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讲义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58078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6.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讲义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讲义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讲义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讲义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讲义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讲义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讲义ppt课件.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作者:郑敏,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第十九章,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是一组病因不明,以红斑丘疹鳞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皮肤病。主要包括:银屑病、玫瑰糠疹、多形红斑、扁平苔藓、副银屑病、鳞状毛囊角化病、硬化性苔藓、线状苔藓等。,皮肤性病学(第九版),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第一节 银屑病,第二节 玫瑰糠疹,第三节 多形红斑,第四节 扁平苔藓,重点难点,银屑病临床表现、诊断,银屑病的组织病理、治疗,银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鉴别诊断,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二、临床表现,三、组织病理学,四、诊断和鉴别诊断,五、预防和治疗,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遗

2、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多数冬季复发或加重。欧美报告的患病率约1%3%,2008年中国流行病学调查(六省市)显示患病率为0.47%。,皮肤性病学(第9版),银屑病,1.遗传因素银屑病易感位点PSORS1-15,易感基因有IL-12B、IL23R、LCE3B/3C/3D、ZNF313、IL23A、ERAP1、TNFAIP3、TRAF3IP2、NFKBIA、PTPN22等80余个。2.环境因素感染、精神紧张、应激事件、外伤手术、妊娠、肥胖、酗酒、吸烟和某些药物作用等。3.免疫因素T细胞异常活化、浸润和皮肤角质

3、形成细胞过度增殖。Th17细胞及IL-23/IL-17轴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可能处于关键地位。,皮肤性病学(第9版),一、病因和发病机制,皮肤性病学(第9版),二、临床表现,(一)寻常型银屑病,(二)关节病型银屑病,(三)红皮病型银屑病,(四)脓疱型银屑病,2.临床分期(1)进行期:旧皮损无消退,新皮损不断出现,同性反应。(2)静止期:皮损稳定,无新皮损出现。(3)退行期:皮损缩小或变平,遗留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3.急性点滴状银屑病常见于青年,发病前常有咽喉部链球菌感染病史。起病急骤,皮损为0.30.5cm大小的丘疹,覆以少许鳞屑,痒感程度不等。,皮肤性病学(第9版),(一)寻常型银屑病,寻常型

4、银屑病,1.关节病变特点(1)关节病变与皮损可同时或先后出现。(2)任何关节均可受累,包括肘膝的大关节,指、趾小关节、脊椎及骶髂关节。(3)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甚至畸形。2.X线表现软骨消失、骨质疏松、关节腔狭窄伴不同程度的关节侵蚀和软组织肿胀。,皮肤性病学(第9版),(二)关节病型银屑病,关节病型银屑病,1.皮损特点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浸润肿胀并伴有大量糠状鳞屑。2.全身症状发热、表浅淋巴结肿大。3.预后病程呈,易复发。,(三)红皮病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皮肤性病学(第9版),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1.病程特点急性发病。2.皮损特点(1)针尖至粟粒大小、淡黄色或黄白色的浅在性无菌性小

5、脓疱。(2)常密集分布,皮损可迅速发展至全身。(3)伴有肿胀和疼痛感。3.病程12周后脓疱干燥结痂,病情自然缓解。,皮肤性病学(第9版),(四)脓疱型银屑病,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掌跖脓疱病:1.皮损特点(1)局限于手掌及足跖,对称分布。(2)红斑基础上的小脓疱。(3)甲常受累。2.病程12周后脓疱破裂、结痂、脱屑常密集分布。连续性肢端皮炎:皮损特点:发生在指端或脚趾,脓疱消退之后可见鳞屑和痂,甲床也可有脓疱,而且甲板可能会脱落。,皮肤性病学(第9版),(四)脓疱型银屑病,掌跖脓疱病,病理变化:重要特点:表皮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加速。1.寻常型银屑病 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颗粒层明显减少或消失,

