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一轮复习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50918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5.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日战争一轮复习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抗日战争一轮复习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抗日战争一轮复习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抗日战争一轮复习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抗日战争一轮复习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日战争一轮复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日战争一轮复习ppt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6课 多元史观下的抗日战争,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1.从独立抗战到携手反对法西斯,材料一 从1937年7月战争爆发到1941年12月日本袭击珍珠港,中国都是独自进行抗战。它从西方国家那里只得到了同情、道义支持和一些小笔贷款。,材料二 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援华物资通过西北陆路运到中国。英美物资通过香港、越南和滇缅公路运到中国。 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3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内,并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问题: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抗战初期,中国几乎孤军奋战;太平洋战争

2、爆发后,美国等国积极援助中国,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1.从独立抗战到携手反对法西斯,材料三 1941年,美国对英国援助9.99亿美元,次年为43.25亿美元,1943年增到86.25亿美元,全部对英租借占总额的64.65%。即使是对苏联,美国也很慷慨,租借总额112.6亿美元,约占美国租借法案下全部对外援助额的23.2%。 相比之下,1941年到1945年,美国援华的租借总额只有8.25亿美元(加上战后援助,一共15.48亿美元,占美国租借外援的3.2%)。,问题:材料三又说明了什么?,美采取“先欧后亚”的策略,对华援助不占主要地位;出于国家利益。,(2014全国新课标

3、卷文综30)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蒋夫人身穿黑色的富有魅力的中国旗袍,身材苗条,举止端庄,说一口地道的英语,声音柔美。”华盛顿邮报“国会议员们被她的优雅风度、妩媚和智慧迷住了大家惊愕万分神魂颠倒。” 生活杂志

4、 “她在战时走来,她的勇敢、智慧、尊严和可爱,赢得全美国的敬佩。” 纽约前锋论坛报 “蒋夫人的演讲是那一届国会最精彩的,不过其精彩处并不尽在内容,而在于其娇小妩媚的女人魅力和一口畅快流利的英语。” 美国记者,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1942年底,洛杉矶市长讲话,欢迎宋美龄到访。,宋美龄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2.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材料一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在19 41 年5 月27 日指出,不断加强的“ 中国的壮丽的防御战” 是阻止希特勒征服世界的计划接近完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曾经一向对中国的抗战表示轻视的丘吉尔,

5、也不得不在19 4 2 年4 月18 日写道: “ 我必须指出,中国一崩溃, 至少会使日15个师团, 也许会有2 0 个师团腾出手来。其后, 大举进犯印度, 就确实可能了。”,材料二 到1 9 45年日本战败时, 向中国战区( 包括台湾和越南北纬16度 线以北地区) 投降的日军共128.3 万人, 这个数目大约相当全部海外日军2 7 4.6 万人( 不包括关东军) 的4 6.7%。,近代史研究第5期提出:“抗战8年,中国人民生命牺牲多达2000万。”,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重要的贡献。,(2014四川文综7)二战后期,在联合国的创立过程中,美国总统罗斯福极力支持中国

6、的原因在于()对苏联政府的强烈要求作出的妥协 认识到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依赖性希望中国成为制衡苏联的重要力量 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A B C D,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2015天津文综7)右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75团的徽章。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A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B美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C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 必要性:日本侵华的不断加深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根本原

7、因),(2)可能性,国际方面,共产国际:共产国际召开七大,提出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统 一战线 ;,英美:由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其在华利益,双方矛盾加深 。,国内方面:“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高涨,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背景,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5.12 中共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8月,改组军队,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未参加长征

8、、留驻根据地的军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书,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政府对于芦沟桥事件,已确定始终一贯的方针和立场,且必以全力固守这个立场,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在此安危绝续之交,唯赖举国一致,服从纪律,严守秩序。希望各位回到各地,将此意转于社会,俾咸能明了局势,效忠国家,这是兄弟所恳切期望的。”-蒋介石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

9、明1937年7月17日,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赴国难,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与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B争取党内合作,保障抗战胜利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 D开辟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和部分国民党高级将领认识到,中国对日抗战是持久战,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淞沪会战的

