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光的干涉和干涉系统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56333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PPT 页数:118 大小:4.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章光的干涉和干涉系统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第十二章光的干涉和干涉系统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第十二章光的干涉和干涉系统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第十二章光的干涉和干涉系统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第十二章光的干涉和干涉系统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光的干涉和干涉系统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光的干涉和干涉系统ppt课件.ppt(1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2.1 光波干涉的条件12.2 杨氏干涉实验12.3 干涉条纹的可见度12.4 平板的双光束干涉12.5 典型的双光束干涉系统及其应用12.6 平行平板的多光束干涉及其应用,第十二章光的干涉和干涉系统,本章学习要求:1、理解获得相干光的方法,了解干涉条纹的定域性。2、掌握条纹可见度的定义以及空间相干性、时间相干性和光源振幅比对条纹可见度的影响。3、掌握以杨氏干涉装置为典型的分波前法双光束干涉,熟悉光强分布的计算,分析干涉条纹的特征,如条纹形状、位置及间距等。4、掌握分振幅法的等倾干涉和等厚干涉的光强分布计算、条纹特征及应用。熟悉用牛顿环测量透镜曲率半径的方法、近似条件、公式推导和条纹计算。5

2、、掌握平行平板多光束干涉的光强分布、干涉规律及应用。6、掌握典型的干涉装置,如迈克尔孙干涉仪和F-P干涉仪的基本光路、工作原理及其应用,了解泰曼干涉仪、傅里叶变换光谱仪及马赫-曾德干涉仪的基本构成。,第一节 光波干涉的条件,一、干涉现象,1、什么是干涉现象两个或多个光波在某区域叠加时,在叠加区域内出现的各点强度稳定的强弱分布现象,称为光的干涉现象。,2、相干光波和相干光源能够产生干涉的光波称为相干光波。能够产生相干光波的光源称为相干光源。,二、相干条件,光波叠加后的强度分布,产生干涉条件,P,S1,S2,P点的强度,根据光波的叠加原理,在空间一点处同时存在两个光振动E1、E2时,叠加后该点合振

3、动的光强为:,设这两个平面矢量波表示为,则两光波在P点的合振动的强度表示为,干涉项,其中的干涉项I12为,=0,其中,2、振动方向相同:当两光波的振动方向相互垂直时,干涉项I12为零,即 ,也不会产生干涉。只有当两光波的振动方向相同时, 。当两光波振动方向有一定夹角 时,即只有两个振动的平行分量能够产生干涉,而其垂直分量将在观察面上形成背景光,对干涉条纹的清晰程度产生影响。,1、频率相同:只有两光波频率相同,即 ,可能产生干涉现象。此时,3、相位差恒定 :在 中,k1、k2是两个光波的传播矢量,在讨论区域能相遇,此时的相位差应是坐标的函数,对于确定的点,则要求在观察时间内两光波的相位差 恒定,

4、则该点的强度稳定,有,对于空间不同的点,对应着不同的位相差,因而有着不同的强度,于是在空间形成稳定的强弱分布。,结论:相干条件是:1)光波的频率相同 2)振动方向相同 3)相位差恒定,补充条件:(1)两光波在相遇点所产生的振动的振幅相差不悬殊。 (2)两光波在相遇点的光程差不能太大,即不能超过光 波的波列长度。,三、光波分离方法为何实际光源不能直接得到相干光波?从原子发光机理理解:1)实际光波是波列;2)原子辐射波列的相位、振动方向的随机性。无数不同相位差决定的强度的叠加 均匀分布的强度 (一定的观察时间内) (无干涉现象)措施:同一光波(波列)干涉装置 两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光波(相干光波) 相

5、关联光波来源于同一光波(波列)(某一时刻)原因 原子辐射光波的变化同时传给相关联光波(下一时刻)即通过分波前法和分振幅法,可以由一个光波获得两个或多个相干光波。,利用不同介质界面的反射和折射,第二节:杨氏干涉实验 一、干涉图样的计算1、干涉装置,光源,S,S1,S2,A,D,r1,r2,P,E,杨氏实验装置,2、强度分布设S及S1和S2是单色点光源。由于S1和S2大小相当,关于S对称放置。设单独在P点的光强为I0,,d,x,x,y,y,o,z,S,S1,S2,D,r1,r2,P(x,y,D),会聚角,由于S1、S2是同一球形波阵面上的两点光源,各自发出球面波,在场点P(观察点)相遇,在P点两列

6、波各自的振动为,设初相位均为零,则相位差,两列光波的光程差记为,d,x,x,y,y,o,z,S,S1,S2,D,r1,r2,P(x,y,D),P点的干涉条纹强度分布为,会聚角,在真空中, ,则两列相干光在P点的光程差为对应的相位差为,上面的式子表明:x相同的点具有相同的强度,形成同一条干涉条纹。屏幕上z轴附近的干涉图样由一系列平行等距的明暗直条纹组成,条纹的分布呈余弦平方变化规律,条纹的走向垂直于S1、S2的连线(x轴方向)即干涉条纹是等光程差点的轨迹。,3、杨氏干涉实验干涉场中明暗条纹形成的条件:1)干涉条纹强度分布: 当 ,在干涉场中的点有最大光强 ,为亮纹。当 ,在干涉场中的点有最小光强

