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总论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52929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PPT 页数:110 大小:1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肤科总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皮肤科总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皮肤科总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皮肤科总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皮肤科总论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皮肤科总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科总论ppt课件.ppt(1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皮肤性病学,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叶小英,一.皮肤科的地位,外国幽默皮肤科医生的三大好处,没有急诊,很轻松,不会死人,没有风险,永远好不了,病人一辈子都要求你。,二.皮肤科的优势,病源丰富投入少,产出大。效率高,确诊率高。,三.皮肤科的范畴,经典皮肤科皮肤美容科皮肤外科,四、怎样学好皮肤病学,形象入手,看图识字识字看图,理论联系实际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皮肤性病学总论的重点,皮肤的结构皮疹的形态学:原发疹、继发疹外用药的剂型及使用原则,皮肤性病总论内容,第一章 皮肤的解剖学 组织学第二章 皮肤的组织病理学第三章 皮肤的生理功能第四章 皮肤病的症状与诊断第五章 皮肤病的治疗小结,第一章,

2、皮肤的解剖学、组织学,皮肤的来源,皮肤位于体表,是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面积约1.5m22m2(新生儿约为0.21m2)占体重的16厚度约0.54mm(不包括皮下脂肪)其中表皮厚约0.1mm,皮肤的解剖学,表皮结构,链接到真皮,链接到小结,角朊细胞(Keratinocytes),角:指角质 朊:蛋白、多肽之意。 角朊细胞即可产生角蛋白的细胞。最新称为:角质形成细胞根据形态分为:角质细胞、粒细胞、棘细胞、基底细胞,角朊细胞,胞浆内充满张力原纤维(角蛋白),细胞间有桥粒连接。,树枝状细胞(dendritc Cells),表皮内一些不含角蛋白、有突起的细胞,统称树枝状细胞。包括:黑素细胞(melanoc

3、ytes)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s)默克尔细胞(Merkel cells),黑素细胞(melanocytes):,来源于外胚叶的神经嵴,位于基底细胞之间或其下,HE染色切片上胞浆透明。,电镜下黑素细胞含黑素小体,无角蛋白,无桥粒。,不同部位、不同年龄,其黑素细胞的数量不同,但不同人种之间黑素细胞的数量、形态则无差异。,人类的肤色为会么会有黄、黑、白?,这是由于黑素细胞内特有的酪氨酸酶活性不同,造成不同人种角朊细胞内的黑素的质与量明显不同。,郎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s),LC散布于棘层上部,电镜下无张力原纤维,可见Bibeck颗粒(格罕颗粒) 。完整的B

4、ibeck颗粒如网球拍状,一般所见主要是“杆”。,LC来源于骨髓,属巨噬细胞系统,具有摄 取、加工、递呈抗原功能。LC能表达许多抗原,CD6是LC的标志抗原。ATP酶染色是最常用的LC显示方法。,电镜下见到一种与LC相同,但找不到Bibeck颗粒的细胞,过去称未定型细胞(indeterminate cells),此种细胞CD6阳性,现认为是一种未摄取抗原的LC。,默克尔细胞(Merkel cell),位于有毛皮肤的毛盘,光镜下看不到,电镜下的特征为神经内分泌颗粒,属于APUD细胞 (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早先发现Merkel细

5、胞为一种感觉细胞。,近年的研究认为这种细胞在诱导神经末梢,立毛肌等皮肤附属器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角质层 ( stratum corneum)透明层 (stratum lucidum)颗粒层 ( stratum granulosum )棘 层 ( prickle cell layer)基底层 (basal cell layer),表皮细胞的分层,角层由扁平无核的已死亡细胞组成,面部约15层,掌跖部有100余层透明层仅见于掌跖粒层由13层扁平或菱形细胞组成,胞浆内充满粗大的透明角质颗粒棘层细胞呈多角形,共48层基层为生发层,细胞呈长柱状或立方形,二、真皮,真皮可分为乳头层与网状层,两层间无明确

6、界限。主要为纤维成分,还有细胞、基质成分。纤维成分包括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三、皮肤的真-表皮连接,表皮与真皮通过基底膜相连接,表皮内无血管,营养物质是由真皮毛细血管透过基底膜带供给的。,四、皮肤附属器,毛发(hair)指(趾)甲(nail)大汗腺(apocrine sweat gland)小汗腺(eccrine gland)皮脂腺(sebaceous gland),指甲,皮肤的血管,第四章,皮肤病的症状与诊断,第一节 皮肤病的症状,主观症状客观症状,主观症状,痒:为皮肤病最常见的症状。目前对痒形成的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是痛的阈下刺激。其它症状:疼痛、灼热、感觉异常。感觉障碍:

