸,自满,昏昧,污迹。引领走出思维认识无序,以及自我之过于自私,达到中庸,振奋我们的不及。2、学习孔子的思想,是做人的准则啊! 有句话说的特别的好,做事先做人,你上大学读百家书的目的就是,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啊! 那么你把孔子文学好了,当你走向社会。走向人生的时候,你会感悟到我们的老祖宗太给力了! 3、天下学子,学习孔子可以,学到实与正,莫成歪于虚。 4、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高自我认知。,孔子: 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学者。1、孔子的生平经历:先祖是宋贵族,父叔梁 纥是奴隶主的下层。“少也贱

2、”。当过“乘田”“委吏”,“博学多能”。一生困厄,致力于思想、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2、孔子的影响: 韩国:尊孔崇儒基地有232座 日本:尊孔子为“先儒孔宣父” 越南:定孔子诞辰为教师节。3、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变化: 子贡使孔子由普通贤人变为超级贤人 孟轲、荀况使孔子由贤人变为圣人 董仲舒们使孔子从不得志向的圣人变为“素王” 王莽等使孔子由“素王”变为通天教主。 4、真实的孔子 实际的教育家;不得志的政治家、专研道德的伦 理学家。,了解语录体的特点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对话体

3、,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行,第一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意思为: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 选文展示孔子主张入世救国,以改变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品质。,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并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这几类人对孔子的态度以及孔子的反应。,1、侧面点明孔子宣扬大道的决心 仪封人:崇敬2、不避嘲讽,积极入世 长沮:嘲讽 桀溺:不屑3、不避讽劝,积极入世 接舆:婉劝4、批评隐士:不仕无义 丈人:不满5、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广为人知 晨门:不解,1.仪封人(1)

4、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2)。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sng) (3)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du)(4)。”,【注释】 (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 (2)从者见之:随行的人见了他。 (3)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4)木铎: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翻译:仪这个地方镇守边界的长官请求把自己引见给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把他引见给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诸位何必为孔子丧失官位而担忧呢?天下没有德政已经很久了,上天将借孔夫子为

5、圣人来宣扬大道。”,1【评析】 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 借仪封之口,用“木铎”喻孔子,高度赞美孔子勇于担当的高尚精神。,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人不可以跟鸟兽同群,自己只会跟世间众生在一起。告诉长沮、桀溺那样的避世之士,蕴含着对众生的深切关怀。(2)自己之所以改变这个世界,是因为天下没有德政,假如天下政治清明或者天下有德政,我就不会投身到变革天下的活动中去了。告诉长沮、桀溺,天下越是

6、混乱自己越不会选择避世,因为自己有改变这种混乱局面的责任。,2【评析】 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 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这与道家不同。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3.楚狂接舆(1)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di)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b)之,不得与之言。,【注释】 (1

7、)楚狂接舆:一说楚国的狂人接孔子之车;一说楚国狂人姓接名舆。本书采用第二种说法()殆(di):危险。()趋:快步走。(4)辟(b):通“避”,躲避。,【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德行怎么这么衰弱呢?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现在参与政治事务的人很危险啊!”孔子下车,想同他谈谈,他却快步走着躲避孔子,孔子没能和他交谈。,既有接舆对孔子品格的虚假尊重,又有一对孔子人生选择的讥嘲;既有对孔子的最后规劝,也有对当时执政者的斥责。连用三个“而”表示斥责、贬斥之深。表现隐士对现实的不满,也表现孔子对隐士的尊重。,4、子路从而后,

8、遇丈人,以杖荷(h)蓧(dio) (1)。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2),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sh) (3)而食(s) (4)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4【评析】 人们认为这一章中老丈所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劳动人民对孔丘的批判等等。这恐怕是理解上和思想方法上的问题。对此,我们不想多作评论,因为当时不是科学研究,而是政治需要。 其实,

9、本章的要点不在于此,而在于后面子路所作的总结。即认为,隐居山林是不对的,老丈与他的儿子的关系仍然保持,却抛弃了君臣之伦。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反映了孔子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精神。 。,5.子路宿于石门(1)。晨门(2)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注释】 (1)石门:地名。鲁国都城的外门。(2)晨门:早上看守城门的人。,【译文】 子路夜里住在石门,看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看门的人说:“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5【评析】 “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从这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以见出当时普通人对孔子的评论。,思考问题: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孔子的为人。提示:孔子知道时代不太平,难以实现心中的理想,但是他能够努力坚持去实现去维护思想的核心礼。,孔子的人生态度:积极入世;勇于担当;以天下为己任;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