10、紧要关头,蒋介石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凡我中国之寸土失地皆洒满吾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之血迹,使我世世子孙皆踏此血迹而前进,永久不忘倭寇侵占与惨杀之历史”。在日军攻占南京后,他拒绝德国方面的斡旋,坚持既定的抗战国策。决定蒋介石抗战态度的主要因素是A战争的性质 B对敌我双方形势的正确分析C国际方面的有利条件 D民族主义立场,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

11、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抗战前修建大量国防工事,重点集中在长江流域;2.以空间换时间,消耗战;3.上海开辟南方战场,日军主力离开华北;4.出兵缅甸,坚持抗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国民党正面战场战略防御阶段,(1937.81937.11)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1937.91937.11)太原会战中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平型关大捷;(1938.11938.5)徐州会战中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台儿庄战役;(1938.61938.1

12、1)武汉会战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1940.51940.6)枣宜会战中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活跃在台儿庄一带的中共苏鲁豫皖特委,受命支援抗战。枣庄市台儿庄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局局长李振启考证说,中共特委动员组织鲁南老百姓,冒着炮火,把大刀、弹药、粮食、蔬菜、肉蛋、烧酒、食盐等送上前线,再将大批伤病员运往后方救治。 如今,台儿庄、沂南的不少村口都立有纪念碑,“模范村”“英烈村”,村村都流传着抗战的故事。 六里石村,百多户人家,只不过是京杭大运河畔的小村落,这里却是大战时的后勤基地之一,一桶桶开水,一罐罐小米稀饭送往前线。,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

13、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2(日军自报伤亡11984,国民党正面战场战略防御阶段,台儿庄战役:合作之战,人民之战,自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的8年中,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6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架。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国民党先后有74名将军战死在沙场,其中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等8名上将;吴克仁中将、 冯安邦中将等32名中将;邹绍孟少将、王凤山少将等32名少将。,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初期,抗战比较努力,是防御阶段的主战场,广大官兵也表现出勇敢顽强的精神

14、,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抗战后期,虽然“消极抗日”,但还是继续抗日,没有向日投降,并组织了如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战役,鼓舞了士气,对抗战的最终胜利起到了不可抹灭的作用。,如何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美国时代杂志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三个月)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将“日本的战争机器”“卡住了13个星期”的是A卢沟桥抗战 B淞沪会战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正面

15、战场失败原因,客观上:敌我力量悬殊,日本准备充足,中国仓促应战。,主观上:指导方针错误,国民政府走片面抗战路线,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沛县文史资料选辑中有这样三段文字(沛县位于江苏徐州) (一)1940年12月16日,国民党自卫队特务团渡湖返沛,与日伪军在小屯发生激战,历一昼夜,斩获甚众,毙日大佐一名,我胡团长壮烈牺牲。(二)1941年,国民党沛县游击队拔除二郎庙、封新庄、栖山等日伪据点。(三)1943年,国民党游击队夜袭沛城,击毙伪军大队长宋好禄。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可以纠正下列哪一认识A国民党主要在敌后抗战B国民党抗战主要采用阵地战C国民党执行片

16、面抗战路线D国民党只在正面战场抗战,战略相持阶段: (1938.10 武汉广州失守至1945.8全国大反攻) 日军对华政策变化:对国民政府军事打击为辅,政治诱降为主;主要兵力转向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共产党敌后战场战略相持阶段,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拔掉敌人据点近三千个,目的时间:指挥者:战线:战果:意义:,正在指挥作战的彭德怀,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增强抗战的信心;提高中共的地位。,“百团大战背后,是千万民众。仅吃一项,100多个团20多万人,一天就需口粮30万斤。再加上各种支前工作、破路工作及后方保

17、障,在当时肩挑手提为主,辅以骡马、手推车的条件下,不组织动员100万以上的民众,根本无法打一场百团大战!”,克服投降危险,振奋人民抗日精神,争取抗战形势好转。,共产党敌后战场战略相持阶段,胡锦涛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两个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肯定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 B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C抗日军队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 D国共两党是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二、社会史观 抗战时期后方社会生活,1、民族工业的内迁,(时间、过程、