7、 ,为暗纹。2)条纹间隔: 或,其中W称为是到达屏(干涉场)上某点的两条相干光线间的夹角叫做相干光束的会聚角。上式表明条纹间距正比于相干光的波长,反比于相干光束的会聚角。,3)在屏幕上得到等距的直线干涉条纹,二、两个单色相干点光源在空间形成的干涉场,在屏幕上得到等距的直线干涉条纹是有条件的,即dD,并且在z轴附近的小范围内观察。但是,屏幕的位置实际上是可以在S1和S2发出的两个光波的交叠区域内任意放置的;在屏幕任意放置的情况下,一般就得不到等距的直线条纹。在点光源照明下,干涉条纹是空间位置对S1和S2等光程差点的集合。可以证明,两点光源干涉的等光程差点在空间的轨迹是一个回转双曲面:设任意考察点

8、P的坐标为有,光程差为,d,x,x,y,y,o,z,S,S1,S2,D,r1,r2,P(x,y,D),会聚角,消去根号,化简得到等光程差点的空间轨迹(等光程差面)的方程式为,表示:等光程差面是一组以m为参数的回转双曲面族,x轴为回转轴。,在两相干光波交叠的区域内观察干涉条纹,除了用屏幕外,还可以用目镜放大镜或用照相物镜照相。在干涉理论中,常把观察屏幕、目镜焦平面或照相底板所在平面称为干涉场。,等光程差面的示意图,例题1 两个长100mm的抽成真空的气室置于杨氏装置中的两小孔前(如图),当以波长为 的平行钠光照明时,在屏幕上观察到一组稳定的干涉条纹。继后缓慢将某种气体注入气室C1,观察到条文移动

9、了50个,试讨论条纹移动的方向并求出注入气体的折射率。,C1,C2,S1,S2,P,P0,分析:根据 知,两个相邻亮条纹的光程之差为1个波长。假定图中的P0点和P点分别对应于零级和1级条纹位置,则,当气室C1注入某种气体时,通过C1和S1到达P的一支光路将增大光程,且当光程增大1个波长时,P点变成对于两光路是等光程的。所以零级条纹将从原来在P0点的位置移至P点,可以观察到条纹向上移动1个条纹。这里条纹组移动50条,表示上光路的光程增大了50个波长。,(2)气室C1未注入气体时,平行钠光通过C1和C2到达S1和S2是等光程的。C1注入气体后,钠光到S1和S2的光程差为,由于S1和S2引入了光程差

10、 ,屏幕上各点的光程差也相应的发生变化。这里光程差的变化为,所以,有,第三节:干涉条纹的可见度为了衡量干涉花样的明暗反差程度,引入了可见度的概念。干涉场中某一点P附近的条纹的清晰程度用干涉条纹的可见度K来量度,它定义为:,式中,IM和Im分别是P点附近条纹的强度极大值和极小值。该定义表明,条纹可见度与条纹亮暗差别有关,也与条纹背景光强有关。当Im=0时,K=1,可见度有最大值,这时条纹最清晰。这种情况称为完全相干。当IM=Im时,可见度K=0,条纹完全看不见,这是非相干情况,一般情况下的干涉,K介于0和1之间,为部分相干。条纹可见度主要与三个因素有关:光源大小、光源非单色性和两相干光波的振幅比

11、。,(1)两相干光束振幅比的影响:,上式表明两相干光的振幅比对于干涉条纹可见度有影响,当A1=A2时,K=1; 时,K1。两光波振幅差越大,K越小。设计干涉系统时应尽可能使K=1,以获得最大的条纹可见度。如果记 ,则屏上各处条纹的强度可表示为,光的空间相干性与时间相干性前面凡是涉及光的叠加,通常采用相干叠加或非相干叠加的方法处理。如,对于两列光波,如果是相干的,则叠加后干涉项 。如果是非相干的,则干涉项数学上,对于相干光叠加时复振幅相加:光强 的交叉项 就是干涉项;对于非相干光,由于干涉项为0,叠加时光强直接相加,,满足振动方向相同、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的光为完全相干光,不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光为

12、非相干光,实际的光波常常不能够满足,都不是严格相干的,但也能产生干涉,如普通光源经过杨氏双缝后也能在接受屏上产生明显的干涉条纹。(一)光波场的空间相干性1、光源宽度对干涉条纹可见度的影响在杨氏干涉装置中,如果S是点光源,则理论上该光源所有的发光中心都处于空间的一个几何点上,则S发出的每一列光波,都是单色,经过双孔或双缝后,就分成两个相干的部分,则可以产生确定的干涉条纹。,实际光源总有一定大小,称之为扩展光源,其中含有大量的发光原子(发光中心),通常,分开一定距离的两个发光中心之间是没有任何关联的,即它们发光的过程相互独立,因而发出的光波是非相干的。如图L、M、N,。,下面用数学方法分析:将在扩