7、无主观症状但有客观症状。全身症状:发热、头痛、关节痛、疲倦等,主要见于急性或较广泛的皮肤病。,客观症状:皮疹(lesions),原发疹(primary lesions) 继发疹(secondary lesions),原发疹(primary lesions),斑疹(Macules)丘疹(Papules) 水疱(vesicles)脓疱(pustules)结节(nodules)囊肿(Cysts)风团(wheal),1.斑疹(Macules),为局限性的皮肤颜色变化,既不高起也不凹限。1cm称斑片。红斑-真皮内血管充血或毛细血管扩张紫癜-出血,较大者称瘀斑。色素沉着斑-色素增加。色素减退斑-色素减少。

8、,2.丘疹(Papules),为高于皮面1cm的实质性隆起。由真皮内炎细胞浸润或增生(表、真皮)所致。,斑块(plaque),较大或由多数丘疹融合而成的扁平、隆起。直径大于1cm的损害称斑块。,3.水疱(vesicles),高于皮面,含浆液的皮疹,大于1厘米者称大疱(bullas)。,4.脓疱(pustules),同水疱,但疱液中有较多白细胞,内容混浊。,5.囊肿(Cysts),位于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的空腔性损害。触诊时有囊性感,内容为液体或半固体。,6.风团(wheal),皮肤限局性水肿性隆起。为真皮浅层血管扩张、血清渗出所致。发生快,消失快,不留痕迹。,7.结节(nodules),较丘疹大

9、而深的限局性、实质性隆起称结节。,肿瘤(tumor),教材中将比结节大的隆起称为肿瘤。肿瘤这一名称不妥,大的结节一般为肿瘤,但小的结节,甚至丘疹、斑疹也可以是肿瘤。若用包块,可能都不会不理解,而且只限于形态描述,未予定性。,原发疹(primary lesions),继发疹 (Secondary lesions),鳞屑(scales)痂(crusts)糜烂(erosions)溃疡(ulcers)皲裂(fissures)萎缩(atrophy)苔藓样变(Lichenification),1.鳞屑(scales),皮肤上灰白色干燥的角质碎屑称鳞屑。正常皮肤有少量鳞屑。病理情况下,表皮细胞生长过剩或角化

10、过程障碍,角质层细胞未完全角化而过早脱落,形成大量鳞屑,此外,水疱干涸后也形成鳞屑。,2.痂(crusts),渗出液、血液、脓液、坏死组织及药物等干燥而成的物质。该患者的面部为皮脂形成的痂。,3.糜烂(erosions) 溃疡(ulcers),糜烂:表皮缺损。溃疡:皮肤缺损达真皮甚至皮下。,4.皲裂(fissures),深达真皮的皮肤线状裂隙。系由于皮肤干燥,炎性浸润或角化过度而失去弹性,再加上摩擦、牵拉而形成的裂口。,5.苔藓样变(Lichenification),皮纹加深加宽,皮丘大而厚的肥厚性斑块,状似有纹理的皮革。与长期搔抓有关。,6.萎缩(atrophy),皮肤退行性变而导致的皮肤变

11、薄。分表皮萎缩、真皮萎缩。,其它,浸渍(maceration),抓痕(excoriation),瘢痕(scar),第二节 皮肤病的诊断,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一、病史,要特别注意过敏史职业史家族史自觉症状(有、无、痒、痛等)性接触史。,要特别注意皮疹的下述特点。部位:某些皮肤病有一定的好发部位,如痤疮主要见于面部,四肢的皮损勿需考虑痤疮。形态:是斑疹还是丘疹、水疱、脓疱、溃疡,还是其它疹形。分布:对称否排列:线状、簇集、播散等,二、查体,大小数目色泽质地表面状态局部感觉,皮疹的描述,三、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免疫病理自身抗体真菌镜检及培养性病相关检查,第五章,皮肤病的治疗,整体出发, 内外联系早诊