18、意义),宜昌大撤退纪念园,内迁的工厂第一步先迁到武汉,第二步再迁四川,据统计:到1940年6月沙市、宜昌失守时,沿海沿江迁入四川的民营工厂共计245家,物资总约9万余吨迁川厂矿主要来自上海(104家)、汉口(90家)、南京(10家),其余来自南北各省。迁移地址90%以上均在川东重庆、巴县一带,少数在成都和川西各县。,二、社会史观 抗战时期后方社会生活,(2012海南单科卷18)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这反映了抗战时期()A文化教育

19、重心的转移 B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C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 D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解析】题干主要反映的是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的现象,说明战争的特殊时期文化教育得以的南移,A项正确;BC项题干无从反映;D项说法与题干相背。,二、社会史观 抗战时期后方社会生活,2、南渡北归抗战时期高校内迁,材料 “抗战既属长期,各方面人才直接间接均为战时需要。为自力更生抗战建国之计,原有教育必须得维持,否则后果将更不堪,就兵源而言,以我国人口之众,尚无立即征调此类大学生之必要。故决定以战时须作平时看办理方针,适应抗战需要,固不能有任何临时措施,但一切仍以维持正常教育为其主旨。”

20、1938年,政府还特别成立了全国战时教育协会,负责全国学校、研究所的迁建工作,决定在西南、西北建立抗战教育基地,为长期抗战作准备。,问题:高校内迁的理由有哪些?,长期抗战的需要大量人才;我国人口众多,兵源充足,无需征调大学生当兵;国民政府奉行“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方针,二、社会史观 抗战时期后方社会生活,西南联大:永存的精神力量,“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联大校歌,2、南渡北归抗战时期高校内迁,朱自清,陈寅恪,闻一多,钱钟书,钱穆,从19371946年,先后有约8000人在西南联大就读,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学、技术、国防等各条战线的骨

21、干力量: 在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6位是联大学生; 2000年以来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的9位科学家中,有3位是联大学生; 新中国成立后的两院院士中,联大师生有164人,其中联大学生有90人。 联大校友录上,还有两个更为耀眼的名字杨振宁、李政道,两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一部部著作在硝烟中问世:华罗庚完成了开创性的著作堆垒素数论;吴大猷的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光谱及结构被视为该领域的经典;还有张青莲的重水之研究、赵九章的大气之涡旋运动、孙云铸的中国古生代地层之划分、冯景兰的川康滇铜矿纪要、马大猷的建筑中声音之涨落现象、闻一多的楚辞校补、冯友兰的新理学、陈寅恪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汤用彤的

22、汉魏晋南北朝佛教史等等大批奠基性论著,受战事的超预期发展影响,部分高校内迁次数太频繁,饱受战祸之苦,如同济大学共迁了6次,辗转于沪、浙、赣、桂、云、川等地。据不完全统计:迁校4次以上的约有19所,其中7次的有中山大学、山西大学等5校;8次的有广东省文理学院,各学校所到之处,皆为落后的山区,备尝艰辛。,二、社会史观 抗战时期后方社会生活,3.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妇女解放运动,我们党在宣传抗日的同时,还大力宣传剪发放足,组织妇女上识字班,进行文化启蒙教育。为打开妇女工作的局面,我党营救了一些受苦受难的女同志。童养媳张绍峰、马维英、冯秀金等,都被我党动员出来参加了革命。有的解除了婚约,建立了美满家庭。滑

23、子大地主老飞的四弟死后,全家不准弟媳贾xx改嫁,贾不甘心,进行反抗,遭受虐待,我们就支持贾xx改了嫁。 太行山根据地妇女解放运动的回忆,大力宣传妇女剪发放足,扫盲、学文化。支持寡妇改嫁,支持婚姻自主,提倡男女平。支持妇女参加工作,参与政治等。,问题:中共采取了哪些措施解放妇女?,三、文明史观 抗日根据地的政治、物质、精神文明,1.抗日根据地政治文明的发展“三三制”政权,时间:抗日战争期间(1940年开始)目的: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容:在参议会和政府组成人员中,不仅有工农代表,还有其他阶级阶层的代表,即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共产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意义:团结

24、了各抗日阶级、阶层,争取了中间力量,孤立了顽固势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该项制度将参加边区政府和参议会的中共党员限制到三分之一,将其余三分之二的席位让给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及其他人士。统一战线政策赋予边区政权一种民主的色彩。”(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三、文明史观 抗日根据地的政治、物质、精神文明,2.抗日根据地物质文明的发展(1)“双减双交”原则,背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 内容: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作用: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注意:民主革