13、展光源上的任意两个不重合的发光点记作L、M,记 为光源L发出的、经过第一个圆孔S1的光波在空间点r引起的复振幅,简记为 I(L)为光源L发出的光波在空间点r的光强,则,而任意一个中心发出的光波经过双孔或双缝后都能在接受屏上 由于干涉而形成干涉强度分布,但由于各个发光中心在光源S上的位置不同,因而在接受屏上所形成的干涉花样的位置也不同,如图所示L、M、N所形成的干涉花样的零级条纹的位置分别为OL、OM、ON。不同的光源所发出的光波之间不能干涉,因而只能将干涉强度简单相加,即不同的干涉花样会相互交叠。那么观察屏上的光强分布是什么样?,同样,点光源M在空间点r的复振幅和光强分别为,总光强为,非相干叠

14、加,下面通过一个例题,对这样的非相干叠加情况依次进行分析讨论:首先假设有两个相距很近的点光源S和S,同时照射两个狭缝S1和S2,例题1 在杨氏双缝实验中,除了原有的光源缝S外,再在S的正上方开一狭缝S,如图所示,问:1)若使 ,求单独打开S或S以及同时打开它们时屏上的光强分布;2)若使 ,同时打开S和S时屏上的光强分布。,S,S,S1,S2,r1,r2,P,O,解:1)单独打开中央缝S,光强为,单独打开傍边缝S时,应计入双缝前的光程差 ,两列光在P点的总相位差为,S在屏上P点的光强为,相当于S点的干涉花样在屏上做了平移。,两缝同时打开时的总光强为,如果,则,两缝同时打开时的总光强为,屏上没有干

15、涉条纹。,2)如果,则,两缝同时打开时的总光强为,屏上亮条纹强度增加1倍,两组干涉条纹的亮纹、暗纹重合,亮纹强度增加了,如果一套的亮条纹正好处在另一套的暗条纹位置,将会使总的干涉花样的可见度大大降低,甚至无法观察到明显的干涉图样,如图所示。这就是光波场的空间相干性的问题。,下面再来讨论扩展光源照明两个狭缝时的情形:首先分析点光源不在中心轴线上时,产生的干涉条纹的强度分布。,如图所示对于由S点发出的光波,到达P点时,光程差包括两部分:在双缝之前,有 ,在双缝之后,有总光程差为当光源位置改变时, 变化,而 保持不变。,S,S1,S2,r1,r2,P,O,设S的坐标为x,设光源具有较大的宽度,同时距

16、双缝较远,则 ,同时l 也很大,得到,l,r0,d,x,x,x,x,O,其中 是光源中心对双缝的张角,称为干涉孔径角,又定义为到达干涉场某一点的两支相干光从发光点出发时的夹角。,杨氏干涉的强度公式为设双缝宽度相等,即从双缝出射的光具有相等的振幅和强度,其中,A1=A2,I1=I2=I0,则有,如果有一宽度为b的扩展光源,即分布范围为(-b/2,b/2)的一段光源,其中位于x附近的一段dx所形成的干涉强度为,总的干涉场的强度为,在屏上形成干涉花样,最大光强和最小光强分别为,于是干涉花样可见度为,将 代入得到,上式说明随着光源宽度b或者双缝间距d的增大,干涉花样的可见度迅速减小,如图所示。,2、相

17、干孔径与空间相干性,在扩展光源条件下,杨氏干涉的可见度是一个振荡衰减的函数。 ,即光源可视为一个几何点;随着K的值虽然有一定起伏,但数值很小,可见度很低,所以,通常认为 ,干涉条纹的可见度已经很小,这就是由于光源在空间的扩展导致干涉消失。所以能够产生明显干涉的条件是,这就是与双缝间距d对应的扩展光源的尺度范围,以保证有一定可见度的干涉场可供观测。,由于扩展光源导致干涉消失,这种现象称为光的空间相干性。或者,在光源宽度保持一定的情况下,空间相干性要求双缝间距为,此时干涉孔径角 为,由此可得最大干涉孔径角为,称作相干孔径角。只有处于这一角度范围之内的光,是相干的。,也可以写为此式称为空间相干性的反

18、比公式。 才有干涉,即当双缝对光源中心的张角,即干涉孔径角小于相干孔径角时,才有干涉,也就是当双缝处于相干孔径角之内时,可出现干涉,否则无干涉。如图所示。,不相干,相干,有时也用面积来表示空间相干的尺度,采用相干面积,定义为,如果扩展光源是方形的,则它照明的平面上的相干范围的面积(相干面积)为对于圆形光源,其照明的平面上的横向相干宽度为相应的相干面积,(二)光场的时间相干性1、非单色光的干涉光的相干性要求各个波列是波长相等的单色光,而实际光源所发出的光,都具有一定的波长范围 ,可以表示为 , 称作为带宽。入射光波长范围为其中的任一个波长成分都可以形成一套干涉条纹。如图所示。第j级亮条纹,波长为

19、 的成分的亮条纹中心在屏上位置为 ,波长为 的成分的亮条纹中心在屏上位置为,j=0,j=1,j=2,j=3,j=4,j=5,非单色光的杨氏干涉,除j=0级之外,由于入射光的波长有一定的范围 ,则第j级亮纹在接受屏上扩展开来,为一条从 到的带宽。第j级亮条纹的宽度为 。干涉级数越高,其宽度也越大。在某一个j值处,如果亮带的宽度足够大,不同级次的条纹将会重叠,即大于j的级次全部被亮纹覆盖,无法分辨,干涉消失。当长波限 的j级与短波限 的j+1级重合是,干涉消失,即可得 ,最大相干级数。对应的光程差,最大相干光程差,或相干长度,2、关于相干长度的说明前面讨论的波包的有效长度为 ,这正是相干长度 。由