6、棘层增厚,表皮突整齐向下延伸,真皮乳头上方棘层变薄,毛细血管扩张、延伸并迂曲,周围可见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浸润。2.红皮病型银屑病 真皮浅层血管扩张充血更明显3.脓疱型银屑病 Kogoj微脓肿,皮肤性病学(第9版),三、组织病理学,组织病理,(一)诊断依据1.典型临床表现2.组织病理(二)鉴别诊断1.脂溢性皮炎2.头癣3.二期梅毒疹4.扁平苔藓5.慢性湿疹,皮肤性病学(第9版),四、诊断和鉴别诊断,皮肤性病学(第9版),五、治疗,(一)外用药物,(二)系统药物,(三)生物制剂,(四)物理治疗,治疗目的:包括控制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关键:药物的合理应用,防止合并症,提高生活治疗。,皮

7、肤性病学(第9版),(一)外用药物1.保湿剂2.糖皮质激素爽剂或软膏 疗效明显,注意不良反应。3.其他外用药物 维A酸类药物、维生素D3衍生物(卡泊三醇或他卡西醇)、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有明显疗效。,五、治疗,皮肤性病学(第9版),(二)系统药物1.免疫抑制剂 主要适用于中重度斑块型、红皮病型、脓疱型和关节病型银屑病。2.维A酸类药物 主要适用于斑块型、脓疱型和红皮病型银屑病。3.抗生素 感染明显或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4.糖皮质激素 主要用于红皮病型银屑病、关节病型银屑病和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等。,五、治疗,皮肤性病学(第9版),(三)生物制剂包括抗TNF-、抗IL-12/23、抗IL-17A单抗

8、及抗IL-17A受体的单抗,主要用于银屑病性关节炎和中重度银屑病。(四)物理治疗光化学疗法(PUVA)、UVB光疗(特别是窄谱UVB)、308nm准分子激光、浴疗等。,五、治疗,玫瑰糠疹,第二节,重点难点,玫瑰糠疹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玫瑰糠疹的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玫瑰糠疹的病因、发病机制,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二、临床表现,三、诊断和鉴别诊断,四、预防和治疗,玫瑰糠疹(pityriasis rosea)一种以覆有糠状鳞屑的玫瑰色斑疹、斑丘疹为典型皮损的炎症性、自限性丘疹鳞屑性皮肤病。,皮肤性病学(第9版),玫瑰糠疹,病因不明,与病毒(人疱疹病毒HHV-7及HHV-6)感染有关。细胞免疫反应

9、可能参与本病的发生。,皮肤性病学(第9版),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好发人群 中青年。2.皮损特点(1)母斑:孤立的玫瑰色椭圆淡红斑,直径可迅速扩大至23cm,上覆细小鳞屑,常发生于躯干和四肢近端。(2)12周内皮损逐渐增多扩大,形同母斑,直径0.21cm,长轴与皮纹平行。3.病程自限性,病程一般为68周,愈后不复发。,皮肤性病学(第9版),二、临床表现,玫瑰糠疹(箭头所示为母斑),1.诊断 典型皮损。2.鉴别诊断(1)二期梅毒疹(2)银屑病(3)脂溢性皮炎(4)花斑糠疹和药疹,皮肤性病学(第9版),三、诊断和鉴别诊断,1.外用制剂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2.系统用药(1)口服抗组胺药。(2)

10、短期小剂量口服糖皮质激素。3.物理治疗UVB。,皮肤性病学(第9版),四、预防和治疗,多形红斑,第三节,重点难点,多形红斑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多形红斑的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多形红斑的病因、发病机制、组织病理,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二、临床表现,三、组织病理学,四、诊断和鉴别诊断,五、预防和治疗,多形红斑(erythema multiforme)是一种以靶形或虹膜状红斑为典型皮损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常伴黏膜损害,易复发。,皮肤性病学(第9版),多形红斑,皮肤性病学(第9版),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感染、药物、食物及物理因素(如外伤、寒冷、日光、放射线等)均可引起本病,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11、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二)发病机制1.病因不明者称特发性多形红斑,病因明确者称症状性多形红斑。2.轻型多形红斑与HLA-DQw3密切相关,而重症多形红斑则与药物异常代谢相关。,1.好发人群儿童和青年女性。2.前驱症状畏寒、发热、头痛、关节及肌肉酸痛。,皮肤性病学(第9版),二、临床表现,皮损特点(1)红斑-丘疹型:暗红色斑或风团样皮损,中央为青紫色斑或紫癜,形如同心圆状靶形皮损。(2)水疱-大疱型:扩散至全身,口、鼻、眼及外生殖器黏膜也可出现糜烂。渗出较严重,皮损常发展为浆液性水疱、大疱或血疱。(3)重症型(Stevens-Johnson综合征):全身泛发水肿性鲜红色或暗红色虹膜样斑点或瘀斑,