25、命时期,中共制定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据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始终以农民阶级的利益为重。,中共历史上有几次土地改革?各自背景、内容和影响如何?,三、文明史观 抗日根据地的政治、物质、精神文明,2.抗日根据地物质文明的发展(2)大生产运动,背景: 1941年,由于日本侵略军的疯狂进攻和“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发生了极为严重的困难。内容:主要开展农业生产,兼办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党政机关、军队、学校普遍参加生产运动。作用:,为坚持长期抗日奠定物基;打破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和扼杀中国共产党革命力量的企图;通过参加生产,增强官兵关系、上下关系,减轻农民负担

26、,密切军民关系;培养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王震,三五九旅,南泥湾,三、文明史观 抗日根据地的政治、物质、精神文明,1.抗日根据地精神文明的发展毛泽东思想发展成熟,成为中共的指导思想(著作名称、年份、影响),(请结合必修三第17课毛泽东思想整理相关笔记),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1943年1月相关外交文件的签署“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关系的新纪元”。这一评论指的是A.中国与英、美等国签署宣言,保证团结一致打败法西斯B.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署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C.中国与英、美两国发表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D.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约,宣布废除英美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四

27、、抗日战争与中国现代化(近代化)历程,抗日战争这段历史与中国的现代化有着怎样的关系?请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预测。,什么是现代化(近代化)? 现代化(亦称近代化)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过渡。经济上:工业与商品经济发达,核心内容是工业化;政治上:国家民主化程度的提高;文化上:教育的进步和国民素质的提高。 晚清和民国初年的中国在向半殖民地深渊沉沦的同时,也开始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程。,胡绳在1990年提出:“在近代中国前面摆着两个问题:即一、如何摆脱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二、如何使中国近代化。这两个问题显然是密切相关的。” 刘大年也说:“中国近代110年的历史基本问

28、题是两个。一是民族不独立,要求在外国侵略压迫下解放出来;二是社会生产落后,要求工业化、近代化。”,抗日战争与中国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过程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日本的侵略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 一是中国在反侵略的战争过程中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四、抗日战争与中国现代化(近代化)历程,材料一 近代中国与日本,现代化的最初历程十分相似。但不同的是,为了适应新的外部条件,日本吸取中国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很快地进行了自身调整,比较快地进入社会经济的转型时期,并且学着西方列强的样子,通过对外扩张,满足了这种转型所需的资本积累。 通过甲午战争,日本不仅强占了中国的台湾,还向中国索取了2亿两

29、白银的战争赔款,后来又逼迫中国交出了收回辽东半岛的3000万两白银赎金。这些赔款,是当时中国全年财政收入的3倍,是日本年财政收入的4倍多。中国被迫开始向西方列强大举借债,而日本却用这笔战争赔款建立了现代化的八幡制铁厂和国民教育。,四、抗日战争与中国现代化(近代化)历程,根据材料一,分析日本国家现代化的起步和加速与中国有什么关系?,吸取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历史教训,实行明治维新,走上现代化道路。挑起甲午中日战争,迫使中国对日割地赔款,通过掠夺中国加速自身现代化。,四、抗日战争与中国现代化(近代化)历程,材料二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使中国又获得了一次短暂的发展

30、机遇。1927年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社会经济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到1936年,中国工农业产值达到了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他各项现代化制度也都初具雏形。据统计,这一时期中国电力工业年平均增长9.4%;煤炭工业为7%;水泥工业为9.6%;钢为40%,被一些学者称为“黄金十年”。 环球时报,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中国经济一度快速增长。,材料三 在全面侵华的8年间,日本占领了中国城市总数的47%以上,其中包括大城市的80%以上。这些城市聚集着中国几乎全部的现代化工业。这些工业,有的直接损毁于炮火之中,有的因战争而失

31、去运转的条件导致关闭,有的被迫内迁损毁于途中。在沦陷区,日军不仅任意掠夺公私财产,还截留税收,把持金融,并建立起依附于日本的以掠夺中国资源财富为目标的殖民地经济体系。据1995年中国政府公布的数字,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直接财产损失是1000亿美元,间接损失是5000亿美元。 荣维木抗日战争的历史启迪,材料二的基本观点是什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占领中国大片领土,在沦陷区实行残酷殖民统治、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打断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四、抗日战争与中国现代化(近代化)历程,材料四 1937年8月10日,松沪会战爆发前三天,就有146家工厂、重15000吨的设备,随同2500多名技术工人,在弹火纷