12、早治, 预防为主局部全身, 中西结合,第一节 外用药疗法,外用药物治疗在皮肤病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合理选择、使用外用药是治疗皮肤病的重要手段,所以这一部分与前面所讲的皮疹,为皮肤病学总论的重点。,一、外用药的性质:,1、止痒剂:常用的有下列几类:1)刺激止痒药:通过挥发散热、清凉、局部刺激并兴奋中枢神经而止痒。有薄荷脑、樟脑、石炭酸、12水杨酸。,2)麻醉剂:通过抑制感觉神经未梢止痒,有5苯唑卡因、1达可罗宁、3奴夫卡因等。,3)抗组胺药:通过拮抗组胺,减轻局部的炎症渗出而止痒,13苯海拉明。,4)焦油类药:止痒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通过对局部产生轻度的刺激及对真皮中的炎症的消除而止痒,有

13、:煤焦油、松馏油、糠馏油、黑豆油等,这类药的浓度35。,5)皮质类固醇激素:可能是通过抗炎而止痒。如:恩肤霜、肤轻松、去炎松等。,有刺激作用的止痒剂禁用于有充血、肿胀、渗出的急性炎症。,这类药能使水肿消退、渗出减轻、炎症缓和。常用的有:3硼酸、1鞣酸、35醋酸铝、0.5硫酸锌等。主要用于以渗出及水肿为主的急性炎症。机理:凝固、沉淀组织蛋白,使血管收缩。使腺体分泌减少。,2、收敛剂,3、角质松解剂,具有软化角质,促进脱屑作用。此类药物的浓度均较高,用于鳞屑为主的慢性损害。常用的有515水杨酸1020的焦油类2040尿素0.1-0.3维甲酸等。,4、角质促成剂,这类药能使角化异常的皮损恢复正常角化

14、作用机理:促使真皮小血管、淋巴管收缩、浸润细胞消散。恢复表皮的正常角化。按作用强弱排列为:0.5蒽林 1:20000芥子气 25水杨酸 15焦油类5硫磺等主要用于角化不良的皮肤病,5、抗菌剂,常用:0.2-0.5呋喃西林、0.1-1雷佛奴尔、0.5洗必泰等。青霉素等性质不稳定的药及一些易引起过敏的抗菌素不宜作用外用药。,6、抗真菌剂,5水杨酸、25碘、1咪康唑、12龙胆紫(白色念珠菌)。,7、杀虫剂,10-20硫黄r666(芥灵霜)新剂型,8、皮质类固醇激素,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肤轻松、0.025-0.1%去炎松等。地塞米松不易透皮吸收,是最弱的外用皮质激素,二、外用药剂型,常用的外用药剂型有

15、: 溶液、粉剂、洗 剂、油剂、酊剂、乳剂、糊膏、软膏、涂膜剂、凝胶剂、二甲基亚砜及氮酮等。,1.溶液(solution),药物溶于水中,如3硼酸溶液具有清洁、引流、消炎、止痒、止痛作用,适用于有水肿、渗出的急性炎症.用法:湿敷、涂擦、洗涤等。,2.粉剂(powder),各种药物粉未混合而成,如痱子粉。有止痒、保护、消炎作用,适用于呈红斑、丘疹的急性炎症,一日多次扑用。有糜烂。渗液及多毛处不用。,3.洗 剂(Lotion),不溶性粉末混合于水中,粉水比例约3:7,如炉甘石洗剂。作用同粉剂,此外有散热、凉爽作用。适应症 、用法、注意等项同粉剂。,4.油剂(0i1),药物溶于或混于植物油或石腊油中,

16、如氧化锌油,具有保护和消炎作用.适用于糜烂、潮红、渗液少者。1日23次,,5.酊剂(tincture),药物溶于酒精中如止痒酊.具有止痒作用.用于无糜烂、破损的浅表皮肤病损,1日23次。,6.乳剂(emulsion),也叫霜剂,是临床应用最多的剂型,系油脂类与水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形成半固态基质,将药物混于其中即为乳剂,分O/W和W/O两型,临床主要用O/W型。如安他敏霜.具有保护、消炎、凉爽作用,可用于急、慢性皮损,易为病人接受,渗出性病变不用。,7.糊膏(Paste),大量粉末与油脂混合而成(一般粉与油脂1:1)。如锌氧糊膏(氧化锌25g,滑石粉25g,凡士林50g)。有少量吸液、润滑、散热作