12、其上出现水疱、大疱或血疱,尼氏征阳性。可累及多部位黏膜。,皮肤性病学(第9版),二、临床表现,B,C,A,多形红斑(A:靶形红斑;B:水疱和大疱损害;C:重症型累及黏膜),1.基本改变角质形成细胞坏死,基底细胞液化变性,表皮下水疱形成;真皮上部水肿,血管扩张,红细胞外渗,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少数嗜酸性粒细胞浸润。2.免疫荧光IgM和C3呈颗粒状沉积在真皮浅表血管丛周围及局灶性真-表皮交界部位。,皮肤性病学(第9版),三、组织病理学,1.诊断好发年龄及典型临床表现。2.鉴别诊断(1)冻疮(2)红斑狼疮(3)大疱性类天疱疮(4)二期梅毒,皮肤性病学(第9版),四、诊断和鉴别诊断,1.外用药物消炎、收

13、敛、止痒及预防感染。2.系统用药(1)轻症患者口服抗组胺药。(2)重症患者应尽早给予足量糖皮质激素药。(3)支持疗法。(4)明确合并感染如HSV感染,及时给予抗病毒治疗。,皮肤性病学(第9版),五、预防和治疗,扁平苔藓,第四节,重点难点,扁平苔藓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诊断和治疗,扁平苔藓的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扁平苔藓的病因、发病机制,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二、临床表现,三、组织病理学,四、诊断和鉴别诊断,五、预防和治疗,扁平苔藓(lichen planus,LP)是一种特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损为多角形紫红色扁平丘疹,好发于四肢屈侧,黏膜常受累,病程慢性。,皮肤性病学(第9版),扁平苔藓,病

14、因尚不清楚,免疫(主要为细胞免疫)、遗传、病毒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神经精神因素、某些药物等可能与本病的发生及加重有关。部分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白癜风、桥本氏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结缔组织病等。,皮肤性病学(第9版),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皮损特点(1)好发于四肢屈侧。(2)高起的紫红色扁平丘疹,粟粒至绿豆大小或更大,多角形或圆形,表面有蜡样薄膜,可见白色光泽小点或细浅的白色网状条纹(Wickham纹)。(3)可累及口腔黏膜、头皮、甲。,皮肤性病学(第9版),二、临床表现,C,扁平苔藓(A:典型皮损;B:黏膜损害;C:皮肤镜示Wickham纹),A,B,C,2.预后可持续数周或数月,亦

15、可数年内反复发作。3.临床亚型(1)急性泛发性扁平苔藓(2)慢性局限性扁平苔藓(3)色素型扁平苔藓(4)肥厚型扁平苔藓(5)大疱型扁平苔藓,皮肤性病学(第9版),二、临床表现,C,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楔形增厚,棘层不规则增厚,表皮突呈锯齿状,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上部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真皮乳头层可见胶样小体及噬黑素细胞。,皮肤性病学(第9版),三、组织病理学,扁平苔藓组织病理,1.诊断典型皮损,结合组织病理。2.鉴别诊断(1)银屑病(2)盘状红斑狼疮(3)慢性湿疹(4)扁平苔藓型药疹,皮肤性病学(第9版),四、诊断和鉴别诊断,1.外用药物糖皮质激素、他克莫司、维A酸软膏。2.系统用药(1)抗组胺药(2)糖皮质激素(3)维A酸类(4)免疫调节剂(5)生物制剂3.物理治疗PUVA治疗或窄谱UVB治疗。,皮肤性病学(第9版),五、预防和治疗,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慢性复发性疾病,典型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可见典型蜡滴现象、薄膜现象和Auspitz征。根据银屑病的临床特征,可分为寻常型、关节病型、脓疱型及红皮病型,其中寻常型占90以上。银屑病药物治疗应注重症状控制,关注可能的合并症,注意心理治疗。其他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包括玫瑰糠疹、多形红斑、扁平苔藓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