32、飞下从上海向西部转移1937年,后方仅有工厂63家,1938年增至219家,1940年为571家,1941年达到1138家。与此同时,中国现代大学的内迁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此外,大批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投奔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通过与工农大众的结合,在参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建、发展与巩固的同时,也把现代文明的因素带到了中国最偏远、落后的传统乡村。 陈勤重估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原载于中国改革2005年第8期,材料五 在此期间,中共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发展,中共党员人数由3万余人发展至120万人,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成熟的马列主义政党;其领导的正规军亦由5多万人骤增至120万人,民兵22

33、0万人;根据地由陕甘宁发展到遍及全国19个省,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解放区人口近1亿。 王炳林抗战时期中共及其领导的力量发展壮大的原因探析,材料六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材料七 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的各敌后抗日根据地身体力行地进行着民主政治的实践,不仅普遍建立了“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还创造性地发明了“豆选”等民主选举的形式,让目不识丁的农民也有了行使自

34、身民主权利的途径。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第一次把民主、自由等现代理念带到最偏远落后的传统乡村。这一时期是中共积累建政经验最丰富的一个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权实际上是建国后中共领导下的全国政权的一个雏形。 杨圣清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四、抗日战争与中国现代化(近代化)历程,材料八 中国人民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灭亡中国的企图,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以后饱受外来侵略的屈辱历史,捍卫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使台湾回到祖国怀抱。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胡锦涛在纪念抗

35、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根据材料四、五、六、七、八,概括说明抗日战争为中国的现代化探索积累了哪些新的有利条件?,抗战期间,大批工厂、学校、学者迁到内地,大批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投奔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使中国广大边远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传统乡村受到现代文明的影响。中共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战中发展壮大,为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设抗日民主政权的实践,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积累了经验。抗战过程中,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 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以后饱受外来侵略的屈辱历史,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四、现代化(近代化)史观,(1)日本的侵

36、华战争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2)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中国的现代化积累了新的有利因素。(3)近代日本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两次打断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努力探索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现代化道路,显示了伟大的民族精神。(4)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的新一轮现代化探索积累了条件,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起点。,得出结论:,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每年的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或抗战胜利纪念日,用以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五、抗战遗留历史问题与中日的未来,1.东京审判2.南京大屠杀3.日本教科书和靖国神社4.钓鱼岛等

37、领土争端,【中华论坛】警惕日本第三次打断中国现代化进程,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国意识到中国与世界先进列强的差距,从而萌发了“师夷之长以制夷”的初步跟上国际现代化潮流的思想,积极的走上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虽然受到本国封建顽固势力的极大阻挠和破坏,毕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30年后,日本发动了甲午战争,中国在蹒跚的现代化的初步上升期间被日本击溃,从次一蹶不振,最终沦落为彻底的殖民、半殖民地。 第二次,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经济,民智有一定的发展,新式军事开始建立,到1927年左右,北伐战争基本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但是,也就是辛亥革命胜利后

38、的近30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进一步的全面侵华的战争,通过918,和77事变把中国拖入战争的深渊,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再一次被打断。 文革结束后,中国再一次力图走向现代化,试图赶上让中国进步发展的这最后一班末班车,又是30年,中国经济有个初步大发展,国家实力有了一定的增强,现在也处于较为关键的时期。 中国应当警惕,中国人民应当觉醒,警惕日本第三次打断中国现代化进程!,牢记历史,不留遗憾。70年前老兵们证明了他们上不愧天、下不愧地,对得起国家与民族;他们是最中国的中国人;70年后的今天,轮到你们来证明一些东西,来取得一些资格了。,【结语】,1.抗日根据地精神文明的发展毛泽东思想发展成熟,成为中共的指导思想,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12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1937.9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1938.5论持久战1938.5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11新民主主义论1940.1整顿党的作风1942.2反对党八股1942.2论联合政府1945.4,阐述了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而且强调了政党的思想作风建设问题。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