20、于光源是非单色波, 在空间是一个有效长度为 的波包(如图)。对于屏上的中心点O,到双缝S1、S2的光程相等,所以从S1、S2出发的两个波包总是同时达到O点,在O点总能相遇,于是相干叠加产生干涉图。如图。对于P1点,到双缝的光程差不相等,但是小于波包的有效长度,即,则两个波包是先后到达P1点但能够在该点相遇,相干叠加产生干涉。而在P2点,由于 ,当第二个波包到达该点时,第一个波包恰好离开,它们,不能相遇,不产生干涉,仅将该点照亮。,P2点之外的所有区域,都是 而不能产生干涉,正是由于波包到达空间某点时间上的差异,而使干涉不能产生,所以称作时间相干性。,3、相干时间一个波包经过空间某一点(或者说在

21、该点逗留)的时间为称为相干时间。而波包的长度可以用频率表示为,所以,即,表明: 越小, 越大,光的时间相干性越好。,4、时间相干性波长范围为 的准单色波叠加所形成的波列的复振幅可以表示为,该波列的振幅随时间t而快速衰减,当扰动衰减到1/2所经历的时间 ,在这一时间内,波列对该点的扰动有影响,超过这一时间,该点将不受波列的影响。由于非单色波是一个有限长度的波包,当波包穿过该点后,对该点的影响将消失,则这一时间就是相干时间 。,总之,无论从时间上看(对空间中的同一点),还是从空间距离上看(在同一时刻),相干时间和相干长度都反映了光波场的时间相干性。,例题2 在如图所示的杨氏干涉装置中,如果入射光的

22、波长宽度为0.05nm,平均波长为500nm,问在小孔S1处贴上多厚的玻璃片可使PO点附近的条纹消失?设玻璃的折射率n=1.5。,h,S1,S2,P0,解:在小孔处贴上厚度为h的玻璃片后,P0点对应的光程差为,这一光程差若大于入射光的相干长度,P0点就观察不到干涉条纹。入射光的相干长度为,所以,P0点附近条纹消失的条件是,表1 干涉条纹可见度的影响因素,得到对应于光谱,表2 空间相干性和时间相干性,第四节 平板的双光束干涉,概述,前面讨论的分波前干涉由于空间相干性的限制 ,只能使用有限大小的光源,从而使用中不能够满足对条纹亮度的要求。要使用扩展光源,必须实现 的干涉,这就是将要讨论的分振幅干涉

23、。,一、干涉条纹的定域干涉定域的提出:扩展光源照明时,必须考虑空间相干性问题,扩展光源上不同的点在空间某点引入不同的光程差变化,影响条纹的可见度。条纹定域:能够得到清晰干涉条纹的区域。非定域条纹:在空间任何区域都能得到的干涉条纹。定域条纹:只在空间某些确定的区域产生的干涉条纹。条纹定域面:1、 时,b的大小不限(如图)2、分振幅法是实现 的干涉(利用反射和折射后光波的干涉)3、条纹定域面由 作图法求取,相干光束交点的空间轨迹来确定,定域面上能看到清晰而明亮的干涉条纹。如图所示,,E,P,S,S1,S2,n,二、平行平板产生的等倾干涉平行平板有上下两个界面,一般的,可设平行平板上部介质的折射率为

24、n1,下部介质的折射率为n3,而平行平板自身的折射率为n2。如图所示。一列光波在平行平板的上表面处分为反射和折射两部分,折射部分在下表面有产生反射和折射,其中反射光到达上表面又有反射和折射,在n1介质中有1,2,3,一系列光波,在介质n3中,有一系列透射波,它们都从同一列光分得的,所以是相干的。从上表面反射的光,可以向任意方向传播,从平行平板内部透射出来的光,也可以向任意方向传播,所以在空间各处都可以产生干涉,因而可以在不同区域观察光的干涉。,O,A,B,1,1,2,3,4,2,3,4,1、等倾干涉在所有反射光和透射光中,相互平行的光将汇聚在无穷远处,则它们的干涉也将在无穷远处发生。若在平行平

25、板上面置一凸透镜,如图所示,在该透镜的焦平面处置一观察屏,则凡是在屏上能够相遇而进行叠加的光,都是平行射向透镜的,即这些进行干涉的光相对于透镜的光轴有相同的倾角,所以这种干涉称为“等倾干涉”。,对于平行平板,由 作图法,其定域面在无穷远处或在透镜的焦平面上,2、强度分布1)干涉级如图所示,在入射点A出现反射和折射,产生第一列反射波;折射进入平行平板的光波在下表面B处反射又经上表面C处射出,这是第二列反射波。这两列反射波在接受屏上的P点处的光程差为,A,B,C,D,而,要计入半波损失,则有,S,S,h,A,B,C,N,D,E,P,F,n,n,n,2)P点处的强度为,干涉相长(亮纹):,干涉相消(