17、用,用于丘疹、亚急性损害,1日12次.渗液多,长毛处不用。,8.软膏(Ointment),药物加入软膏基质中,如10硼酸软膏.保护创面、润滑及使药物渗入较深部位,用于慢性、亚急性病变,1日12次.炎症剧烈及渗液损害不同。,9.涂膜剂(plastic),药物加于成膜材料中,如利福平涂膜剂.有消炎、促进药物渗透作用,适用于无渗出的病变.急性炎症,渗液处不用。,10.凝胶剂(gel),透明固体、半固体、胶质分散剂,涂后干燥成膜固于皮肤.有吸收作用,适用于亚急性、慢性损害。,11.二甲基亚砜dimethylsulfoxide, DMSF)及氮酮,为非油性有机溶剂,溶解性强,能使药物渗入指(趾)甲。用于

18、慢性损害。DMSF用70%,氮酮用2%。,三. 外用药使用原则,视病选药择期定型掌握浓度正确施用,1、视病选药:,即依据诊断选择不同的药物,如:真菌感染- 抗真菌药过敏性疾患抗组胺药,2、择期定型,根据不同的病期选不同的剂型。急性炎症亚急性炎症慢性炎症,3、掌握浓度:,一些外用药常因其浓度不同,治疗作用出现很大差别,如水杨酸12 止痒剂25 角质促成剂510 角质松解剂20以上 腐蚀剂。,4、正确施用:,为避免外用药的不良反应,一般先用作用较温和,浓度较低的药物,这对过敏体质、小儿、女性面部等尤为重要,另外,应对患者详细交待用法,注意事项,如疥疮治疗。,其它需要考虑的方面尚有:,病情部位气候价

19、格等,第二节 全身用药,常用药有以下几类:抗组织胺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生素糖皮质类固醇激素,一、抗组织胺药,H1受体拮抗剂嗜睡:扑尔敏 、酮替酚、赛庚啶 、苯海拉明、非那根 不透过血脑屏障:西替利嗪、息斯敏、克敏、特非那丁H2受体拮抗剂:甲氰咪呱、雷尼替丁H1+ H2受体拮抗剂:多虑平H3受体拮抗剂,二、抗真菌药,抗生素:灰黄霉素、制霉菌素、二性霉素B唑类: 克霉唑、酮康唑、咪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丙酰胺类: 特比奈芬,三、抗病毒药,无环鸟苷类:对疱诊病毒有高度选择性和很强的抑制作用。 阿西洛韦、万乃洛韦、法西洛韦、喷西洛韦(丽珠克毒星 丽珠威 明竹欣 丽珠风)唑类:利巴韦林(病毒唑)生物制剂

20、:干扰素,四、抗生素,四环素簇:四环素、美满霉素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喹诺酮类:左旋氧氟沙星,五、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六、其他,1、氯喹(chloroquine):具有抑制细胞免疫。降低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抗炎、抗组胺。抗5一羟色胺和抗前列腺素的作用。可用于红斑狼疮、光敏性皮炎、荨麻疹等的治疗。不良反应主要为对视网膜的损害,并可引起白细胞减少。2、氨苯砜(diamino-diphenyl sulfone,D.D.S):有抗炎及抑制溶酶体酶释放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麻风、疱疹样皮炎、类天疮疮、血管炎、痤疮等。不良反应有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肝、肾功能损害等。,3;酞咪胍啶酮(thalidomide,

21、反应停):能稳定溶酶体膜,减轻炎症反应,用于治疗麻凤反应、盘状红斑狼疮、结节性痒疹、Behcet综合征以及复发性阿弗它口腔炎等。不良反应主要为致畸,孕妇忌用。4维甲酸(retinoic acid):具有溶解角质。纠正表皮的角化过度,抑制皮脂分泌及抗细胞增生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痤疮,银屑病、鱼鳞病。毛发红糠疹及皮肤肿瘤等。不良反应有脱屑,唇炎。粘膜干燥、血脂升高,亦可致畸。,小 结,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成人的体表面积约1.5-2m2,重量占人体的16。,小 结,皮肤的原发疹、继发疹H1受体拮抗剂、抗真菌药是皮肤科最常用的药物外用药的剂型、适应症是我们临床用药的依据,最常用的有乳剂、溶液、酊剂、软膏、洗剂等外用药的使用原则是总论的重点。,学无止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