26、暗纹):,所以,等倾干涉中,入射角相同,则光程差相同,对应同一干涉级,即同一级干涉条纹。,2、干涉条纹与光源大小的关系,点光源:如图所示,无论点光源处于什么位置,经平行平板的两个面反射后,具有相等倾角的光在接受屏上形成一个圆环,这些圆环的中心位于透镜的光轴上。,扩展光源:如图所示,两个不同的发光点,发出球面波,其中凡是具有相同倾角的光,都汇聚到接受屏上的同一点,它们具有相同的光程差,故干涉条纹的形态与只有一个点光源是一样的。可见,等倾条纹的位置只与形成条纹光束的入射角有关,而与光源的位置无关。因此,光源的扩大,只会增加干涉条纹的强度,并不会影响条纹的分布和可见度。,A,1,1,2,3,4,2,

27、3,4,3、其他反射波、透射波间的干涉平行平板的上表面,有不止两列反射波,也有许多列透射波从平行平板的下表面射出,它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干涉?设入射波的振幅为A,从上表面入射时,即从折射率为 向折射率为 的介质入射时,对振幅的反射率为r,透射率为t,而从平行平板内部向上表面入射时,即从折射率为n2向折射率为n1介质入射时,对振幅的反射率和透射率分别为r和t;在平行平板的下表面,从内向外入射时,即从折射率为n2的介质向折射率为n3的介质入射时,对振幅的反射率和透射率分别为r2和t2,一般情况下,n1=n3,则 。将反射波依次记作1,2,;而透射波记作1,2, ;,A1,A2,A3,A4,A1,A2,

28、A3,A4,r,t,t,r,t,r,A,1,1,2,3,4,2,3,4,A1,A2,A3,A4,A1,A2,A3,A4,r,t,t,r,t,r,根据Stocks倒逆关系,有可以得到各列反射波的振幅为,用通式表示,n1时有,而各列透射波的振幅为,用通式表示,有,对透明介质,r1,很小,则反射波所以只有第一列和第二列反射波之间有显著的干涉,其他的波列,由于强度太小而对总的干涉效果无多少贡献,可以忽略。而透射波中, ,所以不能产生有效的干涉效应,即透射光的干涉条纹可见度极小。因此,对于透明的介质平行平板,只需要考虑第一列、第二列反射光的干涉即可。但是若平行平板的反射率较高, 即 ,则要计算所有的透射

29、波间的干涉,对于反射波一样。,4、等倾干涉条纹的特征,根据公式,1)光程差只取决于入射角 或折射角 ,相同 的入射光构成同一级条纹,它是一组同心圆环。,2)中央条纹亮条纹应满足,中央条纹对应的角度 ,即 ,垂直入射, ,j取最大值,即中央条纹的干涉级数最大,由 决定。,3)条纹的角半径从中心往外数第N个亮纹对透镜中心的张角 ,称为第N个条纹的角半径。 的求法:设中心条纹的干涉级为mo,有,m0不一定是整数(即中心未必是最亮点),它可以写为,式中,m1是最靠近中心的亮条纹的整数干涉级,而q是小于1的分数。从中心向外计算,第N个亮条纹的干涉级是 ,所以该条纹的角半径 可由:,两式相减有,所以,条纹

30、的角半径与平板厚度h成反比,在较厚的平板上产生的圆环比较薄的平板上产生的圆环,半径要小一些(同是第N个圆环比较)。,3)从中心向外数第N个亮纹的角半径是,式中,q为中心亮斑级次与从中心向外数第1个亮纹的级次之差,其取值范围 。,4)条纹的角间距 (即相邻两条纹对透镜中心的张角) 对 两边微分:,根据折射定律, ,取微分,所以,可见, 成反比,表示靠近圆环干涉条纹中心的条纹较疏,离中心愈远条纹愈密。,结论:平行平板干涉的特点定域条纹,定域面在无穷远处或透镜焦平面上,产生等倾条纹,在垂直于平板方向上是一组同心圆,经汇聚或发散光照明,中心光程差最大,条纹呈内疏外密分布,板越厚,条纹越密,条纹半径越小

31、。透射光的干涉条纹可见度极小。,三、楔形平板产生的等厚干涉 (1)定域面的位置及深度,定域面-扩展光源下,由 作图法来确定的。如图所示。当光源在楔形板的正上方时,定域面在楔板内图(c)。图(a)定域面在板的上方;图(b)定域面在板下方。,S,P,c),定域深度:定域面前后一定范围内可观测到条纹的范围的线度。定域中心(面):由 作图法来确定的。定域深度的大小:由 决定,b小,定于深度大,非定域条纹。,(2)楔板产生的等厚条纹, P,S,A,B,C,h,n2,n1,n1,楔形平板的干涉,经楔形平板上下表面反射的两支光线交于定域面上某点P时的光程差为,上式中假设板的厚度很小,楔角也小。,则亮条纹的条

32、件为,暗条纹的条件为,亮条纹出现的条件为暗条纹出现的条件为,观察板上等厚条纹的一种实用系统,如图所示是观察 楔板上干涉条纹的一种实用系统。此时平行光垂直入射楔板, 则上表面的第1 、第2列反射波将重合,进行相干叠加。在上表面观察时,这两列波间的光程差考虑半波损失,则在观测点P处的光程差,由于同一级亮纹出现在楔板厚度相等的地方,所以称为等厚干涉。,如图所示,相邻亮条纹间的厚度差为,如果楔角为 ,在表面上,亮条纹的间距为,四、等厚干涉的应用 因为等厚条纹能反映两个表面所夹成的薄层的厚度变化情况,所以在精密测量和光学元件加工中,常利用等厚条纹的条纹形状、条纹数目、条纹移动以及条纹间距等特征,检验元件

33、的表面质量,局部误差(表面光洁度),测量微小的角度、长度及其变化等。,微小薄片的厚度测量,端规的干涉量度比较,第五节:典型的双光束干涉系统及其应用根据光的干涉原理组成的一个仪器,通过对这个仪器所产生的干涉条纹的测量而达到某种测量目的,这样的光学仪器就是干涉仪。干涉仪的种类很多,在科学研究、生产和计量部门都有广泛的应用,但各种干涉仪在光路结构上都存在某些相似之处,这里了解几种典型的双光束干涉仪。一、斐索干涉仪二、迈克耳逊干涉仪三、泰曼-格林干涉仪四、傅里叶变换光谱仪五、马赫-曾德干涉仪,迈克耳逊干涉仪,用以检测光学元件的面形、光学镜头的波面像差以及光学材料均匀性等的一种精密仪器。其测量精度一般为

34、/10/100, 为检测用光源的平均波长。常用的波面干涉仪为泰曼干涉仪和斐索干涉仪。 斐索干涉仪有平面的和球面的两种,前者由分束器、准直物镜和标准平面所组成,后者由分束器、有限共轭距物镜和标准球面所组成。单色光束在标准平面或标准球面上,部分反射为参考光束;部分透射并通过被测件的,为检测光束。检测光束自准返回,与参考光束重合,形成等厚干涉条纹。用斐索平面干涉仪可以检测平板或棱镜的表面面形及其均匀性。用斐索球面干涉仪可以检测球面面形和其曲率半径,后者的测量精度约1微米;也可以检测无限、有限共轭距镜头的波面像差。,一、斐索干涉仪,适用于工厂、研究所和高校等对光学元件的高精度检测。采用光、机、电、算结

35、合的系统软件,可打印检测报告。口径:30mm.,(一)激光平面干涉仪,OSI-75TP激光平面干涉仪。中、小口径平面元件面形精度、光学均匀性检测,加工车间适用,XQ15-G激光平面干涉仪,可广泛用于工厂的计量室、光学车间和科研院所的实验室。光学平面的平面度测量、光学平板的微小楔角测量、光学材料均匀性测量、光学薄板波前误差的测量,二、迈克尔逊干涉仪,迈克耳孙在工作,迈克耳孙(A.A.Michelson),因创造精密光学仪器,用以进行光谱学和度量学的研究,并精确测出光速, 获1907年诺贝尔物理奖。,美籍德国人,1、干涉仪的结构与原理,1881年的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36、2. 工作原理,光束 和 发生干涉,调整 和 后面的调节螺钉,即可观察到薄膜干涉的各种情况。,G1为分光板,其背面涂敷半透半反膜,G2为补偿板。M1、M2为反光镜,二者相互垂直,G1与G2平行,且与M1、M2成450。,迈克尔逊干涉实验装置,动 态 演 示,2)若M1、 M2 有小夹角,当M1和M2不平行,且光平行入射, 此时为等厚条纹,1)若M2、M1平行,3. 条纹特点,为等厚条纹,条纹性质:1、虚平板两面平行-平行平板的等倾干涉条纹变化h增大时,条纹外冒,变密 ,h减小时,条纹内缩,变疏。,4. 迈克耳孙干涉仪优点,若M1平移 d 时,干涉条纹移过 N 条,则有,设计精巧,两束相干光完全

37、分开,可以方便的改变任一光路的光程。,5. 应用,微小位移测量,测波长,测折射率,例题1 用钠光的589.3nm谱线观察迈克耳孙干涉仪,先看到干涉场中有16个亮环(包括中心亮斑),且中心是亮的;移动平面镜M1后,看到中心吞(吐)了20环,干涉场中心还剩6个亮环(包括中心亮斑),中心仍是亮的。求:1)M1移动的距离;2)开始时中心亮斑的干涉级;3)M1移动后,干涉场中最外亮环的干涉级。,解:视场中心,光线的入射角为0,视场的外边缘,即最外干涉环对应的角度,在M1移动过程中是不变的。1)等倾干涉时,其中心条纹满足最外条纹:两式相减得到:,为干涉场(视场)中条纹的数目。由于M1移动后,视场中条纹减少

38、,所以h减小。吞入了20环,说明中心级次减小20,则有,所以M1移动距离为,2)设开始时中心斑的级次为 ,最外条纹的级次为 ,则有,即结束时,中心条纹级数 ,最外的条纹为有,所以和得到,3),视场中还剩5条亮纹。,解:设空气的折射率为 n,相邻条纹或说条纹移动一条时,对应光程差的变化为一个波长,当观察到107.2 条移过时,光程差的改变量满足:,迈克耳逊干涉仪的两臂中便于插放待测样品,由条纹的变化测量有关参数。精度高。,三、泰曼-格林干涉仪,泰曼格林型干涉仪 可扩展用于真空或超快测量 适合于长焦距测量 适合大口径曲面镜测量 镜头丰富,小巧轻便,便于移动,泰曼格林干涉仪与原始的迈克尔逊干涉仪不同

39、点是,光源是单色激光光源,它置于一个校正像差的透镜L1的前焦点上,光束经透镜L1准直后,被分束器A分成两束光,到达反射镜M1和M2并被反射,两束反射光再次经A透射和反射,用另一个透镜校正像差的透镜L2会聚,人眼则处在透镜L2的焦点位置观察,能够观察到反射镜M1和M2的整个范围,从而可获得清晰、明亮的等间距干涉直条纹,其原理如图1所示。,若作出反射镜M1在半反射面A中的虚像M1(图中未画出),干涉仪的出射光线相当于M2 和M1所构成的空气楔的反射光,因而泰曼干涉仪实际上就等效于平面干涉仪,只是这里两束光的光路被完全分开,进而产生了等厚干涉条纹。当光源是点光源时,条纹是非定域的,在两个相干光束重叠

40、区域内的任何平面上,条纹的清晰度都一样。不过,实际上为了获得足够强度的干涉条纹,光源的扩展不能忽略,这时条纹定域在M1 和M2构成的空气楔附近。,图1,干涉条纹的产生,如图1所示,设入射平面波经M1反射后的波前是W1,经M2反射后相应的波前是W2,W1和W2位相相同。引入虚波前W1 ,它是在W1半反射面A中的虚像,图中画出了虚相交于波前W2上P点的两支光路,这两支光在P点的光程差为,即等于W1到P点的法线距离,因为W1和W2之间介质(空气)折射率为1,显然当 时,P点为亮点,而当,时,P点为暗点。如果平面M1和M2是理想的平面,那么反射回来的波前W1(或W1)和W2也是平面,这样当眼睛聚焦于W

41、2上时,在W1和W2之间有一楔角的情况下,将看到一组平行等距的直线条纹(W1和W2相互平行,视场是均匀照明的,没有条纹),它们与所形成的空气楔的楔棱平行。从一个亮条纹(或暗条纹)过渡到相邻的亮条纹(或暗条纹),W1和W2之间的距离改变 。,由于测量镜M2移动 会带来 的光程差则: 式中N为干涉条纹数。因此,记录下干涉条纹移动数,已知激光波长,即可测量反射镜的位移量,或反射镜的轴向变动量DL。测量灵敏为:当N1,则 (He-Ne激光),则,典型的双光束干涉系统,典型的双光束干涉系统,第六节 平行平板的多光束干涉及其应用,前面讨论平行平板的分振幅干涉时,只将两条光束叠加,忽略了其他光束的作用,这种

42、近似在平行平板表面反射率低时是合理的,当表面反射率较高时误差会增加。所以下面将把所有光束的作用都包括进来,以适应各种表面反射率的一般情况。从下面的讨论可以知道,与双光束干涉相比较,多光束干涉的条纹更加细锐,从而它被用以分辨超精细光谱结构,并可作为滤波器用以挑选波长、压缩线宽。,相干多光束的形成:如图所示,入射光束经上下界面多次反射和透射,形成反射相干多光束(1、2、3、)和透射相干多光束(1、2,3,),由透镜聚焦而实现相干叠加,分别形成反射干涉场和透射干涉场。,nh,n,n1,n1,1,2,3,4,5,6,1,2,3,4,5,一、平行平板的多光束干涉计算干涉场上任一点P的光强度。与P点对应的

43、多光束的出射角为它们在平板内的入射角为 ,则处第一列反射光要计入半波损失外,其余相邻两列反射光间有相同的光程差,相邻两列透射光也有相同光程差,为相位差 为,P,P,L,L,W,1,1,2,2,3,3,在透镜焦面上产生的多光束干涉,平板的光学厚度,设光束从周围介质射入平板内时,振幅反射系数为r,振幅透射数为t光束从平板射出时相应的振幅反射系数为r ,振幅透射系数t ,设入射光的振幅为 ,则从平板反射出来的各光束的振幅依次为,P,P,L,L,W,1,1,2,2,3,3,在透镜焦面上产生的多光束干涉,(1)干涉场的强度公式,则从平板透射的各束光振幅1、2、3, 分别为,P,P,L,L,W,1,1,2

44、,2,3,3,在透镜焦面上产生的多光束干涉,所以,各反射光束在P点的场分别为,是位相常数。当弃去共同因子 后,P点合成场的复振幅为,P,P,L,L,W,1,1,2,2,3,3,在透镜焦面上产生的多光束干涉,若平板足够长,反射光束的数目很大,当 时,得到,根据Stocks倒逆关系,以及与平板表面反射比 和透射比 关系式,P,P,L,L,W,1,1,2,2,3,3,在透镜焦面上产生的多光束干涉,而透射光的复振幅依次为,则有,于是得到反射光在P点的光强度为,总透射光为所有这些透射光之和,即,其首项为 ,公比为借助无穷等比级数求和公式: 的透射干涉场及其共轭场为,于是在P点上的总的透射多光束干涉强度为

45、,其中F称为精细度系数,由透射干涉强度公式可直接导出反射多光束干涉强度公式:,可求得反射场上P点的强度满足,(2)多光束干涉图样的特点由 和得到,说明:1、反射光和透射光的干涉图样互补。2、干涉场的强度随 而变,在特定 的情况下,则仅随 而变。因为 ,即光强度只与光束倾角 有关。倾角相同的光束形成同一级条纹-即等倾条纹,当透镜的光轴垂直于平板观察时,等倾条纹是一组同心圆环。,当 时,形成暗条纹,其强度为,形成亮、暗条纹的条件和亮、暗条纹的强度大小为在反射光方向,当 时,形成亮条纹,其强度为,对于透射光,形成亮条纹和暗条纹的条件分别为,当 时,形成亮条纹,其强度为,当 时,形成暗条纹,其强度为,

46、讨论:条纹的强度分布随反射比的变化(如图所示)。当很小时,,很小时,极大到极小的变化缓慢,透射光条纹的对比度很差,随着反射比 的增大,透射光暗条纹的强度降低,亮条纹的宽度变窄,条纹的锐度和对比度增大。当 时,透射光干涉图样是由在几乎全黑的背景上的一组很细的亮条纹组成。而反射光干涉图样与透射光干涉图样互补,是由在均匀明亮背景上的很细的暗条纹组成,这些暗条纹不如透射光干涉图样中暗背景上的亮条纹清楚,所以实际中都采用透射光的干涉条纹。透射光的干涉条纹极为明锐,是多光束干涉的最显著和最重要的特点。,(3)干涉条纹锐度和精细度为了表示多光束干涉条纹的极为明锐的特点,引入锐度和精细度的概念。条纹的锐度用条

47、纹的相位半宽度 表示 。多光束干涉中,定义为两个半强度点对应的相位差范围: 精细度定义为相邻条纹相位差 与条纹锐度 之比,表明: 越大,则锐度 越小,精细度s越大,条纹越细锐。,Fabry-Protinterferometer,它是光谱分辨率极高的多光束干涉仪。由法国物理学家C.法布里和A.珀罗于1897 年发明 。其装置如图所示。,二、法布里-珀罗干涉仪,(一)F-P干涉仪的结构与工作原理,S,L,G1,G2,L,h,G1、G2是两块用光学玻璃或石英晶体制成的直角梯形,相对的两个表面彼此严格平行,并镀有高反射率薄膜。这样,在其中就形成了一个具有高反射率表面的平行空气薄膜。经过准值的平行光从一

48、端射入,在另一端就可以得到相干的平行波列。这种装置称作为F-P干涉仪。其两反射面G1、G2的间距可以进行精确的调整。,如果h固定,为Fabry-Perot标准具。,如果h可调,为Fabry-Perot干涉仪。,相对两面镀有半透半反膜。,条纹特性,Fabry-Prot Interferometer,多光束相干叠加,Fabry-Protinterferometer,G1和G2是相对两面互相平行,并涂有高反射率涂层,若两板间用殷钢环隔离并固定。这种间距固定不变的干涉仪常称作F-P标准具。彼此相对的两个高度平行平面间形成的均匀厚度的空气腔(FP腔),厚度即腔长h通常在0.1-10cm;扩展准单色光源至

49、于透镜L前焦面附近,使其上任一点源发出的光束经透镜L后,变成一特定方向的平行光,入射于FP腔而产生相干多光束从右侧透射出来,再经透镜L聚焦于其后焦面上一点实现相干叠加。由于光源是扩展的使入射于FP腔的平行光束有各种可能的倾角,这使得L后焦面上呈现一幅等倾干涉环且亮环十分细锐。,干涉仪两板的内表面镀以金属膜时,必须考虑光在金属表面反射时的相位变化 及金属的吸收比 ,此时的透射光强表示式以及相位差可以写为,(二)用作光谱线的超精细结构研究,1、测量原理 F-P标准具具有高分辨能力,常用来测量波长相差极小的两条光谱线的波长差,及光谱学中的超精细结构。,设照明的扩展光源含有两条谱线 和 ,通过F-P标

50、准具后,干涉场形成两组条纹,如图所示,在靠近条纹中心的某一点,对应于两个波长的干涉级差为,把两组条纹的相对位移作为级差的度量:,两组条纹的位移,同组条纹的间距,所以波长差为,2、F-P标准具的自由光谱区和分辨本领(1)自由光谱区:同任何测量仪器一样,F-P仪作为一个光谱分析仪器也有一个量程,即它能测量的光谱范围 是受限制的,在光谱学里被称为F-P仪的自由光谱范围。由于F-P仪显示的是多序光谱,相邻光谱序之间有可能重叠,以致测量失效。称 时对应的 值作为标准具所能测得的最大波长差,叫做标准具的自由光谱范围,记为,上式表明腔长h限制了自由光谱范围,在可见光波段,对于腔长h2cm的F-P仪其自由光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